湖南省常德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拘形迹轻闲不累幸免于难心急火燎1io B.幽幽灯光知书达礼熟习业务油烟呛 qIang人 C.江水融融诗文隐晦水文观测大声嚷嚷rang D.制订计划千里平畴情绪蔓延排忧解难nn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 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 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 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 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 出的不同版本, 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 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困境意犹未尽复制 B.困境饶有兴致发酵 C.窘境意犹未尽发酵 D.窘境饶有兴致复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香港回归以来围绕政制发展问题的争议,核心是要不要尊重“一国”的原则、 要不要尊重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要不要尊重基本法的宪制地位,这些是关系到 “一国两制”实践发展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 B.伦齐表示,意中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两国传统友谊深厚,合作基础牢固;意 方愿同中方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希望两国企业界造福两国人民,发 扬创新精神,扩大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增添动力。 C.2013年11月,全国公安机关侦破的刑事案件数与10月份相比大幅上升41.8% 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迅速侦破 D.新闻公报说:“10月14日晚上约9时45分,在特首办外聚集的示威人士 突然冲出龙和道与添华道交界的马路,严重堵塞了上址交通。示威人士罔顾自身 安全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构成危险,警方予以谴责。” 4.下列各句中,画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给人带来的刺激震撼感可与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峡谷玻 璃走廊“天空之路”的媲美。人微言轻的我轻裝简丛,慕名前往,乐享了踏云而 行的快感。 B.谍战小说近几年在市场上风牛水起,屡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C.在执行政策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有时甚至是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问题 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时政策本身存在问题,执行者没有办法,只好通过敲 边鼓来解决。 陈桂棣在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中,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有鼻子 有眼的真实人物刻画和正面现实的严谨态度,椎心泣血地哭述农民的命运,我们 收获的不仅是眼泪。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湖南省常德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拘形迹 轻闲不累 幸免于难 心急火燎 liáo B.幽幽灯光 知书达礼 熟习业务 油烟呛 qiàng 人 C.江水融融 诗文隐晦 水文观测 大声嚷嚷 rāng D.制订计划 千里平畴 情绪蔓延 排忧解难 nán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______,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 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 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______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 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______出的不同版本, 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 )。 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香港回归以来围绕政制发展问题的争议,核心是要不要尊重“一国”的原则、 要不要尊重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要不要尊重基本法的宪制地位,这些是关系到 “一国两制”实践发展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 B.伦齐表示,意中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两国传统友谊深厚,合作基础牢固;意 方愿同中方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希望两国企业界造福两国人民,发 扬创新精神,扩大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增添动力。 C.2013 年 11 月,全国公安机关侦破的刑事案件数与 10 月份相比大幅上升 41.8%, 一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迅速侦破。 D.新闻公报说: “10 月 14 日晚上约 9 时 45 分,在特首办外聚集的示威人士 突然冲出龙和道与添华道交界的马路,严重堵塞了上址交通。示威人士罔顾自身 安全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构成危险,警方予以谴责。” 4.下列各句中,画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给人带来的刺激震撼感可与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峡谷玻 璃走廊“天空之路”的媲美。人微言轻的我轻装简从,慕名前往,乐享了踏云而 行的快感。 B.谍战小说近几年在市场上风生水起,屡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C.在执行政策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有时甚至是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问题 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时政策本身存在问题,执行者没有办法,只好通过敲 边鼓来解决。 D.陈桂棣在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中,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有鼻子 有眼的真实人物刻画和正面现实的严谨态度,椎心泣血地哭述农民的命运,我们 收获的不仅是眼泪。 二、文言文阅读 (22 分。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鹅笼①夫人传 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 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 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髙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媒簪花曳彩,默 部署,次第充庭肥②。锦绣、毅、珠钏,金碧光照屋梁。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 声。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 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 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 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 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 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妺时加甚。夫人仍 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 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 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 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奠幄鳞次,东 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髙坠重,公可休矣 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 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 殓牛车载柳棺岀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原文有删改) 注:①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 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 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被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被赐自尽。这里鹅笼喻宜兴书 生,借指周延儒。②門(shi):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③角带:发饰为角,衣饰 为带,此指盛装。④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起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鹅笼文,即婿之 婿:女婿 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遽:立刻 C.敕有司营葬敕:命令 D.复夤缘再相夤缘:攀附权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恃其文为家也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闻见未之有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夫人卒于京邸以勇气闻于诸侯 D.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鹅笼①夫人传 周 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 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 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媒簪花曳彩,默 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 声。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 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 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 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 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 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 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 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 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 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奠幄鳞次,东 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 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 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 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原文有删改) 注:①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 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 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被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被赐自尽。这里鹅笼喻宜兴书 生,借指周延儒。②戺(shì):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③角带:发饰为角,衣饰 为带,此指盛装。④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起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鹅笼文,即婿之 婿:女婿 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 遽:立刻 C.敕有司营葬 敕:命令 D.复夤缘再相 夤缘:攀附权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恃其文为家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闻见未之有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夫人卒于京邸 以勇气闻于诸侯 D.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 名闻天下。鹅笼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 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 的对比,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 示了自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8.用“/”给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 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B.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 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C.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 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D.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 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 甚。(4分) (2)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3分) (3)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曲江对酒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 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an” 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 好不好,为什么?(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2)纵一苇之所如, 子无良媒。 (4)狗吠深巷中, (5)驾一叶之扁舟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 名闻天下。鹅笼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 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 的对比,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 示了自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8.用“/”给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 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B.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 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C.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 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D.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 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 甚。(4分) (2)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3分) (3)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曲江对酒①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 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 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4 分)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 好不好,为什么?(4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4)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 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 苏格拉底处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的变革时期。这时,不但神话叙事(宇宙由 神创造、由神统治,世上的一切因神或由神的介入而产生)无法令人相信,就是 自然哲学家的哲学叙事(宇宙产生于某一物质,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分合产 生了万事万物)也无法令人相信。当已有的知识变得可疑之时,人真的感觉自己 “一无所知”!“一无所知”的困境让“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一一宇 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事一物的产生和发展究竟是由什么所决定的?作为宇宙万 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来到世上究竟意味着什 么?……这些“问”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带着这些“问”,苏格拉底 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但苏格拉底不是像自然晢学家那样去回答上面的问题。从泰勒斯开始的希腊晢 学,关于宇宙的本质是水、宇宙的本质是火等等的命题,充满了理性精神和理性 推理,但没有严格的逻辑,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 进而去反思人生与宇宙。这一严格的理性,体现在后来柏拉图的一个个对话录中。 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有知识的智者提问,但对于 这些有知识的智者的信心满满的回答,他却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最后在严格逻 辑的诘难和推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严格的逻辑性,成为苏格拉底判定是真知 还是假知、无知的标准。因此,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经过 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正是在苏格拉底的路线上,产生了柏拉图, 提出追求现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继而产生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严格的形式 逻辑。本质性的理式是标准,形式逻辑是方法,世界的一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视 理性的反思、逻辑的证明,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 格的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开创新时代的哲学家,都是以苏格拉 底式的石破天惊之“问”和严格的逻辑去贯彻自己的“问”,而产生巨大的时代 影响的,如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如笛卡尔的怀疑一切,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的 追问,如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追问,如德里达对深层结构的追问 回到苏格拉底,由他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在文艺 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按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两点 是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实验科学。正如上面所说,这两 点都是在苏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西方的哲学史家 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节选自张法《从四句哲学名言看西方哲学的特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 年第4期) 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为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西方哲学史家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创 立者。 B.古希腊时期的神话叙事和哲学叙事的一大区别是二者对宇宙产生的回答根本 不同 C.苏格拉底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智者提问,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创立了形式 逻辑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 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 苏格拉底处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的变革时期。这时,不但神话叙事(宇宙由 神创造、由神统治,世上的一切因神或由神的介入而产生)无法令人相信,就是 自然哲学家的哲学叙事(宇宙产生于某一物质,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分合产 生了万事万物)也无法令人相信。当已有的知识变得可疑之时,人真的感觉自己 “一无所知”!“一无所知”的困境让“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宇 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事一物的产生和发展究竟是由什么所决定的?作为宇宙万 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来到世上究竟意味着什 么?……这些“问”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带着这些“问”,苏格拉底 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但苏格拉底不是像自然哲学家那样去回答上面的问题。从泰勒斯开始的希腊哲 学,关于宇宙的本质是水、宇宙的本质是火等等的命题,充满了理性精神和理性 推理,但没有严格的逻辑,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 进而去反思人生与宇宙。这一严格的理性,体现在后来柏拉图的一个个对话录中。 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有知识的智者提问,但对于 这些有知识的智者的信心满满的回答,他却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最后在严格逻 辑的诘难和推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严格的逻辑性,成为苏格拉底判定是真知 还是假知、无知的标准。因此,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经过 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正是在苏格拉底的路线上,产生了柏拉图, 提出追求现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继而产生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严格的形式 逻辑。本质性的理式是标准,形式逻辑是方法,世界的一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视、 理性的反思、逻辑的证明,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严 格的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开创新时代的哲学家,都是以苏格拉 底式的石破天惊之“问”和严格的逻辑去贯彻自己的“问”,而产生巨大的时代 影响的,如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如笛卡尔的怀疑一切,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的 追问,如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追问,如德里达对深层结构的追问…… 回到苏格拉底,由他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在文艺 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按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两点,一 是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实验科学。正如上面所说,这两 点都是在苏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西方的哲学史家 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节选自张法《从四句哲学名言看西方哲学的特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 年第 4 期) 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为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西方哲学史家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创 立者。 B.古希腊时期的神话叙事和哲学叙事的一大区别是二者对宇宙产生的回答根本 不同。 C.苏格拉底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智者提问,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创立了形式 逻辑
D.古希腊以后的西方哲学家大都受苏格拉底之“问”的影响而开创他们自己的 新时代。 1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其表达目的是为了体现作为 人类智者的苏格拉底的谦虚质朴的品质,这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对于“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等问题,苏格拉底走向了和 泰勒斯等哲学家完全不同的“回答”路线,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査自己的 命题。 C.苏格拉底说“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和《论语》所言 “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精神是一致的,表明中西文化有内在相同之处 D.苏格拉底带着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的诸如“宇宙究竟是怎样的”等 问题,探究事物起源、人存于世的意义,由此出发开辟了希腊晢学的新方向 14.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为什么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 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的回答,请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入恰当 的内容。(4分) 因为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表明了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变革时期,已有的知识 变得可疑的时代背景下,人感觉自己一无所知的状态,于是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 强烈,进而①等问题,苏格拉底要求②,这一路线影响到③,由苏 格拉底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而西方 文化的特质,按爱因斯坦的说法,在于④。所以说,“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 特质的名言”。 ①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怀旧的成本 韩少功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 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 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②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 工、避潮等诸多好处。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 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 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 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 的理解: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 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D.古希腊以后的西方哲学家大都受苏格拉底之“问”的影响而开创他们自己的 新时代。 1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引用“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其表达目的是为了体现作为 人类智者的苏格拉底的谦虚质朴的品质,这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对于“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等问题,苏格拉底走向了和 泰勒斯等哲学家完全不同的“回答”路线,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 命题。 C.苏格拉底说“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和《论语》所言 “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精神是一致的,表明中西文化有内在相同之处。 D.苏格拉底带着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的诸如“宇宙究竟是怎样的”等 问题,探究事物起源、人存于世的意义,由此出发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14.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为什么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 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的回答,请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入恰当 的内容。(4 分) 因为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表明了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变革时期,已有的知识 变得可疑的时代背景下,人感觉自己一无所知的状态,于是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 强烈,进而__①__等问题,苏格拉底要求__②__,这一路线影响到__③__,由苏 格拉底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而西方 文化的特质,按爱因斯坦的说法,在于__④__。所以说,“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 特质的名言”。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怀旧的成本 韩少功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 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 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②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 工、避潮等诸多好处。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 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 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 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 的理解: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 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