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湖南省张家界市 2008-2009学年度高三10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 同时将第Ⅱ卷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分泌(mi) 畸形(q1)和稀泥(huo)病入膏肓( huang) B.屏退(bing)角色(jue)纸太薄(b6)博闻强识(zhi) C.召唤(zhao)供奉(gong)露马脚(lou)一暴十寒(pi) D.创伤( chuang)抨击(peng)差不离(cha)自怨自艾(yi)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要想启动对东四八条“危改”立项的重新审核,必须有北京市文物局的介入,因为它 是北京旧城文保区的代言人,它的话无疑是最有分量的 B.在如何提高收入分配公平度的问题上,网友认为应该通过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长 效机制、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打破垄断经营等手段进行调节。 C.在寸土寸金的市区,拆除破烂的旧房后,呈现出来的是一片片绿地和公园。长安街 上一墙之隔,外面是川流不息的车队,里面则是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菖蒲河公园。 D.有些干部忘记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传统,吃不贯农家饭,睡不贯农家铺,与 群众身近咫尺,感情却远隔天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岂止是“不厚道”?分明就是以强凌弱的流氓行为!因此很多网民义愤填膺,在 网上强烈谴责这种丑恶行径,纷纷声援受辱的民工。 B.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 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早虑而不困 C.才华出众的人物,往往具有博闻强记的本领,因此他们的头脑中会有丰富的知识积 累,如果和反应机敏结合在一起,就自然会让常人十分佩服了, D.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尊严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大连人刘长春。为戳穿日本占领者阴谋,他决心代表中 国去参赛,张学良将军资助8000银元,他坐船在海上漂了23天,单刀赴会去了美国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1年,克林顿夫妇俩作别白宫时,受“白水事件”和莱温斯基案高额律师诉讼费 的拖累,背上了近千多万美元的债务 B.对于因民进党当局阻挠而停滞3年的熊猫来台计划,马英九在当选次日的记者招待 会上表示,实施将毫无障碍。 C.今年一季度,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幅度高达4.06%,对美元汇率已经“破7”。专家认 为,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利弊皆有。 D.东航“返航事件”的爆发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出当前航空业界劳资关系的对抗现状, 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美论》只是鲜花盛开的美学园地里的一棵小草,它将和鲜花一道生长,并 《美论
保密★启用前 湖南省张家界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 10 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4B 或 5B 铅笔准确涂写在 答题卡上, 同时将第 II 卷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第 1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4B 或 5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分泌.(mì) 畸.形(qí) 和.稀泥(huò) 病入膏肓.(huāng) B.屏.退(bǐng) 角.色(jué) 纸太薄.(bó) 博闻强识.(zhì) C.召.唤(zhào) 供.奉(gòng) 露.马脚(lòu) 一暴.十寒(pù) D.创.伤(chuàng) 抨.击(pēng) 差.不离(chà)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要想启动对东四八条“危改”立项的重新审核,必须有北京市文物局的介入,因为它 是北京旧城文保区的代言人,它的话无疑是最有分量的 B.在如何提高收入分配公平度的问题上,网友认为应该通过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长 效机制、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打破垄断经营等手段进行调节。 C.在寸土寸金的市区,拆除破烂的旧房后,呈现出来的是一片片绿地和公园。长安街 上一墙之隔,外面是川流不息的车队,里面则是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菖蒲河公园。 D.有些干部忘记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传统,吃不贯农家饭,睡不贯农家铺,与 群众身近咫尺,感情却远隔天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 ) A.这岂止是“不厚道”?分明就是以强凌弱的流氓行为!因此很多网民义愤填膺 ....,在 网上强烈谴责这种丑恶行径,纷纷声援受辱的民工。 B.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 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 ....,早虑而不困。 C.才华出众的人物,往往具有博闻强记 ....的本领,因此他们的头脑中会有丰富的知识积 累,如果和反应机敏结合在一起,就自然会让常人十分佩服了。 D.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尊严而首当其冲 ....的就是大连人刘长春。为戳穿日本占领者阴谋,他决心代表中 国去参赛,张学良将军资助 8000 银元,他坐船在海上漂了 23 天,单刀赴会去了美国。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001 年,克林顿夫妇俩作别白宫时,受“白水事件”和莱温斯基案高额律师诉讼费 的拖累,背上了近千多万美元的债务。 B.对于因民进党当局阻挠而停滞 3 年的熊猫来台计划,马英九在当选次日的记者招待 会上表示,实施将毫无障碍。 C.今年一季度,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幅度高达 4.06%,对美元汇率已经“破 7”。专家认 为,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利弊皆有。 D.东航“返航事件”的爆发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出当前航空业界劳资关系的对抗现状, 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美论》只是鲜花盛开的美学园地里的一棵小草,它将和鲜花一道生长,并 ;《美论》只
是美学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它将和大树一同成长,并 A.以自己的粗朴为鲜花作陪衬默默承受着大树的绿荫和滋养 B.以自己的秀美为鲜花作衬托默默奉献自己采集的阳光和雨露 C.以自己的粗朴为鲜花作陪衬默默奉献自己采集的阳光和雨露 D.以自己的秀美为鲜花作衬托默默承受着大树的绿荫和滋养 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镜子中的难题 人人都照镜子,对镜子总是使物体左右反转习以为常。然而,为什么镜子使物体左右反转,而不使物 体上下反转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镜像难题”。镜像问题不仅涉及到镜子的几何光学性质,还涉及 到人在看映在镜子里的像时的心理作用,这是镜像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原因之 当你面对镜子,举起左手,这时映在镜子里的自己举起了右手。这时你猛然发现,镜子让自己左右反 转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镜子形成像的机理是怎样的呢?找一面镜子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镜子前面依次 放三个箭头,箭头的指向分别是向上、向右和向前。垂直镜面,从镜子外向镜子里移动箭头,我们将看到, 向上和向右的箭头的实像和虚像会重合在一起,箭头与箭头重合,箭尾与箭尾重合。可是,惟独与镜面垂 直的向前的箭头,实物和虚像方向反转,箭头和箭头不能重合。这样看来,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 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左右方向的反转呢?原来,通常在面对周围的 物体时,我们是以自己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它们的位置情况。如果看到自己头上的物体,就会判断“那 个东西在上面”:如果看到自己左手方向有个物体,则会判断“那个东西在左边”。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 却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本来是前后反转,却最后强加给了左右方向,于是在人的眼中,镜像和实物 出现了左右反转 我们照镜子,就会感觉到左右发生了反转;但是生活中也有感觉左右不反转的事例,比如说汽车的后 视镜。假设你坐在车里,有人骑摩托车试图超越你的车,在后视镜里,当你看到试图从右侧超越自己的摩 托车时,真实的情况是,它的确是打算从右边超越过去。在这个情形下,尽管我们看到了映在镜子里的车 后的像,但是却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如果将这个搞错了,以为既然是镜像,左右反转,因此判断摩 托车是想从左边超越自己,则十有八九会发生交通事故。 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呢?在驾驶员的视野中,不管是镜子内或镜子外,都能看到延伸 向前方或后方的道路,两者的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但这个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在镜子内外的世界里使 用同一个坐标系,所以有后视镜的场景中,人对镜中的像不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人们用共同的坐标系捕捉镜子内外的世界时,不会产生左右反 转的感觉:而如果人们用不同的坐标系分别适用在镜子内外的世界时,我们就会产生反转的感觉。很显然, 镜子的神秘有潜在的心理机制的作用 通过对镜像问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大脑意识是具有可塑性的,脑内生理上的机制可以根据后天情 况加以改变,产生对后天情况的适应。通常,我们毫不怀疑地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生活着。但是, 如果情况改变,我们的大脑能够把过去的常识封锁,重新塑造出另一套坐标系。总之,镜子既平凡又神秘, 它把我们的大脑引向无边无际的深邃世界里,而且,它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这是多么地 不可思议。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2月下半月,作者:吴再丰。) 6.下列关于“镜像难题”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看映在镜子里的物体时,有时会感觉到左右反转,有时却感觉左右不反转 B.人们在照镜子时发觉,镜子会使物体发生左右反转,而不能使物体发生上下反转。 C.镜像反转这一镜像难题,不仅与几何光学的性质有关,更与照像人当时的心理有关 D.从镜子成像的机理来看,镜像只是把物体的前后反转了,而不是左右方向的反转。 7.下列对于“镜像难题”形成原因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 B.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 C.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 D.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镜像难题其实并不玄妙,它只是人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置换了定向的坐标系
是美学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它将和大树一同成长,并 。 A.以自己的粗朴为鲜花作陪衬 默默承受着大树的绿荫和滋养 B.以自己的秀美为鲜花作衬托 默默奉献自己采集的阳光和雨露 C.以自己的粗朴为鲜花作陪衬 默默奉献自己采集的阳光和雨露 D.以自己的秀美为鲜花作衬托 默默承受着大树的绿荫和滋养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镜子中的难题 人人都照镜子,对镜子总是使物体左右反转习以为常。然而,为什么镜子使物体左右反转,而不使物 体上下反转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镜像难题”。镜像问题不仅涉及到镜子的几何光学性质,还涉及 到人在看映在镜子里的像时的心理作用,这是镜像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原因之一。 当你面对镜子,举起左手,这时映在镜子里的自己举起了右手。这时你猛然发现,镜子让自己左右反 转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镜子形成像的机理是怎样的呢?找一面镜子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镜子前面依次 放三个箭头,箭头的指向分别是向上、向右和向前。垂直镜面,从镜子外向镜子里移动箭头,我们将看到, 向上和向右的箭头的实像和虚像会重合在一起,箭头与箭头重合,箭尾与箭尾重合。可是,惟独与镜面垂 直的向前的箭头,实物和虚像方向反转,箭头和箭头不能重合。这样看来,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 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左右方向的反转呢?原来,通常在面对周围的 物体时,我们是以自己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它们的位置情况。如果看到自己头上的物体,就会判断“那 个东西在上面”;如果看到自己左手方向有个物体,则会判断“那个东西在左边”。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 却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本来是前后反转,却最后强加给了左右方向,于是在人的眼中,镜像和实物 出现了左右反转。 我们照镜子,就会感觉到左右发生了反转;但是生活中也有感觉左右不反转的事例,比如说汽车的后 视镜。假设你坐在车里,有人骑摩托车试图超越你的车,在后视镜里,当你看到试图从右侧超越自己的摩 托车时,真实的情况是,它的确是打算从右边超越过去。在这个情形下,尽管我们看到了映在镜子里的车 后的像,但是却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如果将这个搞错了,以为既然是镜像,左右反转,因此判断摩 托车是想从左边超越自己,则十有八九会发生交通事故。 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呢?在驾驶员的视野中,不管是镜子内或镜子外,都能看到延伸 向前方或后方的道路,两者的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但这个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在镜子内外的世界里使 用同一个坐标系,所以有后视镜的场景中,人对镜中的像不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人们用共同的坐标系捕捉镜子内外的世界时,不会产生左右反 转的感觉;而如果人们用不同的坐标系分别适用在镜子内外的世界时,我们就会产生反转的感觉。很显然, 镜子的神秘有潜在的心理机制的作用。 通过对镜像问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大脑意识是具有可塑性的,脑内生理上的机制可以根据后天情 况加以改变,产生对后天情况的适应。通常,我们毫不怀疑地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生活着。但是, 如果情况改变,我们的大脑能够把过去的常识封锁,重新塑造出另一套坐标系。总之,镜子既平凡又神秘, 它把我们的大脑引向无边无际的深邃世界里,而且,它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这是多么地 不可思议。 (选自《百科知识》2008 年 2 月下半月,作者:吴再丰。) 6.下列关于“镜像难题”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看映在镜子里的物体时,有时会感觉到左右反转,有时却感觉左右不反转。 B.人们在照镜子时发觉,镜子会使物体发生左右反转,而不能使物体发生上下反转。 C.镜像反转这一镜像难题,不仅与几何光学的性质有关,更与照像人当时的心理有关。 D.从镜子成像的机理来看,镜像只是把物体的前后反转了,而不是左右方向的反转。 7.下列对于“镜像难题”形成原因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 B.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 C.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 D.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镜像难题其实并不玄妙,它只是人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置换了定向的坐标系
B.多数情况下,镜子中的虚像通常与镜子前面的实物能够重合于在一起,唯独那些与镜面垂直的实 物 C.有过驾驶经验的人,一般情况下不易产生左右反转的错误感觉,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之中。 D.镜像难题之所以让人有神秘之感,是因为其中有潜在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镜像难题之所以千载难解,其实是因为人们起初只是单纯地从物理学角度去探究。 B.如果不会受到心理错觉的影响,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就不会发生左右反转感觉。 C.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始终会不自觉地用共同的坐标系来了解后视镜中虚像反映出来的实物的方 位 D.大脑意识具有可塑性,脑内生理机制可据后天情况进行改变这一认识是通过对镜像问题研究之后 得出的。 、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 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 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裡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 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 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益有以见舜德之 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又,不格 奸”,“瞽瞍亦允若”。则己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 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 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 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 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奉之也 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 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释:①有鼻,地名,曾有象祠,毁于唐。②干羽,舞蹈名,相传舜曾以干羽之舞感化苗民。③蒸蒸, 谓孝顺。④乂,安定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神而祠之 祠:祭祀。 B.斯祠之肇也 肇:开创。 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为兄弟。 D.据象之始也 始:开始,前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请记于予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 教以慎接于物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 吾将以表于世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皆以美于徐公
B.多数情况下,镜子中的虚像通常与镜子前面的实物能够重合于在一起,唯独那些与镜面垂直的实 物。 C.有过驾驶经验的人,一般情况下不易产生左右反转的错误感觉,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之中。 D.镜像难题之所以让人有神秘之感,是因为其中有潜在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镜像难题之所以千载难解,其实是因为人们起初只是单纯地从物理学角度去探究。 B.如果不会受到心理错觉的影响,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就不会发生左右反转感觉。 C.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始终会不自觉地用共同的坐标系来了解后视镜中虚像反映出来的实物的方 位。 D.大脑意识具有可塑性,脑内生理机制可据后天情况进行改变这一认识是通过对镜像问题研究之后 得出的。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 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 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 有鼻①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 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 象之死,其在干羽②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益有以见舜德之 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③乂④,不格 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 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 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 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 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奉之也, 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 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释:①有鼻,地名,曾有象祠,毁于唐。②干羽,舞蹈名,相传舜曾以干羽之舞感化苗民。③蒸蒸, 谓孝顺。④乂,安定。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咸神而祠.之 祠:祭祀。 B.斯祠之肇.也 肇:开创。 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为兄弟。 D.据象之始.也 始:开始,前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而请记于.予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 教以慎接于.物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 吾将以.表于世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皆以.美于徐公 B. D. A. C.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宣慰使安君因当地苗民之请重新修复了象祠,本文是作者应安君之请而专为象祠所作的一篇记 B.象祠是特为祭祀舜的弟弟象所建的庙堂,作者认为,对舜是可以修祠纪念的,但对象的祭祀却可 存有异议 C.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 化,有德政于世。 D.本文在为象祠作记时,还阐述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这一观点,意在鼓励人们努力 改不善为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毁之乎,其新之也? (2)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 (3)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14.根据本文所记,扼要说明象的人生经历及影响。(3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张舜民贬官郴州(今湖南)经过岳阳时作 (1)“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用的是什么典故?这一典故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答 (2)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屈平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陈情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五、现代文(文学类作品)阅读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边城 彭学明 ①边城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②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然是青青的 亮色,依然一级一级的沉默着,开开阔阔的看一河风景。 ③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然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蓬子,任艄公拉了铁丝, 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 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玟驳脱漆,没有语录,古朴的显示着那个年月,那 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④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着波 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着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一一”、“呜哇- 哇——”、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 ⑤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如一
12.下列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 A.宣慰使安君因当地苗民之请重新修复了象祠,本文是作者应安君之请而专为象祠所作的一篇记。 B.象祠是特为祭祀舜的弟弟象所建的庙堂,作者认为,对舜是可以修祠纪念的,但对象的祭祀却可 存有异议。 C.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 化,有德政于世。 D.本文在为象祠作记时,还阐述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这一观点,意在鼓励人们努力 改不善为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毁之乎,其新之也? 。 (2)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 。 (3)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 14.根据本文所记,扼要说明象的人生经历及影响。(3 分) 。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15.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张舜民贬官郴州(今湖南)经过岳阳时作。 (1)“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用的是什么典故?这一典故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 分) 答: 。 (2)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 16.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屈平 ,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 。《陈情表》 3.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 五、现代文(文学类作品)阅读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边城 彭学明 ①边城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②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然是青青的 亮色,依然一级一级的沉默着,开开阔阔的看一河风景。 ③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然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蓬子,任艄公拉了铁丝, 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 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玟驳脱漆,没有语录,古朴的显示着那个年月,那 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④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着波 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着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呜哇——”、“呜 哇——”、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 ⑤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如一
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洄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的过着寂寞凝定的晩年。几只船, 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象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⑥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的翻滚,汤汤的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懂事地 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补,男人就在楼上闭 目养神,一根几根的鱼杆从楼上甩下,优哉乐哉地做一回姜太公。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 都被水淹进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的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 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⑦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己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的水柳,和烟雨的迷濛了。里把长的河 堤,蜿蜒疏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淸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 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青的女孩 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 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渔:眼睛盯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着脚边手边时,还是有阿哥年 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⑧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⑨…这本是充满了爱情与诗意的地方,这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充满爱情与诗意的节日,专为男 女的节日。“四月八”、“三月三”、“七月七”,还有五天一场的赶场天,都是青年男女的好日子。对 歌、订情、恋爱、野合,多是挑的这种日子。当年的翠翠就是与天保兄弟在月光下对歌相爱的,翠翠母亲 与那位军人也是在月光下对歌野合的,否则就少了那么一个世界嫉羡的爱情故事。 ⑩那么,在夜晚起风的时候,请你邀约了情人或朋友,再到这河边上来。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 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一层的淌,一潺一潺的流。往四川洪安流来的一条小溪和往茶峒上 方流来的一条小溪,与大河交汇时,围成了一个沙洲。银色的月光,朗朗照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 有沸扬的声音,那些汉子们,赤条条的,月光朦胧的站着,洗一天的劳作与疲倦。一对对的男人女人就选 了这么一个所在你恩我爱。那螃蟹、脚鱼,都耐不住水中的寂寞,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地来此歇凉,因 此有更多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子,拿了手电一照,那小精灵们“嘟噜”一下闭了眼睛装死,你便不费吹 灰之力,捉了,放进铁桶。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馈赠与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 能不怀念这个夜晚与城市? 只是别忘了,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是湘西边地一个很美很美的集镇,它的名字就叫茶峒。 (选自《我的湘西》,有删改) 17.第①段的“一颗心脏”比喻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心脏”来打比方?(4分) 18.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的“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 分的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这句话?(4分) 19.第⑧段作者说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为什么?这句话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末尾说茶峒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茶峒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
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的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几只船, 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象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⑥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的翻滚,汤汤的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懂事地 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补,男人就在楼上闭 目养神,一根几根的鱼杆从楼上甩下,优哉乐哉地做一回姜太公。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 都被水淹进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的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 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⑦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已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的水柳,和烟雨的迷濛了。里把长的河 堤,蜿蜒疏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 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青的女孩 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 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渔;眼睛盯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着脚边手边时,还是有阿哥年 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⑧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⑨……这本是充满了爱情与诗意的地方,这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充满爱情与诗意的节日,专为男 女的节日。“四月八”、“三月三”、“七月七”,还有五天一场的赶场天,都是青年男女的好日子。对 歌、订情、恋爱、野合,多是挑的这种日子。当年的翠翠就是与天保兄弟在月光下对歌相爱的,翠翠母亲 与那位军人也是在月光下对歌野合的,否则就少了那么一个世界嫉羡的爱情故事。 ⑩那么,在夜晚起风的时候,请你邀约了情人或朋友,再到这河边上来。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 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一层的淌,一潺一潺的流。往四川洪安流来的一条小溪和往茶峒上 方流来的一条小溪,与大河交汇时,围成了一个沙洲。银色的月光,朗朗照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 有沸扬的声音,那些汉子们,赤条条的,月光朦胧的站着,洗一天的劳作与疲倦。一对对的男人女人就选 了这么一个所在你恩我爱。那螃蟹、脚鱼,都耐不住水中的寂寞,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地来此歇凉,因 此有更多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子,拿了手电一照,那小精灵们“嘟噜”一下闭了眼睛装死,你便不费吹 灰之力,捉了,放进铁桶。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馈赠与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 能不怀念这个夜晚与城市? 只是别忘了,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是湘西边地一个很美很美的集镇,它的名字就叫茶峒。 (选自《我的湘西》,有删改) 17.第①段的“一颗心脏”比喻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心脏”来打比方?(4 分) 18.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的“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 分的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这句话?(4 分) 19.第⑧段作者说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为什么?这句话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 20.文章末尾说茶峒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茶峒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