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2007年第一期 半月评论 绿水青山也是政绩一 专题报道 来自绿色GDP试点的报告 色GDP试点迈出可喜的一步 -4 色GDP待闯三道关一 -6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教育均衡是政府的责任 新郑:“十年一剑”促均衡 政治观察 新班子当有执政新理念-一 中国工会提出新维权观一一 谈天说地 谨防个人意志变为组织决定一 听证会须坚持民主科学底线一
半月谈 - 1 - 半 月 谈 2007 年第一期 半月评论 绿水青山也是政绩----------------------------------------------------------2 专题报道 来自绿色GDP试点的报告-----------------------------------------------------3 绿色GDP试点迈出可喜的一步-------------------------------------------------4 绿色GDP待闯三道关---------------------------------------------------------6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教育均衡是政府的责任------------------------------------------------------9 新郑:“十年一剑”促均衡 ---------------------------------------------------10 政治观察 新班子当有执政新理念------------------------------------------------------11 中国工会提出新维权观------------------------------------------------------13 谈天说地 谨防个人意志变为组织决定--------------------------------------------------15 听证会须坚持民主科学底线--------------------------------------------------16
绿水青山也是政绩 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GDP的上升毫无疑问是政绩。但是,实现绿色GDP的发展,保护了 绿水青山同样是政绩,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 绿色GDP是扣除经济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损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净值,是建立在以人为本 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 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绿色GDP更能科学地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短短两三年时 间,“绿色GDP在我国由一个冷僻陌生的专业名词,正在迅速走向一个能实实在在指导社会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和战略:由学界开始走向社会:由政府文件、工作会议和宣传培训开 始走向决策者、管理者和公众。在这种大背景下,全国10省市的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这充分表明,绿色GDP核算在我国正处于一个由理念倡导向试点核算推进的重要关键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再也不能承受资源枯竭带来的挑战:中国社会进 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矛盾多发期,再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是长 期以来,环境代价到底有多大,一直只停留在粗略的估算水平上。正如国家权威部门所言,核算 出来的某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増加GDP。例如,发生了洪灾, 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 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中 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赤字 换来的呢?因为缺乏权威性、科学性,这种估算难以成为发展决策和政绩评价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和指导思想上转变发展观念,找到一个科学的,既能反映发展速度 又能评价发展质量的工具。因此,国家提出采用绿色GDP这个指标来衡量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 的质量,并提出利用这个指标来考核领导政绩,其主要目的是逐步引导各级领导转变发展理念 并将理念付诸行动,从根本上改变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观念,改变环境问题只有在温 饱问题解决后才能考虑的错误思想。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绿色GDP核算研究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国际公认并采纳的绿 色GDP核算制度。尽管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也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地迈出 第一步 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启动试点本身就是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10个试点省市的积极参与,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 的最坚实的基础。核算过程本身也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如万元GDP能源资源消耗等指标,让我 们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
半月谈 - 2 - 绿水青山也是政绩 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GDP的上升毫无疑问是政绩。但是,实现绿色GDP的发展,保护了 绿水青山同样是政绩,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 绿色GDP是扣除经济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损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净值,是建立在以人为本、 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 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绿色GDP更能科学地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短短两三年时 间,“绿色GDP”在我国由一个冷僻陌生的专业名词,正在迅速走向一个能实实在在指导社会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和战略;由学界开始走向社会;由政府文件、工作会议和宣传培训开 始走向决策者、管理者和公众。在这种大背景下,全国10省市的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这充分表明,绿色GDP核算在我国正处于一个由理念倡导向试点核算推进的重要关键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再也不能承受资源枯竭带来的挑战;中国社会进 入人均GDP 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矛盾多发期,再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是长 期以来,环境代价到底有多大,一直只停留在粗略的估算水平上。正如国家权威部门所言,核算 出来的某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例如,发生了洪灾, 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 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中 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赤字 换来的呢?因为缺乏权威性、科学性,这种估算难以成为发展决策和政绩评价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和指导思想上转变发展观念,找到一个科学的,既能反映发展速度, 又能评价发展质量的工具。因此,国家提出采用绿色GDP这个指标来衡量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 的质量,并提出利用这个指标来考核领导政绩,其主要目的是逐步引导各级领导转变发展理念, 并将理念付诸行动,从根本上改变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观念,改变环境问题只有在温 饱问题解决后才能考虑的错误思想。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绿色GDP核算研究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国际公认并采纳的绿 色GDP核算制度。尽管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也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地迈出 第一步。 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启动试点本身就是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10个试点省市的积极参与,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 的最坚实的基础。核算过程本身也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如万元GDP能源资源消耗等指标,让我 们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
灾区”?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污染治理重点、规划产业环保功能区、协调区域发展 方向,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 流,完善现行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形成核算结果发布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核算监督管理制度 绿色GDP核算工作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 突破口,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目标顺利实现。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不仅是为了得到一组数字,目的之一是要把绿色GDP核算体系指标纳入 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提高 其科学决策的水平。 绿色GDP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从 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 核算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众参与。 绿色GDP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当前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观念挑战和制度缺失。但在这个问 题上,我们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必须先把这个工作干起来,然后一步一步地扎实向前 推进。 来自绿色GDP试点的报告 编者按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绿色GD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 估算体系,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 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这10个试点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 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日前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基本完成,进入 专家验收评审阶段 这次试点具有开创性、先导性。通过试点,检验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完善 了核算框架和技术方法,并为全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人才、资料、经验。 建立绿色GDP是一项长期的、跨部门合作、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这次试点克 服重重困难,可以说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试点的目的也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绿色GDP从概念走向应用,试点地区在全国先行一步,其经验、探索和存在的困难无疑对其 他地方有重要借鉴意义。本刊记者分赴试点地区,采撷到试点过程中的第一手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旨在推动这一工作
半月谈 - 3 - 灾区”?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污染治理重点、规划产业环保功能区、协调区域发展 方向,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 流,完善现行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形成核算结果发布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核算监督管理制度。 绿色GDP核算工作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 突破口,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目标顺利实现。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不仅是为了得到一组数字,目的之一是要把绿色GDP核算体系指标纳入 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提高 其科学决策的水平。 绿色GDP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从 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 核算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众参与。 绿色GDP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当前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观念挑战和制度缺失。但在这个问 题上,我们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必须先把这个工作干起来,然后一步一步地扎实向前 推进。 来自绿色GDP试点的报告 编者按: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 估算体系,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 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这10个试点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 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目前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基本完成,进入 专家验收评审阶段。 这次试点具有开创性、先导性。通过试点,检验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完善 了核算框架和技术方法,并为全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人才、资料、经验。 建立绿色GDP是一项长期的、跨部门合作、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这次试点克 服重重困难,可以说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试点的目的也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绿色GDP从概念走向应用,试点地区在全国先行一步,其经验、探索和存在的困难无疑对其 他地方有重要借鉴意义。本刊记者分赴试点地区,采撷到试点过程中的第一手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旨在推动这一工作
绿色GDP试点迈出可喜一步 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倒逼地方“主动”试点 浙江主动要求参与试点的过程很有代表性。 朱天福,浙江省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浙江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 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经过 对于这次试点,浙江是“主动要求的”,因为浙江的资源承载能力实在有限。朱天福首先向记 者细数起浙江的“家底”。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改革开放以 来,浙江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耕地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代价。 对此,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有精彩的归纳,粗放型增长模式所引发的诸多资源、环境问题, 正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把浙江压迫到了一个节点位置。”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也多次表示,浙江正 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如存量土地减少、水荒等:而在这个相对高的基数上,期待经济保持高增 长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制约。 因此,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10月联合印发《关于征集开展绿色GDP核算和 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试点省市的通知》后,浙江马上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省委、省政府 指示要积极参加试点。2004年11月22日,浙江省环保局和浙江省统计局联合向国家环保局和国家 统计局提出申请,随即得到了批准。2005年3月,浙江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探索绿色GDP核 算的一个有益启示是-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从一个局部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一个更全面的 信息和分析材料。比如,芬兰的木材和林木产品实物流量的核算、法国的水资源核算、挪威的能 源核算等等,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打开突破口 对于这次试点,有关省市均充分考虑了自己的现实状况,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浙江此次试点对象仅选取了生态环境领域的“三废”,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并没有涉 及耕地、矿物、森林等资源,生态破坏等内容。 四川省首次调查了全省所有工业污染源,并依据调查数据建立工业污染源统计动态数据库 为四川绿色GDP试点及排污交易制度等提供较真实全面的第一手数据。 而重庆市则首先把水和环境纳入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架构立体“火力网”配套政策也跟上 推行绿色GDP试点工作,必须有一系列政策、法律、规划等与之相呼应,形成一个立体“火力 网”。记者了解到,这种“火力网”目前正在迅速形成当中。>详细
半月谈 - 4 - 绿色GDP试点迈出可喜一步 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倒逼地方“主动”试点. 浙江主动要求参与试点的过程很有代表性。 朱天福,浙江省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浙江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 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经过。 对于这次试点,浙江是“主动要求的”,因为浙江的资源承载能力实在有限。朱天福首先向记 者细数起浙江的“家底”。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改革开放以 来,浙江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耕地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代价。 对此,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有精彩的归纳,“粗放型增长模式所引发的诸多资源、环境问题, 正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把浙江压迫到了一个节点位置。”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也多次表示,浙江正 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如存量土地减少、水荒等;而在这个相对高的基数上,期待经济保持高增 长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制约。 因此,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10月联合印发《关于征集开展绿色GDP核算和 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试点省市的通知》后,浙江马上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省委、省政府 指示要积极参加试点。2004年11月22日,浙江省环保局和浙江省统计局联合向国家环保局和国家 统计局提出申请,随即得到了批准。2005年3月,浙江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探索绿色GDP核 算的一个有益启示是---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从一个局部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一个更全面的 信息和分析材料。比如,芬兰的木材和林木产品实物流量的核算、法国的水资源核算、挪威的能 源核算等等,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打开突破口。 对于这次试点,有关省市均充分考虑了自己的现实状况,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浙江此次试点对象仅选取了生态环境领域的“三废”,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并没有涉 及耕地、矿物、森林等资源,生态破坏等内容。 四川省首次调查了全省所有工业污染源,并依据调查数据建立工业污染源统计动态数据库, 为四川绿色GDP试点及排污交易制度等提供较真实全面的第一手数据。 而重庆市则首先把水和环境纳入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架构立体“火力网” 配套政策也跟上 推行绿色GDP试点工作,必须有一系列政策、法律、规划等与之相呼应,形成一个立体“火力 网”。记者了解到,这种“火力网”目前正在迅速形成当中。 >>详细
四川省2006年制定出台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建设“生态四川。与绿色GDP相似,《纲要》也设计了一系列考核指标,包括环保产业占GDP 比重、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主要河流年水消耗率、地下水超采 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水PH值、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旅游区环境达标率等等,并 确定了计算方法,指定了数据来源单位。 《纲要》将四川省划分为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地等个生态建设区,分别是出优先、 限制、禁止的产业。例如,川西北高原是长江、黄河的重要地,规划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 有机食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者:合理发展畜牧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禁止无序 开发水能资源:禁止发展严重破坏沼泽湿地及其水资源涵养功能的产业,禁止侵占湿地开发草场 另据记者了解,四川,一些市、县也专门为保护环境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这些法规 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例如,阿坝藏族羌族群自治州专门立法规定水电企业必须保证下游河道 不断流 试点意义:不只是为了核减GDP数字 截至目前,10个试点省市都还没有公布核算结果。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绿色 GDP核算是一个体系,最后的指标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者和决策者来说,过程也很重要。 试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0个试点地区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试点 省市完成了涵盖30%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以及3万份家庭问卷的调查,调查同时涉及除环保和统计部门以外的卫生、农业、水利、城建 交通等相关部门。调査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的最坚实的基础。 搞淸污染实物量、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是基础性工作,通过核算,把基础性工作抓起来。为 环境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浙江省尽最大可能扩展了样本量,最后确定调查样本单位约4000家。10个试点省市数据一汇 总,浙江省有效样本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占试点调查总样本单位的21.5%。朱天福兴奋地说, 系列付出为分析浙江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治理善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核算过程带来许多有用信息,帮助政府了解哪些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 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相应的,这些部门将成为治理重点 辽宁省通过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发现,造纸业是增加值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行业,扣减指 数为60多。换句话说,造纸业创造增加值的60%以上需要拿出来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 环境退化成本算起来同样令人触目惊心。核算表明,在辽宁,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是最 值得关注的,2004年辽宁省城市大气污染造成不少城市居民过早死亡,约2万個呼吸和循环系统
半月谈 - 5 - 四川省2006年制定出台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建设“生态四川”。与绿色GDP相似,《纲要》也设计了一系列考核指标,包括环保产业占GDP 比重、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恢复率、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主要河流年水消耗率、地下水超采 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水PH值、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旅游区环境达标率等等,并 确定了计算方法,指定了数据来源单位。 《纲要》将四川省划分为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地等个生态建设区,分别是出优先、 限制、禁止的产业。例如,川西北高原是长江、黄河的重要地,规划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 有机食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者;合理发展畜牧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禁止无序 开发水能资源;禁止发展严重破坏沼泽湿地及其水资源涵养功能的产业,禁止侵占湿地开发草场。 另据记者了解,四川,一些市、县也专门为保护环境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这些法规 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例如,阿坝藏族羌族群自治州专门立法规定水电企业必须保证下游河道 不断流。 试点意义:不只是为了核减GDP数字 截至目前,10个试点省市都还没有公布核算结果。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绿色 GDP核算是一个体系,最后的指标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者和决策者来说,过程也很重要。 试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0个试点地区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研究成果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试点 省市完成了涵盖30%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以及3万份家庭问卷的调查,调查同时涉及除环保和统计部门以外的卫生、农业、水利、城建、 交通等相关部门。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核算的最坚实的基础。 --搞清污染实物量、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是基础性工作,通过核算,把基础性工作抓起来。为 环境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浙江省尽最大可能扩展了样本量,最后确定调查样本单位约4000家。10个试点省市数据一汇 总,浙江省有效样本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占试点调查总样本单位的21.5%。朱天福兴奋地说,一 系列付出为分析浙江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治理善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核算过程带来许多有用信息,帮助政府了解哪些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 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相应的,这些部门将成为治理重点。 辽宁省通过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发现,造纸业是增加值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行业,扣减指 数为60多。换句话说,造纸业创造增加值的60%以上需要拿出来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 环境退化成本算起来同样令人触目惊心。核算表明,在辽宁,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是最 值得关注的,2004年辽宁省城市大气污染造成不少城市居民过早死亡,约2万個呼吸和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