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 因此,政治的着 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西方 更着重于法 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 与西方在“官 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 和贯彻为考 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 威。而传统 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 “青天大老 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 中国的政治理 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 德行考察。如上 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 形成对官员进 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 察御史和给事中 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监察御史品秩不 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 很有权威。尤其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 监察御史、给事 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 效发挥。 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 朱元璋要求由 “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 忠君爱国。明成 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 有实际的仕途经 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 于言官的道 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 职回避。沈
四川省成都市 2016 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 因此,政治的着 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西方 更着重于法 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 与西方在“官 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 和贯彻为考 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 威。而传统 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 “青天大老 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 中国的政治理 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 德行考察。如上 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 形成对官员进 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 察御史和给事中 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监察御史品秩不 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 很有权威。尤其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 监察御史、给事 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 效发挥。 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 朱元璋要求由 “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 忠君爱国。明成 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 有实际的仕途经 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 于言官的道 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 职回避。沈
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 俱改任别衙门, 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 为言官,如果 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 严格复杂很 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査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正 人”,最后拟出名 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 历了洪武的严刑 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 棺死谏的言 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这 点,除了对 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 明代在制度 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 有言官因言 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 身安全的保 障。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 皇帝也不放 过,万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 对阁臣的监督 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到严嵩 假借皇权进 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嵩父子伏法。言官 对地方政治的 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 《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 重点在法 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B.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 术型官僚, 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糕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 在公权力 领域,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D.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 德于个人层
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 俱改任别衙门, 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 为言官,如果 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 严格复杂很 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正 人”,最后拟出名 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 历了洪武的严刑 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 棺死谏的言 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这一 点,除了对 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 明代在制度 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 有言官因言 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 身安全的保 障。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 皇帝也不放 过,万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 对阁臣的监督 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到严嵩 假借皇权进 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嵩父子伏法。言官 对地方政治的 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 没。 《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 重点在法 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B.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 术型官僚, 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C.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 在公权力 领域,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D.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 德于个人层
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 言官的行政 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道德 品质、政治 素质、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 大臣,出身 胥吏、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D.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査,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 章疏测试 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 德双重维 度,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B.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 事情即刻决 断,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C.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 作用,因而 明代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较为清明。 D.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 帝、阁臣和 地方政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景文,琅邪临沂人也。祖穆,临海太守。伯父智,有高名,髙祖甚重 之。父僧朗,亦以 谨实见知;薨,谥曰元公。美风姿,好言理,少与陈郡谢庄齐名。太祖甚相钦重, 故为太宗娶 景文妹,而以景文名与太宗同。高祖第五女新安公主先适太原王景深,离绝, 以适景文,固 辞以痰,故不成婚。太宗即位,加领左卫将军。时六军戒严,景文仗士三十人入 六门。诸将 成云:“平殄小贼,易于拾遗。”景文曰:“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 临事而惧好谋而 成先为不可胜乃制胜之术耳。”寻迁丹阳尹,遭父忧,起为冠军将军,尚书左仆 射,丹阳尹,固 辞仆射。太宗翦除暴主,又平四方,欲引朝望以佐大业。乃下诏日:“安南将军 江州刺史景
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 言官的行政 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道德 品质、政治 素质、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 大臣,出身 胥吏、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D.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 章疏测试、 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 德双重维. 度,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B.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 事情即刻决 断,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C.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 作用,因而 明代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较为清明。 D.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 帝、阁臣和 地方政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景文,琅邪临沂人也。祖穆,临海太守。伯父智,有高名,高祖甚重 之。父僧朗,亦以 谨实见知;薨,谥曰元公。美风姿,好言理,少与陈郡谢庄齐名。太祖甚相钦重, 故为太宗娶 景文妹,而以景文名与太宗同。高祖第五女新安公主先适太原王景深,离绝,当 以适景文,固 辞以痰,故不成婚。太宗即位,加领左卫将军。时六军戒严,景文仗士三十人入 六门。诸将 成云:“平殄小贼,易于拾遗。”景文曰:“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 临事而惧好谋而 成先为不可胜乃制胜之术耳。”寻迁丹阳尹,遭父忧,起为冠军将军,尚书左仆 射,丹阳尹,固 辞仆射。太宗翦除暴主,又平四方,欲引朝望以佐大业。乃下诏日:“安南将军、 江州刺史景
文,风度淹粹,理怀清畅,体兼望实,诚备夷咀。宝历方启,密赞义机,妖徒干 纪,预毗庙略。 景文可封江安县侯,食邑八百户。”景文固让,不许,乃受五百户。时又谓景文 在江州,不能洁 己。景文与上幸臣王道龙书日:“吾虽寡于行己,庶不负心,既愧殊效,誓不上 欺明主。窃闻 有为其贝锦者,云营生乃至巨万,素无此能,一旦忽致异术,必非平理。唯乞平 心精检,若此 言不虚,便宜肆诸市朝,以正风俗。脱其妄作,当赐思罔昧之由。故以密白,想 为中启。”时太 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吴喜、寿寂之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 并杀之;而景 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 弓长射杀人。 士,王字;弓长,张字也。景文弥惧,乃自陈求解扬州。时上既有疾,虑一旦晏 驾,皇后临朝, 则景文自然成宰相,门族强盛,藉元舅之重,岁暮不为纯臣。泰豫元年春,乃遣 使送药赐景文 死,死时年六十 选自《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B.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C.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D.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以适景文 适:出嫁 B.平殄小贼,易于拾遗 殄:消灭。 C.密赞义机,妖徒干纪 干:谋求。 D.故以密白,想为申启 白:禀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景文少有美名,获得器重。太祖不仅让儿子迎娶景文的妹妹,还用景文 名字为太宗取名。 B.王景文淡视名利,不图权位。太宗多次授予他不同的职位和封地,他一律 推辞,拒不接受 C.王景文面对传言,极力澄清。对于不能洁己的指责,他向皇帝幸臣表示希 望能查清实情 D.王景文为人谨慎,仍遭厄运。太宗死前担心外戚强盛有碍政权稳固,派人 送药赐死景文
文,风度淹粹,理怀清畅,体兼望实,诚备夷岨。宝历方启,密赞义机,妖徒干 纪,预毗庙略。 景文可封江安县侯,食邑八百户。”景文固让,不许,乃受五百户。时又谓景文 在江州,不能洁 己。景文与上幸臣王道龙书日:“吾虽寡于行己,庶不负心,既愧殊效,誓不上 欺明主。窃闻 有为其贝锦者,云营生乃至巨万,素无此能,一旦忽致异术,必非平理。唯乞平 心精检,若此 言不虚,便宜肆诸市朝,以正风俗。脱其妄作,当赐思罔昧之由。故以密白,想 为中启。”时太 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吴喜、寿寂之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 并杀之;而景 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 弓长射杀人。”一 士,王字;弓长,张字也。景文弥惧,乃自陈求解扬州。时上既有疾,虑一旦晏 驾,皇后临朝, 则景文自然成宰相,门族强盛,藉元舅之重,岁暮不为纯臣。泰豫元年春,乃遣 使送药赐景文 死,死时年六十。 ( 选自《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B.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C.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D.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 胜/乃制胜之术耳 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以适景文 适:出嫁。 B.平殄小贼,易于拾遗 殄:消灭。 C.密赞义机,妖徒干纪 干:谋求。 D.故以密白,想为申启 白:禀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景文少有美名,获得器重。太祖不仅让儿子迎娶景文的妹妹,还用景文 名字为太宗取名。 B.王景文淡视名利,不图权位。太宗多次授予他不同的职位和封地,他一律 推辞,拒不接受。 C.王景文面对传言,极力澄清。对于不能洁己的指责,他向皇帝幸臣表示希 望能查清实情。 D.王景文为人谨慎,仍遭厄运。太宗死前担心外戚强盛有碍政权稳固,派人 送药赐死景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翦除暴主,又平四方,欲引朝望以佐大业。(S分) 译文: (2)唯乞平心精检,若此言不虚,便宜肆诸市朝,以正风俗。(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 窗,说与人人道:真 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8.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5分) 答 9.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 情意的表达上有 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 描述该现象的 句子是: (3)《离骚》中,“ 表 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 而死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11、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题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 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 候,我总跟在父 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 学,总是要借 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 上,这样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宗翦除暴主,又平四方,欲引朝望以佐大业。(S 分) 译文: (2)唯乞平心精检,若此言不虚,便宜肆诸市朝,以正风俗。(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8~9 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 窗,说与人人道:真 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8.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5 分) 答: 9.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 情意的表达上有 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 描述该现象的 句子是: . ____。 (3)《离骚》中,“ ”,表 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 而死。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 11、12 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题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 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 候,我总跟在父 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 学,总是要借 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 上,这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