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 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惩创( chuang)颓圮(pi)舔舐(shi)风尘仆仆(p) B.长篙(g00)遒劲(jin)戮力(10)人为刀俎(z0 C.撰写( zhuan)菲薄(fi)婆娑(suo)引吭髙歌(hang) D.解剖(pou)拜谒(ye)漫溯(su)咄咄逼人(duo)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分) A.光喋苍桑绵里藏针凄惋迷茫 B.蓬荜废墟丰功伟迹绿草如荫 C.隐密恶耗计日成功愤世忌俗 D.作揖编辑出奇制胜融汇贯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美国金融市场的可怕现状,源于其自身完全自由无序的银行操作环境。而这 群聒噪的美国立法议员正是这一环境的始作俑者。 C.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投入大,突破 小,让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望其项背。 D.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巨龙”号潜海成功,对我国科研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提升我国开 发海洋、保护海洋、认识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黑龙江 2013—201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24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惩创(chuāng) 颓圮(pǐ) 舔舐(shì) 风尘仆仆(pǔ) B.长篙(gāo) 遒劲(jìn) 戮力(lù) 人为刀俎(zǔ) C.撰写(zhuàn) 菲薄(fēi) 婆娑(suō) 引吭高歌(hánɡ) D.解剖(pōu) 拜谒(yè) 漫溯(sù)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3 分) A.光喋 苍桑 绵里藏针 凄惋迷茫 B.蓬荜 废墟 丰功伟迹 绿草如荫 C.隐密 恶耗 计日成功 愤世忌俗 D.作揖 编辑 出奇制胜 融汇贯通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美国金融市场的可怕现状,源于其自身完全自由无序的银行操作环境。而这 群聒噪的美国立法议员正是这一环境的始作俑者。 C.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投入大,突破 小,让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望其项背。 D.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巨龙”号潜海成功,对我国科研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提升我国开 发海洋、保护海洋、认识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 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 之美誉。 C.最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工薪阶层的就医问题,很好地完 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医保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率 D.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现在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 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能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 C.终已不顾顾:顾得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到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既东封郑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籍吏民,封府库⑧此其志不在小 A.①④⑤⑥⑦/②③⑧B.①⑥/③④/⑤/②⑦/(⑧ C.①⑥⑦/②④③/⑤⑧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7.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寡人之过也燕王拜送于庭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急击勿失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项王曰:“沛公安在?” 8.下列各句中通假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B.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 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 之美誉。 C.最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工薪阶层的就医问题,很好地完 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医保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率。 D.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现在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 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能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 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打开。 C.终已不顾 顾:顾得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之:到。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①既东封郑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籍吏民,封府库 ⑧此其志不在小 A. ①④⑤⑥⑦/②③/⑧ B. ①⑥/③/④/⑤/②⑦/⑧ C. ①⑥⑦/②④/③/⑤⑧ D. 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7.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是寡人之过也 燕王拜送于庭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急击勿失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 项王曰:“沛公安在?” 8. 下列各句中通假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B.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D.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细”,细小的矛盾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游民文化 儒家认为周代实行的是井田制,在这种制度下,田有常制,民有定居,各安其业 井田制如果被败坏,农民、手工业者或商贾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 劳动对象一一土地,这些人便成了游民。但儒家承认社会分工和人们职业的多样 化,有事可干就不是游民。而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只有务农为本, 老百姓以其他事情谋生都是“游食”,也就是游民。自武帝而起,历代所实行的 都是“外儒内法”,因此把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食或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整个封 建社会的主导舆论,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还说:“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 为游民,则逮捕之。”到了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 败分子,他们脱离了正常的劳动,完全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衣食,坑蒙拐骗,欺 压百姓,成为危害一方的败类。他们不仅为官方所不容,而且遭到普通平民百姓 的厌恶。 如果不从游民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或者生活来源、生活状况(即所谓经济地 位)来确定其身份,而是从这些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出发,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 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他们缺少稳定的谋生手段,居处也不固定,大多数 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游民意识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 固定的价值观。这种类型的游民虽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存在,但是只有在宋 代和宋代以后才大量出现,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流氓地痞不过是游民中 的腐败分子,他们在游民之中也属于少数。另外,由于天灾人祸导致整个家庭或 宗族作大规模的迁移而脱离自己土地的农民,是流民而不是游民。 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有文化的人与唐代比大大增加,而社会(特别是官场) 对他们的吸纳能力有限,于是一部分具有一般文化的知识分子被抛到游民的队伍 之中;元代由于蒙古人掌权,统治集团汉文化水平极低,数度停止科举考试使得 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堕入游民的队伍。许许多多的文人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 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宋代以前所不曾有的文化现象。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 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 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B.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返回。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D.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细”,细小的矛盾。 二、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游民文化 儒家认为周代实行的是井田制,在这种制度下,田有常制,民有定居,各安其业。 井田制如果被败坏,农民、手工业者或商贾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 劳动对象――土地,这些人便成了游民。但儒家承认社会分工和人们职业的多样 化,有事可干就不是游民。而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只有务农为本, 老百姓以其他事情谋生都是“游食”,也就是游民。自武帝而起,历代所实行的 都是“外儒内法”,因此把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食或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整个封 建社会的主导舆论,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还说:“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 为游民,则逮捕之。”到了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 败分子,他们脱离了正常的劳动,完全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衣食,坑蒙拐骗,欺 压百姓,成为危害一方的败类。他们不仅为官方所不容,而且遭到普通平民百姓 的厌恶。 如果不从游民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或者生活来源、生活状况(即所谓经济地 位)来确定其身份,而是从这些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出发,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 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他们缺少稳定的谋生手段,居处也不固定,大多数 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游民意识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 固定的价值观。这种类型的游民虽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存在,但是只有在宋 代和宋代以后才大量出现,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流氓地痞不过是游民中 的腐败分子,他们在游民之中也属于少数。另外,由于天灾人祸导致整个家庭或 宗族作大规模的迁移而脱离自己土地的农民,是流民而不是游民。 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有文化的人与唐代比大大增加,而社会(特别是官场) 对他们的吸纳能力有限,于是一部分具有一般文化的知识分子被抛到游民的队伍 之中;元代由于蒙古人掌权,统治集团汉文化水平极低,数度停止科举考试使得 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堕入游民的队伍。许许多多的文人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 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宋代以前所不曾有的文化现象。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 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 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
宋代和末代以后的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很陌生(宋 以前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时一般农民也都接受作战训练)。因此,走投无路的 人们一旦铤而走险,那些具有小市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 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人们从 事武装反抗统治阶级活动时戏剧化、小说化的独特情景。如天地会的组织模仿《水 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等等。同时,作品 中游民们的冒险生涯与传奇般的经历对于听众或观众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审美对 象,能引起他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生活平庸单调的人们或缺少生活经验的 年轻人更是如此。实际上,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与游民、游民文化有着 密切的关系。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如果井田制被破坏,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劳动对象 土地,并且无事可干的人就是游民。 B.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以务农以外其他事情谋生的老百姓都是游 民,因此为了赢得社会认同,老百姓只能选择务农 C.历朝历代对游民的判断标准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 “游民”涵盖的范围就比前代要狭窄一些 D.清代统治者眼中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危害一方,为 官方所不容,更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厌恶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 序)的人们,“游”是他们最重要的特点。 B.游民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他们中的 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 C.尽管具体原因不同,但宋元两代都有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加入到游民的队 伍中,并从事起了通俗文学的创作。 D.天地会和义和团的例子证明,通俗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指导人们战斗生涯的百 科全书,并且可以指导得非常出色 1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民与游民不是同一概念,共同特点是他们都离开了原先的定居点,但流民 在流动过程中未脱离整个家庭或宗族 B.许许多多的文人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到了宋代才 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宋代和宋代以后的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很陌生(宋 以前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时一般农民也都接受作战训练)。因此,走投无路的 人们一旦铤而走险,那些具有小市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 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人们从 事武装反抗统治阶级活动时戏剧化、小说化的独特情景。如天地会的组织模仿《水 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等等。同时,作品 中游民们的冒险生涯与传奇般的经历对于听众或观众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审美对 象,能引起他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生活平庸单调的人们或缺少生活经验的 年轻人更是如此。实际上,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与游民、游民文化有着 密切的关系。 9.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儒家认为如果井田制被破坏,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劳动对象 ——土地,并且无事可干的人就是游民。 B. 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以务农以外其他事情谋生的老百姓都是游 民,因此为了赢得社会认同,老百姓只能选择务农。 C. 历朝历代对游民的判断标准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 “游民”涵盖的范围就比前代要狭窄一些。 D. 清代统治者眼中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危害一方,为 官方所不容,更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厌恶。 10.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 序)的人们,“游”是他们最重要的特点。 B. 游民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他们中的 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 C. 尽管具体原因不同,但宋元两代都有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加入到游民的队 伍中,并从事起了通俗文学的创作。 D. 天地会和义和团的例子证明,通俗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指导人们战斗生涯的百 科全书,并且可以指导得非常出色。 11.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流民与游民不是同一概念,共同特点是他们都离开了原先的定居点,但流民 在流动过程中未脱离整个家庭或宗族。 B. 许许多多的文人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到了宋代才 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C.因为江湖艺人创作出了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所以要了解游民对生活和历史 的理解,就一定要阅读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 D.宋代和宋代以后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对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十 分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2.对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说只有远离故乡外出做官之人,才对自然物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偏” 字用得特别工巧,形象地表现出新春来临时宦游人感慨时光流逝的心惊,与尾联 归思”相照应。 B.颈联写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水上的绿萍,在晴朗的阳光下摇动着光 泽。“催”和“转”两个字非常有力地渲染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与无尽活力。 C.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尾联是点睛之笔,诗人因宦 游他乡,不能赏玩故园春景,辜负大好春光的“归思”之情跃然纸上。 D.本诗结构细密,循着诗题,层层拓展:“新”字扣住“早”;中间两联具体 描写早春景象,“云霞”两句呼应“望”,“淑气”两句呼应“游”,尾联与 和”字照应,点明了诗人和同伴的伤春思归之情。 13.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C. 因为江湖艺人创作出了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所以要了解游民对生活和历史 的理解,就一定要阅读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 D. 宋代和宋代以后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对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十 分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2.对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说只有远离故乡外出做官之人,才对自然物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偏” 字用得特别工巧,形象地表现出新春来临时宦游人感慨时光流逝的心惊,与尾联 “归思”相照应。 B. 颈联写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水上的绿萍,在晴朗的阳光下摇动着光 泽。“催”和“转”两个字非常有力地渲染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与无尽活力。 C. 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尾联是点睛之笔,诗人因宦 游他乡,不能赏玩故园春景,辜负大好春光的“归思”之情跃然纸上。 D. 本诗结构细密,循着诗题,层层拓展:“新”字扣住“早”;中间两联具体 描写早春景象,“云霞”两句呼应“望”,“淑气”两句呼应“游”,尾联与 “和”字照应,点明了诗人和同伴的伤春思归之情。 13.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