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剜肉(wan)岑寂(ceng)蟊贼(mao)羽扇纶巾(guan) B.潦水(lao)坍塌(an)混沌(tun)茕茕孑立( qong) C惶(xi) 尺牍(du)孱头chin)命途多舛( chuan) D.央浼(mei)迤逦(yn) 秀闼(ta) 模棱两可(le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弩钝颦蹙冠冕堂皇鳏寡孤独 B.昧心印玺锱珠必较残羹冷炙 C.萧瑟樯橹前合后偃臭名昭著 D.迄今寒暄休戚相关繁文褥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新鑫投资公司代表提出的合作条件很无理,你们还是必须答应,因为只有引进 了他们的资金,我公司才能解决上市问题 B.夕阳早已杳无踪影,大地迎来黑夜的拥抱,此刻天幕虽被泼上了厚重的油墨,但因 着星光的装饰,却也变得悠远而深邃起来。 C.此次在成都举办的华商会规模空前,不仅参与的国家数目众多,而且与会重点嘉宾 和代表的广泛性创历史之最,这个事情早已在成都街知巷闻,被传得满城风雨 D.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 机杼的佳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3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 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B.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发掘现场将对中外人士开放,这不仅可以让人们 看到遗物出土时的情况,人们而且可以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的过程 C.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 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 D.“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 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 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的种种 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这样 看来,在印度瑜珈中,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也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 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 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为。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 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 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和谐的不同 印度瑜珈的高级阶段是“养性”。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命,而是 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谓长寿,因为它已通 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纵使活上一千年,不过是每一 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
四川省成都市 2014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 剜肉(wān) 岑寂(céng) 蟊贼(máo) 羽扇纶巾(guān) B. 潦水(lǎo) 坍塌(tān) 混沌(tún) 茕茕孑立(qióng) C.恓惶(xī) 尺牍(dú) 孱头(chàn) 命途多舛 (chuǎn) D. 央浼(měi) 迤逦(yǐ) 秀闼(tà) 模棱两可(lé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3 分) A. 弩钝 颦蹙 冠冕堂皇 鳏寡孤独 B. 昧心 印玺 锱珠必较 残羹冷炙 C. 萧瑟 樯橹 前合后偃 臭名昭著 D. 迄今 寒暄 休戚相关 繁文褥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无论新鑫投资公司代表提出的合作条件很无理,你们还是必须答应,因为只有引进 了他们的资金,我公司才能解决上市问题。 B. 夕阳早已杳无踪影,大地迎来黑夜的拥抱,此刻天幕虽被泼上了厚重的油墨,但因 着星光的装饰,却也变得悠远而深邃起来。 C. 此次在成都举办的华商会规模空前,不仅参与的国家数目众多,而且与会重点嘉宾 和代表的广泛性创历史之最,这个事情早已在成都街知巷闻,被传得满城风雨。 D.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 机杼的佳作。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 3 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 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B.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发掘现场将对中外人士开放,这不仅可以让人们 看到遗物出土时的情况,人们而且可以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的过程。 C. 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 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 D.“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 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 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的种种 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这样 看来,在印度瑜珈中,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也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 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 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为。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 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 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和谐的不同。 印度瑜珈的高级阶段是“养性”。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命,而是 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谓长寿,因为它已通 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纵使活上一千年,不过是每一 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
了最后的顾忌——寿限,这不是彻底的解脱吗?中国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 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 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 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导引天 地之元气和使人体内的正气上升外,还得命令自身多做好事,并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当然是 修炼之人不仅为了自己(导致体内正气上升,心情轻松而内心平和、安定),同时也为了社 会,因为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修炼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 与社会的和谐,使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而印度瑜珈中的冥想,不 仅要排除愚昧无知、激情,还要排除善良,认为处于善良状态的人,并未根除私利,他所从 事的一切有益活动,其中心还是一个“为我”,而只有对自身的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获得 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因此,印度瑜珈的最高级阶段其实是要忘却自我,获得无限的精神之 爱,借以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幸福和智慧。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 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愚昧无知、激情、善良的痛苦中解脱,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 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 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了 在这个岔道的一侧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摆脱了尘 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自我。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是在千 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 我的圆圈 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为我最终是为社会。修 身养性,是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在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首先选择的是牺牲 自己,保全小家、国家。自个人的修行开始,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将个人的身心和谐与 他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将个人的生命溶入社会的长河以求永生,将个人的利益溶 入国家的利益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 5.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地理条件。 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 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家传统 文化。 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 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 6.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从这个 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 B.印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 同久远 C.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 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 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社会 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7.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 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
了最后的顾忌——寿限,这不是彻底的解脱吗?中国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 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 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 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导引天 地之元气和使人体内的正气上升外,还得命令自身多做好事,并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当然是 修炼之人不仅为了自己(导致体内正气上升,心情轻松而内心平和、安定),同时也为了社 会,因为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修炼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 与社会的和谐,使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而印度瑜珈中的冥想,不 仅要排除愚昧无知、激情,还要排除善良,认为处于善良状态的人,并未根除私利,他所从 事的一切有益活动,其中心还是一个“为我”,而只有对自身的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获得 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因此,印度瑜珈的最高级阶段其实是要忘却自我,获得无限的精神之 爱,借以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幸福和智慧。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 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愚昧无知、激情、善良的痛苦中解脱,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 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 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了。 在这个岔道的一侧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摆脱了尘 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自我。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是在千 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 我的圆圈。 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为我”最终是为社会。修 身养性,是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在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首先选择的是牺牲 自己,保全小家、国家。自个人的修行开始,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将个人的身心和谐与 他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将个人的生命溶入社会的长河以求永生,将个人的利益溶 入国家的利益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 5.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地理条件。 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 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家传统 文化。 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 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 6.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从这个 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 B.印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 同久远。 C.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 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 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社会、 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7.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 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
印度瑜珈的修炼 C.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到终极必然是个人身心和谐, 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 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岀世求解脱,获得欢乐幸福 的是个体,这与以入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被世人所认可推崇。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 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 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 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 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 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注】汲汲营营:急急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 B.而散亡磨灭 亡:丢失 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好:喜欢 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恃:依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其孰能讥之乎 C.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D.亦因以自警焉 置杯焉则胶 第Ⅱ卷(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5分) 译文: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5分 译文 11.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并列为不朽之因,但 第二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印度瑜珈的修炼。 C. 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到终极必然是个人身心和谐, 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 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出世求解脱,获得欢乐幸福 的是个体,这与以入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被世人所认可推崇。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 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 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 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 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 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注】汲汲营营:急急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 B.而散亡磨灭 亡:丢失 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好:喜欢 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恃:依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其孰能讥之乎 C.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D.亦因以自警焉 置杯焉则胶 第Ⅱ卷(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5 分) 译文: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5 分) 译文: 11.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并列为不朽之因,但 第二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 分)
若必廉土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 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 。(1分) (2)“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答 (3)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情?(3分) 答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将所选的句子填入对应的序号。(任选六句)(6 分) (1)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苏轼)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腾王阁序》)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8)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铁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 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 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 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 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 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 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 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 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 。(1 分) (2)“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 分) 答: (3)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情?(3 分) 答: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将所选的句子填入对应的序号。(任选六句)(6 分) (1)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苏轼)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腾王阁序》) (6)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8)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 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 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 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 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 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 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 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
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 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 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 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 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 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 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 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 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 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 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 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 实了。 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 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 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 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 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 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 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 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 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 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 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1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 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作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 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 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 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 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 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 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 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 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 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 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 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 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 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 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 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 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 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 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 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 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 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 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1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 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作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 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