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末下降1.5个百分点以上。 金融保险。按照组织多元、服务高效、审慎监管、风险可控的要求,构建现代金融服多 体系,提高经济金融化水平。发展总部金融,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一体化进程。鼓励和 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湘设立分支机构、总行(总部)、后台服务基地,努力培育具有 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股权债券融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 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建立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商业保险,拓展大众保险 市场。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商务服务。以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方向,拓宽商务服务领域,提高商务服务质量 发展咨询、会计、审计、法律、经纪、专利代理、产权交易等专业和中介服务业,引导中介 机构独立、依法执业。发展工业设计、广告策划等创意产业,推动与优势产业互动融合。发 景科技棉动漫层致汽车层范等会展务格奇国医国内如名会民品者力加优化服多 不境,完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重点把长株潭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承接服务 包基地,打造长沙梅溪湖、张家界等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长沙动漫基地。 3.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小康生活全面多元的社会发展趋势,围绕改善生活质量、拓宽 就业空间、丰富服务产品、扩大服务供给等民生需求,重点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城乡的生活 报务业。 商贸流通。突出优化商贸流通布局,改造升级现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城乡 集贸市场,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远郊区规划布局建设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在商品生产地和集 散地,扶持发展 一批交易量大、管理水平高的全国性、区域性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批零市场 突出扶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流通配送、网上购物和电 视购物,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突出拓展农村商贸服务,支持城市商贸业 向农村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支持供销系统利用网络资源,组建流 涌企业集团。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湘菜产业。整合优质资源,做优产业品牌,组建大型湘菜产业集团,扶持发展湘菜名厨 名品、名店,面向国内外消费市场,加快湘菜产业“走出去”步伐。做大产业规模,加强菜 品系列开发,完善生产、加工、配送产业链条,加强与宾馆、酒店联盟,与超市、商场连锁 扶持1O0家以上以湘菜为主的餐饮龙头企业,力争8家以上进入全国百强餐饮企业,着力打 造湘菜产业千亿工程。做实 业后劲,以提升湘菜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制定湘菜标准。 加快建设优质湘莱原料基地,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强湘菜专门人才培训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休闲娱乐、体育保健、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 开拓新服务,适应新需求。 14.者力发展旅游业 立足湖南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抓住旅游加速扩张的有利时机,促进旅游及相关产 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旅
一五”末下降 1.5 个百分点以上。 金融保险。按照组织多元、服务高效、审慎监管、风险可控的要求,构建现代金融服务 体系,提高经济金融化水平。发展总部金融,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一体化进程。鼓励和 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湘设立分支机构、总行(总部)、后台服务基地,努力培育具有 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股权债券融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 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建立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商业保险,拓展大众保险 市场。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商务服务。以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方向,拓宽商务服务领域,提高商务服务质量。 发展咨询、会计、审计、法律、经纪、专利代理、产权交易等专业和中介服务业,引导中介 机构独立、依法执业。发展工业设计、广告策划等创意产业,推动与优势产业互动融合。发 展科技博览、动漫展览、汽车展览等会展服务,培育国际国内知名会展品牌。着力优化服务 外包产业环境,完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重点把长株潭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承接服务外 包基地,打造长沙梅溪湖、张家界等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长沙动漫基地。 13. 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小康生活全面多元的社会发展趋势,围绕改善生活质量、拓宽 就业空间、丰富服务产品、扩大服务供给等民生需求,重点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城乡的生活 服务业。 商贸流通。突出优化商贸流通布局,改造升级现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城乡 集贸市场,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远郊区规划布局建设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在商品生产地和集 散地,扶持发展一批交易量大、管理水平高的全国性、区域性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批零市场。 突出扶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流通配送、网上购物和电 视购物,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突出拓展农村商贸服务,支持城市商贸业 向农村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支持供销系统利用网络资源,组建流 通企业集团,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湘菜产业。整合优质资源,做优产业品牌,组建大型湘菜产业集团,扶持发展湘菜名厨、 名品、名店,面向国内外消费市场,加快湘菜产业“走出去”步伐。做大产业规模,加强菜 品系列开发,完善生产、加工、配送产业链条,加强与宾馆、酒店联盟,与超市、商场连锁, 扶持 100 家以上以湘菜为主的餐饮龙头企业,力争 8 家以上进入全国百强餐饮企业,着力打 造湘菜产业千亿工程。做实产业后劲,以提升湘菜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制定湘菜标准, 加快建设优质湘菜原料基地,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强湘菜专门人才培训。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休闲娱乐、体育保健、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 开拓新服务,适应新需求。 14. 着力发展旅游业 立足湖南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抓住旅游加速扩张的有利时机,促进旅游及相关产 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旅
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着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旅游大格局。统筹城市群发展和大湘西开发,实施“一带一圈”旅游 发展战略,一带(武广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带),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带状连接岳阳楼, 屈子祠、韶山、富厚堂、衡山、炎帝陵、舜帝陵、莽山等景点,突出发展红色旅游和历史人 文旅游。一圈(大湘西文化旅游经济圈),以张家界为龙头,环状连接凤凰、芷江、洪江、 山、大梅山、桃花源等景区,突出绿色生态游和民俗风情游。兼顾区域开发与旅游发展, 建设区际旅游大通道,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活力和综合实力。 建设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具有广泛美誉度的旅游产品,支持创建一批国 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完善餐饮、购物、娱 乐、休闲、泊车等设施,加大“数字量风”建设。推进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世界精品旅游城市,支持创建张家界旅游学院 。加大湘绣 湘茶、湘瓷等湖湘特色旅游商品 开发力度,加强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建设。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挖据市场潜力,发展工矿旅 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游等新兴业态,在巩固港澳台和韩国市场的同时,开发日本、东南亚 和欧盟等新兴市场,培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集团, 支持跨国合作,提升旅游业经营水平。 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600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80万人次,实现入境旅游收 入18亿美元。 15.繁荣城市服务经济 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产业形态快速升级的需要,把城市服务经济摆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长株潭要优先发展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中长沙要突 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区。其他大城市要 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培有形成区域服务业集聚区。中小城市要加快发 展面向城乡、服务“三农”的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服务经济。积极推进衡阳市国家服务业 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城市服务业发展新思路。 16.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制定公平、规范、透明的准入条件,鼓励各 类社会资本进入垄断性服务领域。增加社会力量供给,积极推进教有、文化、广播电视、社 会保障、医疗卫生 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政 加快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对能够实行 市场经营的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加大供给。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改 组和改造。打破部门和地区封锁,推进形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进一步放 开对外商投资服务业的限制。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适当增加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国家鼓励类 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子倾斜。积极推进服务业价格体制改革,推动非限制类服务业水电 气等与工业同质同量同价,缩小服务价格中政府定价和指导价范围,建立公开、透明的定价 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切实扩大政府采购服务产品范围。 加快建立服务业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服务
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着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旅游大格局。统筹城市群发展和大湘西开发,实施“一带一圈”旅游 发展战略,一带(武广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带),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带状连接岳阳楼、 屈子祠、韶山、富厚堂、衡山、炎帝陵、舜帝陵、莽山等景点,突出发展红色旅游和历史人 文旅游。一圈(大湘西文化旅游经济圈),以张家界为龙头,环状连接凤凰、芷江、洪江、 崀山、大梅山、桃花源等景区,突出绿色生态游和民俗风情游。兼顾区域开发与旅游发展, 建设区际旅游大通道,增强旅游产业的整体活力和综合实力。 建设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具有广泛美誉度的旅游产品,支持创建一批国 家 5A 级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完善餐饮、购物、娱 乐、休闲、泊车等设施,加大“数字景区”建设。推进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世界精品旅游城市,支持创建张家界旅游学院。加大湘绣、湘茶、湘瓷等湖湘特色旅游商品 开发力度,加强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建设。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挖掘市场潜力,发展工矿旅 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游等新兴业态,在巩固港澳台和韩国市场的同时,开发日本、东南亚 和欧盟等新兴市场,培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集团, 支持跨国合作,提升旅游业经营水平。 到 2015 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 3600 亿元,接待入境游客 380 万人次,实现入境旅游收 入 18 亿美元。 15. 繁荣城市服务经济 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产业形态快速升级的需要,把城市服务经济摆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长株潭要优先发展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中长沙要突 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区。其他大城市要 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培育形成区域服务业集聚区。中小城市要加快发 展面向城乡、服务“三农”的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服务经济。积极推进衡阳市国家服务业 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城市服务业发展新思路。 16. 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制定公平、规范、透明的准入条件,鼓励各 类社会资本进入垄断性服务领域。增加社会力量供给,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 会保障、医疗卫生、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改革,加快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对能够实行 市场经营的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加大供给。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改 组和改造。打破部门和地区封锁,推进形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进一步放 开对外商投资服务业的限制。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适当增加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国家鼓励类 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积极推进服务业价格体制改革,推动非限制类服务业水电 气等与工业同质同量同价,缩小服务价格中政府定价和指导价范围,建立公开、透明的定价 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切实扩大政府采购服务产品范围。 加快建立服务业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服务
第四节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集聚集群发展是现代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也是现代企业的空间组织形式。要按照要素 集约、布局集中、功能集合的要求,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企业协作配套,大力实施“四 千工程”,打造特色专业园区,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17.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产业园区化和园区专业化。引导园区合理布局, 加快省级以上园区扩规和区位调整,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大产业基地和 特色专业园区。引导园区专业化发展,坚持特色园区特殊扶持,分类完善配套设施,分类布 局建设高速信息通道、技术开发、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县域园区特别是农业 产业园区发展。 励园区土地利用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促进园区与城区功能整 合、空间协调、经济互动、设施共享。 到2015年,新设30个省级产业园区,建设技工贸总收入过千亿的园区10个,省级以 上园区工业增加值达560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 专栏2:产业发展“四千工程” 到2015年,力争培有形成一批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千亿企业和千亿园区。 千亿产业:壮大形成机械、石化、治金、有色、粮油、食品、轻工、建材、纺织、医药 旅游、文化、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 千亿集群:发展形成长沙工程机械、长沙电子信息及新材料、长沙汽车及零部件、株洲 (湘潭)轨道交通装备、株洲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岳阳石油化工、湘潭宽厚板优质高线 及加工、岳阳粮油茶及调味品加工、郴州稀贵金属治炼及加工、娄底薄板及加工等千亿产业 集群。 千亿企业:培育形成华菱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湖南有色、湖南中烟公司等千亿 企业。 千亿园区:打造形成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九华示范区、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岳阳云 溪工业园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娄底经济开发区等千亿园 风。 18.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始终是支撑发展基本面的中坚力量,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培有“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群,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战略联盟,鼓励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 等协作关系,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
第四节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集聚集群发展是现代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也是现代企业的空间组织形式。要按照要素 集约、布局集中、功能集合的要求,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企业协作配套,大力实施“四 千工程”,打造特色专业园区,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17.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产业园区化和园区专业化。引导园区合理布局, 加快省级以上园区扩规和区位调整,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大产业基地和 特色专业园区。引导园区专业化发展,坚持特色园区特殊扶持,分类完善配套设施,分类布 局建设高速信息通道、技术开发、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县域园区特别是农业 产业园区发展。鼓励园区土地利用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促进园区与城区功能整 合、空间协调、经济互动、设施共享。 到 2015 年,新设 30 个省级产业园区,建设技工贸总收入过千亿的园区 10 个,省级以 上园区工业增加值达 5600 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 50%以上。 专栏 2:产业发展“四千工程” 到 2015 年,力争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千亿企业和千亿园区。 千亿产业:壮大形成机械、石化、冶金、有色、粮油、食品、轻工、建材、纺织、医药、 旅游、文化、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 千亿集群:发展形成长沙工程机械、长沙电子信息及新材料、长沙汽车及零部件、株洲 (湘潭)轨道交通装备、株洲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岳阳石油化工、湘潭宽厚板优质高线 及加工、岳阳粮油茶及调味品加工、郴州稀贵金属冶炼及加工、娄底薄板及加工等千亿产业 集群。 千亿企业:培育形成华菱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湖南有色、湖南中烟公司等千亿 企业。 千亿园区:打造形成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九华示范区、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岳阳云 溪工业园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娄底经济开发区等千亿园 区。 18.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始终是支撑发展基本面的中坚力量,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培育“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群,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战略联盟,鼓励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 等协作关系,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
设备、资金支特。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逐步扩广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 规模,重点在结枸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健全中小企业信 用担保体系,改善金融信贷支持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有成机制,促进上市直接融资。加快习 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培训、咨询、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服务,支持建设中小 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定期举办专业性品牌展会。简化中小企业行政审批程序,设立侵权投 诉中心,维护中小企业发展权益,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 社会负担。鼓励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军转复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员创办中小 企业。到2015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 第三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社会和诺稳定的大局,必须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 史性课恩,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加强农业基 地位,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利 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到2015年,全省农业增 加值达2250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19.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 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 立能力。加快高标准良田建设,大力实施52个县1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核心的新增粮會 产能建设工程,推动农业生产田园化、水利化、良种化、信息化和机械化。严格保护耕地和 后备耕地资源,推进农村士地综合整治,提升地力,提高早涝保收高标准稳产农田比重。力 大超级杂交稻、高档优质稻有种培有推广力度,持续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因地制宜发 展早杂粮。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加强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 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和储运安全。 20.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农业圈、环洞庭湖适水农业区、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带和武陵雪峰 南岭.罗雪山地生态农业带等为重点的农业主体功能区,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奠定农 业规模发展总体格局。发展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 模化经菩主体,探索规模化经营激励政策。推进优质粮食、优质蔬菜、双低油菜、优质棉花、 品牌柑橘、品牌茶叶、生猪、家禽、草食动物、淡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设施 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推进长沙县、屈原区、鼎城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区), 以及一批出口导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三品 标”认证比例达80%左右
设备、资金支持。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 规模,重点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健全中小企业信 用担保体系,改善金融信贷支持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育成机制,促进上市直接融资。加快完 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培训、咨询、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服务,支持建设中小企 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定期举办专业性品牌展会。简化中小企业行政审批程序,设立侵权投 诉中心,维护中小企业发展权益,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 社会负担。鼓励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军转复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员创办中小 企业。到 2015 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43%。 第三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必须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历 史性课题,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地位,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 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到 2015 年,全省农业增 加值达 2250 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600 亿斤以上。 19.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 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 产能力。加快高标准良田建设,大力实施 52 个县 1500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核心的新增粮食 产能建设工程,推动农业生产田园化、水利化、良种化、信息化和机械化。严格保护耕地和 后备耕地资源,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地力,提高旱涝保收高标准稳产农田比重。加 大超级杂交稻、高档优质稻育种培育推广力度,持续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因地制宜发 展旱杂粮。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加强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 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和储运安全。 20.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农业圈、环洞庭湖适水农业区、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带和武陵-雪峰- 南岭-罗霄山地生态农业带等为重点的农业主体功能区,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奠定农 业规模发展总体格局。发展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 模化经营主体,探索规模化经营激励政策。推进优质粮食、优质蔬菜、双低油菜、优质棉花、 品牌柑橘、品牌茶叶、生猪、家禽、草食动物、淡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设施 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推进长沙县、屈原区、鼎城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区), 以及一批出口导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到 2015 年,“三品一 标”认证比例达 80%左右
专栏3:湖南省大宗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 大宗优势农产品 粮食:实施以改造1500万亩中低产田为主的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实施以优质稻标准化 生产推广为主的湘米产业提升工程。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00万亩左右,优质水稻达4300 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油料:到2015年,油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产量提高到260万吨。建设高产油 茶800万亩,茶油总产超过30万吨。 蔬菜:在市州郊区以及重要县城郊区建设标准化专业基地,蔬菜面积达2000万亩 畜禽水产:建设50个生猪基地县,出栏生猪达8200万头。家贪出笼7亿羽。肉类总产 量700万吨,禽蛋产量110万吨,水产品产量230万吨。 名优果茶:在国家及省优势县,建设万亩茶叶良繁基地,150万亩高标准茶园,茶叶总 产量达15万吨。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柑橘总产量达500万吨。 天然纤维:建设180万亩高产棉田基地、100个万亩高产优质棉示范片、8个优质高产 些麻示范基地,以及8个优质桑生产基地、10个优质茧原料基地。 地方特色农产品 水果:主要包括麻阳冰糖橙、新宁脐橙、洞口雪峰蜜橘、石门相橘、浏阳金橘、泸溪楼 柑、靖州杨梅、湘西猕猴桃、江永香柚、娄底突尼斯软籽石榴等。 茶叶:主要包括安化黑茶、君山银针、桃源野茶王、保靖黄金茶、张家界茅岩莓茶、梅 山毛尖等。 经作:主要包括湘潭湘莲、江永香芋及香姜、祁东黄花菜、桂阳烤烟、邵东玉竹、邵阳 百合、常德朝鲜蓟、怀化葛根、沅江苎麻、衡东贡椒、桃江楠竹等。 药材:主要包括浏阳绞股蓝、隆回金银花、慈利杜仲、水州括蒌等 畜禽:主要包括宁乡花猪、新晃黄牛、湖南黑猪、相中黑牛、东安鸡、雪峰乌骨鸡、衡 阳湘黄鸡、临武鸭、攸县麻鸭、武冈铜鹅、炎陵白鹅等。 女主要包括沅江消水银鱼、湘阴湘云鯽种苗、张家界大鲵、洞庭湖闸盛、议 21.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专栏 3:湖南省大宗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 大宗优势农产品 粮食:实施以改造 1500 万亩中低产田为主的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实施以优质稻标准化 生产推广为主的湘米产业提升工程。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7900 万亩左右,优质水稻达 4300 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 600 亿斤以上。 油料:到 2015 年,油菜播种面积发展到 2200 万亩,产量提高到 260 万吨。建设高产油 茶 800 万亩,茶油总产超过 30 万吨。 蔬菜:在市州郊区以及重要县城郊区建设标准化专业基地,蔬菜面积达 2000 万亩。 畜禽水产:建设 50 个生猪基地县,出栏生猪达 8200 万头。家禽出笼 7 亿羽。肉类总产 量 700 万吨,禽蛋产量 110 万吨,水产品产量 230 万吨。 名优果茶:在国家及省优势县,建设万亩茶叶良繁基地,150 万亩高标准茶园,茶叶总 产量达 15 万吨。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 500 万亩左右,柑橘总产量达 500 万吨。 天然纤维:建设 180 万亩高产棉田基地、100 个万亩高产优质棉示范片、8 个优质高产 苎麻示范基地,以及 8 个优质桑生产基地、10 个优质茧原料基地。 地方特色农产品 水果:主要包括麻阳冰糖橙、新宁脐橙、洞口雪峰蜜橘、石门柑橘、浏阳金橘、泸溪椪 柑、靖州杨梅、湘西猕猴桃、江永香柚、娄底突尼斯软籽石榴等。 茶叶:主要包括安化黑茶、君山银针、桃源野茶王、保靖黄金茶、张家界茅岩莓茶、梅 山毛尖等。 经作:主要包括湘潭湘莲、江永香芋及香姜、祁东黄花菜、桂阳烤烟、邵东玉竹、邵阳 百合、常德朝鲜蓟、怀化葛根、沅江苎麻、衡东贡椒、桃江楠竹等。 药材:主要包括浏阳绞股蓝、隆回金银花、慈利杜仲、永州栝蒌等。 畜禽:主要包括宁乡花猪、新晃黄牛、湖南黑猪、湘中黑牛、东安鸡、雪峰乌骨鸡、衡 阳湘黄鸡、临武鸭、攸县麻鸭、武冈铜鹅、炎陵白鹅等。 水产:主要包括沅江清水银鱼、湘阴湘云鲫种苗、张家界大鲵、洞庭湖闸蟹、汉寿甲鱼、 资兴东江鱼等。 21.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