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HCOOH CICHCOOH 2.86 1.26 0.64 CI CI CI CH3CH2CHCOOH CH3CHCH2COOH CH2CH2CHCOOH CH3CH2CH2COOH 2.82 4.41 4.70 4.82 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诱导效应是一种短程效应。 。二元羧酸的酸性 pka1 pka2 HOOCCOOH 1.27 4.27 HOOCCH>COOH 4.21 5.64 k HOOC(CH)COOH HOOC(CH2)COO H k2 HOOC(CH)COO OOC(CH2)nCOO+H
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诱导效应是一种短程效应。 ClCH2COOH Cl 2CHCOOH Cl 3CCOOH 2.86 1.26 0.64 CH3CH2CHCOOH CH3CHCH2COOH CH2CH2CH2COOH CH3CH2CH2COOH Cl Cl Cl 2.82 4.41 4.70 4.82 • 二元羧酸的酸性 HOOCCOOH HOOCCH2COOH pka1 pka2 1.27 4.27 4.21 5.64 HOOC(CH2 ) nCOOH k1 HOOC(CH2) nCOO - + H + HOOC(CH2) nCOO - k2 - OOC(CH2) nCOO - + H +
2.共轭效应的影响 分析列 COOH COOH COOH NO COOH NO2 N02 2.21 3.49 3.42 COOH COOH COOH pka 4.20 OH OH OH 2.98 4.08 4.57
2. 共轭效应的影响 COOH COOH NO2 COOH NO2 COOH NO2 2.21 3.49 3.42 COOH OH COOH OH COOH OH 2.98 4.08 4.57 pka 4.20 [分析]
邻位取代的苯甲酸,(取代基是吸电子基或给电子基),均使 酸性增强。 当羧基能与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 COOH CH的给电子共轭效应 HC00H(3.77) (4.20) 超过了吸电子诱导效应 分子内的氢键也能使羧酸的酸性增强
HCOOH (3.77) COOH (4.20) 邻位取代的苯甲酸, (取代基是吸电子基或给电子基), 均使 酸性增强。 C6H5的给电子共轭效应 超过了吸电子诱导效应 当羧基能与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 O H O O H 分子内的氢键也能使羧酸的酸性增强
芳香羧酸的情况分析 取代基具有吸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 邻>对>间 取代基具有给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 邻>间>对 具体分析: 邻位(诱导、共轭、场、氢键效应、空间效应 均要考虑。) 对位(诱导很小、共轭为主。) 间位(诱导为主、共轭很小。) U
芳香羧酸的情况分析 取代基具有吸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 邻 > 对 > 间 取代基具有给电子共轭效应时,酸性强弱顺序为: 邻 > 间 > 对 具体分析: 邻 位(诱导、共轭、场、氢键效应、空间效应 均要考虑。) 对 位(诱导很小、共轭为主。) 间 位(诱导为主、共轭很小。)
共轭碱分子内形成氢键,降低了共轭碱的碱性,增强了对应 的共轭酸的酸性。 试分析富马酸的K大于其顺式异构体马来酸K的原因。 COOH H HOOC HOOC COOH 富马酸 马来酸 通常酸性氢原子参与形成氢键时,其酸性减弱
C O O H O H -H + O C O H O 共轭碱分子内形成氢键,降低了共轭碱的碱性,增强了对应 试分析富马酸的K2大于其顺式异构体马来酸K2的原因。 C C COOH HOOC H H C C H HOOC COOH H 富马酸 马来酸 通常酸性氢原子参与形成氢键时,其酸性减弱。 的共轭酸的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