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外国语学校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2009-10-8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缄口犍牛信笺草菅人命西学东渐 B、驾驭与会熨帖卖官鬻爵生杀予夺 C、忸怩霓虹拘泥销声匿迹逆来顺受 D、断碣诘问拮据孑然一身佶屈聱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 有成竹。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 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 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 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 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 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按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4分)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仿写: (1) (2) 5、读下面句子,完成(1)(2)题。(5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 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做出惊人的让步 (1)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做出了让步?(2分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意思明白,不得改变原意。(3
1 东海外国语学校 09—10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2009-10-8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缄.口 犍.牛 信笺. 草菅.人命 西学东渐. B、驾驭. 与.会 熨.帖 卖官鬻.爵 生杀予.夺 C、忸怩. 霓.虹 拘泥. 销声匿.迹 逆.来顺受 D、断碣. 诘.问 拮.据 孑.然一身 佶.屈聱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 有成竹 ...。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 ....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 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 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 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被皮肤吸收 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 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按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4 分)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仿写: (1) (2) 5、读下面句子,完成(1)(2)题。(5 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 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做出惊人的让步。 (1)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做出了让步?(2 分)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意思明白,不得改变原意。(3 分)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苏武传(节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 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且鞬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綠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 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 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 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綠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 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剌。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 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 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 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堡胜日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 7、下名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项是 )(分 例句:空以身膏野草 A、欲因此时隆武 B、单于壮其节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其一人夜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 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 的崇高气节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见犯,乃死,重负国
2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苏武传(节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 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緱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 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 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 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 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剌。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 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 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 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7、下名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项是( )(分) 例句:空以身膏野草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其一人夜.亡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 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 二的崇高气节。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何以汝为见?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秋泉薛涛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色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泉的,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4 分) (2)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歌应该属于哪一类?你认为这首小诗凸显了古典诗歌创作中的 什么传统?试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默写(8分) l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究天人之际, (司马迁《报任安书》) (2)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 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4)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为洗尘心寻碧水 老实说,这个标题并非我自己的灵感,其实是网上聊天时网友给我出的对联的上句, 当时无非是试探我的才情。说真的,那段时光,我觉得自己很俗气,整日浑浑噩噩,情绪 也无非是无聊,甚至毫不在乎在网上大把地挥霍光阴。但是这个句子跳进眼帘,突然击中 我久已麻木的神经,让我于浮尘迷惘之中,渐次苏醒 我在苏北的乡村中学教书,十几年“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日子匆匆滑过,虽然磨练得
3 (3)何以汝为见? 三、古诗鉴赏(8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秋泉 薛涛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色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泉的,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4 分) 答: (2)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歌应该属于哪一类?你认为这首小诗凸显了古典诗歌创作中的 什么传统?试简要分析。(4 分) 答: 四、名句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2)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 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李密《陈情表》) (4)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为洗尘心寻碧水 老实说,这个标题并非我自己的灵感,其实是网上聊天时网友给我出的对联的上句, 当时无非是试探我的才情。说真的,那段时光,我觉得自己很俗气,整日浑浑噩噩,情绪 也无非是无聊,甚至毫不在乎在网上大把地挥霍光阴。但是这个句子跳进眼帘,突然击中 我久已麻木的神经,让我于浮尘迷惘之中,渐次苏醒。 我在苏北的乡村中学教书,十几年“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日子匆匆滑过,虽然磨练得
也可以将课堂演绎得颇为生动甚至有时感觉自己小有名气,但到底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感。 期间换过几所学校,无非是从初中到了高中,从乡镇到了县城,生活并无质的变化,感觉 自己的翅膀束缚于一方低低的天空,始终难以超越那曾经的梦。越过三十的门槛不过三两 年,竞颓废得似乎沧桑阅尽,精神也恍惚虚空了。 那天下午,我例行公事地处理一些教案作业,离下班时间还早,又打开QQ,想找几 个网友排遣一下心情。不少人挂在上面,但似乎都不像往日那样搭理我。兴味索然之下 正准备偷偷玩一会游戏。这时,一个头像不停跳动,打开一看,是这样的一行字样:“为 洗尘心寻碧水,你是教语文的,帮我对对下句好吗?”语言礼貌而谦卑,但给我触动的不 是她的态度,而是那个脱俗的句子。我不禁对着屏幕陷入了沉思 我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对联的下句,而是我被世尘濡染,浮躁粗糙甚至可以说是鄙俗的 心。那个对联难不倒我,这,我很确信,但我没有回复她,我在追问我自己:我的心是否 已落尽真淳?我又何曾再与一汪碧水亲近?我曾经追寻的脚印失落在哪里?工作算是安 稳,家庭算是温馨,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也算从容,一切似乎四平八稳,可是,我的心为 什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那次,和久违的师范同学小聚,连我一共三人,另两个,一个是我高校时候的宿舍兄 弟,一个是和我当年一样为诗歌中毒颇深的才女老乡,席间,本不胜酒力的我喝下几杯辣 酒,不知说了些什么有关分别以后的话,但我捕捉到了两位同学看我的眼神。我知道我是 喝醉了,我也确信,他们一定在想眼前的同窗为什么变得如此俗气,失去了当年的诗心。 说了些什么,我确实再也回忆不出,但我知道我的酒杯荡漾着杂质,被看得分明,我迷失 了自我,也失落了他们祝福和期待的心。那次,我醉了,我这样安慰自己。那次,我没醉 我的灵魂还醒着 少年的心,为什么躲不开岁月的风霜,挡不住世俗的灰尘? 当年怀着泥土般朴实而忠诚心愿走进师范的大门,曾一遍遍铭记着着陶先生“不带半 根草去”的恩训,可审视此身,我坚守“初衷不改“的诺言了吗?诚然,我没有离开三尺 讲台,也没有走出小城,可是我到底是无可逃避地陷入滚滚红尘:昔日同学生意做大,发 了,回家里总要和妻子一起感慨不已: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时一向被自己暗暗看低 竟也一朝做了领导,装腔作势地开始吓人:一度埋怨自己贡献很多,但评优评先却没个标 准 网友不经意的一句话,击中了我心底最怕袒露的部位,“为洗尘心寻碧水”,多么诗意 的一句话!心尘几多?何处追寻?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尝试着坐下来,重新慢慢审视自己,蓦然发现,我平日的生活, 其实荡漾过许多碧水:刚工作的时候,短短几日,赢得全班弟子的亲近,校长也投以赞许 的目光:学校联欢会上,我担纲主持,精彩的串词激起绽放的青春;劳累之余,回到家中, 妻子已摆上热饭;儿子背古诗时的声音和他的眼睛一样清澈动人……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我的花篮是空空的,可我对鲜花却视而不见?是的,明明身边满溢着一汪汪碧水,为 什么却让心灵蒙上了灰尘? 我欲归去,何处追寻?碧水悠悠,洗尽凡尘!清风一缕,明月一轮,足以除去浊气 人生的花园中,每一个花朵都可以谛听到温暖而诗意的声音。 今夜,又一次回首往事,枯落的心叶终于被一汪汪碧水渐渐浸润,我含着微笑和别样 的心情,给那个和我一样教书的才女同窗发去短信,也将这半副对联发送给她,打探一下 红尘中的她是否也会和我一样蒙过俗尘,也有一颗寻觅碧水的心。 (2008-9-24夜于东海外国语学校)
4 也可以将课堂演绎得颇为生动甚至有时感觉自己小有名气,但到底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感。 期间换过几所学校,无非是从初中到了高中,从乡镇到了县城,生活并无质的变化,感觉 自己的翅膀束缚于一方低低的天空,始终难以超越那曾经的梦。越过三十的门槛不过三两 年,竟颓废得似乎沧桑阅尽,精神也恍惚虚空了。 那天下午,我例行公事地处理一些教案作业,离下班时间还早,又打开 QQ,想找几 个网友排遣一下心情。不少人挂在上面,但似乎都不像往日那样搭理我。兴味索然之下, 正准备偷偷玩一会游戏。这时,一个头像不停跳动,打开一看,是这样的一行字样:“为 洗尘心寻碧水,你是教语文的,帮我对对下句好吗?”语言礼貌而谦卑,但给我触动的不 是她的态度,而是那个脱俗的句子。我不禁对着屏幕陷入了沉思。 我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对联的下句,而是我被世尘濡染,浮躁粗糙甚至可以说是鄙俗的 心。那个对联难不倒我,这,我很确信,但我没有回复她,我在追问我自己:我的心是否 已落尽真淳?我又何曾再与一汪碧水亲近?我曾经追寻的脚印失落在哪里?工作算是安 稳,家庭算是温馨,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也算从容,一切似乎四平八稳,可是,我的心为 什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那次,和久违的师范同学小聚,连我一共三人,另两个,一个是我高校时候的宿舍兄 弟,一个是和我当年一样为诗歌中毒颇深的才女老乡,席间,本不胜酒力的我喝下几杯辣 酒,不知说了些什么有关分别以后的话,但我捕捉到了两位同学看我的眼神。我知道我是 喝醉了,我也确信,他们一定在想眼前的同窗为什么变得如此俗气,失去了当年的诗心。 说了些什么,我确实再也回忆不出,但我知道我的酒杯荡漾着杂质,被看得分明,我迷失 了自我,也失落了他们祝福和期待的心。那次,我醉了,我这样安慰自己。那次,我没醉, 我的灵魂还醒着。 少年的心,为什么躲不开岁月的风霜,挡不住世俗的灰尘? 当年怀着泥土般朴实而忠诚心愿走进师范的大门,曾一遍遍铭记着着陶先生“不带半 根草去”的恩训,可审视此身,我坚守“初衷不改“的诺言了吗?诚然,我没有离开三尺 讲台,也没有走出小城,可是我到底是无可逃避地陷入滚滚红尘:昔日同学生意做大,发 了,回家里总要和妻子一起感慨不已;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时一向被自己暗暗看低, 竟也一朝做了领导,装腔作势地开始吓人;一度埋怨自己贡献很多,但评优评先却没个标 准…… 网友不经意的一句话,击中了我心底最怕袒露的部位,“为洗尘心寻碧水”,多么诗意 的一句话!心尘几多?何处追寻?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尝试着坐下来,重新慢慢审视自己,蓦然发现,我平日的生活, 其实荡漾过许多碧水:刚工作的时候,短短几日,赢得全班弟子的亲近,校长也投以赞许 的目光;学校联欢会上,我担纲主持,精彩的串词激起绽放的青春;劳累之余,回到家中, 妻子已摆上热饭;儿子背古诗时的声音和他的眼睛一样清澈动人……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我的花篮是空空的,可我对鲜花却视而不见?是的,明明身边满溢着一汪汪碧水,为 什么却让心灵蒙上了灰尘? 我欲归去,何处追寻?碧水悠悠,洗尽凡尘!清风一缕,明月一轮,足以除去浊气; 人生的花园中,每一个花朵都可以谛听到温暖而诗意的声音。 今夜,又一次回首往事,枯落的心叶终于被一汪汪碧水渐渐浸润,我含着微笑和别样 的心情,给那个和我一样教书的才女同窗发去短信,也将这半副对联发送给她,打探一下, 红尘中的她是否也会和我一样蒙过俗尘,也有一颗寻觅碧水的心。 (2008-9-24 夜于东海外国语学校)
12、联系该文,说说“为洗尘心寻碧水”这句话中的“尘心”、“碧水”分别指什么? 分) 13、联系全文来看,文中的“我”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醉”和“醒”是否矛盾?作者这样说,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3分) (2)根据文章的标题及其意境,试对出对联的下句:(3分) 为洗尘心寻碧水; 15、文章的结尾有何特点?试从结构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 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高崧墓志与《兰亭序》 沈国仪陶冠群 日前,南京东郊东晋名臣高崧墓葬有重大发现,其中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 墓志,重新引发了60年代就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辩的话题。这两方楷书实证资料, 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也为《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 句号。 东晋名臣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 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日前发掘的高崧墓中出土的两方墓志,上书“晋侍人、建 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 墓中还出土了铜砚、墨等书写用具,说明书法在当时已比较流行。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
5 12、联系该文,说说“为洗尘心寻碧水”这句话中的“尘心”、“碧水”分别指什么? (4 分) 答: 13、联系全文来看,文中的“我”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14、 (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醉”和“醒”是否矛盾?作者这样说,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3 分) 答: (2)根据文章的标题及其意境,试对出对联的下句:(3 分) 为洗尘心寻碧水; 。 15、文章的结尾有何特点?试从结构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6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 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 分) 甲、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高崧墓志与《兰亭序》 沈国仪 陶冠群 日前,南京东郊东晋名臣高崧墓葬有重大发现,其中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 墓志,重新引发了 60 年代就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辩的话题。这两方楷书实证资料, 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也为《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 句号。 东晋名臣高崧卒于公元 366 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 355 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 361 年, 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日前发掘的高崧墓中出土的两方墓志,上书“晋侍人、建 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 墓中还出土了铜砚、墨等书写用具,说明书法在当时已比较流行。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