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及其近代变更 美国哲学是西方哲学的组成部分。对它的评价与对整个西方哲学的评价应当大体一致 但是美国哲学又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特殊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英德法等欧洲国家既有 重要的共同之处,又有不容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影响到对它们的评价,有时这种影响 还相当显著。许多欧洲哲学家不无根据地嘲笑美国哲学肤浅和缺乏原创性。由于特定的政治 和意识形态等复杂的原因,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往往只关注美国哲学的 确存在的负面意义。然而,尽管美国哲学在体系性和原创性上不如英德法等国哲学,但它作 为美国立国的主要精神支柱却又促使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得以后来居上,在政治、经济、军 事、科学技术等方面在西方各国中都处于明显强势地位,使美国成了当今世界头号发达国家。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用哲学发展来解释,但也不能否认在促进社会各 个方面的发展上,美国哲学较欧洲哲学确有明显优势。还应当看到,美国是各种现当代西方 哲学发生影响的主要场所。即使是那些发源于欧洲国家的哲学思潮,也往往只有在美国获得 广泛流传后才能获得世界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从与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趋势相比较的 角度来重新研究美国哲学的特殊性及其与其他西方国家哲学的联系。这种研究不仅能促进我 们揭示美国近现代哲学发展的实际所是及其与美国社会发展的联系,也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认 识现当代西方哲学及其与现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联系,从而对它们作出更为适当的评价。 ,美国立国的背景及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 1,美国之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西方世界,与具有较为优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英法德等欧洲各国相比,美国是一个后 起的国家。在16世纪初第一批欧洲移民到达北美新大陆以前,印第安人早已在那里繁衍生息。 但他们当时还处在部落集居阶段,远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这时的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具 有反封建意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后,已开始在不同程度上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欧洲各 国向美洲的移民本身就具有资本向外扩张(占有殖民地、开辟新的市场和原料来源、加速原 始资本积累)的意义。欧洲和美洲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这种巨大差距,使欧洲移民在进入新大 陆后得以较为顺利地以征服者的姿态成为那里的殖民统治者。英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晚于法荷 等国,但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较早,其对外扩张与对殖民地的占据都能较好地与资 本主义的发展相适应,因而在向北美移民、特别是在占有和经营殖民地上得以后来居上。经 过17世纪上半期的多次移民以及与法荷等国的争夺,英国占有了北美最大数量的殖民地,由 英王委任或认可的总督分别管理。随着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 与宗主国英国的统治发生了越来越尖锐的利害冲突,到18世纪中叶,在富兰克林、杰弗逊等 启蒙思想家的倡导下,各殖民地的人民展开了反对英王的封建殖民统治的斗争,并建立起了 殖民地联盟,后来的美国就是通过联盟所进行的摆脱英国统治的独立战争而在1776年正式建 立起来的。这意味着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历史迄今只有两百多年,如果从欧洲移民开始 成批进入北美算起,也不足四百年 美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后发性 美国资本主义的后发性决定了其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特殊性,美国之由以 欧洲为主的世界各地的移民构成及其建国历史的短暂,决定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及 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必然具有一些与其他各国都有所不同的特色。 这突出地表现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几乎是移民们从“空地”上从新建立起来的,都具有明显的 后发型性质;而这种后发型性质使它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既可现成地吸取欧洲各国先行的经验, 又可从欧洲各国的各种挫折以及矛盾和冲突中吸取教训,作到更有适应性和进步性,因而其
1 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及其近代变更 关于美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思考之一 美国哲学是西方哲学的组成部分。对它的评价与对整个西方哲学的评价应当大体一致。 但是美国哲学又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特殊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英德法等欧洲国家既有 重要的共同之处,又有不容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影响到对它们的评价,有时这种影响 还相当显著。许多欧洲哲学家不无根据地嘲笑美国哲学肤浅和缺乏原创性。由于特定的政治 和意识形态等复杂的原因,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往往只关注美国哲学的 确存在的负面意义。然而,尽管美国哲学在体系性和原创性上不如英德法等国哲学,但它作 为美国立国的主要精神支柱却又促使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得以后来居上,在政治、经济、军 事、科学技术等方面在西方各国中都处于明显强势地位,使美国成了当今世界头号发达国家。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用哲学发展来解释,但也不能否认在促进社会各 个方面的发展上,美国哲学较欧洲哲学确有明显优势。还应当看到,美国是各种现当代西方 哲学发生影响的主要场所。即使是那些发源于欧洲国家的哲学思潮,也往往只有在美国获得 广泛流传后才能获得世界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从与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趋势相比较的 角度来重新研究美国哲学的特殊性及其与其他西方国家哲学的联系。这种研究不仅能促进我 们揭示美国近现代哲学发展的实际所是及其与美国社会发展的联系,也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认 识现当代西方哲学及其与现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联系,从而对它们作出更为适当的评价。 一,美国立国的背景及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 1,美国之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西方世界,与具有较为优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英法德等欧洲各国相比,美国是一个后 起的国家。在 16 世纪初第一批欧洲移民到达北美新大陆以前,印第安人早已在那里繁衍生息。 但他们当时还处在部落集居阶段,远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这时的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具 有反封建意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后,已开始在不同程度上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欧洲各 国向美洲的移民本身就具有资本向外扩张(占有殖民地、开辟新的市场和原料来源、加速原 始资本积累)的意义。欧洲和美洲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这种巨大差距,使欧洲移民在进入新大 陆后得以较为顺利地以征服者的姿态成为那里的殖民统治者。英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晚于法荷 等国,但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较早,其对外扩张与对殖民地的占据都能较好地与资 本主义的发展相适应,因而在向北美移民、特别是在占有和经营殖民地上得以后来居上。经 过 17 世纪上半期的多次移民以及与法荷等国的争夺,英国占有了北美最大数量的殖民地,由 英王委任或认可的总督分别管理。随着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 与宗主国英国的统治发生了越来越尖锐的利害冲突,到 18 世纪中叶,在富兰克林、杰弗逊等 启蒙思想家的倡导下,各殖民地的人民展开了反对英王的封建殖民统治的斗争,并建立起了 殖民地联盟,后来的美国就是通过联盟所进行的摆脱英国统治的独立战争而在 1776 年正式建 立起来的。这意味着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历史迄今只有两百多年,如果从欧洲移民开始 成批进入北美算起,也不足四百年。 2,美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后发性: 美国资本主义的后发性决定了其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特殊性,美国之由以 欧洲为主的世界各地的移民构成及其建国历史的短暂,决定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及 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必然具有一些与其他各国都有所不同的特色。 这突出地表现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几乎是移民们从“空地”上从新建立起来的,都具有明显的 后发型性质;而这种后发型性质使它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既可现成地吸取欧洲各国先行的经验, 又可从欧洲各国的各种挫折以及矛盾和冲突中吸取教训,作到更有适应性和进步性,因而其
发展往往能更为快速。 就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说,尽管移民中不乏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维护者,但多数 人对它们都持反对态度,而较为赞同、或者毋宁说更为适应当时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对走向后者,他们可借鉴英国等欧洲各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因而也较为顺利 他们在反对封建等级和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同样遇到阻力,但与欧洲各国也 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北美原来并没有强大的封建势力,而当时的移民,除了少数人属于欧洲 的保守和反动阶层(例如由英国派往北美的统治者)、企图把欧洲的封建等级制移植到北美外, 大多数人是随着旧的农业社会的解体而出现的破产农民、和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而处于失业 等困境的手工业者和工人,还有的是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迫害的部分上层人士以及受到 英国国教迫害的广大清教徒。这些人来到北美后大都希望在此从新建立的国家和社会应当尽 可能避免他们在故国所受到的种种压制。因此,尽管北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步的是英 国等欧洲国家的后尘,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欧洲各国在这方面的某些不彻底性,特别是相 对顺利地克服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使资本主义在此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 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文化在北美的发展情况与此相适应。 当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时,他们不仅带来了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带 来了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事实上美国的哲学发展无论就其基本方向或主要思潮来说都与 欧洲各国大体一致。其中最突出的是个人主义倾向和宗教情怀。个人主义倾向是与商品经济 的兴起直接相关的。因为商品经济以买方和卖方在商品市场上具有独立身分、即作为个体主 体来进行等价交换为前提。不肯定个人在市场上的独立地位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正因为如 此,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个人主义思潮就以不同形式在欧洲各国流行。当欧洲移民来到北 美时,由于他们带来的主要是商品经济制度,因此个人主义自然一开始就成了这里的主要思 想潮流。由于欧洲商品经济制度下的个人主义思潮一开始就依靠宗教伦理来调节,当个人主 义成了北美的主要思潮时,宗教情怀在此也必然广为传播。在17世纪北美作为英国的殖民地 的时代,最为流行的意识形态起初主要就是在加尔文教教义影响下原在英国形成的清教神学 这与移民中有大量为逃避英国国教压制而来到北美的清教徒这一情况相关。后来清教神学本 身虽然衰落,但它所播下的宗教情怀却在美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以致与个人主义一道 成了后来整个美国思想文化的主要因素。它们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深刻影响 另外,在英国发生过重要影响的牛顿的科学和哲学思想、洛克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以及与 宗教有着密切联系的贝克莱哲学也传入到了北美。到了18世纪,北美反对英国的殖民主义和 要求独立的思潮得到越来越强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以倡导天赋人权、并以自由、平等 博爱等为口号的欧洲各国的启蒙思潮、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的理论在此受到 了越来越广泛的欢迎。正是在其直接影响下,产生了与北美具体情况更相适应、特别是与北 美争取独立的运动相适应的启蒙思潮。18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独立运动的许多代表人物(如 富兰克林、杰弗逊、潘恩等人)同时又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从18世纪末到19 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在欧洲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美国哲学中的德国因素也由此越来 越显著。19世纪中期以来在欧洲哲学的发展上发生了重要的方向性的转折,产生了许多要求 超越欧洲哲学原有传统、特别是反对与绝对理性主义、思辨形而上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哲 学的哲学思潮和流派。这些哲学思潮和流派大都也流传到了美国,有的甚至还成了美国的主 要哲学流派。例如,与进化论的流行有着密切联系的实证主义(特别是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与在新的条件下对德国古典哲学重新解释的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绝对唯心主义),与 对生命现象的新解释相关的德法的生命哲学,以及各种类型的实在主义以及宗教哲学在美国 不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也都有其重要代表人物。20世纪在美国流行的哲学流派(例 如曾长期占领美国哲学讲坛支配地位的各种类型的分析哲学)也大都源于欧洲。即使是在美 国本国产生的人格主义、实用主义等流派,也同样具有欧洲思想的渊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
2 发展往往能更为快速。 就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说,尽管移民中不乏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维护者,但多数 人对它们都持反对态度,而较为赞同、或者毋宁说更为适应当时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对走向后者,他们可借鉴英国等欧洲各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因而也较为顺利。 他们在反对封建等级和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同样遇到阻力,但与欧洲各国也 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北美原来并没有强大的封建势力,而当时的移民,除了少数人属于欧洲 的保守和反动阶层(例如由英国派往北美的统治者)、企图把欧洲的封建等级制移植到北美外, 大多数人是随着旧的农业社会的解体而出现的破产农民、和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而处于失业 等困境的手工业者和工人,还有的是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迫害的部分上层人士以及受到 英国国教迫害的广大清教徒。这些人来到北美后大都希望在此从新建立的国家和社会应当尽 可能避免他们在故国所受到的种种压制。因此,尽管北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步的是英 国等欧洲国家的后尘,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欧洲各国在这方面的某些不彻底性,特别是相 对顺利地克服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使资本主义在此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 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文化在北美的发展情况与此相适应。 当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时,他们不仅带来了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带 来了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事实上美国的哲学发展无论就其基本方向或主要思潮来说都与 欧洲各国大体一致。其中最突出的是个人主义倾向和宗教情怀。个人主义倾向是与商品经济 的兴起直接相关的。因为商品经济以买方和卖方在商品市场上具有独立身分、即作为个体主 体来进行等价交换为前提。不肯定个人在市场上的独立地位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正因为如 此,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个人主义思潮就以不同形式在欧洲各国流行。当欧洲移民来到北 美时,由于他们带来的主要是商品经济制度,因此个人主义自然一开始就成了这里的主要思 想潮流。由于欧洲商品经济制度下的个人主义思潮一开始就依靠宗教伦理来调节,当个人主 义成了北美的主要思潮时,宗教情怀在此也必然广为传播。在 17 世纪北美作为英国的殖民地 的时代,最为流行的意识形态起初主要就是在加尔文教教义影响下原在英国形成的清教神学, 这与移民中有大量为逃避英国国教压制而来到北美的清教徒这一情况相关。后来清教神学本 身虽然衰落,但它所播下的宗教情怀却在美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以致与个人主义一道 成了后来整个美国思想文化的主要因素。它们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深刻影响。 另外,在英国发生过重要影响的牛顿的科学和哲学思想、洛克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以及与 宗教有着密切联系的贝克莱哲学也传入到了北美。到了 18 世纪,北美反对英国的殖民主义和 要求独立的思潮得到越来越强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以倡导天赋人权、并以自由、平等、 博爱等为口号的欧洲各国的启蒙思潮、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的理论在此受到 了越来越广泛的欢迎。正是在其直接影响下,产生了与北美具体情况更相适应、特别是与北 美争取独立的运动相适应的启蒙思潮。18 世纪 70 年代前后美国独立运动的许多代表人物(如 富兰克林、杰弗逊、潘恩等人)同时又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在欧洲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美国哲学中的德国因素也由此越来 越显著。19 世纪中期以来在欧洲哲学的发展上发生了重要的方向性的转折,产生了许多要求 超越欧洲哲学原有传统、特别是反对与绝对理性主义、思辨形而上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哲 学的哲学思潮和流派。这些哲学思潮和流派大都也流传到了美国,有的甚至还成了美国的主 要哲学流派。例如,与进化论的流行有着密切联系的实证主义(特别是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与在新的条件下对德国古典哲学重新解释的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绝对唯心主义),与 对生命现象的新解释相关的德法的生命哲学,以及各种类型的实在主义以及宗教哲学在美国 不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也都有其重要代表人物。20 世纪在美国流行的哲学流派(例 如曾长期占领美国哲学讲坛支配地位的各种类型的分析哲学)也大都源于欧洲。即使是在美 国本国产生的人格主义、实用主义等流派,也同样具有欧洲思想的渊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美国哲学是欧洲哲学的翻版和继续。 3,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 然而,美国哲学的发展毕竟有不同于欧洲之处。美国建国的历史不长,它的哲学不可能 具有欧洲哲学那样深厚的历史底藴,较难产生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原创性理论。但也正因为 美国历史不长,它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少受到沉重的历史包袱的拖累,在哲学上也较少受到封 闭、僵固的理论体系的桎梏。尽管在美国流行的晢学流派大都发源于英德法等欧洲国家,但 当它们被移植到美国后,往往能在不同程度上摆脱在这些国家较难摆脱的封闭、僵固和绝对 化的理论框架,适应美国这个较为开放的社会的要求而进行某些改造。这主要表现为冲淡某 些哲学的思辨性和绝对性、能在较大程度上使之具有面向现实生活和实践以及各种变更的特 色。无论是从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中期以前的近代哲学发展时期或在此之后的现代转型时 期,情况都是如此。例如,从殖民地时期到美国建国后,美国哲学大都有相当深厚的宗教情 怀,各种晢学流派大都打上宗教烙印,这使直接形态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很难在此立足,更 难在这方面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与欧洲相比,美国的宗教大都具有较多世俗化倾向,在 强调启示和信仰的同时大都又容忍、甚至肯定理性和科学的作用,在鼓吹天国幸福时又强调 尘世生活的价值。这些都使美国哲学能有较多的现实性和实在性。到19世纪中下期,以康德、 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传入美国,但它们在此也有了新的特色,例如对德国的思辨形 而上学作了某些改造,特别是对黑格尔的绝对概念重新作了解释、使之能具有更多肯定个体 的作用等特征,甚至使之与美国思想文化中一开始就显得特别突出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 向相结合。至于在美国产生的人格主义、特别是实用主义,则更加明显地具有以反对思辨形 而上学和绝对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体系哲学的倾向以及强调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品格,从而更加 能够超越近代哲学、具有现代哲学的特色。 还应当看到,由于美国是一个以欧洲各国为主的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的国家。这些移民 带去了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由各种传统文化融合而成的新文化又是对这些文化传统本身的 否定,任何一种传统都失去了作为判断标准的意义。这使美国文化必然具有多元的特色。在 哲学上也是如此。一些在欧洲和其他国家中彼此尖锐对立的哲学流派流传到美国以后往往能 彼此相容、甚至相互融合。例如,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的思辨唯心主义能与英国经验主义 传统的哲学相融合。这具体表現在以罗伊斯为代表的美国绝对唯心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 不少方面具有经验主义特征,以致后来与实用主义等经验主义传统的哲学流派合流。在适应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这个大前提下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新旧混杂、多元并立、相互融合 这大概可以说属于美国哲学发展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的重要特征 美国晢学发展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它在近代和现代转型过程中既与欧洲各国大体上同步 又有某些独特之处。这里既包含了美国哲学的弱点,又包含了美国哲学的优势。二者在近代 转型和现代转型中都有体现 ,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及其在美国的表现 从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适应着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经历了 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出现过多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形态的变更,也可以说是哲学思维方 式的转向、转型。美国哲学是西方哲学的组成部分,以西方哲学为理论渊源,必然随着整个 西方哲学的变更而发生变更。由于美国哲学本身的发展短暂,其所直接经历的变更限于西方 哲学的近代和现代转向。美国哲学发展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其近代和现代转向中,对美国哲 学发展的评价也应当主要依据对其近代和现代转向的评价。本文限于阐释美国哲学的近代转 型,关于美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我已经或将要结合评价皮尔士、杜威等人的哲学另行阐释 1,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 关于西方哲学的近代和现代变更(转型)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的
3 可以说美国哲学是欧洲哲学的翻版和继续。 3,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 然而,美国哲学的发展毕竟有不同于欧洲之处。美国建国的历史不长,它的哲学不可能 具有欧洲哲学那样深厚的历史底藴,较难产生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原创性理论。但也正因为 美国历史不长,它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少受到沉重的历史包袱的拖累,在哲学上也较少受到封 闭、僵固的理论体系的桎梏。尽管在美国流行的哲学流派大都发源于英德法等欧洲国家,但 当它们被移植到美国后,往往能在不同程度上摆脱在这些国家较难摆脱的封闭、僵固和绝对 化的理论框架,适应美国这个较为开放的社会的要求而进行某些改造。这主要表现为冲淡某 些哲学的思辨性和绝对性、能在较大程度上使之具有面向现实生活和实践以及各种变更的特 色。无论是从殖民地时期到 19 世纪中期以前的近代哲学发展时期或在此之后的现代转型时 期,情况都是如此。例如,从殖民地时期到美国建国后,美国哲学大都有相当深厚的宗教情 怀,各种哲学流派大都打上宗教烙印,这使直接形态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很难在此立足,更 难在这方面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与欧洲相比,美国的宗教大都具有较多世俗化倾向,在 强调启示和信仰的同时大都又容忍、甚至肯定理性和科学的作用,在鼓吹天国幸福时又强调 尘世生活的价值。这些都使美国哲学能有较多的现实性和实在性。到 19 世纪中下期,以康德、 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传入美国,但它们在此也有了新的特色,例如对德国的思辨形 而上学作了某些改造,特别是对黑格尔的绝对概念重新作了解释、使之能具有更多肯定个体 的作用等特征,甚至使之与美国思想文化中一开始就显得特别突出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 向相结合。至于在美国产生的人格主义、特别是实用主义,则更加明显地具有以反对思辨形 而上学和绝对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体系哲学的倾向以及强调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品格,从而更加 能够超越近代哲学、具有现代哲学的特色。 还应当看到,由于美国是一个以欧洲各国为主的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的国家。这些移民 带去了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由各种传统文化融合而成的新文化又是对这些文化传统本身的 否定,任何一种传统都失去了作为判断标准的意义。这使美国文化必然具有多元的特色。在 哲学上也是如此。一些在欧洲和其他国家中彼此尖锐对立的哲学流派流传到美国以后往往能 彼此相容、甚至相互融合。例如,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的思辨唯心主义能与英国经验主义 传统的哲学相融合。这具体表現在以罗伊斯为代表的美国绝对唯心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 不少方面具有经验主义特征,以致后来与实用主义等经验主义传统的哲学流派合流。在适应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这个大前提下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新旧混杂、多元并立、相互融合, 这大概可以说属于美国哲学发展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的重要特征。 美国哲学发展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它在近代和现代转型过程中既与欧洲各国大体上同步, 又有某些独特之处。这里既包含了美国哲学的弱点,又包含了美国哲学的优势。二者在近代 转型和现代转型中都有体现。 二,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及其在美国的表现: 从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适应着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经历了一 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出现过多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形态的变更,也可以说是哲学思维方 式的转向、转型。美国哲学是西方哲学的组成部分,以西方哲学为理论渊源,必然随着整个 西方哲学的变更而发生变更。由于美国哲学本身的发展短暂,其所直接经历的变更限于西方 哲学的近代和现代转向。美国哲学发展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其近代和现代转向中,对美国哲 学发展的评价也应当主要依据对其近代和现代转向的评价。本文限于阐释美国哲学的近代转 型,关于美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我已经或将要结合评价皮尔士、杜威等人的哲学另行阐释。 1,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 关于西方哲学的近代和现代变更(转型)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的
看法在《新编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等论著中已反复作了 阐释。此处再简单提及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并由此进一步说明这种转型在美国的表现。 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向是随着西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而发 生的。其主要特点是哲学的基础由凌驾于人和宇宙万物之上的神转向作为独立主体的人及其 世界、由神的启示(或者说对神的盲目信仰)转向人所固有的理性(知性、理智)。哲学的基 本问题由此突出地表现为主体与其周围世界(客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精神和物质、心和 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涉及心和物的区分以及二者的主从关 系,即何者为第一性并构成世界的基础,通常当作是世界观问题:第二方面涉及主体是否可 以认识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周围世界(对象),这就是认识论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这两个 方面密切相关。离开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就谈不到对世界的认识;而没有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也 无法确定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哲学的这两个方面早就存在,但它们只有到了近代才明确地提 出并区分开来。关于这些,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作过非常明确的 论述。我们在此仅提出如下两点。第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特别是其第二方面的 明确提出及与之相关的对理性的权威的肯定,正是以所谓认识论转向为主要标志的西方哲学 的近代转型的核心内容。尽管在此之前的哲学也已有认识论的内容,但无论在以素朴的猜测 为依据的古代还是以启示和信仰为依归的中世纪,都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论,后者只有在肯 定了人类理性本身的权威的近代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第二: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不仅为西 方近代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西方近代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因为这种转型确 立了由独立的个人所体现的主体的地位,而这一点正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和以近代 实验自然科学为核心的科学认识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无论从西方哲学本身的发展来 说还是从它对西方社会的发展的促进来说,对其近代转型都应当、而且必须予以肯定 2,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在美国的体现: 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在欧洲各国经历了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形成的漫长过 程,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继承欧洲哲学变更的这些结果,并在阻力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使之 与现实社会的变更有较好的结合。 美国到1776年才正式形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当17、18世纪英法等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而开始在哲学上进行以认识论转向为核心的向近代的转型时,北美大 陆尚处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的时期。它在哲学等思想文化上正如在政治上一样 还不得不从属于英国等宗主国。当时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北美哲学,而只有从欧洲输 入到北美的哲学。这些从欧洲输入的哲学中固然包含了在欧洲仍然存在并还有一定影响的前 近代( Premodern)哲学,但大部分是在欧洲新近出现、流行较广的哲学,大体上属于近代哲 学范围。因此可以说美国哲学是从近代哲学开始的,美国哲学的近代转型即寓于美国哲学的 形成之中。 如果说18世纪仍处于近代转型期的欧洲哲学还有继续批判以中世纪哲学为主的前近代 哲学、特别是反对前近代晢学复辟的任务,在北美这样的任务就不是很迫切和突出。尽管北 美哲学中也存在近代哲学与前近代哲学的冲突,但由于前近代哲学在此没有发生过强大影响, 无法与日益强大的近代哲学思潮相抗衡。因此以近代哲学来反对前近代哲学不可能成为当时 美国哲学冲突中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说,欧洲国家那种具有冲突性、甚至对抗性的由前近 代到近代的转型过程在美国毋宁说表现为近代哲学与美国现实相结合的成长过程,而这是 个相对平和的过程。在美国哲学中当然也存在近代和前近代的冲突,但这种冲突大都能通过 使前近代哲学实现某种程度近代化的改造来克服,一般不会导致激烈对抗。当时美国哲学家 的主要任务是怎样使从欧洲输入的近代哲学能更好地适应北美的现实环境,符合美国社会各 方面发展的需要。这样近代哲学在美国的成长过程就必然具有一些不同于欧洲哲学近代转型
4 看法在《新编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等论著中已反复作了 阐释。此处再简单提及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并由此进一步说明这种转型在美国的表现。 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向是随着西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而发 生的。其主要特点是哲学的基础由凌驾于人和宇宙万物之上的神转向作为独立主体的人及其 世界、由神的启示(或者说对神的盲目信仰)转向人所固有的理性(知性、理智)。哲学的基 本问题由此突出地表现为主体与其周围世界(客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精神和物质、心和 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涉及心和物的区分以及二者的主从关 系,即何者为第一性并构成世界的基础,通常当作是世界观问题;第二方面涉及主体是否可 以认识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周围世界(对象),这就是认识论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这两个 方面密切相关。离开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就谈不到对世界的认识;而没有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也 无法确定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哲学的这两个方面早就存在,但它们只有到了近代才明确地提 出并区分开来。关于这些,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作过非常明确的 论述。我们在此仅提出如下两点。第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特别是其第二方面的 明确提出及与之相关的对理性的权威的肯定,正是以所谓认识论转向为主要标志的西方哲学 的近代转型的核心内容。尽管在此之前的哲学也已有认识论的内容,但无论在以素朴的猜测 为依据的古代还是以启示和信仰为依归的中世纪,都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论,后者只有在肯 定了人类理性本身的权威的近代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第二: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不仅为西 方近代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西方近代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因为这种转型确 立了由独立的个人所体现的主体的地位,而这一点正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和以近代 实验自然科学为核心的科学认识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无论从西方哲学本身的发展来 说还是从它对西方社会的发展的促进来说,对其近代转型都应当、而且必须予以肯定。 2,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在美国的体现: 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在欧洲各国经历了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形成的漫长过 程,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继承欧洲哲学变更的这些结果,并在阻力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使之 与现实社会的变更有较好的结合。 美国到 1776 年才正式形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当 17、18 世纪英法等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而开始在哲学上进行以认识论转向为核心的向近代的转型时,北美大 陆尚处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的时期。它在哲学等思想文化上正如在政治上一样 还不得不从属于英国等宗主国。当时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北美哲学,而只有从欧洲输 入到北美的哲学。这些从欧洲输入的哲学中固然包含了在欧洲仍然存在并还有一定影响的前 近代(Premodern)哲学,但大部分是在欧洲新近出现、流行较广的哲学,大体上属于近代哲 学范围。因此可以说美国哲学是从近代哲学开始的,美国哲学的近代转型即寓于美国哲学的 形成之中。 如果说 18 世纪仍处于近代转型期的欧洲哲学还有继续批判以中世纪哲学为主的前近代 哲学、特别是反对前近代哲学复辟的任务,在北美这样的任务就不是很迫切和突出。尽管北 美哲学中也存在近代哲学与前近代哲学的冲突,但由于前近代哲学在此没有发生过强大影响, 无法与日益强大的近代哲学思潮相抗衡。因此以近代哲学来反对前近代哲学不可能成为当时 美国哲学冲突中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说,欧洲国家那种具有冲突性、甚至对抗性的由前近 代到近代的转型过程在美国毋宁说表现为近代哲学与美国现实相结合的成长过程,而这是一 个相对平和的过程。在美国哲学中当然也存在近代和前近代的冲突,但这种冲突大都能通过 使前近代哲学实现某种程度近代化的改造来克服,一般不会导致激烈对抗。当时美国哲学家 的主要任务是怎样使从欧洲输入的近代哲学能更好地适应北美的现实环境,符合美国社会各 方面发展的需要。这样近代哲学在美国的成长过程就必然具有一些不同于欧洲哲学近代转型
的特色。我们在上面论述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时已经谈及。这里再从近代转型的角度作些 说明。 第一,欧洲哲学的近代转型与以理性反对盲目的宗教信仰、使哲学从作为神学的附庸下 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的斗争密切相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运动到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运动都表现出了这种特征。对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具有标志意 义的笛卡尔哲学尽管不敢触动上帝的权威,但笛卡尔在谈论认识论问题时完全撇开了上帝 而只诉诸人本身固有的理性能力。与此不同,美国哲学以清教等宗教文化为开端,18世纪才 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后来也一直与宗教保持着某种联系。因此,在美国近代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宗教与其说是其桎梏,不如说是其助产士。在此自然难以出现作为晢学的重要基础 的科学和理性与宗教直接相对持的情况,而毋宁说二者在一定范围内能相互融合。一般说来, 宗教在此具有很大世俗性,容许发展科学和理性。这是因为在美国流行的宗教基本上是在欧 洲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出现的宗教。它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管仍然存在很大的 保守性,但毕竟大都能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和发展其世俗生活的要求。这种宗教的发展与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适应,特别是为后者提供了必要的道德基础。 这当然不是说在美国近代哲学中没有反对宗教的斗争。事实上,以富兰克林(Be 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和潘恩( Thomas Paine1737-1809) 等为代表的美国启蒙思想家正像欧洲启蒙思想家一样把反对宗教当作他们的思想理论活动的 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也往往是在自然神论等宗教形式下来反对那些不适应美国资本主 义发展的传统宗教的影响,而不是笼统地排斥宗教。其中潘恩最有代表性,他在反传统宗教 方面也显得更是坚决。他的名著《理性的时代》( The Age of Reason)的主旨就是从自然神论 的立场来反对传统宗教,被西方学界认为是“自然神论的宣言”。潘恩认为“在政治制度的革 命以后会跟着来一个宗教制度的革命”l。他写这部书的主要目的正是推动美法英等国的宗教 变更。在传统的宗教意识的影响还很强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还不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年 代,潘恩为宗教制度革命所定的目标只能是批判扼杀人性、人权并与封建专制主义相勾结的 传统的宗教,建立一种不干预社会生活和人的行动、尊重人的理性的新宗教。自然神论在欧 洲早已为牛顿等人所提出。自然神论承认上帝存在,但不是传统宗教中的上帝,而是作为宇 宙的第一因的上帝。潘恩认为“人可以和上帝的名称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观念就是关于第 原因的观念,即一切事物的原因。”2认识这种上帝不是依靠圣经和教会的信条,而是依靠人 的理性。“人惟有依靠理性才能发现上帝,离开了理性,他将什么东西也不能了解。”3潘恩由 此对各种教会所传播的传统宗教、特别是以圣经为根据的基督教作了猛烈的攻击,宣布“我 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其教会、基督教和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 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自己的教会。”4潘恩的这种自然神论立场当然存在着很大的不 彻底性,但它适应了美国的根深蒂固的宗教环境,在保持宗教的形式的前提下对传统宗教进 行了很大改造,使它能适应美国当时的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实,不仅潘恩等启蒙思想 家如此,当时在美国流行的其他哲学流派大都也有这种倾向。如果说新教伦理促进了欧洲哲 学的近代转型,那末在自然神论等形式下对传统宗教的改造则适应了美国哲学的近代转型。 第二,正像我们上面曾提到的,欧洲晢学的近代转型意味着晢学的基础由凌驾于人和宇 宙万物之上的上帝转向作为独立主体的人及其世界、由上帝的启示和盲目信仰转向人所固有 的理性。哲学的基本问题由此突出地表现为主客、心物等的关系问题。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 都企图从反对和取代中世纪的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出发建构出包括关于宇宙人生 潘恩:《理性的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页。 同上书,第25页 3,参见同上书第25页 4,参见同上书第2页
5 的特色。我们在上面论述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时已经谈及。这里再从近代转型的角度作些 说明。 第一,欧洲哲学的近代转型与以理性反对盲目的宗教信仰、使哲学从作为神学的附庸下 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的斗争密切相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运动到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运动都表现出了这种特征。对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具有标志意 义的笛卡尔哲学尽管不敢触动上帝的权威,但笛卡尔在谈论认识论问题时完全撇开了上帝, 而只诉诸人本身固有的理性能力。与此不同,美国哲学以清教等宗教文化为开端,18 世纪才 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后来也一直与宗教保持着某种联系。因此,在美国近代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宗教与其说是其桎梏,不如说是其助产士。在此自然难以出现作为哲学的重要基础 的科学和理性与宗教直接相对持的情况,而毋宁说二者在一定范围内能相互融合。一般说来, 宗教在此具有很大世俗性,容许发展科学和理性。这是因为在美国流行的宗教基本上是在欧 洲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出现的宗教。它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管仍然存在很大的 保守性,但毕竟大都能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和发展其世俗生活的要求。这种宗教的发展与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适应,特别是为后者提供了必要的道德基础。 这当然不是说在美国近代哲学中没有反对宗教的斗争。事实上,以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和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 等为代表的美国启蒙思想家正像欧洲启蒙思想家一样把反对宗教当作他们的思想理论活动的 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也往往是在自然神论等宗教形式下来反对那些不适应美国资本主 义发展的传统宗教的影响,而不是笼统地排斥宗教。其中潘恩最有代表性,他在反传统宗教 方面也显得更是坚决。他的名著《理性的时代》(The Age of Reason)的主旨就是从自然神论 的立场来反对传统宗教,被西方学界认为是“自然神论的宣言”。潘恩认为“在政治制度的革 命以后会跟着来一个宗教制度的革命”1。他写这部书的主要目的正是推动美法英等国的宗教 变更。在传统的宗教意识的影响还很强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还不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年 代,潘恩为宗教制度革命所定的目标只能是批判扼杀人性、人权并与封建专制主义相勾结的 传统的宗教,建立一种不干预社会生活和人的行动、尊重人的理性的新宗教。自然神论在欧 洲早已为牛顿等人所提出。自然神论承认上帝存在,但不是传统宗教中的上帝,而是作为宇 宙的第一因的上帝。潘恩认为“人可以和上帝的名称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观念就是关于第一 原因的观念,即一切事物的原因。”2认识这种上帝不是依靠圣经和教会的信条,而是依靠人 的理性。“人惟有依靠理性才能发现上帝,离开了理性,他将什么东西也不能了解。”3潘恩由 此对各种教会所传播的传统宗教、特别是以圣经为根据的基督教作了猛烈的攻击,宣布“我 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其教会、基督教和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 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自己的教会。”4潘恩的这种自然神论立场当然存在着很大的不 彻底性,但它适应了美国的根深蒂固的宗教环境,在保持宗教的形式的前提下对传统宗教进 行了很大改造,使它能适应美国当时的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实,不仅潘恩等启蒙思想 家如此,当时在美国流行的其他哲学流派大都也有这种倾向。如果说新教伦理促进了欧洲哲 学的近代转型,那末在自然神论等形式下对传统宗教的改造则适应了美国哲学的近代转型。 第二,正像我们上面曾提到的,欧洲哲学的近代转型意味着哲学的基础由凌驾于人和宇 宙万物之上的上帝转向作为独立主体的人及其世界、由上帝的启示和盲目信仰转向人所固有 的理性。哲学的基本问题由此突出地表现为主客、心物等的关系问题。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 都企图从反对和取代中世纪的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出发建构出包括关于宇宙人生 1潘恩:《理性的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2 页。 2 ,同上书,第 25 页。 3 ,参见同上书第 25 页。 4,参见同上书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