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一诊”考试 语文试题 (金牛区·模拟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沫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 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差池(cha)请帖(ti)日晕月华(yun)万箭攒心(cuan) B.刹那(cha)菲薄(fi)十二生肖(xiao)量体裁衣( liang) C.埋怨(man)殷红(yin)坑蒙拐骗(meng)头昏脑涨( zhang) D.怨艾(yi)供奉(gong)生死契阔(q)靡靡之音(m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附和熨帖改弦更章委曲求全 B.脉搏涵盖计日成功锱铢必较 C.折中严竣闻名遐迩流连忘返 寒暄陷阱责无旁贷蜂拥而上
四川省成都市 2015 届“一诊”考试 语 文 试 题 (金牛区·模拟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沫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 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 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差池(chā) 请帖(tiě) 日晕月华(yùn) 万箭攒心(cuán) B.刹那(chà) 菲薄(fěi) 十二生肖(xiāo) 量体裁衣(liàng) C.埋怨(mán) 殷红(yīn) 坑蒙拐骗(mēnɡ) 头昏脑涨(zhàng) D.怨艾(yì) 供奉(gōng) 生死契阔(qì ) 靡靡之音(m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附和 熨帖 改弦更章 委曲求全 B.脉搏 涵盖 计日成功 锱铢必较 C.折中 严竣 闻名遐迩 流连忘返 D.寒暄 陷阱 责无旁贷 蜂拥而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乌克兰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反对派示威者连续两天在首都同乌 克兰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200多人受伤的惨剧,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 B.我所说的孤独,并非是因出身卑微而遭受冷遇,并非是跌入低谷的消极落寞, 而是心灵对浮华物欲的自觉摒弃,是精神从喧嚣尘世中的自主逃离 C.京剧界对“角儿”都称“老板”,梅兰芳就被唤作“梅老板”,而纪录片《京 剧》中把梅兰 芳称作“梅大王”,这真可谓卓尔不群! D.美韩近日签署联合计划应对朝鲜,这让朝鲜大为紧张。朝鲜认为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所以 称将不惜用核武器来警告美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刁亦男执导了《白日焰火》,获得最佳电 影奖。廖凡荣膺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华人柏林电影节影帝 B.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劝人行善 积德,力行勤俭有为,这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渗进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C.日前,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成都市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 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 D.新节目蓄势待发,老节目精益求精,华丽回归的“汉字英雄”以“用好汉字 才是汉字英雄”的主题,新增的“一音多字”、“一类多字”环节让节目更好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 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 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 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 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 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克兰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反对派示威者连续两天在首都同乌 克兰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 200 多人受伤的惨剧,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 B.我所说的孤独,并非是因出身卑微而遭受冷遇,并非是跌入低谷的消极落寞, 而是心灵对浮华物欲的自觉摒弃,是精神从喧嚣尘世中的自主逃离。 C.京剧界对“角儿”都称“老板”,梅兰芳就被唤作“梅老板”,而纪录片《京 剧》中把梅兰 芳称作“梅大王”,这真可谓卓尔不群! D.美韩近日签署联合计划应对朝鲜,这让朝鲜大为紧张。朝鲜认为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所以 称将不惜用核武器来警告美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 64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刁亦男执导了《白日焰火》,获得最佳电 影奖。廖凡荣膺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华人柏林电影节影帝。 B.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劝人行善 积德,力行勤俭有为,这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渗进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C.日前,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成都市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 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 D.新节目蓄势待发,老节目精益求精,华丽回归的“汉字英雄”以“用好汉字 才是汉字英雄”的主题,新增的“一音多字”、“一类多字”环节让节目更好看。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7 题。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 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 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 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 元素。朱维铮先生在 1980 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 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
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 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 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复兴传统”的呼 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 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诵读之声,凡有 井水处,无不可闻。这本小册子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 开卷,也可受益。 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这即使在传统蒙学 读物中,也是简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 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朱熹讨论师弟关系时 曾提出所谓“彼此之辞”,即是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 其中强势一方,还应尽首要的责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须“慈”,才谈得 上“子孝”;若以权势压人,“孝”字又从何谈起? 其实,即使对小小孩童,“服从”也非唯一伦理。若我们承认,一个理想的社会 成员,应具有独立、负责的精神,肯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 道德勇气,则《弟子规》一类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实在不无被滥用的 风险。 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高兴与否,今日中国社会面貌早已与传统社会相距甚远 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 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 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才当得上“旧邦新命”四个字;否则,不过是为社会平 添一份混乱,带给我们更多痛苦和自卑。这样的“传统”,不“复兴”也罢。 (节选自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5.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 B.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这些传统文化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 C.“善”具体表达虽然不免流动迁移,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 D.不但不同社群对“善”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 6.《弟子规》有被滥用的风险,揭示其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规》是一部“小学生守则”,且是一部简陋之作, B.《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
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 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 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复兴传统”的呼 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 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诵读之声,凡有 井水处,无不可闻。这本小册子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 开卷,也可受益。 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这即使在传统蒙学 读物中,也是简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 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朱熹讨论师弟关系时 曾提出所谓“彼此之辞”,即是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 其中强势一方,还应尽首要的责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须“慈”,才谈得 上“子孝”;若以权势压人,“孝”字又从何谈起? 其实,即使对小小孩童,“服从”也非唯一伦理。若我们承认,一个理想的社会 成员,应具有独立、负责的精神,肯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 道德勇气,则《弟子规》一类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实在不无被滥用的 风险。 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高兴与否,今日中国社会面貌早已与传统社会相距甚远。 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 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 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才当得上“旧邦新命”四个字;否则,不过是为社会平 添一份混乱,带给我们更多痛苦和自卑。这样的“传统”,不“复兴”也罢。 (节选自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5.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 B.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这些传统文化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 C.“善”具体表达虽然不免流动迁移,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 D.不但不同社群对“善”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 6.《弟子规》有被滥用的风险,揭示其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规》是一部“小学生守则”,且是一部简陋之作。 B.《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
C.《弟子规》强调: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 D.《弟子规》是一部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 7.下列对“文化复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复兴,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值得 赞许 B.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 C.复兴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 D.文化复兴就是要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 统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 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 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 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 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 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 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 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 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 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 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 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 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 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 “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 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 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 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
C.《弟子规》强调: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 D.《弟子规》是一部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 7.下列对“文化复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复兴,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值得 赞许。 B.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 省。 C.复兴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 D.文化复兴就是要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 统”。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 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 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 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 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 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 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 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张绣在南 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 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 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 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 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 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 “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 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 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 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
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 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诩假以惧氐假:借助 B.太祖比征之比:较量 C.促更追之,更战必胜促:赶快 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显:公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蟹六跪而二螯 C.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D.其宜从一也其皆出于此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4分) (2)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传主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表现 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 边境侵
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 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诩假以惧氐 假:借助 B.太祖比征之 比:较量 C.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促:赶快 D.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 显:公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蟹六跪而二螯 C.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D.其宜从一也 其皆出于此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4 分) (2)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4 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传主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表现 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9 处)(4 分) 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智 者 不 为 谋 辩 者 不 为 使 勇 者 不 为 斗 智 者 不 为 谋 则社 稷 危辩者 不 为 使 则 使 不 通 勇 者 不 为 斗 则 边 境 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