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 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 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 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 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 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 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 连奧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 “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9.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 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 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 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 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 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 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 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 “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 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 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 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 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 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 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 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 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 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 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 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 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 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 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 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 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 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 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 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 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 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 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 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