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吉两省六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浅谈篆刻中的肖形印 孙学勇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 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印章”在古代作为一种“信物”出现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帝王印称为“玺”或“宝”,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都 称为“印”,可见印章作为一种象征权力和凭信的证物被广泛地使用,如同今天 的证件一样。宋元以后,印章与书法绘画紧密结合,书画家王冕首创的用石刻印, 经济适用,易表现刀法笔意,取代用金、玉刻印和铜、铁的铸印,颇受人们的欢 迎。明清以后至今,人们习惯上称为“印章”“图章”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一种没有文字的图形印,古人称为“肖形印”。肖形印是 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因为印章上的图案肖似生活中的形象,故名 “肖形印”。肖形印题材十分广泛,有歌舞伎乐、车马出行、百戏、弄蛇、骑射、 搏兽、力田、乘龙、骑虎、十二生肖、佛像等。表示祥瑞的图形如龙虎、朱雀、 蝙蝠、鹤、龟、兔等则为“灵”,龙、虎、雀、龟又专称“四灵”。古代的艺术 家在制印时,将印文与四灵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制成饰灵印章,也是肖形印的 大特色。肖形印只有方寸天地,在篆刻家的刀下,却变得小中见大,使社会生 活和大自然的壮美景物融入印面。龙、凤、虎、鹤、牛等动物表现了吉祥如意 车马、狩猎、舞蹈、农耕等场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景象。肖形印还将十二生肖 中许多美丽的传说入印,如闻鸡起舞、老鼠嫁女、李逵杀虎、龙蛇图腾等,这些 都表现得活灵活现,应有尽有。 肖形印在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构图严谨、沉郁浑厚,表现手法自由奔 放,章法灵活多变,刀法精巧,造型准确洗练,各具特色,一印一画面,完成对 艺术形象的典型化创作,通过高度艺术概括,形象传神,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 间”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耐人寻味。肖形印的刻法一般以阳刻和阴 刻两种形式表现,类似版画,人们也把肖形印称为“版画小品”。小品虽小,天 地却大,趣味无穷。 肖形印讲究章法和刀法。章法就是在印章的方寸之间,如何去设计布置。章法设 计要遵循“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法则,章法巧妙得当能成为佳作,章法失败, 再神之刀法也难得佳作。刀法就是用刻刀刻印的方法。刀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冲、 切两种。冲刀取其流利酣畅,切刀取其凝重浑厚,表现出用刀的苍劲秀润的技巧, 大刀阔斧地去刻印,刻好的印基本不用修改,使印面产生刀痕效果,形成一种金 石味,修蹭、削做皆不可取 从古到今,有许多杰出的书画篆刻家创作了很多佳作,尤其是诗、书、画、印四 绝的著名艺术家来楚生的肖形印,熔汉画像、古肖形为一炉,无论是佛像,还是 生肖、走兽、人物等肖形印,在印坛上冠绝古今。在篆刻的百花园里,其他篆刻 家刻的肖形印,也犹如一朵朵鲜花,相互争艳绽放,举不胜举。要刻好肖形印 就要不断地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更要向姊妹艺术学习吸取营养,这样才能创作出 深受人们喜爱的肖形印作品
黑吉两省六校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浅谈篆刻中的肖形印 孙学勇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 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印章”在古代作为一种“信物”出现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帝王印称为“玺”或“宝”,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都 称为“印”,可见印章作为一种象征权力和凭信的证物被广泛地使用,如同今天 的证件一样。宋元以后,印章与书法绘画紧密结合,书画家王冕首创的用石刻印, 经济适用,易表现刀法笔意,取代用金、玉刻印和铜、铁的铸印,颇受人们的欢 迎。明清以后至今,人们习惯上称为“印章”“图章”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一种没有文字的图形印,古人称为“肖形印”。肖形印是 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因为印章上的图案肖似生活中的形象,故名 “肖形印”。肖形印题材十分广泛,有歌舞伎乐、车马出行、百戏、弄蛇、骑射、 搏兽、力田、乘龙、骑虎、十二生肖、佛像等。表示祥瑞的图形如龙虎、朱雀、 蝙蝠、鹤、龟、兔等则为“灵”,龙、虎、雀、龟又专称“四灵”。古代的艺术 家在制印时,将印文与四灵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制成饰灵印章,也是肖形印的 一大特色。肖形印只有方寸天地,在篆刻家的刀下,却变得小中见大,使社会生 活和大自然的壮美景物融入印面。龙、凤、虎、鹤、牛等动物表现了吉祥如意; 车马、狩猎、舞蹈、农耕等场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景象。肖形印还将十二生肖 中许多美丽的传说入印,如闻鸡起舞、老鼠嫁女、李逵杀虎、龙蛇图腾等,这些 都表现得活灵活现,应有尽有。 肖形印在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构图严谨、沉郁浑厚,表现手法自由奔 放,章法灵活多变,刀法精巧,造型准确洗练,各具特色,一印一画面,完成对 艺术形象的典型化创作,通过高度艺术概括,形象传神,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 间”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耐人寻味。肖形印的刻法一般以阳刻和阴 刻两种形式表现,类似版画,人们也把肖形印称为“版画小品”。小品虽小,天 地却大,趣味无穷。 肖形印讲究章法和刀法。章法就是在印章的方寸之间,如何去设计布置。章法设 计要遵循“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法则,章法巧妙得当能成为佳作,章法失败, 再神之刀法也难得佳作。刀法就是用刻刀刻印的方法。刀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冲、 切两种。冲刀取其流利酣畅,切刀取其凝重浑厚,表现出用刀的苍劲秀润的技巧, 大刀阔斧地去刻印,刻好的印基本不用修改,使印面产生刀痕效果,形成一种金 石味,修蹭、削做皆不可取。 从古到今,有许多杰出的书画篆刻家创作了很多佳作,尤其是诗、书、画、印四 绝的著名艺术家来楚生的肖形印,熔汉画像、古肖形为一炉,无论是佛像,还是 生肖、走兽、人物等肖形印,在印坛上冠绝古今。在篆刻的百花园里,其他篆刻 家刻的肖形印,也犹如一朵朵鲜花,相互争艳绽放,举不胜举。要刻好肖形印, 就要不断地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更要向姊妹艺术学习吸取营养,这样才能创作出 深受人们喜爱的肖形印作品
(选自《甘肃日报》) 1.下列有关“篆刻与印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篆刻在我国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印章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和凭信的证物 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B.宋元以后,印章与书法绘画紧密结合,书画家王冕首创的肖形印,取代了用 金、玉刻印和铜、铁的铸印,经济适用,颇受欢迎 C.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流行,它是一种图形印,没有文字,只有肖似 生活中的形象的图案,所以它被人们称为“肖形印”。 D.肖形印题材广泛,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构图严谨、沉郁浑厚,表 现手法自由奔放,章法灵活多变。 2.下列有关“肖形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肖形印是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一种没有文字、只有图案的印 B.肖形印有生活中的歌舞伎乐、车马出行、百戏、骑射等,有表示祥瑞的图形 如龙虎、朱雀等,有传说故事,如闻鸡起舞、老鼠嫁女等,说明肖形印的题材十 分广泛 C.肖形印在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一印一画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D.肖形印的章法灵活多变,刀法精巧,章法要遵循“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 法则,刀法常有冲、切两种,有时也可以加入必要的修蹭、削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肖形印不仅有印章的特点,更有图章的特点,它不仅有象征凭信的证物作用, 而且也有艺术鉴赏价值。 B.肖形印的刻法一般有阳刻和阴刻两种表现形式,这也形成了印章艺术特有的 虚实结合的手法。 C.肖形印特别讲究章法和刀法。章法和刀法可以相互补救,相得益彰 D.艺术家来楚生的肖形印,熔汉画像与古肖形于一炉,无论是佛像,还是生肖、 走兽、人物等肖形印,在印坛上冠绝古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髙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増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 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 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 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 仓外官房居住,从之。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 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仓吏高
(选自《甘肃日报》) 1.下列有关“篆刻与印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篆刻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印章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和凭信的证物 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B.宋元以后,印章与书法绘画紧密结合,书画家王冕首创的肖形印,取代了用 金、玉刻印和铜、铁的铸印,经济适用,颇受欢迎。 C.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流行,它是一种图形印,没有文字,只有肖似 生活中的形象的图案,所以它被人们称为“肖形印”。 D.肖形印题材广泛,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构图严谨、沉郁浑厚,表 现手法自由奔放,章法灵活多变。 2.下列有关“肖形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肖形印是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一种没有文字、只有图案的印 章。 B.肖形印有生活中的歌舞伎乐、车马出行、百戏、骑射等,有表示祥瑞的图形 如龙虎、朱雀等,有传说故事,如闻鸡起舞、老鼠嫁女等,说明肖形印的题材十 分广泛。 C.肖形印在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一印一画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D.肖形印的章法灵活多变,刀法精巧,章法要遵循“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 法则,刀法常有冲、切两种,有时也可以加入必要的修蹭、削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肖形印不仅有印章的特点,更有图章的特点,它不仅有象征凭信的证物作用, 而且也有艺术鉴赏价值。 B.肖形印的刻法一般有阳刻和阴刻两种表现形式,这也形成了印章艺术特有的 虚实结合的手法。 C.肖形印特别讲究章法和刀法。章法和刀法可以相互补救,相得益彰。 D.艺术家来楚生的肖形印,熔汉画像与古肖形于一炉,无论是佛像,还是生肖、 走兽、人物等肖形印,在印坛上冠绝古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 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 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 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 仓外官房居住,从之。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 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仓吏高
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 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 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日:“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 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 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于 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訚阅,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及教匪 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 寻休致,归。二十五年,卒。 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 宗重之而终黜。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 /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B.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 /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C.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 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D.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 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 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乾隆年间,邹炳泰担仼国子监司业,他援引古制上书请求,后来终于增建了 辟雍。 B.嘉庆年间,邹炳泰担任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又 上奏监督轮流住在仓库值班,皇帝答应了他。 C.邹炳泰在吏部任职时间长,在选拔官吏方面很谨慎,在选拔兵部主事一事上 坚持原则,不阿谀顺从他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邹炳泰自从做官以来,不登权贵政要之门,很久以后才跻身朝中大官。邹炳 泰在任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有什么过错,仁宗很器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5分)
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 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 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日:“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 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 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于 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阅,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及教匪 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 寻休致,归。二十五年,卒。 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 宗重之而终黜。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 /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B.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 /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C.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 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D.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 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 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乾隆年间,邹炳泰担任国子监司业,他援引古制上书请求,后来终于增建了 辟雍。 B.嘉庆年间,邹炳泰担任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又 上奏监督轮流住在仓库值班,皇帝答应了他。 C.邹炳泰在吏部任职时间长,在选拔官吏方面很谨慎,在选拔兵部主事一事上 坚持原则,不阿谀顺从他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邹炳泰自从做官以来,不登权贵政要之门,很久以后才跻身朝中大官。邹炳 泰在任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有什么过错,仁宗很器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5 分)
(1)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5分) (2)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 赞善降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云门道中晚步 李弥逊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 扶白叟杖青藜。 【注】①在浙江绍兴。②在陕西蓝田,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辋 川图》。 8.中间两联写“晚步”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9.有人评价尾联“化实为虚,不但笔法有了变化,诗境也添了空灵的意味” 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写出生命短暂、渺小的两句是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两句写出了春夏 两季鲜花芳香、树木繁茂的美丽景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970年的记忆 张亚凌
(1)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5 分) (2)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 赞善降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11 分) 云门道中晚步 李弥逊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②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 图画里,醉 扶白叟杖青藜。 【注】①在浙江绍兴。②在陕西蓝田,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辋 川图》。 8.中间两联写“晚步”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分) 9.有人评价尾联“化实为虚,不但笔法有了变化,诗境也添了空灵的意味”, 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写出生命短暂、渺小的两句是 “ , ”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 ”两句写出了春夏 两季鲜花芳香、树木繁茂的美丽景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1970 年的记忆 张亚凌
在收到舅舅的来信得知外婆要来看我们的消息后,母亲的表现很奇怪,奇怪得让 我们有点害怕。 她一会儿紧紧地搂着弟弟,蹭着弟弟的脸蛋儿,满脸是笑:“柱子,我娘要来看 我了,你外婆要来看你了。真的,真的要来了,马上就来了。”一会儿又松开弟 弟,用手背抹着泪花,自顾自地唠叨:“咋办啊?这日子过得都是窟窿眼,遮不 住丑!咋办呀……” 母亲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脸上挂着泪,嘴巴却撇成下弦月,看起来真是滑稽。 我从来没见过母亲这副表情,她遇事一直很镇定的。记得有一次我从沟边摔下去 折了腿,被别人背回了家。母亲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惊慌,反倒戳着我的额头骂 道:“沟能走还是能跑?走路不看,活该。”只是外婆要来,她至于吓成这样? 看着母亲的表情,我想笑,却笑不岀来。弟弟干脆咧着嘴大哭起来。我赶忙搂着 弟弟哄他:“外婆来了,咱们就能吃到好东西了,就不饿了。”弟弟啃着手指头, 哭声才渐渐小了下来。 母亲在院子里转着圈,似乎看啥都不顺眼,嘴里嘀咕着“这烂屋里,这烂屋里” 向忙于活计的母亲,好像一下子对干啥都没了兴趣,只是焦躁地转着圈儿,晃 得我眼花 父亲刚一进门,一向很镇定的母亲突然像疯了般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嘟哝: 我娘要来了,咋办哩,我娘要来了。 好像外婆要来看她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可怕。父亲扶着娘的肩膀说:“怕就不来 了?别怕,有我哩,我给咱想办法 我们就开始为着迎接外婆而准备。记忆里就像过年一样,每间屋子及院子里的每 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打发我拿个洋瓷碗出去借麦面,我兴奋得跳了 起来。 那时,我们吃的东西主要是红薯,早晨红薯块熬稀饭,中午红薯面条,下午红薯 馍馍就着炒红薯丝。红薯吃得人一开口,就是一股红薯酸味儿,连放的屁,也是 酸酸的红薯屁!实在吃不下去了,母亲就加点其它杂粮,也不过是玉米或糜子 只有来了贵客或是过年,才能吃得上白白的麦面。 我拿着洋瓷碗,雪花婶家、二狗家、北巷婶家、杏花姨家,我从各家借了一碗面 粉,我的手一直在打战:外婆来真好啊,外婆来就可以吃上过年才能吃到的麦面 了!我皱着鼻子闻,也没闻出面粉的香甜味儿。我很遗憾,要是我能变成一个搪 瓷碗,多好啊。 父亲还借了天柱叔家的大桌子、顺锁伯的大立柜摆在我们家,我们家一下子变得 很阔气 外婆来真好,家里整个都变了。 那会儿,我只有一个办法,外婆来了就不要走了,那样我天天都可以吃麦面,爬 大桌子摸大立柜。 父亲借了生产队的牛,驾着车,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就像过年般去十里外的镇上 接外婆。 记得外婆来的第一顿饭,母亲做得很费心:一碟凉拌莲菜,一碟小葱拌豆腐, 碟炒洋芋丝,一碟凉拌胡萝卜丝,白萝卜叶在开水里一焯又是一碟凉菜,白生生 的白菜帮加了几丝青椒炒了一碟菜,中间是一碟炒鸡蛋,饭桌上一下子就摆了七 个碟子。 那天母亲擀了面条。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得见蓝天白云。绿绿 的白菜叶子撒在锅里,看着都好吃
在收到舅舅的来信得知外婆要来看我们的消息后,母亲的表现很奇怪,奇怪得让 我们有点害怕。 她一会儿紧紧地搂着弟弟,蹭着弟弟的脸蛋儿,满脸是笑:“柱子,我娘要来看 我了,你外婆要来看你了。真的,真的要来了,马上就来了。”一会儿又松开弟 弟,用手背抹着泪花,自顾自地唠叨:“咋办啊?这日子过得都是窟窿眼,遮不 住丑!咋办呀……” 母亲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脸上挂着泪,嘴巴却撇成下弦月,看起来真是滑稽。 我从来没见过母亲这副表情,她遇事一直很镇定的。记得有一次我从沟边摔下去 折了腿,被别人背回了家。母亲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惊慌,反倒戳着我的额头骂 道;“沟能走还是能跑?走路不看,活该。”只是外婆要来,她至于吓成这样? 看着母亲的表情,我想笑,却笑不出来。弟弟干脆咧着嘴大哭起来。我赶忙搂着 弟弟哄他:“外婆来了,咱们就能吃到好东西了,就不饿了。”弟弟啃着手指头, 哭声才渐渐小了下来。 母亲在院子里转着圈,似乎看啥都不顺眼,嘴里嘀咕着“这烂屋里,这烂屋里”。 一向忙于活计的母亲,好像一下子对干啥都没了兴趣,只是焦躁地转着圈儿,晃 得我眼花。 父亲刚一进门,一向很镇定的母亲突然像疯了般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嘟哝: “我娘要来了,咋办哩,我娘要来了。” 好像外婆要来看她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可怕。父亲扶着娘的肩膀说:“怕就不来 了?别怕,有我哩,我给咱想办法。” 我们就开始为着迎接外婆而准备。记忆里就像过年一样,每间屋子及院子里的每 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打发我拿个洋瓷碗出去借麦面,我兴奋得跳了 起来。 那时,我们吃的东西主要是红薯,早晨红薯块熬稀饭,中午红薯面条,下午红薯 馍馍就着炒红薯丝。红薯吃得人一开口,就是一股红薯酸味儿,连放的屁,也是 酸酸的红薯屁!实在吃不下去了,母亲就加点其它杂粮,也不过是玉米或糜子。 只有来了贵客或是过年,才能吃得上白白的麦面。 我拿着洋瓷碗,雪花婶家、二狗家、北巷婶家、杏花姨家,我从各家借了一碗面 粉,我的手一直在打战:外婆来真好啊,外婆来就可以吃上过年才能吃到的麦面 了!我皱着鼻子闻,也没闻出面粉的香甜味儿。我很遗憾,要是我能变成一个搪 瓷碗,多好啊。 父亲还借了天柱叔家的大桌子、顺锁伯的大立柜摆在我们家,我们家一下子变得 很阔气。 外婆来真好,家里整个都变了。 那会儿,我只有一个办法,外婆来了就不要走了,那样我天天都可以吃麦面,爬 大桌子摸大立柜。 父亲借了生产队的牛,驾着车,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就像过年般去十里外的镇上 接外婆。 记得外婆来的第一顿饭,母亲做得很费心:一碟凉拌莲菜,一碟小葱拌豆腐,一 碟炒洋芋丝,一碟凉拌胡萝卜丝,白萝卜叶在开水里一焯又是一碟凉菜,白生生 的白菜帮加了几丝青椒炒了一碟菜,中间是一碟炒鸡蛋,饭桌上一下子就摆了七 个碟子。 那天母亲擀了面条。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得见蓝天白云。绿绿 的白菜叶子撒在锅里,看着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