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学派,却见不到他们的具体研究著作。这里,我们陆续提供给 学术界和一切爱好和关心中国社会史的朋友一些著作:它们所 研究的都是中国大陆史学界较少探讨、却又比较重要的课题, 它们的材料功夫都是扎实的,研究视角都是新颖的。我相信,中 国学者一定能从这些著作中或多或少地受益。 应该指出,当我于1992一1993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 系访问并合作研究的时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翻译计划,并初 步与有关学者和美国的出版机构进行了接触。在此期间,明尼 苏达大学历史系的安·沃特纳教授(Ann Waltner)给予了很大支 持,帮我进行过许多联系,为今天这套书的出版打下很好的基 础。同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和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在版 权转让方面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帮助,也需要给子真诚的感 谢。我希望,在本译丛出版之后,能得到中外学者的大力支持, 向本译丛推荐好书、好译者,使这套书在中国社会史研究历程 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赵世瑜 1999年6月30日 ·6
中译本序 为拙著写这篇简短的中译本序时,心中颇有压力。这部 书能译成中文出版,当感谢赵世瑜教授,同时也要感谢该书 的译者曹南来先生。 在本书中,我试图说明,在明清社会的亲族关系实践 中,社会规范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人们在 度过他们的一生时,并不总是顺从法律和社会准则,而探索 规范与行为间的趋异之因正是本书的任务之一。在本书中, 我使用了许多不同资料——法典、家规,甚至小说一因为我 想,想象过去的最佳途径是从许多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它。各 种不同的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信息,同时在把这些 信息讲述给我们听的时候又具有各种不同的权威性。本书的 挑战之一,是考虑形成某一个论点的时侯,把各种不同资料 结合起来使用。至于我这样做是否比较成功,就有待读者的 判断了。 ·1
·烟火接线· 在一个寒冷而阳光明媚的冬日清晨,我在北美中部的明 尼阿波利斯闲坐,试着想象各位一本书的读者。对我来 说,请各位读本书,仿佛我能告诉你们关于你们自已文化的 什么东西,显得有些狂妄自大了。但我希望你们能喜欢它, 希望你们能从中了解到一些东西,即使你们所了解到的东西 不过是一些稀奇古怪、异乎寻常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一 位外国学者针对明清亲族关系所提出来询问的。 安·沃特纳 1998年11月 ·2
目录 “外国学者笔下的传统中国”总序 中译本序 44. 序论 人类学的视角.4 比较的视角.6 生育、收继与遗传.2 对继承人的需要.n.1忆 收继的界定.22 灵芝与美酒:对遗传的看法.25 1,小说中的遗传观.26 2医书中的遗传观.34 二对收继的态度.4 禁令:法与礼.43 法典与礼书中谈收继的后果.48 对禁令的诠释.52 ÷1+
1,姓氏的神圣性.53 2.财产继承. .56 3.养子归宗.56 4,祭祀与效力.59 收养异姓4.63 对收养异姓的解释 4.64 三个案研究73 收养程序 444449173 程氏族谱 44444.80 收养外族 84 靠“异种”延续家系:人赘婚.88 1.法与礼中的人赘婚.89 2.动机 4.92 异姓收养 .4.98 四文学作品中的收养观.10叫 血统与非血统.105 女性.107 乱伦4.10羽 巧团圆 94.]11 结语 4.129 全书注释.3 参考书目 4177 译后记 .2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