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出新的品种。”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老农民。一年花3000多元订阅十几种专业报刊,了 解全国药材市场信息。“我掌握的信息都是准确的,给老百姓指导,要是错了可不行。”徐等 记者正在采访时,吉林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编导张鹏一行三人造访徐家,受中央电视台委 托制作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科教片。张鹏告诉记者,徐等一老汉可不一般,全国几大 中药材市场的龙胆草价格,都受这儿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是科技部授予的“星火科技致富 带头人
再推出新的品种。”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老农民。一年花 3000 多元订阅十几种专业报刊,了 解全国药材市场信息。“我掌握的信息都是准确的,给老百姓指导,要是错了可不行。”徐等 一说。 记者正在采访时,吉林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编导张鹏一行三人造访徐家,受中央电视台委 托制作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科教片。张鹏告诉记者,徐等一老汉可不一般,全国几大 中药材市场的龙胆草价格,都受这儿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是科技部授予的“星火科技致富 带头人
中国经济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 编者按: 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 2006年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 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这些跃动的数字是中国向世界呈现的一道瑰丽多彩的“经济 发展风景线”。这是一个变革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人民生活由 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 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总体特征是平稳较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稳”、 快”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开始向“又好又快”并轨。本专题将为读者呈现中国经济“又好 又快”的几大标志性特征,分析其增长背后的动力,以及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实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一目的成就,被誊为“世界经济发 展的奇迹";六大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支撑又好又快发晨的基础条件 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一一丹佛斯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海尔博格今年早些时候曾在中国向 媒体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发的活力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谁也挡不住她的诱惑力,谁也 不会放弃中国市场,除非他没有战略眼光。” 与丹佛斯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到了中国。吸引他们纷至沓来的是中国这片 热土散发的无穷活力 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生活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 成认为,六大历史性变化为我国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条件、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 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新的发展动力。 这六大历史性变化是:经济体制一一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供求关系一一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过剩:经济运行一一由大起大落转 变为快速平稳:经济总量一一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外贸总额一一由 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人民生活—一由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并向 全面小康迈进。 就经济体制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近5年来,我国价格改革力度加大。“看不见的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 用:投资、财税、金融体制加快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汇率形成 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刘树成说:“市场机制的引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增 添了生机和活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则有利于克服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保持经济 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期存 在的短缺状况基本改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就经济运行来说,2003年~2006年,我国连续4年保持了年均104%的增长速度,远 高于同期世界年均48%的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一突出特点博 得广泛赞誉—一“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这一高位平稳运行的新轨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 济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起大落”,是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平稳较快的增长态 势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就经济总量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不断上升。2006年GDP总量突破20 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1978年 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与此同时,197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06亿美元, 排在世界第二十七位:2006年上升到17607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三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 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国际经济条件
中国经济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 编者按: 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 2006 年经济总量突破 20 万亿元,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 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这些跃动的数字是中国向世界呈现的一道瑰丽多彩的“经济 发展风景线”。这是一个变革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人民生活由 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 从 2003 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总体特征是平稳较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稳”、 “快”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开始向“又好又快”并轨。本专题将为读者呈现中国经济“又好 又快”的几大标志性特征,分析其增长背后的动力,以及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实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一目的成就,被誊为“世界经济发 展的奇迹";六大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支撑又好又快发晨的基础条件 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丹佛斯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海尔博格今年早些时候曾在中国向 媒体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发的活力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谁也挡不住她的诱惑力,谁也 不会放弃中国市场,除非他没有战略眼光。” 与丹佛斯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到了中国。吸引他们纷至沓来的是中国这片 热土散发的无穷活力。 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生活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 成认为,六大历史性变化为我国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条件、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 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新的发展动力。 这六大历史性变化是: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过剩:经济运行——由大起大落转 变为快速平稳: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外贸总额——由 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并向 全面小康迈进。 就经济体制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近 5 年来,我国价格改革力度加大。“看不见的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 用:投资、财税、金融体制加快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汇率形成 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刘树成说:“市场机制的引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增 添了生机和活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则有利于克服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保持经济 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期存 在的短缺状况基本改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就经济运行来说,2003 年~2006 年,我国连续 4 年保持了年均 10.4%的增长速度,远 高于同期世界年均 4.8%的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一突出特点博 得广泛赞誉——“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这一高位平稳运行的新轨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 济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起大落”,是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平稳较快的增长态 势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就经济总量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GDP 总量不断上升。2006 年 GDP 总量突破 20 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 1978 年的 13.3 倍。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 1978 年 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与此同时,1978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 206 亿美元, 排在世界第二十七位;2006 年上升到 17607 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三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 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国际经济条件
就人均GDP水平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GDP在300美元以下,2001年突破 1000美元,2006年又上升到2000美元。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这也 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 为又好又快注入了新动力。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煤电油运 紧张状况不断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消除,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又好又快不仅表现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价格总水平、 国际收支、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始向好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枃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也是宏观经济向好的重要特 点。交通、电信、能源供应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加快升级 其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 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并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里,我们可以捕捉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结 构和发展协调性呈现出的一些积极变化 投资和消费关系初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快于东部地区,呈现出东部投 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 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生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 价格总水平是否保持基本稳定是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4年多来,居民消 费价格年均只上涨2.1%:核心CPⅠ基本稳定在1%以下。今年以来,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 涨,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对此指出,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 的,而且工业品岀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起来看,总供给、总 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 一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 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我国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能耗下降133%,是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去年,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56%,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一系列问题、矛盾、瓶颈,还需要进一步完 善宏观调控体系应对新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给其注入新动力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所面临的形势的重要判断 矛盾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有的是因为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效果没有充分显现,还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有的是因 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障碍没有消除 我们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 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列为本世纪前20年我国经济建设 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3年以来,中央围绕消除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多年想改、难度很大的改革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迎头而上、攻坚破难!中国经济大省广东,掀起了一场气势浩 大的“绿色革命”,放弃一些高污染项目,抬高招商引资的门槛。2006年该省交出了“环保
就人均 GDP 水平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 GDP 在 300 美元以下,2001 年突破 1000 美元,2006 年又上升到 2000 美元。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这也 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 为又好又快注入了新动力。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煤电油运 紧张状况不断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消除,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又好又快不仅表现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价格总水平、 国际收支、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始向好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也是宏观经济向好的重要特 点。交通、电信、能源供应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加快升级, 其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06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 9649 亿元,跃 居世界第三位,比 2002 年增长 156 倍。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并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里,我们可以捕捉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结 构和发展协调性呈现出的一些积极变化。 ——投资和消费关系初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快于东部地区,呈现出东部投 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 ——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生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 ——价格总水平是否保持基本稳定是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4 年多来,居民消 费价格年均只上涨 2.1%;核心 CPI 基本稳定在 1%以下。今年以来,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 涨,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对此指出,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 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起来看,总供给、总 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 ——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 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2006 年,我国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能耗下降 133%,是 2003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节能 3000 万吨标准煤。去年,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 56%,比 2002 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一系列问题、矛盾、瓶颈,还需要进一步完 善宏观调控体系应对新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给其注入新动力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所面临的形势的重要判断。 矛盾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有的是因为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效果没有充分显现,还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有的是因 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障碍没有消除。 我们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2002 年召开的十六大 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列为本世纪前 20 年我国经济建设 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3 年以来,中央围绕消除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多年想改、难度很大的改革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迎头而上、攻坚破难!中国经济大省广东,掀起了一场气势浩 大的“绿色革命”,放弃一些高污染项目,抬高招商引资的门槛。2006 年该省交出了“环保
答卷”:经济总量上升,占全国的1/8:财政总收入增加,占全国的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新增亿元GDP所新增建设用地等指标却出现“四个 下降”。 近几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坚持稳定政策、完善措施,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适时微调,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对保持经济平 稳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推动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卷”:经济总量上升,占全国的 1/8;财政总收入增加,占全国的 l/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单位 GDP 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新增亿元 GDP 所新增建设用地等指标却出现“四个 下降”。 近几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坚持稳定政策、完善措施,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适时微调,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对保持经济平 稳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推动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姓感受又好又快 这是一个变革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 受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前景。 宏观经济运行向又好又快发展,老百姓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出来。经济平 稳髙速增长,给老百姓带来就业的位子、口袋中的票子;消费扩大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方便、 舒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了,老百姓就少了后顾之忧:节能减排搞好了,老百姓就可以喝上 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老百姓说好的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的又好又快发展 从快速前行的经济航母上找到自己的位子 家住北京市宣武区的任园园,7年前从一家商贸公司下岗。几年来,任园园先后打了几 份工。“我们不要这么大岁数的。”出去找工作,任园园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最近,在街道 社会保障事务所的帮助下,她在一家酒店千起了仓储部管理员的工作。“找到了工作,如同 鸟儿在天上飞。”任园园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今年上半年,在各种就业援助政策的支持下,全国有74万像任园园一样的就业困难人 员找到了工作,而全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则达到了令人鼓舞的629万人。老百姓就业空间的 不断扩大,其根本动力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O%以上的平稳增长。2003年~2006 年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3%以内 在就业数量增长的同时,就业质量改善的现象令人眼前一亮。刘京俊,青岛港QQCT 操作部二大队轮胎吊司机。2000年高中毕业出来打工,刘京俊干过搬运工、摆过地摊、出 过夜市。2006年,刘京俊参加青岛市的技能比武,拿了“轮胎吊”司机的“状元”,直接从 中级工晋升为技师。“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刘京俊说 十六大以来,中央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出台了促进困难人员就业、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收到明显效果。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指出,当前要努力把经济发 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 过程,把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 能挣钱,会花钱 在宁夏同心县,以往当地回族办婚事是买首饰、家庭影院、摩托车等,但随着网络基础 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结婚开始买电脑、装宽带。回族小伙子马 立波告诉记者,他前年结婚时花了9600元配置了一台电脑,并花600元接入了网络宽带, 像他这样的情况现在很常见。 老百姓花钱的底气来自于钱包的逐渐厚实。“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 态势。”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用数字支撑自己的论断:2003年~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年 均分别增长92%和62%。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农民人 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 在收入连续几年增长的背景下,城乡消费呈现一派红火景象。在城市,短短几年间,旅 游、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消费似一股强劲的“冲击波”,改变了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 方式。在农村,在传统的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基础上,冰箱、电脑、空调等价格较为 昂贵的家电正成为农民消费的新热点。 随着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实施,超市、放心店走进农村,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质量。 确保了消费安全。山东省莱州市柞村镇朱旺村滕家麟告诉记者,现在买油盐酱醋去村里的超 市,买肉、青菜到集贸市场,想买手机、电动车不用去城里,村里就有专卖店,农民在家门 口也能买到和城里商场一样的东西,真是太方便了 城乡两本“社保账”算明生活有盼头 家住银川市海宝小区的陈辅青,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从2000年开始一家三口吃全额低 保。陈辅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每月全家享受低保救助360元,还能享受每人每月5
百姓感受又好又快 这是一个变革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 受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前景。 宏观经济运行向又好又快发展,老百姓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出来。经济平 稳高速增长,给老百姓带来就业的位子、口袋中的票子;消费扩大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方便、 舒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了,老百姓就少了后顾之忧;节能减排搞好了,老百姓就可以喝上 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老百姓说好的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的又好又快发展。 从快速前行的经济航母上找到自己的位子 家住北京市宣武区的任园园,7 年前从一家商贸公司下岗。几年来,任园园先后打了几 份工。“我们不要这么大岁数的。”出去找工作,任园园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最近,在街道 社会保障事务所的帮助下,她在一家酒店千起了仓储部管理员的工作。“找到了工作,如同 鸟儿在天上飞。”任园园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今年上半年,在各种就业援助政策的支持下,全国有 74 万像任园园一样的就业困难人 员找到了工作,而全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则达到了令人鼓舞的 629 万人。老百姓就业空间的 不断扩大,其根本动力是 2003 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 lO%以上的平稳增长。2003 年~2006 年城镇新增就业近 40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4.3%以内。 在就业数量增长的同时,就业质量改善的现象令人眼前一亮。刘京俊,青岛港 QQCT 操作部二大队轮胎吊司机。2000 年高中毕业出来打工,刘京俊干过搬运工、摆过地摊、出 过夜市。2006 年,刘京俊参加青岛市的技能比武,拿了“轮胎吊”司机的“状元”,直接从 中级工晋升为技师。“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 4000 多元。”刘京俊说。 十六大以来,中央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出台了促进困难人员就业、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收到明显效果。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指出,当前要努力把经济发 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 过程,把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 能挣钱,会花钱 在宁夏同心县,以往当地回族办婚事是买首饰、家庭影院、摩托车等,但随着网络基础 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结婚开始买电脑、装宽带。回族小伙子马 立波告诉记者,他前年结婚时花了 9600 元配置了一台电脑,并花 600 元接入了网络宽带, 像他这样的情况现在很常见。 老百姓花钱的底气来自于钱包的逐渐厚实。“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 态势。”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用数字支撑自己的论断:2003 年~2006 年,城乡居民收入年 均分别增长 9.2%和 6.2%。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14.2%,农民人 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 13.3%。 在收入连续几年增长的背景下,城乡消费呈现一派红火景象。在城市,短短几年间,旅 游、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消费似一股强劲的“冲击波”,改变了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 方式。在农村,在传统的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基础上,冰箱、电脑、空调等价格较为 昂贵的家电正成为农民消费的新热点。 随着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实施,超市、放心店走进农村,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质量。 确保了消费安全。山东省莱州市柞村镇朱旺村滕家麟告诉记者,现在买油盐酱醋去村里的超 市,买肉、青菜到集贸市场,想买手机、电动车不用去城里,村里就有专卖店,农民在家门 口也能买到和城里商场一样的东西,真是太方便了。 城乡两本“社保账” 算明生活有盼头 家住银川市海宝小区的陈辅青,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从 2000 年开始一家三口吃全额低 保。陈辅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每月全家享受低保救助 360 元,还能享受每人每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