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 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 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 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 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 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 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 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 行考察。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 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 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 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 劾百司。监察御史品秩不髙,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 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 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 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言官要起到 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 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 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 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 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 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 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 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 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 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査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 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 的严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 这样抬棺死谏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 要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 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明代在制度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 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有言官因言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 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身安全的保障。由于明王朝非 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过,万 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对阁臣 的监督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
广东省汕头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 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 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 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 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 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 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 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 行考察。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 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 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 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 劾百司。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 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 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 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言官要起到 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 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 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 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 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 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 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 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 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 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 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 的严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 这样抬棺死谏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 要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 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明代在制度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 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有言官因言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 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身安全的保障。由于明王朝非 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过,万 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对阁臣 的监督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
到严嵩假借皇权进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 嵩父子伏法。言官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 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节 选自《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重点 在法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B.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术 型官僚,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C.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在 公权力领域,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D.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德 于个人层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言官 的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髙要求,还对其道德品 质、政治素质、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 臣,出身胥吏、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章 疏测试、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德 双重维度,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B.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 情即刻决断,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C.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作 用,因而明代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较为清明。 D.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帝、 阁臣和地方政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 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 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 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 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 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 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 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
到严嵩假借皇权进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 嵩父子伏法。言官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 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节 选自《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重点 在法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B.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术 型官僚,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C.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在 公权力领域,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D.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德 于个人层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言官 的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道德品 质、政治素质、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 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 臣,出身胥吏、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D.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章 疏测试、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德 双重维度,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B.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 情即刻决断,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C.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作 用,因而明代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较为清明。 D.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帝、 阁臣和地方政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 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 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 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 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 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 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 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
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 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史。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 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 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 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 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 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 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 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帙”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 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髙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 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髙位重者担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 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 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 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 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5分)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5分) (二)古代诗歌阅渎(11分)
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 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史。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 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 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 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 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 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 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 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 /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 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帙”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 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 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 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 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 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 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5 分)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5 分) (二)古代诗歌阅渎(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满江红·梅 吴潜① 试马东风,且来问,南枝②消息。正小墅、几株斜倚,数花轻拆。自有山中幽态 度,谁知世上真颜色。叹君家、五岭我双溪,俱成客 长塞管,孤城笛。天未晓,人犹寂。有几多心事,露清月白。好把寒英③都放了 莫教春讯能占得。问竹篱、茅舍景如何,惟渠④识 注:①吴潜: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安徽人,曾任宰相,积极抗元,被 奸臣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被贬广东。②南枝:代指梅花。③寒英:指梅花。 ④渠:南方方言,他。 8.词中两处写到“问”,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两句用倒置式 的暗喻来写女子的镜子如天上闪亮的星星,贴切形象。 (2)庄子的《逍遥游》中,“ ”两句用具体的 数字表现鹏迁徙南冥时飞得很高、气势很大的状况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借助侧面描写来表现边塞天 气的苦寒,环境的恶劣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 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修鞋的女人 吴小冰 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 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 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 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 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 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 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过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 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 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 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 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 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甚至基本的海丰话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 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 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 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髙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满江红•梅 吴潜① 试马东风,且来问,南枝②消息。正小墅、几株斜倚,数花轻拆。自有山中幽态 度,谁知世上真颜色。叹君家、五岭我双溪,俱成客。 长塞管,孤城笛。天未晓,人犹寂。有几多心事,露清月白。好把寒英③都放了, 莫教春讯能占得。问竹篱、茅舍景如何,惟渠④识。 注:①吴潜: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安徽人,曾任宰相,积极抗元,被 奸臣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被贬广东。②南枝:代指梅花。 ③寒英:指梅花。 ④渠:南方方言,他。 8.词中两处写到“问”,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 分) 9.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倒置式 的暗喻来写女子的镜子如天上闪亮的星星,贴切形象。 (2)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具体的 数字表现鹏迁徙南冥时飞得很高、气势很大的状况。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借助侧面描写来表现边塞天 气的苦寒,环境的恶劣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 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修鞋的女人 吴小冰 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 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 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 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 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 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 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过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 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 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 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 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 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甚至基本的海丰话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 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 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 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
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 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 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忙得 不可开交。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 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 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地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地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 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 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一遍,用手去拉扯一番, 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 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 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 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 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 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 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 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 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 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 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 得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 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 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 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 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 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选自《美 文精选》2015年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作品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不加雕饰,但并非不加锤炼,如文中运用了不少的 整句,使作品的行文富有整散错落的节奏之美。 B.修鞋女人是个农民工,她能在陌生的海丰立足并快乐地生活,说明了要接纳陌 生人的地方必须有博大、宽和的胸怀,这是作品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C.作品表现了修鞋的女人艰辛的生活,突出了她成功的为人处世的艺术,这种平 和、不计较的态度使她能在辛苦的日子里过得自得。 D.作品将修鞋的女人与对面的同行作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两人在做人艺术方面的 差异,也揭示了修鞋的女人生意特别好的其中原因 E.文中说“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这也反映 了作者对绝大多数农民工的不幸遭遇的关注与同情
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 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 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忙得 不可开交。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 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 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地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地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 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 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一遍,用手去拉扯一番, 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 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 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 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 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 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 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 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 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 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 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 得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 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 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 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 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 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选自《美 文精选》2015 年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作品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不加雕饰,但并非不加锤炼,如文中运用了不少的 整句,使作品的行文富有整散错落的节奏之美。 B.修鞋女人是个农民工,她能在陌生的海丰立足并快乐地生活,说明了要接纳陌 生人的地方必须有博大、宽和的胸怀,这是作品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C.作品表现了修鞋的女人艰辛的生活,突出了她成功的为人处世的艺术,这种平 和、不计较的态度使她能在辛苦的日子里过得自得。 D.作品将修鞋的女人与对面的同行作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两人在做人艺术方面的 差异,也揭示了修鞋的女人生意特别好的其中原因。 E.文中说“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这也反映 了作者对绝大多数农民工的不幸遭遇的关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