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争论和政治博弈 在现代国际社会,对任何一个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哪怕是所谓最纯粹的 “学术”问题的讨论,都不可能不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 “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减缓气候变化 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地球居民的诉求,但如何减缓则牵涉到各 个国家的具体利益,隐藏在这些具体利益背后的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 传统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现实需求。这就决定了科学与政治成为影响气候谈判 的两大基石。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第一次现代环保运动开始兴起。人类对气 候硏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研究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几十年来,世界 科学家中多数人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科学事实。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IPCC)也得出结论:“20世纪中期以来,大多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观 察表明,气候系统变暖是由于人类温室气体集中排放在大气中累积的结 果 虽然科技界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在其他一些重要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比如,欧盟国家认为,到205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这 长远目标是合适的和可行的。而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幅度将远 远髙于全球,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将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甲烷气 体的大量释放又会使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一—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使升温控制 的目标成为“科学幻想”。随着气候系统的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将发生变 化,这将最终影响全球水资源分配的格局。正如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所揭示 的,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因而人们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仍 然存在着众多争论。 如果说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那么 在政治上,各方所争夺的无疑是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全 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行动方案,其“ cap and trade”(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 易)的原则创造了“碳交易”这个概念。“碳交易”概念由于具有灵活减排的效 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评,但是也因为西方国家借此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 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而广受批评。在以往的 气候谈判中,各国往往对远景目标态度明确、髙调频弹,但对于具体的实施计划 则激烈争吵,可以说对于气候话语的争夺背后是政治权力的斗争。由此可见,科 学上的争论和政治上的博弈是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必须认真面对的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科学争论和政治博弈 在现代国际社会,对任何一个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哪怕是所谓最纯粹的 “学术”问题的讨论,都不可能不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 “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减缓气候变化 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地球居民的诉求,但如何减缓则牵涉到各 个国家的具体利益,隐藏在这些具体利益背后的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 传统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现实需求。这就决定了科学与政治成为影响气候谈判 的两大基石。20 世纪 60 年代末,世界第一次现代环保运动开始兴起。人类对气 候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研究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几十年来,世界 科学家中多数人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科学事实。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IPCC)也得出结论:“20 世纪中期以来,大多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观 察表明,气候系统变暖是由于人类温室气体集中排放在大气中累积的结 果。” 虽然科技界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在其他一些重要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比如,欧盟国家认为,到 2050 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这一 长远目标是合适的和可行的。而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幅度将远 远高于全球,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将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甲烷气 体的大量释放又会使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使升温控制 的目标成为“科学幻想”。随着气候系统的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将发生变 化,这将最终影响全球水资源分配的格局。正如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所揭示 的,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因而人们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仍 然存在着众多争论。 如果说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那么 在政治上,各方所争夺的无疑是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全 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行动方案,其“cap and trade”(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 易)的原则创造了“碳交易”这个概念。“碳交易”概念由于具有灵活减排的效 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评,但是也因为西方国家借此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 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而广受批评。在以往的 气候谈判中,各国往往对远景目标态度明确、高调频弹,但对于具体的实施计划 则激烈争吵,可以说对于气候话语的争夺背后是政治权力的斗争。由此可见,科 学上的争论和政治上的博弈是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必须认真面对的。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减缓气候变化是现代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全球性课题,它牵涉到各个 国家的具体利益以及方方面面的现实需求,因此政治影响气候谈判已是一个基本 事实。 B.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科学家中多数人所承认的,并且有机构得出结论 说,几十年来的观察表明它是人类行为的结果 C.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并不是气候研究的 重点,现代环保运动也未兴起,全球气候变暖也没成为科技界的基本共识。 D.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大量释放又使 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随着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全球 水资源分配的格局。这已有的实际过程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和信心十足的政治家不同,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度的迅速上升,造成了北 极地区的进一步升温,然后又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全球升温控制的目标成为 科学幻想”。 B.“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表明科 学家在诸如升温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等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C.“碳交易”概念受到好评是因为它具有灵活减排的效果,但灵活减排的 弊端是西方国家借此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 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国际社会各方争夺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这表明 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除了科学争论,还存在着政治博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由于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非学术”因素的 影响,当今时代不可能有纯粹的“学术”问题的讨论 B.欧盟国家认为,到205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这一长远目标 是合适的和可行的。但事实上,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升温控制目标 能否达到尚存争议 C.《京都议定书》“ cap and trade”(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的原则 创造的“碳交易”概念,有利于西方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并不是这个概念 本身造成的。 D.在以往的气候谈判中,对远景目标,各国往往态度明确、髙调频弹, 但涉及到具体的实施计划时,则争吵激烈。这种科学上的争论和政治上的博弈, 充分展示出减缓气候变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 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 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谪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 卿今日以某事谪。”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谪者斥,满百,西曹白
A.减缓气候变化是现代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全球性课题,它牵涉到各个 国家的具体利益以及方方面面的现实需求,因此政治影响气候谈判已是一个基本 事实。. B.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科学家中多数人所承认的,并且有机构得出结论 说,几十年来的观察表明它是人类行为的结果。. C.20 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并不是气候研究的 重点,现代环保运动也未兴起,全球气候变暖也没成为科技界的基本共识。. D.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大量释放又使 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随着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全球 水资源分配的格局。这已有的实际过程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和信心十足的政治家不同,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度的迅速上升,造成了北 极地区的进一步升温,然后又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全球升温控制的目标成为 “科学幻想”。. B.“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表明科 学家在诸如升温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等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C.“碳交易”概念受到好评是因为它具有灵活减排的效果,但灵活减排的 弊端是西方国家借此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 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 D.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国际社会各方争夺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这表明 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除了科学争论,还存在着政治博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由于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非学术”因素的 影响,当今时代不可能有纯粹的“学术”问题的讨论。 B.欧盟国家认为,到 2050 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这一长远目标 是合适的和可行的。但事实上,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升温控制目标 能否达到尚存争议。 C.《京都议定书》“cap and trade”(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的原则 创造的“碳交易”概念,有利于西方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并不是这个概念 本身造成的。 D.在以往的气候谈判中,对远景目标,各国往往态度明确、高调频弹, 但涉及到具体的实施计划时,则争吵激烈。这种科学上的争论和政治上的博弈, 充分展示出减缓气候变化 的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 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 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谪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 卿今日以某事谪。”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谪者斥,满百,西曹白
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 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 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 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 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 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 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遺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 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久之,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而张竦亦至丹阳太守。后俱 免官,以列侯归长安。竦居贫,无宾客,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 已。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先是,遵常谓张竦:“足下讽诵经书, 苦身自约,不敢蹉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沉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而差独 乐,顾不优邪!”竦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 败矣。虽然,学我者易持,效子者难将,吾常道也。” 及王莽败,二人俱客于池阳,竦为贼兵所杀。更始至长安,大臣荐遵为 大司马护军,使匈奴。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ε 会更始败,遵为贼所败,时醉见杀。 (节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略涉传记,赡于文 赡:富足,充足。 B.遵冯几,口占书吏 冯:通 凭”,靠着 C.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 讽:用含蓄的 话暗示或劝告。 D.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 期:约会 5.以下句子中,分别表明陈遵“放纵不拘”和“富有才华”的一组 是 A.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 B.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C.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 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 D.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 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 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 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 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 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 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遣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 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久之,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而张竦亦至丹阳太守。后俱 免官,以列侯归长安。竦居贫,无宾客,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 已。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先是,遵常谓张竦:“足下讽诵经书, 苦身自约,不敢蹉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沉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而差独 乐,顾不优邪!”竦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 败矣。虽然,学我者易持,效子者难将,吾常道也。” 及王莽败,二人俱客于池阳,竦为贼兵所杀。更始至长安,大臣荐遵为 大司马护军,使匈奴。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 会更始败,遵为贼所败,时醉见杀。 (节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略涉传记,赡于文 辞 赡:富足,充足。 B.遵冯几,口占书吏 冯:通 “凭”,靠着。 C.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 讽:用含蓄的 话暗示或劝告。 D.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 期:约会。 5.以下句子中,分别表明陈遵“放纵不拘”和“富有才华”的一组 是 ( ) A.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 B.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C.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 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 D.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陈遵为人放纵不拘,张竦清廉节俭,二人虽操行不同,却互相亲近 友爱。文章多次拿张竦和陈遵对比,衬托出陈遵“放意自恣”的性格,给人以鲜 明深刻的印象。 B.陈遵热情好客,大宴宾客时,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不让他们离 开。一位刺史和尚书有约却无法脱身,只得去拜见并请求陈遵的母亲,才得以从 后门出去。 C.陈遵在公府为官的时候,每日喝醉酒后才归来,官署的事都耽误了 官署旧例,如犯错满百将被罢官,陈遵最终被罢官, D.陈遵虽放纵不拘,好酒任性,但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受到王莽 和匈奴单于的赏识。但在最后,还是因兵败时酒醉被杀。 7.(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②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8.“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不少诗人笔下描写的渔翁都是“烟波 钓徒”之类的高人隐士,请你说说徐照笔下的渔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5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本诗的结句你是如何理解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3)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 视, 。(王勃《滕王阁序》)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小题。作答时,在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内打√
A.陈遵为人放纵不拘,张竦清廉节俭,二人虽操行不同,却互相亲近 友爱。文章多次拿张竦和陈遵对比,衬托出陈遵“放意自恣”的性格,给人以鲜 明深刻的印象。 B.陈遵热情好客,大宴宾客时,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不让他们离 开。一位刺史和尚书有约却无法脱身,只得去拜见并请求陈遵的母亲,才得以从 后门出去。 C.陈遵在公府为官的时候,每日喝醉酒后才归来,官署的事都耽误了。 官署旧例,如犯错满百将被罢官,陈遵最终被罢官。 D.陈遵虽放纵不拘,好酒任性,但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受到王莽 和匈奴单于的赏识。但在最后,还是因兵败时酒醉被杀。 7.(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②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8.“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不少诗人笔下描写的渔翁都是“烟波 钓徒”之类的高人隐士,请你说说徐照笔下的渔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5 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本诗的结句你是如何理解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3)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 视, 。(王勃《滕王阁序》)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 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夜吟应觉月光寒 。 (李商隐《无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小题。作答时,在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内打√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诃夫 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 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 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 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 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 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岀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 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 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 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 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 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 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 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 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 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 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 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 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 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 中听的话也没 说。再者也没有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 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他已 经开始接受呈文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 “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 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 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 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 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 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 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 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 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 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 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 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 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 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 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 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 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 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 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 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 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 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 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他已 经开始接受呈文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 “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