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朗中学高二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09.11) 命题人:刘荣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玉玦(jue)瞋目(chen)挑衅(xin)茕茕孑立(qing) B.陨首(yun)逋慢(bu) 击柝(tuo)日薄西山(bo) C.庐冢( zhong)窈然(yao)谬误(ni)何可胜道( sheng) 缧绁(xie)愤懑(men)悲恸(dong)风流倜傥(t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磨灭懈怠明察秋豪暴诊天物B.蔓延隧道脍炙人口重蹈覆辙 C.陨落残羹形影相吊其乐融融D.勤恳矫健隐忍苟活化险为夷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起伏的高楼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之中。 B.在“祝中韩友谊源远流长”的美好祝愿中,第四届中韩歌友会降下了帷幕。 C.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正事不干,见人就侃侃而谈的工作作风 D.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外出踏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效果,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 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展开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 的史册。 C.“七-”空难是瑞士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和座舱警报系统在撞机前十几秒钟向俄罗斯飞行 员发出了相互矛盾的指令 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将在上午10点发布重要新闻,请各位听众观众准时收 听收看 二、本大题9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 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 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 B.将军战河北河北:黄河以北
东莞大朗中学高二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09.11) 命题人:刘荣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玉玦.(jué) 瞋.目(chēn) 挑衅.(xìn) 茕茕.孑立(qíng) B.陨.首(yǔn) 逋.慢(bū) 击柝.(tuò) 日薄.西山(bó) C.庐冢.(zhǒng) 窈.然(yǎo) 谬.误(niù) 何可胜.道(shēng) D.缧绁.(xiè) 愤懑.(mèn) 悲恸.(dòng) 风流倜.傥(t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磨灭 懈怠 明察秋豪 暴诊天物 B. 蔓延 隧道 脍炙人口 重蹈覆辙 C. 陨落 残羹 形影相吊 其乐融融 D. 勤恳 矫健 隐忍苟活 化险为夷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伏的高楼鳞次栉比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之中。 B.在“祝中韩友谊源远流长 ....”的美好祝愿中,第四届中韩歌友会降下了帷幕。 C.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正事不干,见人就侃侃而谈 ....的工作作风。 D.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 ....,正适合外出踏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效果,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 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展开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 的史册。 C.“七一”空难是瑞士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和座舱警报系统在撞机前十几秒钟向俄罗斯飞行 员发出了相互矛盾的指令。 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将在上午 10 点发布重要新闻,请各位听众观众准时收 听收看。 二、本大题 9 小题,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 5-7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 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 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B.将军战河北.. 河北:黄河以北
C.籍何以至此?籍:项羽的名 D.范增数目项王目:眼睛 6.对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因”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何以至此②寿毕,请以剑舞③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④因击沛公于坐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7.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 姜氏何厌之有?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8-11题(第8-10每题3分,第11题6分,共15分)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 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 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 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 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②,孙子 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 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 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 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 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 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 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 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 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 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驰逐,用马车竞赛;重射,设重金赌注。②及临质,此指比赛即将开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使者如梁 如:往,到……去 B.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进:推荐,荐举 C.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西行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孙膑以刑徒阴见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C.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②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③使 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马 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C.籍.何以至此? 籍:项羽的名 D.范增数目.项王 目:眼睛 6.对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因”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何以.至此 ②寿毕,请以.剑舞 ③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④因.击沛公于坐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7.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 D.姜氏何厌之有?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 8-11 题(第 8-10 每题 3 分,第 11 题 6 分,共 15 分)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 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 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 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 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②,孙子 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 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 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 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 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 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 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 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 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 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驰逐,用马车竞赛;重射,设重金赌注。 ②及临质,此指比赛即将开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使者如.梁 如:往,到……去 B.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进:推荐,荐举 C.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西行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孙膑以.刑徒阴见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C.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②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③使 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 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11、翻译。(6分) (1)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3分) (三)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箫管”和“朱门”分别指什么?(2分) (2)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作的思想感情展开具 体分析。(4分) (四)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每空一分, 共6分) (1)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2)臣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3)而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4)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三、本大题含3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游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 王学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史学与文学史研究者有责任揭示这个历史事实,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在揭示这个 事实与总结其规律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 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 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简直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11、翻译。(6 分) (1)若属皆且为所虏。(3 分)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3 分) (三)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1)“箫管”和“朱门”分别指什么?(2 分) (2)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作的思想感情展开具 体分析。(4 分) (四)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每空一分, 共 6 分) (1)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2) 臣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3)而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4)蒹葭苍苍, 。 ,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 三、本大题含 3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游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 王学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史学与文学史研究者有责任揭示这个历史事实,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在揭示这个 事实与总结其规律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 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 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简直
成为下层社会人们理解生活和学习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他们获取政治知识和操作手段的重要 渠道。因此,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 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 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 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 唐以前的朝代实行兵农合一、全农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农闲,每人都要参加军事 训练。唐代实行府兵制,可以说是“全兵皆农”,在所划定的“折冲府”内,大部分农民都 是兵,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宋代和宋代以后,整个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 姓对于战争、武备是很陌生的。他们只能从反映游民冒险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吸取武装斗争和 反抗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的人们在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的戏剧化、 或小说化的倾向。这种情形甚至波及到许许多多有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中去。如天地会组织 模仿《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小说作品,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正 像张鸣在《戏曲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的意识走向》一文中所说 “也许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运动能像义和团那样,在其自身的活动中存在着如此明显又随 处可见的戏曲映像。我们在义和团的仪式活动、舆论宣传、行为举止、言语服饰中,不时地 可以发现戏曲行当、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随着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体参加的活动,人们半真半假地排演着戏文。 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几乎所有的杆子都打着《水浒传》所树立的“替天行道”的旗号。英 国汉学家贝思飞在考察了民国时期的土匪活动资料之后指出: “(《水浒传》中)描绘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饮的场面和插科打诨作点缀,但是重点 在于罗宾汉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济贫,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聚义。正如对世代土匪首领 所提供的激励,小说继续把年轻人的梦想引向现实 作者还说,土匪们正是根据《水浒传》所提供的标准选取领袖、组织战斗、安排生活, 乃至对待弟兄等。不仅缺少文化教养的游民、农民如此,连南明弘光小朝廷为抵抗满洲铁骑 南下侵略,在长江边装模作样地举行誓师大典时,也未能免俗,作为兵部尚书的阮大铖参加 典礼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成为当时的笑柄。真是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中国, 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 14.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 项且正确的给3分)(6分) A.正如社会生活对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一样,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文学史上最早期的小说是由江湖艺人创作的,因此都明显带有游民生活的痕迹。 C.《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 D.唐以前的朝代全农皆兵,唐代全兵皆农,正是这种制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游民化 E.从宋代开始,社会风气变为崇文抑武,普通百姓只能从通俗文艺中学习军事知识 F.《水浒传》里的好汉行侠仗义、劫贫济富,他们跟英国的侠盜罗宾汉有相似之处。 15.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现代流行语:“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 像戏”。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成为下层社会人们理解生活和学习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他们获取政治知识和操作手段的重要 渠道。因此,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 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 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 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 唐以前的朝代实行兵农合一、全农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农闲,每人都要参加军事 训练。唐代实行府兵制,可以说是“全兵皆农”,在所划定的“折冲府”内,大部分农民都 是兵,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宋代和宋代以后,整个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 姓对于战争、武备是很陌生的。他们只能从反映游民冒险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吸取武装斗争和 反抗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的人们在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的戏剧化、 或小说化的倾向。这种情形甚至波及到许许多多有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中去。如天地会组织 模仿《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小说作品,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正 像张鸣在《戏曲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的意识走向》一文中所说: “也许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运动能像义和团那样,在其自身的活动中存在着如此明显又随 处可见的戏曲映像。我们在义和团的仪式活动、舆论宣传、行为举止、言语服饰中,不时地 可以发现戏曲行当、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随着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体参加的活动,人们半真半假地排演着戏文。 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几乎所有的杆子都打着《水浒传》所树立的“替天行道”的旗号。英 国汉学家贝思飞在考察了民国时期的土匪活动资料之后指出: “(《水浒传》中)描绘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饮的场面和插科打诨作点缀,但是重点 在于罗宾汉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济贫,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聚义。正如对世代土匪首领 所提供的激励,小说继续把年轻人的梦想引向现实。” 作者还说,土匪们正是根据《水浒传》所提供的标准选取领袖、组织战斗、安排生活, 乃至对待弟兄等。不仅缺少文化教养的游民、农民如此,连南明弘光小朝廷为抵抗满洲铁骑 南下侵略,在长江边装模作样地举行誓师大典时,也未能免俗,作为兵部尚书的阮大铖参加 典礼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成为当时的笑柄。真是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中国, 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 14.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 ...的两项 ...是( )(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 项且正确的给 3 分) (6 分) A.正如社会生活对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一样,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文学史上最早期的小说是由江湖艺人创作的,因此都明显带有游民生活的痕迹。 C.《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 D.唐以前的朝代全农皆兵,唐代全兵皆农,正是这种制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游民化。 E.从宋代开始,社会风气变为崇文抑武,普通百姓只能从通俗文艺中学习军事知识。 F.《水浒传》里的好汉行侠仗义、劫贫济富,他们跟英国的侠盗罗宾汉有相似之处。 15.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现代流行语:“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 像戏”。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哪些作用。 (6 分)
16.根据文中所述,通俗小说对下层群众来说具体有哪些重要意义?(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在答题卷上为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打“√”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 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许多彪炳史 册的著名战役所在地也是江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 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 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 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 风情万种。宋祖英的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 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 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 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 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 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 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的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淸丽委婉,典 型的水乡音乐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 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 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 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 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 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 多仁人志士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至 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的鲁迅,更是把 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隽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侠骨 柔情,高风亮节。清末的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 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远的不说,就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人就 占了半数,近当代全国琴棋书画的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 如画和似水流 17.从全文看,江南的“水性”有哪些?它和江南有怎样的关系?(4分)
16.根据文中所述,通俗小说对下层群众来说具体有哪些重要意义? (5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在答题卷上为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打“√”。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 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许多彪炳史 册的著名战役所在地也是江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 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 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 风情万种。宋祖英的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 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 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 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 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 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 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的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典 型的水乡音乐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 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 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 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 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 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 多仁人志士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至 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的鲁迅,更是把 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隽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侠骨 柔情,高风亮节。清末的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 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远的不说,就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人就 占了半数,近当代全国琴棋书画的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 如画和似水流年…… 17.从全文看,江南的“水性”有哪些?它和江南有怎样的关系?(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