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201804 语文试题 命题人:汤清香、闫葳、王育育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的中国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 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 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文学就无法发展。如果把 借鉴或继承视为目的、视为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错了。因为它不仅无补于文学的发展,而 会将文学引入歧途。 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横向借鉴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诸如: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 域: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借鉴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但是,要看到,由于某 些人误将手段当目的,因而在横向借鉴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诸如:一味强调文学创作上 的“表现自我”,鄙薄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耻于谈作家的使命感、贲任感:一味强调时代精神 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 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这种试图以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趋向,决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和方向。 新时期文学在纵向继承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的乡 土文学”主张的提出和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品的出现;通俗文学的兴起;文学“寻根”问题的 提出及“寻根”文学作品的出现。总之,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 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t 消极因素。诸如:在文学传统中流连忘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醉心于已与时代不符的 风俗民情的描绘,沉溺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致使作品格调不高,缺乏时代气息。 实践证明,靠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或靠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来发展中国文学,都是不可 能的,因为它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和方向。只有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的 汇合,才能代表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横向与纵 向两股文学潮流唯一正确的汇合点,未来的中国文学将在这个汇合点上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摘自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的中国文学要有所发展,就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 B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而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 C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巧与手法,丰富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D.文学的纵向继承,彻底解决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缺乏历史纵深感的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国文学现状作了具体阐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 C.文章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了充分的论述,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文章在具体分析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时,均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横向借鉴和纵向继承来繁荣中国文学,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完成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2018.04 语文试题 命题人:汤清香、闫葳、王育育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前的中国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 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 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文学就无法发展。如果把 借鉴或继承视为目的、视为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错了。因为它不仅无补于文学的发展,而 会将文学引入歧途。 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横向借鉴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诸如: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 域;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借鉴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但是,要看到,由于某 些人误将手段当目的,因而在横向借鉴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诸如:一味强调文学创作上 的“表现自我”,鄙薄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耻于谈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味强调时代精神 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 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这种试图以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趋向,决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和方向。 新时期文学在纵向继承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的乡 土文学”主张的提出和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品的出现;通俗文学的兴起;文学“寻根”问题的 提出及“寻根”文学作品的出现。总之,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 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的 消极因素。诸如:在文学传统中流连忘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醉心于已与时代不符的 风俗民情的描绘,沉溺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致使作品格调不高,缺乏时代气息。 实践证明,靠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或靠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来发展中国文学,都是不可 能的,因为它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和方向。只有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的 汇合,才能代表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横向与纵 向两股文学潮流唯一正确的汇合点,未来的中国文学将在这个汇合点上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摘自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中西 500 年比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前的中国文学要有所发展,就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 B.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而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 C.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巧与手法,丰富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D.文学的纵向继承,彻底解决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缺乏历史纵深感的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国文学现状作了具体阐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 C.文章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了充分的论述,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文章在具体分析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时,均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通过横向借鉴和纵向继承来繁荣中国文学,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完成
B如果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与手法,就能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 C如果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有可能增强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 D如果想中国文学走向繁荣,就需要汇合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股文学潮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 掬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 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 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枭子,还 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杲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 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 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 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 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木匠又让 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 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 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 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 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緣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 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 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妤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 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莱地去。找粪舀, 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妤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 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 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 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攴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 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 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 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你 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拋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 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
B.如果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与手法,就能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 C.如果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有可能增强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 D.如果想中国文学走向繁荣,就需要汇合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股文学潮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 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 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 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 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 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 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 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 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木匠又让它 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 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 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 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 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 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 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 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 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 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 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 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 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 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 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 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 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
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 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棧。我想,他可能改 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日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 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元呢。”我 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 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 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 C.“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 想委屈自己的手艺。 D.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省了篇幅,又巧妙地展 示了“他”的性格特征。 E.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来 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4分) 6.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新京报2017.01.14)雾霾,是昨天政协委员讨论、聊天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谈及刚刚 经历的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的雾霾,大家非常关注,话题乜显得格外沉重。雾霾事关 民生,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来。 其实,近几年来,市政协一直都在跟踪全市的雾霾治理工作。2016年,市政协将“雾霾 治理”作为重大议题,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协主席、主管副市长出席,23个承办单位 48位政协委员参加。委员们提出的94条建议,有82条被完全采纳、12条被部分采纳,进 步促进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对机制等重点工作的完善。今年,市政协又将PM2.5治理阶段 性目标列入民生重点协商议题,且提上了与津冀两地政协协商的议程 被市政协委员们紧盯不放的背后,是雾霾已成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难言之痛!在雾 霾笼罩之下,整个城市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显然,雾霾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已 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要积极面对、妥善处置。 材料二 中视财经网2017.01.09)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9 天多的雾霾,从1月8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 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1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 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 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 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 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向环境污染宣战” 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是本届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2013年9月,国家启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35项措施,执行3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层面,与2013年相比,74个重点城
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 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 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 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 8000 元呢。”我 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两项是( )( )(4 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 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 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 C.“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 想委屈自己的手艺。 D.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省了篇幅,又巧妙地展 示了“他”的性格特征。 E.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来 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4 分) 6.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新京报 2017.01.14)雾霾,是昨天政协委员讨论、聊天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谈及刚刚 经历的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长的雾霾,大家非常关注,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雾霾事关 民生,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品质与未来。 其实,近几年来,市政协一直都在跟踪全市的雾霾治理工作。2016 年,市政协将“雾霾 治理”作为重大议题,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协主席、主管副市长出席,23 个承办单位、 48 位政协委员参加。委员们提出的 94 条建议,有 82 条被完全采纳、12 条被部分采纳,进一 步促进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对机制等重点工作的完善。今年,市政协又将 PM2.5 治理阶段 性目标列入民生重点协商议题,且提上了与津冀两地政协协商的议程。 被市政协委员们紧盯不放的背后,是雾霾已成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难言之痛!在雾 霾笼罩之下,整个城市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显然,雾霾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已 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要积极面对、妥善处置。 材料二: (中视财经网 2017.01.09)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 9 天多的雾霾,从 1 月 8 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 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也不会降低。1 月 6 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 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 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 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 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 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向环境污染宣战” “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是本届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2013 年 9 月,国家启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 35 项措施,执行 3 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层面,与 2013 年相比,74 个重点城
市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 行动毋庸置疑。 材料三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媒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之下,多个 城市正在限制汽车出行上路,并暂时关停了大量工厂。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9日报道,首都北京以及邻近的天津市等超过20个城市在 过去48小时一直启动重污染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市在12月19日 暂时关闭了数百家工厂,交通部门对出行车辆采取单双号轮流限行的措施,限制出行车辆 报道称,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红色预警”从12月16日开始并将持续至12月21日,数 十个城市的学校停课,并有其他应急措施进行中。 河北省已下令工厂暂时关停或降低产量,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和 燃煤锅炉实施停限产措施。山西省要求火电、钢铁、焦化、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降低生产 负荷,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则实施停产。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多家棉花工厂已经暂时停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19日引述中新社、中国天气网等消息显示,中国环境 保护部12月18日通报上述改善情况,并称中国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 对雾霾的效果初步显现。北京市17日的实际PM.5日均浓度也比预测值下降。各地由于污 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 降低。据中国媒体报道,北京市“红警”启动后截至目前,北京市本地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约1/3,本 地产生的PM2.5降低20%以上。 报道称,中国此轮污染范围广大,17日上午,黄淮和江淮地区受霾影响区域面积,占中 国国土面积的接近1/9,而且影响范围还在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等23个 城市已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 据美国某网站12月19日报道称,非政府组织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向记者 展示了中国460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图表显示,全国有270家企业废气排放超 标,只占全部监測企业的一小部分。他表示,数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些有害 污染物中包括被称为PM2.5的空气颗粒物。马军称,在2013年之前,没有一个城市的PM2.5 的水平得到监測和发布。现在有超过400个城市的数据得到了监测与发布。中国进入了发布 空气质量信息的时代。这比过去透明多了。 他认为,PM2.5水平在逐步下降,但困难的地方在于,现在是区域性污染,而非城市污 染。对北京来说,如果区域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风只会把雾霾从河北省吹过来。另一方面, 中国可以接受的日均PM2.5水平是75(微克每立方米),超过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最 高值。尽管如此,这个目标还是很难实现。中国大多数城市都达不到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协委员们谈及刚刚经历的雾霾,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因其是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 长雾霾,影响着我们城市居住者的健康 B.虽然在全国层面PM2.5浓度降低了30%左右,但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所以今年中央表明 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 C.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PM2.5水平 在逐步下降得益于此 D.马军认为,只解决北京的雾霾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北京周边譬如河北的雾霾问题,风也会 把雾霾从北京周边地区吹过来 材料一、材料二传达了哪些共同信息?(4分) 9.我国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市 PM2.5 浓度降低了 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 行动毋庸置疑。 材料三: 参考消息网 12 月 20 日报道,媒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之下,多个 城市正在限制汽车出行上路,并暂时关停了大量工厂。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12 月 19 日报道,首都北京以及邻近的天津市等超过 20 个城市在 过去 48 小时一直启动重污染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市在 12 月 19 日 暂时关闭了数百家工厂,交通部门对出行车辆采取单双号轮流限行的措施,限制出行车辆。 报道称,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红色预警”从 12 月 16 日开始并将持续至 12 月 21 日,数 十个城市的学校停课,并有其他应急措施进行中。 河北省已下令工厂暂时关停或降低产量,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和 燃煤锅炉实施停限产措施。山西省要求火电、钢铁、焦化、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降低生产 负荷,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则实施停产。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多家棉花工厂已经暂时停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12 月 19 日引述中新社、中国天气网等消息显示,中国环境 保护部 12 月 18 日通报上述改善情况,并称中国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 对雾霾的效果初步显现。北京市 17 日的实际 PM2.5 日均浓度也比预测值下降。各地由于污 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 降低。据中国媒体报道,北京市“红警”启动后截至目前,北京市本地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约1/3,本 地产生的PM2.5降低20%以上。 报道称,中国此轮污染范围广大,17 日上午,黄淮和江淮地区受霾影响区域面积,占中 国国土面积的接近 1/9,而且影响范围还在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等 23 个 城市已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 据美国某网站 12 月 19 日报道称,非政府组织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向记者 展示了中国 4600 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图表显示,全国有 270 家企业废气排放超 标,只占全部监测企业的一小部分。他表示,数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些有害 污染物中包括被称为 PM2.5 的空气颗粒物。马军称,在 2013 年之前,没有一个城市的 PM2.5 的水平得到监测和发布。现在有超过 400 个城市的数据得到了监测与发布。中国进入了发布 空气质量信息的时代。这比过去透明多了。 他认为,PM2.5 水平在逐步下降,但困难的地方在于,现在是区域性污染,而非城市污 染。对北京来说,如果区域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风只会把雾霾从河北省吹过来。另一方面, 中国可以接受的日均 PM2.5 水平是 75(微克每立方米),超过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最 高值。尽管如此,这个目标还是很难实现。中国大多数城市都达不到。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政协委员们谈及刚刚经历的雾霾,话题也显得格外沉重。因其是北京史上跨年度、时间最 长雾霾,影响着我们城市居住者的健康。 B.虽然在全国层面 PM2.5 浓度降低了 30%左右,但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所以今年中央表明 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 C.马军认为,记录数据是实现解决中国污染问题需要的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步骤。PM2.5 水平 在逐步下降得益于此。 D.马军认为,只解决北京的雾霾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北京周边譬如河北的雾霾问题,风也会 把雾霾从北京周边地区吹过来。 8.材料一、材料二传达了哪些共同信息?(4 分) 9.我国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5 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 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 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 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 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 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 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太史公旦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丢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 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 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 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君子亦有穷乎 穷:贫穷 C.子贡色作 作:改变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担忧 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剌讥皆中诸侯之疾 老者安之 B.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孔子用于楚 舜有天下,选于众 D.孔子欣然而笑曰 任重而道远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打算去楚国拜见回礼,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 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仍讲习诵读,传授诗书礼乐 不间断。 B.面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问题,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 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 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 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 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 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 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 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 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 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君子亦有穷.乎 穷:贫穷 C.子贡色作. 作:改变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担忧 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老者安之. B.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孔子用于.楚 舜有天下,选于.众 D.孔子欣然而.笑曰 任重而.道远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打算去楚国拜见回礼,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 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仍讲习诵读,传授诗书礼乐 不间断。 B.面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问题,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