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选择题(共10题30分) 全部用2B铅笔按对应序号涂入答题卡,主观题(含多选题,共13题120分)全部用黑色水 笔写入答题卷 、基础知识(6×3-18)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叨(tao)天吮(shin)吸菽(shu)粟笑靥(ye) B.罹(11)难 啜(chuo)泣 渣滓(zdi) 蹶(que)倒 C.琐屑(xie) 攥住(zuan) 简明扼要(白)琴弦(xuan) D.一沓沓(ta)海市蜃楼(shen)一语破的(d)皎(jio)洁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稗官野史bai并行不悖bei刚愎自用bi针砭bian B.哺育p刹那cha风驰电掣che瞠目结舌 cheng C.相形见绌 凄怆 chuang挫折cuo殚思竭虑dan D.咄咄逼人 惊魂甫定f大动干戈ge粗犷 guang 3、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们还有权利 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B.悠悠万事,唯学问为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其实不容置喙,但有时候,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 C.在西方儿童文学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西方来华传教士有筚路蓝缕之功。是他们最早翻 译了大量西方童话,编纂各类儿童文学图书和期刊,将世界各国的童话介绍给中国的小读者。 D.2008年的8月8日夜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果然不孚众望,他以经典的构思、 优雅的影像、激越的旋律、眩目的色彩,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源远流长、奔向未来的绝美画卷 4、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 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他给杂志社的稿子退回来了大家取笑为不刊之论 C.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作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 明现象,令人气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幅照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湿透了她 们的衣衫。 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艺术衔接外,所有的 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
1 东华高级中学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共 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其中选择题(共 10 题 30 分) 全部用 2B 铅笔按对应序号 ....涂入答题卡,主观题(含多选题,共 13 题 120 分)全部用黑色水 笔写入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6×3=18)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叨.(tāo)天 吮.(shǔn)吸 菽.(shū)粟 笑靥.(yè) B.罹.(lí)难 啜.(chuò)泣 渣滓.(zàǐ) 蹶.(qué)倒 C.琐屑.(xiè) 攥.住 (zuàn) 简明扼.要( è ) 琴弦.(xuán) D.一沓沓..( tá ) 海市蜃.楼( shèn ) 一语破的.( dì ) 皎.(jiǎo)洁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稗.官野史 bài 并行不悖. bèi 刚愎.自用 bì 针砭. biǎn B.哺.育 pǔ 刹.那 chà 风驰电掣. chè 瞠.目结舌 chēng C.相形见绌. chù 凄怆. chuàng 挫.折 cuō 殚.思竭虑 dān D.咄咄..逼人 duō 惊魂甫.定 fǔ 大动干戈. gē 粗犷. guǎng 3、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我们还有权利 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B.悠悠万事,唯学问为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其实不容置喙 ....,但有时候,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 C.在西方儿童文学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西方来华传教士有筚路蓝缕 ....之功。是他们最早翻 译了大量西方童话,编纂各类儿童文学图书和期刊,将世界各国的童话介绍给中国的小读者。 D.2008 年的 8 月 8 日夜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果然不孚众望 ....,他以经典的构思、 优雅的影像、激越的旋律、眩目的色彩,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源远流长、奔向未来的绝美画卷。 4、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 ....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 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他给杂志社的稿子退回来了,大家取笑为不刊之论 ....。 C.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 ....的作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 明现象,令人气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幅照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湿透了她 们的衣衫。 B.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艺术衔接外,所有的 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
C.委托其他个人或机构筹款的行为是否正当,法律上难以判断,应该是没问题的。 D.把“增长”改为“发展”,丰富的只是一个词汇,改变的则是发展的内涵,表明我们坚持 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6.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②人又能攀多高? ③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④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向 ⑤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⑥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人能走多远? 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A.⑤②④①⑥③ B.⑤②④③⑥① C.②⑤④①⑥③ D.②⑤④③⑥① 文言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2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 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 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 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 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 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微伺其睡 伺:伺候 B.贼易之,对饮 易:轻视 C.虚吏白州 白:报告 D.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即:靠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取刃杀之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B.之虚所卖之 辍耕之垄上 C.持童抵主人所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D.与衣裳 恐年岁之不吾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组是(3分) (1)行牧且荛 (2)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3)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4)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2 C.委托其他个人或机构筹款的行为是否正当,法律上难以判断,应该是没问题的。 D.把“增长”改为“发展”,丰富的只是一个词汇,改变的则是发展的内涵,表明我们坚持 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6.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②人又能攀多高? ③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④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向。 ⑤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⑥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人能走多远?____________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A.⑤②④①⑥③ B.⑤②④③⑥① C.②⑤④①⑥③ D.②⑤④③⑥① 二.文言文阅读(2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7-12 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 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 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 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 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 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童微伺.其睡 伺:伺候 B.贼易.之,对饮 易:轻视 C.虚吏白.州 白:报告 D.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即:靠近 8.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因.取刃杀之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B.之.虚所卖之 辍耕之.垄上 C.持童抵主人所.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D.与.衣裳 恐年岁之不吾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3 分 ) (1)行牧且荛 (2)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3)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4)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5)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6)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A.(1)(3)(6) B.(2)(3)(4) C.(1)(2)(5) D.(4)(5)(6)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区寄被两个强盗绑架以后,假装像小孩似地害怕和啼哭,趁一个强盗离开之机,暗地里 寻找机会割断了绳子,拿刀杀了一个强盗。 B.去交涉买卖的强盗回来了要杀区寄,区寄与他斗智,并在半夜烧断绳子杀死了他。他敢 作敢为,希望人们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C.刺史颜证觉得区寄与众不同,要留他当衙门小吏,但幼小老实的他由于阅历不深,缺乏 远见卓识,拒绝了这份好差事。 D.这篇小传赞扬了区寄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思想。 用“/”给黑体字部分断句。(3分)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 (2)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三、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10分) ①自牧归荑 匪女之为美, (《诗经·静女》)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氓》)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朝搴吡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④⑤⑥⑦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四、论述文闻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 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如苞,如松如茂。”到了唐代,竹诗竹画 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 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 露滴清音”、韩翊的《秋斋》:“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等等 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 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 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 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 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
3 (5) 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6)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A.(1)(3) (6) B. (2)(3)(4) C.(1)(2)(5) D. (4) (5) (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区寄被两个强盗绑架以后,假装像小孩似地害怕和啼哭,趁一个强盗离开之机,暗地里 寻找机会割断了绳子,拿刀杀了一个强盗。 B.去交涉买卖的强盗回来了要杀区寄,区寄与他斗智,并在半夜烧断绳子杀死了他。他敢 作敢为,希望人们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C.刺史颜证觉得区寄与众不同,要留他当衙门小吏,但幼小老实的他由于阅历不深,缺乏 远见卓识,拒绝了这份好差事。 D.这篇小传赞扬了区寄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思想。 11.用“/”给黑体字部分断句。(3 分)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10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题)(10 分) ①自牧归荑, 。匪女之为美, 。(《诗经·静女》)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诗经·氓》) ③ ,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④ ,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⑤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迢迢牵牛星》)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四、论述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 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如苞,如松如茂。”到了唐代,竹诗竹画 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 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 露滴清音”、韩翊的《秋斋》:“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等等, 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 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 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 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 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
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 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 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 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 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无出土时便 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14.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两项是(4分)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画好竹子的枝节叶片后,再用淡墨水勾画渲染 15.不具有“古拙、朴质”或“雅致、逼真”艺术特色的画家有(4分) A.萧悦 B.苏轼 C.倪云林 D.金冬心 16.为什么“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2分) 17.简要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20题)(15分) 孤独者爱因斯坦 王玉新赵伟 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神奇,不只是宇宙空间的飞行和研 究,就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的存储,也都离不开他的理论。但在相对论刚刚创立的时候 他却为了他所追求的真理,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 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 学被卷进了政治。 1920年,更大规模的敌视行动开始了。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爱因斯坦讲课时蓄意捣乱,爱 因斯坦愤然离校。后来,柏林出现了一个专门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魏兰德组织。他们撰 写文章,发表演讲,收买科学家,辱骂爱因斯坦。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905年诺贝尔奖获得 者勒纳也对爱因斯坦进行恶毒攻击。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被迫离开柏林。 1921年10月,爱因斯坦赴日本讲学,11月中旬途经上海,接到一份电报,得知瑞典科 学院已经决定授予他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瑞典科学院评奖委员会受到来自 德国科学界的指责,批评他们的行为太“轻率”了。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经历了两次世界 大战。他的祖国被人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杀戮仿佛变成了唯一的正义事业。他为此陷入深深 的痛苦中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 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 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4 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 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 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 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 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无出土时便 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14.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两项是(4分)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画好竹子的枝节叶片后,再用淡墨水勾画渲染。 15.不具有“古拙、朴质”或“雅致、逼真”艺术特色的画家有(4分) A.萧悦 B.苏轼 C.倪云林 D.金冬心 16.为什么“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2 分) 17.简要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6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20 题)(15 分) 孤独者爱因斯坦 王玉新 赵 伟 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神奇,不只是宇宙空间的飞行和研 究,就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的存储,也都离不开他的理论。但在相对论刚刚创立的时候, 他却为了他所追求的真理,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 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 学被卷进了政治。 1920 年,更大规模的敌视行动开始了。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爱因斯坦讲课时蓄意捣乱,爱 因斯坦愤然离校。后来,柏林出现了一个专门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魏兰德组织。他们撰 写文章,发表演讲,收买科学家,辱骂爱因斯坦。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905 年诺贝尔奖获得 者勒纳也对爱因斯坦进行恶毒攻击。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被迫离开柏林。 1921 年 10 月,爱因斯坦赴日本讲学,11 月中旬途经上海,接到一份电报,得知瑞典科 学院已经决定授予他 1921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瑞典科学院评奖委员会受到来自 德国科学界的指责,批评他们的行为太“轻率”了。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经历了两次世界 大战。他的祖国被人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杀戮仿佛变成了唯一的正义事业。他为此陷入深深 的痛苦中。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 明世界的宣言》上,有 93 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 4 个人签名, 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 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 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不再回德国。4月1日,德国普 鲁士科学院开除了最享有盛名的、堪称国之瑰宝的院士爱因斯坦。1933年5月10日午夜 在一片欢呼声中,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籍被投进柏林国家歌剧院广场中央的火堆里。 他的祖国抛弃了他,他周围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独者。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 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 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怿僻: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 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 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 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他平时生活简朴,因此剃胡须时只用安全刀片和水。朋友建议他使用剃须冷霜,他说: 只要刀片和水就行了。”朋友为了说服他,就送了他一管剃须冷霜。第二天,爱因斯坦好 像有了什么重大发现,他洋洋得意地说:“你知道,它不扯胡须,使人感觉好极了。”冷霜用 完了,他就又用刀片和水了 他以拉小提琴为娱乐,却是一个不太高明的提琴手。他很少演奏现成的乐曲,而是喜欢 拉即兴创作的准莫扎特主题,从中得到乐趣,得到科学的想象力。他用的也是一把廉价的小 提琴。朋友赠他一把稍好些的提琴作为礼物,他却说:“琴太好了,我不配使用。” 爱因斯坦是绝对的理论家。他对自己理论的实际应用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的E=mc2也许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式一一它表示任何已知物质中未释放出来的能量。但是爱因斯坦不愿意 沿着大街去看一个反应堆制造原子能。他的光电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却认为这一系列方 程式相对来说并不重要一一他也没有丝毫好奇心去观察他的理论是如何使电视成为现实的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 注使他感到困惑。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 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 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卡门为他 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 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为人坦率,心口如一,直言不讳。一次,他应邀出席一个“面向全国”的广播 节目,有个播音员发现了这位科学巨匠,就擅自宣布爱因斯坦要向全国听众发表讲话。爱因 斯坦非常反感,立刻站起来说:“我没有话要讲,因此讲不出什么话。今后如有话讲,再来 向各位奉告。”说完,立刻就坐下了。 他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或很有成就的画家为他画像,很少有例外情况。只有一次他改变 了态度。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自然被他拒绝:“不,我没有时间。”画家坦率地说 但是我需要使用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爱因斯坦回答:“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他的妻子爱尔莎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 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 了了!”他在孤独中体会着快乐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
5 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 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 1933 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 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不再回德国。4 月 1 日,德国普 鲁士科学院开除了最享有盛名的、堪称国之瑰宝的院士爱因斯坦。1933 年 5 月 10 日午夜, 在一片欢呼声中,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籍被投进柏林国家歌剧院广场中央的火堆里。 他的祖国抛弃了他,他周围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独者。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 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 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僻: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 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 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 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他平时生活简朴,因此剃胡须时只用安全刀片和水。朋友建议他使用剃须冷霜,他说: “只要刀片和水就行了。”朋友为了说服他,就送了他一管剃须冷霜。第二天,爱因斯坦好 像有了什么重大发现,他洋洋得意地说:“你知道,它不扯胡须,使人感觉好极了。”冷霜用 完了,他就又用刀片和水了。 他以拉小提琴为娱乐,却是一个不太高明的提琴手。他很少演奏现成的乐曲,而是喜欢 拉即兴创作的准莫扎特主题,从中得到乐趣,得到科学的想象力。他用的也是一把廉价的小 提琴。朋友赠他一把稍好些的提琴作为礼物,他却说:“琴太好了,我不配使用。” 爱因斯坦是绝对的理论家。他对自己理论的实际应用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的 E=mc2 也许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式——它表示任何已知物质中未释放出来的能量。但是爱因斯坦不愿意 沿着大街去看一个反应堆制造原子能。他的光电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却认为这一系列方 程式相对来说并不重要——他也没有丝毫好奇心去观察他的理论是如何使电视成为现实的。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 注使他感到困惑。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 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 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卡门为他 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 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为人坦率,心口如一,直言不讳。一次,他应邀出席一个“面向全国”的广播 节目,有个播音员发现了这位科学巨匠,就擅自宣布爱因斯坦要向全国听众发表讲话。爱因 斯坦非常反感,立刻站起来说:“我没有话要讲,因此讲不出什么话。今后如有话讲,再来 向各位奉告。”说完,立刻就坐下了。 他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或很有成就的画家为他画像,很少有例外情况。只有一次他改变 了态度。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自然被他拒绝:“不,我没有时间。”画家坦率地说: “但是我需要使用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爱因斯坦回答:“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他的妻子爱尔莎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 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 了了!”他在孤独中体会着快乐。 1955 年 4 月 18 日,76 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