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 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 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 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岀,并 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 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 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 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 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 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 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 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 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 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 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 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 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 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四川省成都市 2018 届高三 9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 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 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 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 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 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 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 一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 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 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 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 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 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 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 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 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 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 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 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岀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 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髙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 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 髙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 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 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丈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 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 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増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 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 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 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D.“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岀,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 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 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 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 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 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 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 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一一 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 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 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丈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 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 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 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 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 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D.“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 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 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 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D.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 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 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 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己”。 D.“水”是宋词中的髙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 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1.C(“情感正是因‘水’而生”,错,除“水”之外还包括“天”“地”“黄 2.D(“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3.A(“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可 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 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 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 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 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 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 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 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 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 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 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 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 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 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 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
A.“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 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 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 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1.C(“情感正是因‘水’而生”,错,除“水”之外还包括“天”“地”“黄 叶”。) 2.D(“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3.A(“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可 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 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 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 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 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 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 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 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 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 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 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 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 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 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 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 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 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
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 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 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 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 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 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 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 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 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 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 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 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 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 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 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 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一一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 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 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 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D.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 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 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 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 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 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 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 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 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 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 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 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 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 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 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 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 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 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 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 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D.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 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分) 4.(3分)D(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 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5.(4分)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 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 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各2分) 6.(5分)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③治学严 谨,决不稍有假借;④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⑤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 纳新观点;⑥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每点1分,答对5点得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 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 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 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 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 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 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 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 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 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 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 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 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 分) 4.(3 分)D(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 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5.(4 分)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 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 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各 2 分) 6.(5 分)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③治学严 谨,决不稍有假借;④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⑤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 纳新观点;⑥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每点 1 分,答对 5 点得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 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 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 60 头猪连毛 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 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 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 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 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 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 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 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 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 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