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案教学章节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主题)授课方式课时45min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安排(请打√)【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磷壁酸和脂多糖的结构、性质及功能;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不同点;细菌L型、质粒的概念;细胞壁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的概念及意义:革兰染色的步骤及实验意义2.熟悉:中介体、核蛋白体、异染颗粒的概念。3.了解: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功能、核质的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时间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分配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的大小----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测量单位:微米(um)通过文字、图片10min等多媒体素材2.细菌的形态---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bacterium)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50min利用图片和动画及部分视频细菌的基本结构一一指细菌都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等多媒体资料细胞质和核质。()细胞壁(cellwall)------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根据细胞壁的不同可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1.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组分:(1)肽聚糖(peptidoglycan)-----多聚糖,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2)磷壁酸(teichoicacid)-----G+菌细胞壁还含有大量磷壁酸,是G+菌的重要表面抗原,且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注:1.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2.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学时=45分针6
6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案 教学章节 (教学主题)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 )讨论课( ) 习题课( ) 课时 安排 45min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磷壁酸和脂多糖的结构、性质 及功能;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不同点;细菌 L 型、质粒的概念;细胞壁的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的概念及意义;革兰染色的步骤及实验意义。 2.熟悉:中介体、核蛋白体、异染颗粒的概念。 3.了解: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功能、核质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细菌的细胞壁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时间 分配 方法及手段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 1.细菌的大小 -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 测量单位:微米(μm) 2.细菌的形态 - 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 ▲ ★ 细菌的基本结构――指细菌都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 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 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根据细胞壁的不同可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革兰氏阳性菌(G+) 革兰氏阴性菌(G-) 1.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组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多聚糖,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 要成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 (2)磷壁酸(teichoic acid)-G+菌细胞壁还含有大量磷壁酸, 是 G+菌的重要表面抗原,且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10min 50min 通过文字、图片 等多媒体素材 利用图片和动 画及部分视频 等多媒体资料 注:1. 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 2. 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 学时=45 分钟
时间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分配利用图片和动2.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分(1)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无五肽交联桥)。含量画及部分视频少,仅有1~2层。等多媒体资料(2)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组成。3.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形态;抵抗渗透压的影响;参与细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具有多种抗原表位,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粘附宿主细胞,与细菌致病性有关。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的L型(Lformedbacteria)(二)细胞膜(cellmembrane)(三)细胞质(cytoplasm)(四)核质(nuclearmaterial)第三节细菌学诊断40min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讲解临床一、病原菌检测及实验中细菌1.标本specimens):2.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的诊断方法注意涂片镜检可初步诊断的病原菌。3.分离与鉴定(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主要内容:培养特征一形态特征一生化反应一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一药物敏感试验一动物试验4.病原菌抗原的检测(detectionofbacterialantigens):免疫学的快速诊断方法: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如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法(IF),酶免疫测定(EIA),夹心ELISA方法等5.其他检测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细菌核酸:PCR,核酸杂交。下课二、血清学诊断:已知抗原检测血清中未知抗体。【讨论题、思考题】1.名词解释:脂多糖、核蛋白体、荚膜、细菌L型2.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某些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而起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机理。3.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课后小结】1.老师在讲解的过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等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2.提醒同学们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但是课前预习的确可以提高听课效率。3.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难点,可以帮助形成记忆,7
7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时间 分配 方法及手段 2.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分 (1)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无五肽交联桥)。 含量 少,仅有 1~2 层。 (2)外膜 -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由脂蛋白、脂质 双层和脂多糖组成。 3. 细胞壁的功能: 维持菌体形态;抵抗渗透压的影响;参与细菌体 内外的物质交换;具有多种抗原表位,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粘附宿 主细胞,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4.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细菌的 L 型( L formed bacteria )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 (三)细胞质(cytoplasm)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 第三节 细菌学诊断 一、病原菌检测 1.标本(specimens): 2.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注意涂片镜检可初步诊断的病原菌。 3.分离与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主要内容: 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玻片 凝集)-药物敏感试验-动物试验 4.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detection of bacterial antigens): 免疫学的快速诊断方法: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如 协同凝集试 验, 免疫荧光法 ( IF ),酶免疫测定(EIA),夹心 ELISA 方法等 5. 其他检测方法: 如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细菌核酸: PCR ,核酸 杂交。 二、 血清学诊断:已知抗原检测血清中未知抗体。 40min 下课 利用图片和动 画及部分视频 等多媒体资料 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讲解临床 及实验中细菌 的诊断方法 【讨论题、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脂多糖、核蛋白体、荚膜、细菌 L 型 2. 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某些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而起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机理。 3. 试比较 G +菌与 G -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 【课后小结】 1. 老师在讲解的过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等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2. 提醒同学们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但是课前预习的确可 以提高听课效率。 3. 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难点,可以帮助形成记忆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案教学章节第二章细菌的生理(教学主题)授课方式课时45min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安排(请打√)【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概念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一般规律(繁殖方式、分裂速度、菌落与纯培养概念);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常用物理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干烤温度与作用时间、意义);紫外线杀菌原理。2:熟悉:细菌不同营养类型(自营菌、异营菌、异营菌)的概念:细菌生长所需条件;生长曲线及其意义;细菌的人工培养;常用消毒剂的名称、作用原理及应用。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与生化反应;细菌的理化性状;冷冻真空干燥法的原理及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细菌的分类法原则。【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湿热灭菌法时间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分配(一)细菌的能量代谢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5min通过文字、图片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需氧呼吸一以分子氧为等多媒体素材受氢体;厌氧呼吸一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二)细菌的新陈代谢★1.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10min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试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1)热原质(pyrogen)(2)毒素(toxin)(3)色素(4)抗生素(5)细菌素(bactericin)(6)维生素利用图片和动画及部分视频(三)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10min等多媒体资料1.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注:1.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2.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学时=45分钟8
8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案 教学章节 (教学主题)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 )讨论课( ) 习题课( ) 课时 安排 45min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概念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一般规律(繁殖方式、 分裂速度、菌落与纯培养概念);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常用物理灭菌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干烤温度与作用时间、意义);紫外线杀菌原理。 2.熟悉:细菌不同营养类型(自营菌、异营菌、异营菌)的概念;细菌生长所需条 件;生长曲线及其意义;细菌的人工培养;常用消毒剂的名称、作用原理及应用。 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与生化反应;细菌的理化性状;冷冻真空干燥法的原 理及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细菌的分类法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湿热灭菌法。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时间 分配 方法及手段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为 受氢体;厌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 ▲ ★ 1.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 细菌的生化反应- 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代 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试验,称为细菌的生化 反应。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1)热原质(pyrogen) (2)毒素(toxin) (3)色素 (4)抗生素 (5)细菌素(bactericin) (6)维生素 (三)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 1.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5min 10min 10min 通过文字、图片 等多媒体素材 利用图片和动 画及部分视频 等多媒体资料 注:1. 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 2. 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 学时=45 分钟
时间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分配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需要氧分子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的环境下生存。如结核杆菌。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压大于10%对其有抑制作用。如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的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缺之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如破伤风杆菌。2.生长方式与速度(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10min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无性繁殖。利用图片和动繁殖速度:20~30min/代画及部分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细菌群体的生长紧殖:细菌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的适应阶段,对数期:生长迅速,菌数急剧上升。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减慢,死菌数逐渐增加。衰亡期:死菌数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3.细菌的人工培养(四)消毒与灭菌★理论联系实际,5min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可以讲解临床及实验中消毒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的方法。与灭菌的方法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防腐: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五)细菌的分类5min【讨论题、思考题】1.名词解释:培养基、专性需氧菌、兼性厌氧菌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3.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课后小结】1.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浅出,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2.提醒同学们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但是课前预习的确可以提高听课效率。3.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难点,可以帮助形成记忆9
9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时间 分配 方法及手段 专性需氧菌: 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需要氧分子作为受氢体以完成 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的环境下生存。 如结核杆菌。 微需氧菌: 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压大于 10%对其有 抑制作用。如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 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或无氧环 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的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如破伤风杆菌。 2.生长方式与速度 (1)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 20~30min/代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细菌生长曲线 迟缓期:细菌的适应阶段。 对数期:生长迅速,菌数急剧上升。 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减慢,死菌数逐渐增加。 衰亡期:死菌数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生理代谢活动趋 于停滞。 3. 细菌的人工培养 (四)消毒与灭菌 ★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 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的方法。 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 防腐: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五)细菌的分类 10min 5min 5min 利用图片和动 画及部分视频 等多媒体资料 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讲解临床 及实验中消毒 与灭菌的方法 【讨论题、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培养基、专性需氧菌、兼性厌氧菌 2.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 简述各期特点。 3. 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 【课后小结】 1. 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浅出,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2. 提醒同学们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但是课前预习的确可 以提高听课效率。 3. 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难点,可以帮助形成记忆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案教学章节第三章噬菌体(教学主题)授课方式课时45min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安排(请打√【目的与要求】1.掌握:温和、毒性噬菌体概念、溶菌性周期、溶原性周期。2.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3.了解:噬菌体在医学上的应用【重点与难点】重点:噬菌体的概念;难点:噬菌体的类型。时间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分配(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10min通过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分布广有细菌的场所就有相应的噬菌体存在。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1)形态与结构2)化学组成:核酸(DNA或RNA);蛋白质(二)毒性噬菌体★10min利用图片和动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画及部分视频菌。等多媒体资料注:1.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2.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学时=45分钟10
10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案 教学章节 (教学主题) 第三章 噬菌体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 )讨论课( ) 习题课( ) 课时 安排 45min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温和、毒性噬菌体概念、溶菌性周期、溶原性周期。 2. 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3. 了解:噬菌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噬菌体的概念; 难点: 噬菌体的类型。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时间 分配 方法及手段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 是感染细菌、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分布广, 有细菌的场所就有相应的噬菌体存在。 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 1)形态与结构 2)化学组成: 核酸(DNA或RNA);蛋白质 (二)毒性噬菌体 ★ 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 菌。 10min 10min 通过文字、图片 等多媒体素材 利用图片和动 画及部分视频 等多媒体资料 注:1. 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 2. 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 学时=4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