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853一1854),门楼己毁,但该县博物馆还保存着石刻横额,外侧横额为 “古负夏”(山西太守王炳勋手记),里侧横额为“朝阳门”。距同善村不远 处还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人们为了祭祀舜,在 城南门外侧重修建了舜庙(已毁)。负复城北的神后村(古卫地)盖有舜庙和 娥皇、女英祠,在宋家湾村为祭祀舜在寿丘(古堆)处制陶,建立了舜塔。至 今约有430年的历史。 4耕于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一年而所居 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古老的舜王坪位于山西 省翼城、垣曲、沁水三县交界处历山自然保护区内,传说是上古时代舜帝耕作 的地方。舞舜王坪是历山自然保护区的主峰,海拔238米,是华北最高的亚高 山草甸。草坪周围崇山峻岭,树木茂盛,是华北和黄河中下游惟一保存完好的 原始森林。山间泉水流淌,飞瀑溅雾,游人从山下仰望群山,只见山高万丈直 插云霄。然而,当游人乘车沿环山公路上到山顶时,在万仞高山之上,竞然出 现一片意想不到的大草甸,人称“舞王坪”。舜王坪有5400余亩草地,绿草 如茵。传说:舞王庙:东坪山:耕犁沟;斩龙台:汤坡: 雷泽捕鱼(永济市南雷首山下的湖泊),陶城:张营乡一村落。据蒲坂城 北约30里。据《山西古迹志》还记载,从陶城村直到南面的南陶城村一带, 都是舜都陶城的遗址所在地。因位于黄河之滨,又名河滨,又叫陶邑。传说舜 在此制陶器。 5建都蒲坂: 永济市蒲州镇。张守节《正义》日:“浦州河东县本属冀州,宋永初《山 川记》云:‘蒲坂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括地志》云:‘妫 州有妫水,源出城中。”据地方志记载,蒲坂城中的舜庙,历代曾有过多次维 修。据乾隆《蒲州府志》记载,清顺治十七年,蒲州知州马翰如就曾对舜庙进 行过修其。据说,舜继位后,建都浦坂,从那时起直至清同治年间的数千年时 间里,蒲州城几经兵疑、地震毁灭,又多次扩建、加固重修,清同治七年(公 元1868年)时任知府冯春迎对古浦城垣进行了最后一次修葺。蒲州古城目前 仅剩下的东城门、北城门、鼓棱及一段城墙遗迹是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606 26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年)重修后所遗存。其中,鼓楼四面楼洞上现在还遗存四剧匾额,东面为“曦 光普照”,西面为“应更思过”,南面为“迎熏解愠”,北面为“仰望霄汉”,仍 能使人感受到它当年的巍峨雄姿。 6巡狩盐池 歌薰楼:运城市区南边盐池旁的卧云岗上。位于运城市区南盐池之畔卧云 岗上,其遗址(现在的池神庙内)是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巡盐监察 御史蒋春芳为纪念舜帝曾在此抚五弦琴、作《南风欧》而建造。 7卒于鸣条(舜帝陵庙)》 鸣条,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其地具体位置,异说甚多,一说在今山西省 运城市夏县之西,今闻喜县、夏县、运城市境内的鸣条岗,亦在山西境内。 说在今河南洛阳附近,还有一说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东。 鸣条舜帝陵庙是全国神庙殿宇中为数不多的陵庙合二为一的古建筑,传说 舜帝将天子之位禅让于大禹之后,便在此地修建牧宫以安享晚年,隐居在这里, 闲暇时舜可以登上土岗,向南腑瞰早年躬耕的历山,捕鱼的雷泽,制陶的河滨: 向东跳望百里之遥的故都蒲坂,向西关注后继者大禹的都城安邑,回忆一生的 经历与功绩,死后便葬于岗首,也就是今天的鸣条舜帝陵冢。 陵冢上创建神庙,则起缘于后人对神灵的虔诚供奉心理,神文化产生于人 类蒙味乃至文明初期,而迷信鬼神祭祀仪式是其基本的认知途径,这其中包括 祭祀地点的确立,祭祀场所的建构等等诸多问题,鸣条舜帝陵庙的创建即是基 于这样的一种文化心态。 鸣条舜帝陵庙的始建年代现已无考,现存最早的对鸣条舜帝陵庙的记载为 元代人郭思真所作的文章《舜庙记》:“是祠不究始于何代,五季之际,断城以 守…是祠毁于兵。我元统有天下,圣帝明王,若祠与墓咸为加茸,自至元二 十五年(1288)经始,迨至顺改元(1331),历四十寒暑而成。”其具体的修缮 规模这里没有详细介绍,但就其所费的时间来看,应当是一次相当大的工程了。 舞帝陵庙占地约1700余亩,分为景区、陵区二部分,景区由舜帝广场, 大道、公园三部分组成。陵区占地近400亩,分为古柏广场,外城,皇城三部 分。这里我们就陵区情况做一介绍。 古柏广场原为旧时贸易集市的地方,正中位置原来有一个“S”形的壕沟, 27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名为神道,据说是专供神灵行走的通道。2002年大修时将其填平,但用青花石 与周围的水泥路区别,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形状。陵庙因为依山而建地势 陡峭,02年大修时为方便行走,将原来坡形的地势改造为49级台阶,取舞执 政49年的含意。广场上神道两侧古柏葱葱,新植的松柏,花卉争奇斗妍, 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外城以陵冢为中心,从南到北依次为外城墙、山门,献殿,享厅,陵冢, 陵冢东侧配以关公祠,西侧配以移首祠,呈对称性建筑结构: 皇城外围以内城墙为分界线,皇城内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皇城 门、戏台、看棚、献殿、正殿、寝宫,献毁前侧东,西两侧各配以钟楼、鼓楼, 皇城正面另开两核门,东西山墙上各开一小侧门,穿门而入为东花园、西花园。 除陵庙外围建筑守陵寺仅存庙址外,其余的建筑均在2002年大修时或新建 或重修、或增饰。整个陵庙建筑严谨整饰,结构分、明,规制齐全,气象峥嵘, 呈现出一派帝王陵接应有的壮严肃穆的景象。 三、德孝楷模 德为立身之本,孝乃百善之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 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二十四孝》中第一孝 “孝感动天”就是舜的故事,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和榜样。 主要参考资料 运城地区各县县志。 《河东文化丛书》第一辑.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2007年. 8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讲大禹文化与河东遗迹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禹的的传说和历史遗迹,了解禹文化的精神 实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禹文化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 一、生平与传说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 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禹,姒(s)姓,名文命,古 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是夏后氏首领, 传说为帝颛项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大禹治黄河 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后米,大再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世袭国家一 一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1、出生 关于大禹出生目前有两种常见的传说。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禹的 父亲鲧痘长治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鲧死后,禹继父志,逐太行山东麓的共 工氏并联合其他部落,在伊洛河一带进一步展开治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取 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各部落首领及百姓的支持与拥戴,从而取代了虞舜的地位, 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古神话中有关禹的出生颇奇诡,《山海经》说“洪水 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一处按照现在的说法是说禹是从父 亲鲧肚子里生出来的:《归藏启筮》中也说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 是以出禹。” 另有一种记载说:“…化生于石纽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 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理洪水。”《竹书纪年》 中云“两母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即吞神珠而生禹”;《帝王世纪》也说禹 母“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无论何种神话传说,几乎都与禹治水有关, 而且说是尽心尽力。 29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此相关的民间习俗有产翁制:生儿育女本来是妇女的一种特殊功能, 但在人类发展史上,“男人分娩”、“男人坐月”也并非天方夜谭、危言 耸听。人类学、民族学把这种奇特的习俗称之为“产翁制”或“产翁坐 褥”。所谓“产翁制”,就是男子在其妻子生产期间,模拟妻子“分娩”, 或在妻子分娩以后装扮成产妇卧床抱子,代替妻子“坐月”,而真正的产 妇则照例外出干活,并为卧床“坐月”的丈夫准备饮食。在这里,模拟妻 子“分娩”、代替妻子“坐月”的产妇之夫便称之为“产翁”或“产公” “产翁制”作为一种原始遗俗,在人类历史上并不是一种个别或偶然 的现象,它曾在许多民族中普遍而长期地存在过。我国的壮族、傣族、仡 佬族、藏族等都曾保留着这种古老的习俗,不少中外典籍对我国南方及西 南少数民族曾经盛行的“产翁制”也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 意大利人马克.波罗在元代曾到过中国的西南地区,他在著名的《马克.波 罗游记》中记载:傣族“妇女产子,洗后裹以凝褓。产妇立起工作,产妇之夫 则抱子卧床40日。卧床期间,受诸友庆贺”。这就是说,傣族妇女生了孩子, 将孩子洗后就用裰褓包裹起来。产妇就立即起床照常劳作,而她的丈夫则抱着 婴儿坐月子,卧床40天。卧床期间,接受亲友们的祝贺。“产翁坐月”固然荒 唐,但更为滑稽有趣的是,“产翁”在模拟“分娩”时,往往还哼哼呀呀,装 出一副十分努力、痛楚的样子,以至大汗淋漓。待小孩出生之后,便戴起头帕 捂严身子,生怕中风得了病。然后,抱起婴儿,模拟给孩子喂奶。“产翁制” 不独存在于中国,而且在世界许多地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并有残余存在。如 居住在美洲亚马逊河和俄利诺科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就“存在者产翁坐褥的习 俗,在妻子生产的时期,丈夫躺在床上仿效产妇的样子,享受好些日子的护理 和照顾”。 在法国和西班牙交界的巴斯克人中,也有“产翁制”的习俗。法国人沙尔 费勃克对此曾做了如下的描述:“这个习俗就是当女子生了小孩,是父亲坐床 是父亲父亲假装作痛,大家也是照应父亲,几乎很相信父亲真是生了小孩。并 且邻居男女贺喜的也是贺父亲,也是照应父亲…并不挂念母亲,母亲仍然是 专心去做她的家务。”(引自《民族文化》1982年第4期) 另外,在印度南部流传的丈夫陪产的习俗,则可以看做是“产翁制” 30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