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卷(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埋怨/阴霾纰漏/蚍蜉煽动/潸然刽子手/秦桧 B.徇私/嶙峋骸骨/氦气扶乩/阽危签字/书笺 C.取缔/孝悌肥硕/回溯泾水/痉挛叱咤/炽热 揣测/喘息支绌/口拙茁壮/卓越犄角/掎角之势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阑珊揠旗息鼓诛连委屈求全B.肆业绿草如荫报负毛骨耸然 C.手饰再接再励毕竞陪礼道歉 销赃额首相庆座落狙击敌人 3、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A.春节临近,居民集中采购,这本身加大了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客观上会带动物价上涨 分析师普遍认为今年1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会达到6.5% B.我昨天看了篇以《韩寒大战方舟子》为题的文章。文章介绍到,1月中旬,方舟子在 微博上揭韩寒删博客销毁证据:韩寒则在自己的博客发表《正常文章一篇》,对方舟子进行 攻击。随后,二人之间的辩论愈演愈烈。 C.“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乍一看,是一个十五、六岁花季少女,只是言谈间经常略低下 头抿住嘴,下巴的轮廓显出坚强的个性。本该在父母百般宠爱下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 独自照顾养母12载,她的孝顺赢得了全中国的尊敬。 D.米教授对他带的研究生说:“书一定要多读,同一本书每多读一次便会有新的收获,即使 有不懂的地方,多读几次就会慢慢领悟到意思,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悬崖》导演刘进认为,由于过去的谍战片创作资料掌握不足,往往将潜伏人员高大全化, 使观众看不到他们的内心挣扎和真实情感 B.现代舞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 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能否用肉体来表达灵魂, 恰恰是中国现代舞团所欠缺的。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会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呢?难道 我们不应该迅速采取应对策略吗? D.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许多北漂的人都深知这一点—一幸福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取 得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被文人所轻视的界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当今国画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工笔花鸟,都是传 统绘画技法的延续。然而,据今已有数干年的传统绘画技法—一界画,却遭到相当长时间 的冷落。 中国画传统技法界画,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界画的技法日见成 熟。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书中高度评价了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界画 他还评价了董伯仁的界画是“楼生人物,旷绝古今"。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 很高的境界,他们父子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画风,并有较大的发展,界画技巧更为成熟。故 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李派风格的作品,其中《宫苑图》描画工细,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洋 溢着唐王朝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Ⅰ卷(共30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埋.怨/阴霾. 纰.漏/蚍.蜉 煽.动/潸.然 刽.子手/秦桧. B.徇.私/嶙峋. 骸.骨/氦.气 扶乩./阽.危 签.字/书笺. C.取缔./孝悌. 肥硕./回溯. 泾水../痉.挛 叱.咤/炽.热 D.揣.测/喘.息 支绌./口拙. 茁.壮/卓.越 犄.角/掎.角之势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阑珊 揠旗息鼓 诛连 委屈求全 B.肆业 绿草如荫 报负 毛骨耸然 C.手饰 再接再励 毕竟 陪礼道歉 D.销赃 额首相庆 座落 狙击敌人 3、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A.春节临近,居民集中采购,这本身加大了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客观上会带动物价上涨, 分析师普遍认为今年 1 月份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会达到 6.5%。 B.我昨天看了篇以《韩寒大战方舟子》为题的文章。文章介绍到,1 月中旬,方舟子在 微博上揭韩寒删博客销毁证据;韩寒则在自己的博客发表《正常文章一篇》,对方舟子进行 攻击。随后,二人之间的辩论愈演愈烈。 C.“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乍一看,是一个十五、六岁花季少女,只是言谈间经常略低下 头抿住嘴,下巴的轮廓显出坚强的个性。本该在父母百般宠爱下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 独自照顾养母 12 载,她的孝顺赢得了全中国的尊敬。 D.米教授对他带的研究生说:“书一定要多读,同一本书每多读一次便会有新的收获,即使 有不懂的地方,多读几次就会慢慢领悟到意思,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悬崖》导演刘进认为,由于过去的谍战片创作资料掌握不足,往往将潜伏人员高大全化, 使观众看不到他们的内心挣扎和真实情感。 B.现代舞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 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能否用肉体来表达灵魂, 恰恰是中国现代舞团所欠缺的。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会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呢?难道 我们不应该迅速采取应对策略吗? D.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许多北漂的人都深知这一点——幸福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取 得的。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被文人所轻视的界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当今国画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工笔花鸟,都是传 统绘画技法的延续。然而,据今已有数千年的传统绘画技法——界画,却遭到相当长时间 的冷落。 中国画传统技法界画,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界画的技法日见成 熟。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界画, 他还评价了董伯仁的界画是“楼生人物,旷绝古今”。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 很高的境界,他们父子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画风,并有较大的发展,界画技巧更为成熟。故 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李派风格的作品,其中《宫苑图》描画工细,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洋 溢着唐王朝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把中国传统绘画分 为十三种,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 花竹翎毛、野蠃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而界画并列 其中 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 兼、方囻对应等对比绘法。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 ]类。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数万间佛寺落墨于 数万计的图本,可谓是“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但是,界画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 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 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自从18世 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 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 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然而,在元代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元代有几 位画家因向皇宫献界画而被重用,甚或升官。其中最著名者为何澄、王振鹏。何澄曾向皇帝 进献界画佳作《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得到皇帝器重,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 大夫。王振鹏很得元仁宗赏识,献上《大明宫图》,竭力迎合,仁宗赐他在秘书监任职。在 献画风气的影响下,不少文人画家从事界画,即使非专职,亦兼而能之 令人欣喜的是,界画在中国美术教学,特别是工笔画教学中,仍有一席之地。也许界画 与昆曲有着同等的命运,如何改变文人对界画的轻视,使这一传统的绘画得以延续,很值得 我们一思。 5、关于“界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B.“界画”突出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C.“界画”以画宗教建筑为主,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 D.“界画”主要运用对比绘法处理画面,如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 6、下面不属于界画日渐没落原因的一项是() A.界画过分精细,要求画者必须具备极深的绘画功底。 B.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 C.由于艺术上的偏见,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 D.大多数文人画家为了纵情于一时灵感,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界画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技法日见成熟,在唐代到达顶峰。 B.界画在中国美术工笔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其命运已大大改善。 C.何澄因向皇帝进献界画《姑苏台》、《阿房宫》、《大明宫图》而得到皇帝器重。 D.界画和大写意、工笔花鸟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 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 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
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把中国传统绘画分 为十三种,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 花竹翎毛、野蠃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而界画并列 其中。 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 兼、方圆对应等对比绘法。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 门类。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数万间佛寺落墨于 数万计的图本,可谓是“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但是,界画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 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 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自从18世 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 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 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然而,在元代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元代有几 位画家因向皇宫献界画而被重用,甚或升官。其中最著名者为何澄、王振鹏。何澄曾向皇帝 进献界画佳作《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得到皇帝器重,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 大夫。王振鹏很得元仁宗赏识,献上《大明宫图》,竭力迎合,仁宗赐他在秘书监任职。在 献画风气的影响下,不少文人画家从事界画,即使非专职,亦兼而能之 令人欣喜的是,界画在中国美术教学,特别是工笔画教学中,仍有一席之地。也许界画 与昆曲有着同等的命运,如何改变文人对界画的轻视,使这一传统的绘画得以延续,很值得 我们一思。 5、关于“界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B.“界画”突出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C.“界画”以画宗教建筑为主,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 D.“界画”主要运用对比绘法处理画面,如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 6、下面不属于界画日渐没落原因的一项是( ) A.界画过分精细,要求画者必须具备极深的绘画功底。 B.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 C.由于艺术上的偏见,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 D.大多数文人画家为了纵情于一时灵感,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界画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技法日见成熟,在唐代到达顶峰。 B.界画在中国美术工笔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其命运已大大改善。 C.何澄因向皇帝进献界画《姑苏台》、《阿房宫》、《大明宫图》而得到皇帝器重。 D.界画和大写意、工笔花鸟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 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 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
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 穷诘窝顿。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 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 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 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 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 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舂涨,即 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ψ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 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 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空。谓 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为调剂,俾久 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 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日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清史稿·李文耕 传》 注: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毎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 指政绩好。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任,盗风屏息 终:终于 B.浚云、墨二河 浚:疏通 C.服膺宋儒之学 膺:胸 D.课渐裕 课:赋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受其害 尔其无忘告乃翁 B.以官累,不得归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勉以为己之学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D.重利而薄伦常 吾尝终日而思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东任职期间,李文耕认为山东百姓脾气粗犷,性子刚直,容易犯法,也更容易 向善,所以应先实行感化。 B.调任贵州后,李文耕请求朝廷能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这样就可以使他 的任期能够长久。他还扶持农桑,教百姓纺织。 C.李文耕在邹五年中,肃清盗贼有自己的方法,他让捉盗贼的差役生活富足,不受盗 贼的引诱利用,并且亲自巡査,最终使盗贼消失了。 D.李文耕治理水患非常出色,修筑防水设施,一定要亲临现场,做兖沂曹道时,为朝 廷节约了五万两银子。 第卷(共120分) 四、(23分)
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 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 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 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 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 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 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 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 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 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 “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为调剂,俾久 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 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清 史稿 · 李文耕 传》 注: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 指政绩好。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任,盗风屏息 终:终于 B.浚云、墨二河 浚:疏通 C.服膺宋儒之学 膺:胸 D.课渐裕 课:赋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民受其.害 尔其.无忘告乃翁 B.以.官累,不得归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勉以为己之.学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D.重利而.薄伦常 吾尝终日而.思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山东任职期间,李文耕认为山东百姓脾气粗犷,性子刚直,容易犯法,也更容易 向善,所以应先实行感化。 B.调任贵州后,李文耕请求朝廷能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这样就可以使他 的任期能够长久。他还扶持农桑,教百姓纺织。 C.李文耕在邹五年中,肃清盗贼有自己的方法,他让捉盗贼的差役生活富足,不受盗 贼的引诱利用,并且亲自巡查,最终使盗贼消失了。 D.李文耕治理水患非常出色,修筑防水设施,一定要亲临现场,做兖沂曹道时,为朝 廷节约了五万两银子。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 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3分) (2)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4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碧湘门① 吴弼 城中烟树绿波浸,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ang):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中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接合 第一句和第三句做简要分析。(4分) 13、按照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第一题计分)(5分) (1)古代诗人对酒总是情有独钟的,比如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用“ ”表达渴望人才而不得的苦闷;陶渊明在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来表达回家后的闲适:苏轼在《赤壁赋》中 用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表现与朋友一起喝酒唱歌的情景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苏轼在《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 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李贺 在《李凭箜篌引》中有“ ,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句子,这些描写都是 写听音乐时的感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那是一本2000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 它们花不开月不圆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査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3 分) ⑵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4 分) ⑶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 分) 1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碧湘门① 吴弼 城中烟树绿波浸, 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g):行列。 ⑴这首诗最后一句中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4 分) ⑵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 ‘远’字。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接合 第一句和第三句做简要分析。(4 分) 13、按照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第一题计分)(5 分) ⑴古代诗人对酒总是情有独钟的,比如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渴望人才而不得的苦闷;陶渊明在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回家后的闲适;苏轼在《赤壁赋》中 用“______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表现与朋友一起喝酒唱歌的情景。 ⑵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 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 在《李凭箜篌引》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句子,这些描写都是 写听音乐时的感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2 分)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那是一本 2000 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 它们花不开月不圆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中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 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鳖 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 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和女神合造的。当时 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 事情发生了:女神由于太勤快,吧地造得太大,以至于地跟天没办法合起来了。但是,他们 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创造了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褶,皱褶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 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 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岀几干里地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 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 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 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5000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 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人看过真正圆的东西。真正的圆存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中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 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鳖 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 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和女神合造的。当时 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 事情发生了:女神由于太勤快,吧地造得太大,以至于地跟天没办法合起来了。但是,他们 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创造了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褶,皱褶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 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 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地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 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 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 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5000 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 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人看过真正圆的东西。真正的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