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 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 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夭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 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 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 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夭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 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 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夭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 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 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 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间其隙以 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韩、魏塞秦之冲 冲:交通要道 B.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 收:收买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抛弃 D.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隙:矛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开国何茫然 B.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剑阁峥嵘而崔嵬
珠海 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 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 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 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 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 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 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 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 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 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 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 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间其隙以 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韩、魏塞秦之冲 冲:交通要道 B.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 收:收买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抛弃 D.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隙:矛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开国何茫然 B.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剑阁峥嵘而崔嵬
C.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作 《师说》以贻之 D.常为之深思远虑 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 B.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狼虎之秦 G.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4.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总结了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苏辙认为六国破灭,主要原因是“背盟败约”“自相 屠灭 B.文章重视了韩、魏征七国纷争中的地位。苏辙明确指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 C.文章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在结尾表示了痛心的心情,表现了对现实的关注。 D.文章体现了政论文的特点,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酣畅明快,雄奇道劲,有战国纵 横家的风度。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3分) (2〕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 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 亲密的表现。③划然:忽地一下 6.这首诗前十句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4 分) 7.清人方扶南赞誉韩愈的这首诗“摹写声音至文”。本诗采用了多种手法写琴声琴艺,试 结合诗句选择两个手法具体分析。(4分) (三)名句款写。(12分,每空1分)
C.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作《师说》以贻之 D.常为之深思远虑 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 B.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狼虎之秦 C.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4.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总结了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苏辙认为六国破灭,主要原因是“背盟败约”“自相 屠灭”。 B.文章重视了韩、魏征七国纷争中的地位。苏辙明确指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 也”。 C.文章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在结尾表示了痛心的心情,表现了对现实的关注。 D.文章体现了政论文的特点,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酣畅明快,雄奇遒劲,有战国纵 横家的风度。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3 分) (2)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6-7 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③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 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 亲密的表现。③划然:忽地一下。 6.这首诗前十句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4 分) 7.清人方扶南赞誉韩愈的这首诗“摹写声音至文”。本诗采用了多种手法写琴声琴艺,试 结合诗句选择两个手法具体分析。(4 分) (三)名句默写。(12 分,每空 1 分)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上正确的文句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这两句是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4)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5)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是 ,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月亮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关于描写它的佳句有很多。白居易《琵琶行》用“醉不成欢 惨将别,(6) ”的茫茫月色抒写离别凄清: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想象归来 的明妃是“画图省识春风面,(7 (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现代文阅读题。(27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船老板 韩少功 有根是个船老板,看见我游泳,远远地在船上招手,嘴巴一阵开合——喊声在柴油机噪 音中其实完全听不清。他有时给我捎来东西,在院墙外停了机器,一声大喊拋过墙来:“拿 兔子肉呵!”或者“拿野猪肉呵!”我闻声赶去水边,从他那里接过肉,还有坝上一个猎手 朋友的问候。 与有根熟了以后,碰到城里朋友来访,我常常包租他的船去库湖中游玩。在这个时候, 他对船钱总是推让。“给什么钱呢?几个朋友!”或者说:“下次再说,下次再说,我现在 不缺钱 我后来知道,有根在开船之外兼看风水,还懂一点小方术。他走进我家院子,总要东张 西望,细加观察,然后讲解“内白虎(指我家院内一个坡)”和“外青龙(指我家墙外一道 山)”的深义。听说我家鸡埘里出现一种麻色小蛋,他一口咬定那不是鸟蛋,也不 是蛇蛋,而是臭婆娘(不知他是说谁)拿来偷换鸡蛋的。我应该马上去鸡埘边贴一红纸条, 方可以正压邪,清净门户,赶走那个臭婆娘! 他是一个业余萨满,常被乡亲邀去解决难题。乡亲们一碰到事情不顺,比如出门便摔跤, 进门又打碗,埘里刚死鸡,圈里又猪瘟……这就值得注意了,就不能当作一般事务来处理了。 取冷饭一碗,配鱼肉若干,倒在屋后僻静处,辅之以烧香和贴符,俗称为“倒冷饭”,可把 小鬼打发远去,算是打破险局的简易伎俩。如果事情比较严重,比如房屋起火还加上恶病缠 身,那就不光要救火和治病,更要找出形而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乡下人信赖科学但不 满足于科学,一定会去求助有根这样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级的和尚或道师。 到底找什么人,依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定,也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这些做法十分可 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算得上某种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 祛邪驱鬼一类是否也不失为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师要孩子们临考 前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这种十之八九的谎言常常也管用,近来也被列为科学的一部分 不过是传统科学所忽略的科学。倒是另有一些科学的接连露馅:化肥破坏土质的大弊近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上正确的文句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这两句是: “ , 。”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 (4)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是: , 。 (5)在《蜀道难》 一诗中 李白表示 自古以 来蜀、秦 之间就 没有沟 通来往的 原因是 “ , ”,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月亮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关于描写它的佳句有很多。白居易《琵琶行》用“醉不成欢 惨将别,(6) ”的茫茫月色抒写离别凄清;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想象归来 的明妃是“画图省识春风面,(7) ”。 (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二、现代文阅读题。(27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船老板 韩少功 有根是个船老板,看见我游泳,远远地在船上招手,嘴巴一阵开合——喊声在柴油机噪 音中其实完全听不清。他有时给我捎来东西,在院墙外停了机器,一声大喊抛过墙来:“拿 兔子肉呵!”或者“拿野猪肉呵!”我闻声赶去水边,从他那里接过肉,还有坝上一个猎手 朋友的问候。 与有根熟了以后,碰到城里朋友来访,我常常包租他的船去库湖中游玩。在这个时候, 他对船钱总是推让。“给什么钱呢?几个朋友!”或者说:“下次再说,下次再说,我现在 不缺钱!” 我后来知道,有根在开船之外兼看风水,还懂一点小方术。他走进我家院子,总要东张 西望,细加观察,然后讲解“内白虎(指我家院内一个坡)”和“外青龙(指我家墙外一道 山)”的深义。听说我家鸡埘里出现一种麻色小蛋,他一口咬定那不是鸟蛋,也不 是蛇蛋,而是臭婆娘(不知他是说谁)拿来偷换鸡蛋的。我应该马上去鸡埘边贴一红纸条, 方可以正压邪,清净门户,赶走那个臭婆娘! 他是一个业余萨满,常被乡亲邀去解决难题。乡亲们一碰到事情不顺,比如出门便摔跤, 进门又打碗,埘里刚死鸡,圈里又猪瘟……这就值得注意了,就不能当作一般事务来处理了。 取冷饭一碗,配鱼肉若干,倒在屋后僻静处,辅之以烧香和贴符,俗称为“倒冷饭”,可把 小鬼打发远去,算是打破险局的简易伎俩。如果事情比较严重,比如房屋起火还加上恶病缠 身,那就不光要救火和治病,更要找出形而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乡下人信赖科学但不 满足于科学,一定会去求助有根这样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级的和尚或道师。 到底找什么人,依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定,也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这些做法十分可 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算得上某种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 祛邪驱鬼一类是否也不失为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师要孩子们临考 前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这种十之八九的谎言常常也管用,近来也被列为科学的一部分 ——不过是传统科学所忽略的科学。倒是另有一些科学的接连露馅:化肥破坏土质的大弊近
来才被人们认识。瘦肉精、催长素、D0T、隆胸硅胶、不沾锅的特氟隆等等,也以其危害最 终吓坏了公众。神经毒气和细菌武器更不用说,似乎比巫术更混蛋,其制造者分明是一些穿 着白大褂的邪教教主。 但我还是一个信奉科学的教徒,对有根的热情指导一笑了之,急得他瞪大眼睛:“你以 为这迷信?明明是科学,条条都是有书对的!” 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 这一天,我与他在雁泊湾看朋友,在一农户家吃晚饭。夭色渐晩,主妇把一只大母鸡 追得满地飞,说那只鸡几天前不知受了什么惊,晩上总是不回窝了,怕是要变野鸡了。 有根笑了笑,“你等我来 “你抓得住它?” “鸡有脚,自己不会走么?你只给我找一张纸。” 要纸做什么? 有根讳莫如深,笑而不答,取一张废报纸去灶角里点火,嘴里念念有辞 “回来没有?”他接下来大声问。 “回来了!”主妇往地坪里一看,大觉意外。 “你再看看,它进埘没有?” “进去了!已经进去了!” “看清楚呵,没有再出来吧?” “没有!真的没有!” 主妇和我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不是在现场目睹,如罘这件事只是传说,我撞破脑袋也不 会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立刻想到的下一点是:我是不是应 该遵照他的嘱咐,去鸡埘边贴红纸条?深夜,我们离开雁泊湾。他把我送回家。我上了岸 在朦胧夜色中摇搖手,看他一点篙,船就离了岸,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 我答应下次跟他去看看峒里最好的一块坟地,据说是块要出宰相出将军的宝地。我的巨大殊 荣是最早得知此事,是获准参观的第一人——他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看了以后不能说。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用“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来写船老板,使用了借代手法,写船老板相信他 自己“条条都是有书对的”的做法是科学的。 B.小说中作者运用民间富有神秘色彩的素材,通过具有神秘风情的叙事,展现了一个神秘 而奇特的乡土世界 C.小说写了自己和船老板的交往,写了他的多项事情,并借此塑造了一系列敬畏鬼神的乡 村人物群像,人间烟火气十足 D.小说详写船老板烧纸找回走丢的母鸡,目的在于印证船老板的神奇力量,见识了船老板 的神奇后,作者也渐渐理解并最终接受了他的说法 E.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一句,间接写出作者 对乡间神秘与现代科学有了新的思考 10.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船老板执着守护着带有迷信色彩的乡土文明。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船 老板守护的乡土文明的。(5分) 答:
来才被人们认识。瘦肉精、催长素、DDT、隆胸硅胶、不沾锅的特氟隆等等,也以其危害最 终吓坏了公众。神经毒气和细菌武器更不用说,似乎比巫术更混蛋,其制造者分明是一些穿 着白大褂的邪教教主。 但我还是一个信奉科学的教徒,对有根的热情指导一笑了之,急得他瞪大眼睛:“你以 为这迷信?明明是科学,条条都是有书对的!” 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 这一天,我与他在雁泊湾看朋友,在一农户家吃晚饭。天色渐晚,主妇把一只大母鸡 追得满地飞,说那只鸡几天前不知受了什么惊,晚上总是不回窝了,怕是要变野鸡了。 有根笑了笑,“你等我来。” “你抓得住它?” “鸡有脚,自己不会走么?你只给我找一张纸。” “要纸做什么?” 有根讳莫如深,笑而不答,取一张废报纸去灶角里点火,嘴里念念有辞。 “回来没有?”他接下来大声问。 “回来了!”主妇往地坪里一看,大觉意外。 “你再看看,它进埘没有?” “进去了!已经进去了!” “看清楚呵,没有再出来吧?” “没有!真的没有!” 主妇和我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不是在现场目睹,如果这件事只是传说,我撞破脑袋也不 会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立刻想到的下一点是:我是不是应 该遵照他的嘱咐,去鸡埘边贴红纸条?深夜,我们离开雁泊湾。他把我送回家。我上了岸, 在朦胧夜色中摇摇手,看他一点篙,船就离了岸,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 我答应下次跟他去看看峒里最好的一块坟地,据说是块要出宰相出将军的宝地。我的巨大殊 荣是最早得知此事,是获准参观的第一人——他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看了以后不能说。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 小说用“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来写船老板,使用了借代手法,写船老板相信他 自己“条条都是有书对的”的做法是科学的。 B. 小说中作者运用民间富有神秘色彩的素材,通过具有神秘风情的叙事,展现了一个神秘 而奇特的乡土世界。 C. 小说写了自己和船老板的交往,写了他的多项事情,并借此塑造了一系列敬畏鬼神的乡 村人物群像,人间烟火气十足。 D. 小说详写船老板烧纸找回走丢的母鸡,目的在于印证船老板的神奇力量,见识了船老板 的神奇后,作者也渐渐理解并最终接受了他的说法。 E. 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一句,间接写出作者 对乡间神秘与现代科学有了新的思考。 10.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并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船老板执着守护着带有迷信色彩的乡土文明。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船 老板守护的乡土文明的。(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 冯至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 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 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 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教,作诗酬谢。关于草 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 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 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 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 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 有件件入诗罢了。中/华-资*源%库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 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 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 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 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 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 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 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 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 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 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岀高度的评价,为其未 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 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 政!此外,诗中写他羨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 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 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 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 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 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 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 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 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4 题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 冯 至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 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 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 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教,作诗酬谢。关于草 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 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 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 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 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 有件件入诗罢了。中/华-资*源%库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 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 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 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 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 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 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 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 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 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 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 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 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 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 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 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 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 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 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 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 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 760 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 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