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册栏内五间大门,上 悬一块服,写着是‘贸氏亲祠”四个字,旁书‘衍 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光姓赖保膏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仲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进入院中,白石雨路,两边皆是苍 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娱前上 面悬一九龙金医,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 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助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子孙。 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医,写道是: “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俱是御笔。里边香烛辉煌,锦幛锈幕.正堂上,影 前锦慢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 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 祖遗影。升 可见,贾氏宗祠委实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这类独立于居室之外的祠堂,其中轴线上的一般布局为: 大门一享堂一寝堂。享堂亦称祭堂,是拜祭祖先神主、举 行祭祀仪式及族众团聚之所;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主之所。一 些名宦世家,在柯前还建有照壁或牌楼,画栋飞蓬,煞是壮 观。敏县棠樾鲍氏因幸梯而闻名乡里,其祠堂位于村口,在 祠前道路上建有由皇帝恩赐照额的七座石碑坊及一方亭,两 23
旁配植桃花,其优美的环境和雄壮的气氛为民间所罕见。有 些望族在建柯堂时,还考虑到祠堂多重功能的需要,不惜耗 费巨额资金,如云阳涂氏的柯堂形式是“上建龛堂、所以安 神主而序昭穆也;中树厅事,所以齐子孙而肃跪拜也;前列 四楼,所以接宾朋而讲圣旨也;左右两庑,所以进子弟而习 诗书也”(《云阳涂氏族谱》卷十二)。这就非常明显地体现 了建祠者的良苦用心。这类望族祠堂,往往还差专人管理.负 责修缮祠堂、保存家谱、筹备祭品之类的工作。 在有些情况下,祠堂有一特定的附属建筑一婢坊,如 我们前面提到的款县鲍氏。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牌坊则作为 昭示家族美德或功业的独立建筑而存在。牌坊的祭祖功能虽 远不如祠堂明显,但它体现着家族先人的道德境界或丰功伟 业,是家族血脉高贵的物证。因此,在介绍血族习俗时、公 能不谈几句牌坊。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僻坊基本上分为两类:功德牌与 道德牌坊。 山东桓台县新城镇的“四世宫保”伸坊,可谓功德牌坊 的代表。 这座牌坊座北朝南,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牌楼形式,神 坊面宽9.2米,进深3.3米,高15米,牌坊三道拱门均用青 传砌成,左右两拱门建筑在1米高、3.3米见方的石砌基座 上。中间的拱门之上,集嵌着上下两块额石,上箦“四世宫 保”四个大字,下刻王氏四世名讳、诰赠、官职等,字迹胸 润,笔法道劲。拱门两侧有石狮八座,分踞两边。其中四个 24
各抱绣球,张口回看;另外四个各抱幼狮,怒目反顾。其神 态各异而气势雄健,造型也生动优美。牌坊石基座周围,水 磨青砖拱门壁上及楹联四周,以浮雕、园雕、透雕等方法,刻 绘着飞禽走兽、山水云朵,奇花异草、神话传说等图集,各 具情态,·生动雅致。特别是水磨砖砌圆柱顶端的四个浮雕人 物,加以彩绘点染,更显得神采奕奕,栩相如生。 牌坊顶部飞檐斗拱,瓦当整齐讲究。整个牌坊不用木材 连四角数尺长的兽形杵头,俗名“挑齿”,也由古窑烧制而成, 这在全国数以万千计的牌坊中是罕见的。杵头兽面,唇胸耸 起,悬吊着风铃铁马,微风吹来,叮叮作响,清音悦耳。顶 脊正中的“麒麟驮宝瓶”,造型壮健,古朴可爱。 这座过街牌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原新 城南门前,为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王象乾(154? 年一1629年),字子廓,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先后经 理播州、总督蓟辽,名著九边,晋爵太子太保。年83犹总督 山西军务,累官至太子太师。其曾祖王麟(前额川王府教 投),祖父王重光(前贵州右参议)、父王之垣(前户部左侍 郎)也因此而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 宫保”。建坊时,王象乾请得万历皇帝的恩准,并由皇帝命礼 部以朝廷的口气代拟牌坊前后楹联,所以除额石上特书“圣 恩”两金字之外,两幅楹联上都注明“玉音”二字, 相传牌坊蓝额石刻“四世宫保”四个大字,及檐下正中 “圣思”两个金字,、及下面“诰赠”中字,都是明代大书法家 董其所书。桓台县一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董其昌写“四世 25
官保”一字千金的铁闻故事。 “四世宫保”牌坊,昭示新城王氏家族的显赫,昭示着新 城王氏家族血脉的高贵,它鞭策王氏家族后人“发扬优良传 统,争取更大光荣”。 山东单县的“百寿”棉坊(俗称朱家牌坊),可谓道德牌 坊的代表。 “百寿”牌坊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56年),因主梁前后 浮雕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寿”字而得名。“百寿”牌坊,全系 青色鱼子状石灰岩石料构成。通高13米,东西宽约8米。结 构为四柱三间三层楼阁式。牌坊中间跨度大,走车马;两侧 跨度小,过行人。上部有单檐、重檐、歇山顶,戗角起跷、是 一座民族形式的“牌楼”巨型石雕。牌坊中间正檐下有“圣 旨”二字,牌坊的中正间上坊心的南北两面深销“敕褒节 孝”四个大字。下坊心的南北两面阴刻“旌表敕授登仕佐郎 原任翰林院孔目覃恩救赠儒林郎湖北安陆府沔阳州州同朱叔 琪妾孔氏节孝”,西次间坊心的南面刻:“布衣蔬食度生平,喜 看庭芝渐次成。月冷黄昏霜满地,德惟口出读书声.”北面刻: “时大清乾隆三十年岁次乙酉嘉干月毅旦曲阜颜燃阶”,并有 阴文和阳文各一方。东次间坊心的南面箦刻:“数十年来铁骨 齐,养生送死总无疵。冰操劲节光天地,干古帑教奉母师,” 北面镌刻“福学生员朱春奉敕领帑恭建”。牌坊上的图案采用 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技法,除雕有狮子、龙风、仙鹤、行云 外,还有牡丹、梅花、松石、竹兰、宝象花、唐蔓草以及商、 周、禁、汉时代的金石图案。仙鹤自古是幸福、长寿、爱情 26
的象征,它与样云联系在一起,寓“福寿万年”之意。龙,威 武严肃,象征男性的坚毅刚强;风,艳丽多姿,象征女性的 美貌温柔。牌坊四个立柱的八个夹板上各雕四幅花鸟,有 “牡丹蝴蝶”、“芙蓉牡丹”、“梅花喜鹊”、“竹梅绶带”、“春燕 桃花”、“绣球锦鸡”、“水仙海棠”、“秋葵玉兰”。构图丰满, 手法写实、生动通真,分别离“富贵无敌”、“荣华富贵”、 “喜上眉梢”、“齐眉到老”、“长春比翼”、“锦锈前程”、“金玉 满堂”、“玉堂生魁”之意。由此可见,建造“百寿”牌坊的 能工巧匠和石雕大师们,以谐音和隐喻的手法,表现某种吉 庆的含义,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 这样一座精美的牌坊,竞起因于一个辛酸的故事。据民 国版《单县志》记载:“百寿”牌坊所表彰的孙氏,“年二十 六夫亡”,“守节三十年”。朱氏宗族为维护家族秩序,建坊表 彰。这类牌坊,在单县还有很多。单县古城,自明、清以来 就有“牌坊城”之称。据记载,单县内有牌坊34座,最早的 建于元代,清代大兴,清末方停。城内有牌坊15座,几乎每 条街上都有牌坊,最密处为在不足三百米的一条街上,竞有 5座牌坊。单县的牌坊、个别的是“功德坊”,大多数是“节 孝坊”,它们分明是压在妇女心头的十字架,反映出中国传统 社会里家族习俗中的阴暗一面。 以上,我们介绍了汉族旧时的民间祠堂,下面,我]再 谈几句少数民族的民间祠堂。 台湾高山族卑南人称祠堂为“卡努马安”(卑南语音泽), 俗称“灵屋”,是安放祖灵并举行祭祀的地方。每一氏族有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