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的田地送于他人:他到雷泽捕鱼,传道授义,解决了渔民争端:他在河滨制 作陶器,带动当地人将陶器做得很好,所到之处,人门都敬重舜的为人,很快 舞的美名便传播开米,尽人皆知。 当时执学天下的尧帝年纪已老,想找一位德高望重的接班人,无奈儿子丹 朱是个不肖之子,喜欢与人争执,缺乏王者风范。故而尧想将天于禅让给贤能 的臣子许由,但许由拒绝了尧的延纳,后来博学多识的四岳向尧帝推荐了躬耕 家乡的虞舜。尧得知舜的故事后很感兴趣,亲自前去拜访舜,与他讨论国家大 事,舜应对从容,见识不凡,令尧大为赞赏,于是尧帝当即在舜的小茅屋里将 其拔用。为了考察他的内在品行和理家之道,尧把自已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嫁给舜做妻子。为了考查舜的制国才能,尧将九个臣子安排在舜的身边,并将 虞地分封给他让他治理,以观后效。这种慎重的用人态度在今天看米,仍有极 大的启示意义。 舜虽然做了帝尧的女婿,父亲簪叟、后母和弟弟象仍然视他为眼中钉、肉 中刺,想方设法想置他于死地,一次簪叟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簪叟和 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 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事情过后,舞 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加害于舜 娥皇、女英虽贵为尧帝之女,却谦逊恭敬,恪守妇道,对舜的父亲、后母、 弟弟象、妹妹颗首丝毫不敢怠慢:九个臣子在与舜的交往之中也倍受感染,愈 加恭顺:四方的百姓受舜仁德的感召,也纷纷聚涌而来,仅仅三年时间,虞地 一带便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聚居地。《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成聚, 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难怪孔子曾叹道:“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 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任乎?必躬耕入告而民之,故日‘圣人道德化乎”。 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浮淳的德行感化了百姓,也为自己赢得了美名。 帝尧非常满意舜的理家能力和治国能力(这儿的“国”指诸侯国),但对 于能否执掌天下、治理天下还有疑问,于是仍然谨慎地采取了考察的办法,先 授舜以大司徒的职位,观察他的政治才能。就职后,舜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他首先改革官仪制度,规定了“宾于四门”的诸候覲见礼仪。各路诸候 21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觐见时需分别列于四门之外:即夷人在东门,蛮人在南门,犬戎在西门,狄人 在北门,朝会之时,同时从四门进入,秩序井然,盛况空前。极大地改变了以 往觐见时的混乱场面,各路诸候、各级官员纷纷肃然起敬,深叹舞的才能。后 来帝尧又让舜到山林中办事,考察他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对能力,舜在深山巨 谷中,即使遭遇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也没有迷失方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通过三年的严格考察,舜的英明才干终于得到了尧的认可。尧帝最终决定 将摄政之职授予虞舜,于是舜在尧的祖庙中隆重地接受这个职位。任职后,舜 又对就职仪式进行了很大变革,具体而言,先用璇玑、玉衡(浑天仪)来正天 命,继而举行祭天的祀神仪式,其中包括对天、地、日、月、星、风、雨、山、 川等自然神的礼祭,以告天地万物:接下来会见各路诸候及各级地方长官,并 以圭玉的形式区分不同的爵位(即公执桓圭,九寸:候执僮圭,七寸:伯执躬 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比为五瑞),朝会结束后,将五瑞 交还诸候以为凭证,以正天下。这种凡事都讲究程序的做法很好地规范了当时 的政治生活。 随后,舞开始巡守四岳。在巡守的过程中,舞又一次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 效的改革。例如:协调春夏秋冬四时节,区分大小月、阴阳日,统一了音律、 度量衡,并制定了“五礼”一一吉、风、宾、年、嘉,规定了各级臣子朝见时 所执的礼器:“五玉、三帛、二生、一死雉”,即诸候执五瑞,帝王后裔各执赤 黑、白三色丝绸,卿大夫分别执小羊、大雁二活禽。士执一死雄,朝见时呈上 礼器一方面表示对朝廷的祝贺,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朝会结束后将象征 地位权力的五玉分别归还给各级诸侯,三帛以下的礼器则不予归还,这些举措 囊括天文、地理、艺术、经济、礼仪文化等在内的多种规则,很好地规范了人 们的社会生活。 “舜摄位二十八年,尧崩”,舜摄政二十八年之后,帝尧殡天,尧帝去世 后,舜虔诚地为尧守墓三年,尽了自己应尽的忠心。归国之后,舞却不肯即位, 把天子的位置让给了尧的儿子丹朱来坐,自己退居乡间,不问政事。但是由于 丹朱的昏庸,以及人们早已认可了舜的才能,所以各路诸侯不去朝见丹朱而来 朝拜无名无纷的虞舜:有了狱讼事件也不找丹朱而请舜来处理,无奈之下,舜 不得不在天下百姓的强烈要求下继承天子之位。五十八岁的舜帝果然不负众 22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望,用自己天才般的政治才能继续有效地管理着国家,成为了继尧帝之后的又 一位贤君明主。 舜先将都城由尧时的平阳迁到蒲坂(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即唐代的中 都),接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国措施,“舜广视听,求贤以自辅,作五扇, 立诽谤木”,“即位之明年正月元日,格于文祖,四岳,辟四门,明四月,达四 聪,四方之情无所雍蔽”,这种纳谏如流,广开言路的察政方法,使得舜帝在 很短的时间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天下的真实情况,从而快速有效地做出了相应的 决策,天下在舜的治理下愈趋稳固。 不仅如此,舜还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的人。即位后,他任用出 身高贵,博才多艺的“八恺”、“八元”来辅助自己,他们分别是高阳氏和高辛 氏的八个才子,而尧帝未能任用,舜则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才能,因材器使,使 他们很好地发挥了各自的才能。 同时舜始终坚持以仁义为本,总是力求以德化怨,人人和睦相处。这突出 表现在对待三个曾经仇视他的人,尧的儿子丹朱、自己的弟弟象以及父亲簪叟, “封丹于丹渊,为诸侯以奉先祀,服其及礼乐姚,谓之虚宾,示弗臣也”,用 宾客的礼节厚待丹朱,并允许他用和自已同等级别的礼乐来奉祀祖宗,舞对丹 朱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 “封象于有(今湖南道县),象虽为被分为诸侯,但舞太了解弟弟的为人 了,所以又规定象不得参政议政,只能享用自己封地的贡赋,政事则由舜派专 人负责。上古的时候国家的有功之臣,方可给予封地,而象对国家无尺寸之功 却被分封,考虑到象的所作所为,舜对他是相当仁义的。 “舜载天子旗,往朝簪叟,弥奉子道”,对父亲瞽叟,舜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向天下人证明了他的大孝之德,舜也因此成为了后人尊奉的“二十四孝”之 首。 舜在征服夷族时也通常用德行加以感召,使对手真正的心服口服。“有苗 氏左洞庭右彭彝,大山在其南,殿上在其北,复固不服,禹欲代之,舜曰:‘吾 德不厚而行武,可乐?’乃大敷文德,舞羽于西阶,七旬有苗格”,舜的这种 不以武犯禁,而以德感化的做法为后人树立了仁政治国的典范。 舜除了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之外,还精通音乐,据说著名的《南风歌》就 23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是舜创作的。舜都浦坂离河东盐池不远,盐池应该是舜时代国家最重要的生活 支柱之一。舜帝经常去盐池巡视、观看,面对给国家带来富足,给人民带来温 饱的盐池,欣喜之余唱出了《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 风之时兮,可以阜民之财兮。”南风是运城盆地特有的季风,每到仲夏时节, 它自然而来,对盐池卤水的蒸发结晶有重要影响,从而有利于盐的生成,南风 过后,百姓自然可以下池捞盐,所以说,南风“可以解吾民之温”,“可以阜民 之财”,这首歌很好地体现了舜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 像尧一样,舜在生前就已选好了自己的接班人一一复禹,并举行了禅让仪 式,命禹摄行天子事。而将对夏禹政权构成威胁的自己的儿子商均封于商,“初, 舜娶尧二女曰娥皇、女英,女英生商均,亦不肖”,鉴于儿子的不肖,舜在自 己的有生之年妥善地为禹解除了后顾之忧。舞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大义灭亲实 在难能可贵,千载以下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二、舜帝遗迹 舞是传说中的圣王,山西作为舜的起源地,其遗迹和记载都是十分丰富的。 在舜都故地,南北朝早期,就有祭祀舞的庙宇。《史记正义》引《宋永初山川 记》云:“蒲坂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舞宅及二妃坛。”据地方志记载,蒲坂城 中的舜庙,历代曾有过多次维修。据乾隆《蒲州府志》记载:清顺治十七年, 蒲州知州马翰如就曾对舞庙进行过修茸:在蒲州的苍陵山谷,还有娥皇和女英 二妃坛的遗迹。 1祖封虞城: 先祖幕封国在山西平陆。东汉王符《氏姓志》云:“舜姓虞。”《郑语》 史伯称“舜之先虞幕,虞是国名,后以封国为姓氏也,今山西省虞城县是其 地。”《四库全书·路史·后纪·有虞氏》载:“帝舜有虞氏姚姓,其先国于 虞,始为虞氏。…出虞幕后之幕姓宗焉。”话舜姓姚,先祖封国在虞,为有 虞氏,先祖叫虞幕。《史记·五帝本纪》索引:“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 魏晋时平陆称大阳县,隋代平陆称河北县。虞国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永 济虞乡一带。而虞城在今平陆境内。 2生于诸冯: 据史载,舜出生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舜帝村,古称姚墟。山东大学冯浩菲教 24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授在《舜帝出生地考》一文中认真考证,将古人说到舜的三种出生地连接起来, 指明舜帝生于冀州(蒲坂)诸冯(里)之姚墟,肯定了舜是今山西永济人。 1941年初,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日比野丈夫,在山西永济考察时,拍照了 许多珍贵的照片,抄录了许多珍贵的资料。1956年出版了《山西古迹志》一书, 1993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古迹志》,将这些资料公诸于世,使人们 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帝舜遗迹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 诸冯为舜帝出生之地,位于今运城市辖区的具级市一 一永济市张营乡境 内。诸冯村又名姚墟村,现已改名为舜帝村。村的正中央十字路口的边上,有 一块高五六米的大碑,上书:“大孝有虞舜帝故里奉直大夫知蒲州事加三级纪 录肆次董仲敬立康熙五十九年三月谷旦记”。“碑上有砖砌牌楼,正面书‘迎 紫气’,背面书‘望瑶池’。舜帝村距黄河约二十华里,村东一百米处有诸冯 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诸冯山:位于垣曲古城北二十公里处,海拔86?米,属中条山系,为历 山之一峰。诸冯山,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山下的古村落,就是姚墟村。远古 时期,山上林木茂密,野兽出没,特别是野鹿山猪很多,可以狩猎。漫山遍野 还有野果可采。山洼里可以种禾。山下的沈西河(古称教水)可以捕鱼。在山 的西侧半山腰里,有一天然石龛,可容数十人避风遮雨。传说舞的父亲瞽瞍, 和妻握登曾住在石龛下,舜就出生于此。后搬到山下姚墟村,该石龛后人称为 “舜石龛。”前些年,中科院考古队曾在此地发掘出绳纹陶片及磨光陶片,证 明此处在四五千年前有过人类的活动。山上还有舜之生母握登的坟茔。姚墟古 村落的石窑洞,虽已破败不堪,但至今犹存。 3迁于负夏: 现在的垣曲县历山镇同善村。据说,舜幼时,因黄河洪暴的威胁,随父母 和村人一起向东迁徒,米到中条山腹地负夏居住。负夏的后人崇仰舜的德行, 就将负夏改为同普,喻示凡事都要向善的道理。今同善村北还遗存有一座负夏 古城门楼,在为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北城门外侧上方有石刻横额“帝 舜故里”横额石刻为“帝舜故里”(嘉靖皇帝手迹),里侧横额“永庆门”,至 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古城门上方小楼破败不堪,城大门已无踪影,但 楼下的城门洞依然坚固,至今仍为人们来往通道。南城门重修于清威丰三至四 25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