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次东北大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特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 朱凌字 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 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100年后50%至90% 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卫自己的语 言,迟平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语言是汉 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他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 盂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菊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 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 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 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金球双语使用者( bilingual)可能高达50%至 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 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使用的口语对书面语有极 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的 情形,将难以避免 世界语( Esperanto)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 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 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 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 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滚与各国 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 消亡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四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 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 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预言,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蛄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 杂走向统一。 汊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妣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 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迂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臼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 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 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 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 (摘编自《联合早报》2012年9月22日) 1.下列对汉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一种语言,有10亿人以上,超过了英语和西班牙 语这两种语言使用人数的总和 B汉语中沾染了英语,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从而让我们对汉语更自信,“汉语纯净论”者 不必为汉语未来的命运担忧。 C.当今世界由于交流增加,不少人能操两三种语言,按照目前的情况估计,汉语应该是其 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 D.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而英语却忽视汉语的优点,因此汉语在未来东 西方语言结合过程中已占先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争论,作者对这个问题持 肯定、乐观的态度。 B.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的使用人数,但英语、西班牙语所产生的影响 力,汉语却无法与之相比 C.经济、文化水平决定语言的传播力,我们不断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加深国际交流,汉语 的传播力自然会增强 D.千年之后,新的世界语将会诞生,与老世界语不同的是,新的世界语将可能是汉语英 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交通发达、交流增加,如今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所以有一种说法,现有的语言中, 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 B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但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弱势语言逐渐消亡,未来 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C.世界语的发明方便了国际交往,但风光了一阵子之后,却最终没有传播开来,这是因为 它是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 D.汉语中沾染了英语,这是因为操持英语的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强于我们,这也符合目 前语言的传播规律和动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 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 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 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 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 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威云“伊尹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13-09-20C·
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 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 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困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成诸水口。帝曰:“诸葛恪新 得政于吴,欲微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万一,不眼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成则用兵 众,少成则不足以物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 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国,攻之未可拔。”遂 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雪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 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节选自《晋书·景帝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使人觇之 觇:窥视 B伊陟嗣事 嗣:继承 C.卒如所度 卒:队伍 D.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 距:通“拒”,抵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景帝“沈毅多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②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③宣帝之将诛曹 臾,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④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⑤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成 诸水口⑥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深谋远虑;与年少时的 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出了选人用人要求;命令百官推举人才;关 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示祖先留 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格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人的 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5分) (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垂虹亭 米带 断云一片洞庭②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②,垂虹秋色满东南。 [注]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甚为壮丽,②洞庭 9诗歌以“垂虹秋色满东南”结尾有何作用?(65分)(6分宝乡 此乃太湖之别名,非湖南省之洞庭湖。③桑苎:代指广植桑苎的家乡 8.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诗中一、二两句进行赏析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白居易《琵琶行》)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吼秦腔 徐海滨 说来也怪,赤条条从黄土高原出生来的我,最厌秦腔。一听人唱,耳内便如凶汉提了木筷乱 桶,喉头也紧出丝丝苦味。读到大学,厌中又添了几许鄙意,视板胡边鼓如笑料。脑海里萦绕的 是卡鲁索、帕瓦罗蒂、邓丽君、山口百惠的歌声。待毕业去了江南,五官七窍被温柔柔娇滴滴的 越刷浸的半酥,更恶秦腔的硬亢。再后来飞去美利坚,每日苦读打工之余,哼几句祖国歌曲,心 暖如春,倒也快意。唱来唱去有了点小名气 忽一日,乔治相求于我,为他危在旦夕的祖父一唱。乔治乃中美混血儿,素喜嘲讽大陆留学 生,自视甚高。因我袁中羞涩,常被他取笑。此时他神色凄然惨然,苦态可掬。我心肠一热,便 斗胆跟了去他家。 便见那老者,双辞暴出,皱纹如铁针铸成,又似西北边塞深沟大川,须发如雪,透出人生终点 的悲哀。族人子弟蜡像般伫立在病福旁 乔治父亲福眉福眼,对我连道“感激、抱歉”之类的话。我点点头,张口便唱,将记忆中的中 国民歌一曲曲吊出来。全部抖尽,老者纹丝不动,似喘非喘,一脚阴间,一脚阳间。我见此当下 心中惶惶,硬着头皮又甩出催眠曲、语录歌、知青歌……唱得满屋眉毛皱起,乔治喉结直跪,恨不 得生吞了我。 乔治父亲突问:“会唱秦腔吗?” 秦腔?心中一急,瞬间膝软 乔治父亲道,家父是关中人,四九年去台湾,后来到美国,苦了几十年,儿时最喜秦腔,前几 天我寄信到陕西买录音带,只怕来不及了……四下目光视我。牙一咬,豁出去了,嘴唇颤几, 将那年月不想听不爱听又不得不听硬着头皮听的秦腔移植“样板戏”从肚底翻将出来:“小常宝 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 者眼珠一动,一亮,笑纹骤,齿间依稀有声。乔治父亲急忙将耳貼在老人嘴旁,频频首,潸然 泪下。在场医生惊诧万分,连连嘀咕,不可恐议,不可思议。 须臾,老者长出一口气,撒手去了西天。乔治两道目光盯在我嘴上,百思不解:一曲很难让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09-20C
他接受的旋律,竟廷长了医生也无法延长的生命,从父亲的神色可以看出,爷爷肯定留下了临 终遗言。神秘的、咒语般的秦腔!乔治将一张钞票塞过来,被其父一声喝住:“荒唐!” 乔治父亲拌双袖,领着乔治,垂手向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从此声名大振,到处有人来速我唱秦胶,却也怪,过去恨也恨到顶点,厌也厌到极处,更无 意去学。此时竟能开口便唱。除了移植“样板戏”唱段,还能来几下《火焰驹》、《三滴血》。莫非 梦中学来,娘胎带来?奇也。那黄土高原酿了千年的秦腔,含着大喜大悲、大凶大吉的秦腔,唱 得我骨也铮铮,血也滔滔,满喉满口黄土味。 从此专唱秦腔,入速之余,去翻资料,吓了一跳。才知秦腔渊于古时陕甘民谣,向东发展, 变出晋刷、豫刷、京刷;向南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川剧、汉剧、徽剧、绍剧。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极 时期的摇蓝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更料不及,在G 大学外国音乐节上,我上台一吼,吼出个头彩。 好容易熬到回国探亲,急忙跑到西安访旧。友人情切,为我开个联欢会,其间笙歌管弦,婆 安舞姿,妙不可言。最后举座邀我唱一支在美国最拿手的歌。我不假思索,开口便是秦腔。众 人始是惊异,继而窃语,终于哄堂大笑,将我最后一句齐茬茬卡在了喉管深处,有说我风趣,有 怨我戏弄人,有讥我摆架子,有斥我啃了几天洋鸡腿竟敢取笑祖宗…… 夜深人静,胸闷难寐,终于耐不住了,我冲出被子,恨恨地躲在房间里,把卡住的那最后 句秦腔热乎乎地吼了出来… 好多年不流泪了,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 (选自《人民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美混血儿乔治向来瞧不起大陆留学生,“我”本不愿为其祖父唱歌。但出于对海外华 人的民族情感,“我”还是去了他家。 B.当听到乔治父亲问“会唱秦腔吗”,“我”顿时心急膝软。这是因为,“我”此前一直不喜欢 秦腔,担心自己唱不好 C.为老人唱一曲秦腔之事,让“我”声名大振。从此,“我”便了解秦腔,热爱秦腔,并且无师 自通,自然地会唱秦腔 D.这篇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我”在美国和中国唱秦腔的故事,寄寓了深 刻的感悟,耐人寻味。 E.这篇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如刻画老人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语 言也典雅凝练,温婉细腻 (2)小说的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好多年不流泪”的我”为何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 罗银胜 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了他们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13-09-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