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考 语文试卷 说明:本套试题满分150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请用黑色钢答或黑色签字笔作答。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韪/违背 召唤/昭彰 沉疴/坎坷 皴裂/怙恶不悛 B看管/看待 棘手/缉拿 枯槁/长篙 蹊跷/休戚与共 C骇呆/骸骨 犄角/畸形 剥皮/剥离 奇偶/奇货可居 D田埂/脖颈 秕谷/俾使 腌渍/嫣红 缄默/命运多蹇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句是 )(3分) A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 鹜 C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 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 真是匪夷所思。 D艺术不可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一个美学问题。 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 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 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 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 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东莞市第一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10 月考 语 文 试 卷 说明:本套试题满分 150 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请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 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不韪/违背 召唤/昭彰 沉疴/坎坷 皴裂/怙恶不悛 B 看管/看待 棘手/缉拿 枯槁/长篙 蹊跷/休戚与共 C 骇呆/骸骨 犄角/畸形 剥皮/剥离 奇偶/奇货可居 D 田埂/脖颈 秕谷/俾使 腌渍/嫣红 缄默/命运多蹇 2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句是 ( )(3 分) A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B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 鹜。 C 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 78 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 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 真是匪夷所思。 D 艺术不可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一个美学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 分) 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 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 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 400 多个病例 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 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 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3分)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 称。它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一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 ④⑤⑥③②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小题。(22分) 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 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 少赂其使者可也。”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 测。”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 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 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 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 闻而却之。”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 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 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 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 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 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 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 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 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 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 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3 分)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 称。它____,____, ____ ,____ ,____ , ____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 ①④⑤③②⑥ B ①⑥④③⑤② C ④②③⑤①⑥ D ④⑤⑥③②① 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10 小题。(22 分) 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 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 少赂其使者可也。”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 测。”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 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 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 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 闻而却之。”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 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 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 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 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 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 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 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 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 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 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弗及屏也 屏退 B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C岂得以喜怒专之 断 D帝怒形于色 表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一组是( )(3分) A普告于帝 普立于宫 B普力请与之 非陛下之刑赏也 C以天下事为己任 刑以惩 恶 D少赂其使者可也 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 善来朝贺 7下列选项中,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 刚毅直谏的一组是( )(3分) A①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 ②臣实预闻顾命 B①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 ②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 下之刑赏 C①普叩头辞让 ②帝竟从其请 D①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 ②拾奏归,补缀,复奏如 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 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 B太祖突然驾临赵普家,适逢吴越王礼到,赵普当着太祖面将礼物开启,竟是十 瓶满满的瓜子金,赵普惶恐至极,太祖却笑着说“受之”。 C赵普任宰相十年间,多次犯颜进谏,对于哪些人应该任用,哪些人应该升迁, 他总是坚持己见,据理力争,而他的意见往往最终被太祖采纳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弗及屏也 屏退 B 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说 C 岂得以喜怒专之 专断 D 帝怒形于色 表情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一组是( )(3 分) A 普告于帝 普立于宫门 B 普力请与之 非陛下之刑赏也 C 以天下事为己任 刑以惩 恶 D 少赂其使者可也 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 善来朝贺 7 下列选项中,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 刚毅直谏的一组是( )(3 分) A ①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 ②臣实预闻顾命 B ①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 ②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 下之刑赏 C ①普叩头辞让 ②帝竟从其请 D ①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 ②拾奏归,补缀,复奏如 初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 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 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 B 太祖突然驾临赵普家,适逢吴越王礼到,赵普当着太祖面将礼物开启,竟是十 瓶满满的瓜子金,赵普惶恐至极,太祖却笑着说“受之”。 C 赵普任宰相十年间,多次犯颜进谏,对于哪些人应该任用,哪些人应该升迁, 他总是坚持己见,据理力争,而他的意见往往最终被太祖采纳
D赵普被罢相后,出任外职,他向太祖上奏折赞美了太祖之弟开封尹,力陈自己 并未轻议皇弟,也是对太祖表白自己的忠心 9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 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3分) ②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3分) 三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3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四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②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④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陈情表》)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⑥兄弟不知, 。(《诗经·氓》)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小题。(16分) 自由和科学 爱因斯坦
D 赵普被罢相后,出任外职,他向太祖上奏折赞美了太祖之弟开封尹,力陈自己 并未轻议皇弟,也是对太祖表白自己的忠心。 9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 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3 分) ②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3 分) 三 诗歌鉴赏。 11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 7 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3 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 四 默写。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②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④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陈情表》)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⑥兄弟不知, 。(《诗经·氓》) 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6 小题。(16 分) 自由和科学 爱因斯坦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 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 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 论达到这些目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 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 部分来生产 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 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 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 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 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 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一一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 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 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 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 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 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 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 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 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 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 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 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 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 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 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 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 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 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进 (选自《纪念爱因 斯坦译文集》,赵中立、许良英编译)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促进一切科学工作是达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个目标的要求 B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理智和艺术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 C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对于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 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 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 论达到这些目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 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 部分来生产。 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 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 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 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 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 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 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 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 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 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 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 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 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 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 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 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 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 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 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 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 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 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 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进。 ( 选自《纪念爱因 斯坦译文集》,赵中立、许良英编译) 13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 分) A 促进一切科学工作是达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个目标的要求。 B 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理智和艺术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 C 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对于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