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至中学高2015级下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颤抖(chan) 鲑珍(qui) 隽(jun)秀 望风披靡(mi) B.梵(fan)语 纤细(xian) 咎由自取(ji)横槊(shu)赋诗 C.踯躅(zh) 江渚(zhu) 褒禅山(bo) 滂(png)沱 纨(wan)素 愀然 伶俜(pin) 巷(xang)道 【谷案】C(A、鲑xie,B、梵fan、槊shuo,D俜ping、巷ha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懵懂 题纲挈领没精打彩 放浪形骸 班驳汗流夹背岌可危 平心而论 C.婆挲 杯盘狼籍 正襟危坐 徇私妄法 D.安祥 再接再励 兵慌马乱 游目聘怀 【答案】D(A提、采,B浃D安详、再接再厉、兵荒马乱、游目骋怀C婆娑徇私枉法)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审判人员往往在开庭前费尽周折说服证人到庭作证,证人也信誓旦旦,但在庭审过 程中临时变卦,由于缺乏立法上的制裁条款,司法人员对此只能无可奈何。 B.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基因,2011年“小悦悦事件”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道德风 暴”,“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呼喊不绝如缕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球员的肩膀, 从后面强行掀到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以致干 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答案】A(A.信誓旦旦:信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实的样子。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 挚而明确。符合语境意。 B.不绝如缕:绝,断。缕:线。似断未绝,像细线那样地连 着。形容情势十分危急。误用对象。C.熟视无睹:指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 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改为“视而不见”。D.屡试不爽:屡,屡次,一次又一次 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 学的教学与研究。 B.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瑞典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 福利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前人人平等。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 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的一千只下降到 高一下期中2013-5第1页共13页
高一 下 期中 2013-5 第1页 共13页 四川省乐至中学高 2015 级下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颤.抖(chàn) 鲑.珍(ɡuī) 隽.(jùn)秀 望风披靡. (mǐ) B.梵.(fán) 语 纤.细(xiān) 咎.由自取(jiù) 横槊.(shù)赋诗 C.踯.躅(zhí) 江渚.(zhǔ) 褒.禅山(bāo) 滂.(pāng)沱 D.纨.(wán)素 愀.然(qiǎo) 伶俜.(pīn) 巷.(xiàng)道 【答案】C (A、鲑 xié,B、梵 fàn、槊 shuò,D 俜 pīng、巷 h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懵懂 题纲挈领 没精打彩 放浪形骸 B.班驳 汗流夹背 岌岌可危 平心而论 C. 婆挲 杯盘狼籍 正襟危坐 徇私妄法 D.安祥 再接再励 兵慌马乱 游目聘怀 【答案】D (A 提、采,B 浃 D 安详、再接再厉、兵荒马乱、游目骋怀 C 婆娑 徇私枉法)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审判人员往往在开庭前费尽周折说服证人到庭作证,证人也信誓旦旦 ....,但在庭审过 程中临时变卦,由于缺乏立法上的制裁条款,司法人员对此只能无可奈何。 B.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基因,2011 年“小悦悦事件”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道德风 暴”,“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呼喊不绝如缕 ....。 C.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球员的肩膀, 从后面强行掀到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 ....,心情糟透了,以致干 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答案】A (A. 信誓旦旦:信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实的样子。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 挚而明确。符合语境意。 B. 不绝如缕:绝,断。缕:线。似断未绝,像细线那样地连 着。形容情势十分危急。误用对象。C.熟视无睹:指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 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改为“视而不见”。 D.屡试不爽:屡,屡次,一次又一次。 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望文生义。) 4. 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 学的教学与研究。 B.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瑞典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 福利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前人人平等。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 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的一千只下降到
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答案】A(B句式杂糅C去掉“不再”D“下降”与倍数不搭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马季) 最近,有关部门对网络文学进行盘点,获得以下共识:一是代际缩短引发的写作方式的 变化。早期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虽然存在观念差异,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仍然趋同,但随着 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新代网络写手基本脱离了传统思维模式,写作方式也相应产生较 大变化。二是已经形成“集体写作”的话语特征。网络写作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 化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 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 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三是网络写作通过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 迅速淘汰,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通过对网络写作特征与网络作品文本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传统文学相比较,我们还可 以对它的现实意义做出如下判断:其一,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二,网 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和阅读方式产生变革,及其全民参与的形式,对提高 民族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其三,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 更具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一漫画和动画一网络 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其四,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 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做出的自然反应,比如玄幻小说 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潜 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高一下期中20135第2页共13页
高一 下 期中 2013-5 第2页 共13页 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答案】A (B 句式杂糅 C 去掉“不再”D “下降”与倍数不搭配)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 (马季) 最近,有关部门对网络文学进行盘点,获得以下共识:一是代际缩短引发的写作方式的 变化。早期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虽然存在观念差异,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仍然趋同,但随着 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网络写手基本脱离了传统思维模式,写作方式也相应产生较 大变化。二是已经形成“集体写作”的话语特征。网络写作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 化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 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 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三是网络写作通过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 迅速淘汰,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通过对网络写作特征与网络作品文本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传统文学相比较,我们还可 以对它的现实意义做出如下判断:其一,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二,网 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和阅读方式产生变革,及其全民参与的形式,对提高 民族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其三,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 更具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 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其四,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 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做出的自然反应,比如玄幻小说、 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潜 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同时,对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网络写作是对作者发 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使文学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 灼时代;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标榜多元、对抗主流、疯狂复制、杂乱拼凑等严重问题,耗散 了文学写作的精神价值。从作品内容和写作形式,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快餐化倾向十分明显, 导致网络创作主体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仍存在较大距离 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这个原动力其实是文学最珍贵的价值之 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力量之源。陈建功认为,网络文学超强的传播能力使纸媒文学瞠乎其后, 这种传播能力将使它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任何轻视或忽视其巨大能量的行为,将造 成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失误。 5.下列对网络文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形成了精英化互动模式 B.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观念,摆脱了传统思维模式,产生了全新的写作方式与审美习惯。 C.网络文学解放了作者的发表权、出版权,但其庸俗化、快餐化倾向也十分明显 D.网络文学比纸媒文学更具有超强的传播能力,一定会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 【答案】C.(A形成了精英化互动模式,错。B产生了全新的写作方式与审美习惯,错。D 定会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错) 6.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所具有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方式和阅读方式产生重要变革 B.网络文学全民参与的形式和思想深度被削平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C.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比传统文学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 D.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答案】B(思想深度被削平的特点,错)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的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读 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的结果 B.网络文学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但在艺术水准上 与传统文学仍存在较大差距。 C.网络文学不关注现实生活,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 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 D.网络文学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但具有发展的原动力、超强的传播力 【谷案】C(C.网络文学不关注现实生活,错) 高一下期中20135第3页共13页
高一 下 期中 2013-5 第3页 共13页 同时,对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网络写作是对作者发 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使文学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 的时代;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标榜多元、对抗主流、疯狂复制、杂乱拼凑等严重问题,耗散 了文学写作的精神价值。从作品内容和写作形式,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快餐化倾向十分明显, 导致网络创作主体失陷,思想深度被削平,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仍存在较大距离。 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这个原动力其实是文学最珍贵的价值之一, 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力量之源。陈建功认为,网络文学超强的传播能力使纸媒文学瞠乎其后, 这种传播能力将使它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任何轻视或忽视其巨大能量的行为,将造 成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失误。 5.下列对网络文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形成了精英化互动模式。 B.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观念,摆脱了传统思维模式,产生了全新的写作方式与审美习惯。 C.网络文学解放了作者的发表权、出版权,但其庸俗化、快餐化倾向也十分明显。 D.网络文学比纸媒文学更具有超强的传播能力,一定会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 【答案】C.(A 形成了精英化互动模式,错。B 产生了全新的写作方式与审美习惯,错。D 一定会成为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错) 6.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所具有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导致书写方式和阅读方式产生重要变革。 B.网络文学全民参与的形式和思想深度被削平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C.作为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比传统文学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 D.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答案】B (思想深度被削平的特点,错)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的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尝试,读 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的结果。 B.网络文学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但在艺术水准上 与传统文学仍存在较大差距。 C.网络文学不关注现实生活,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 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 D.网络文学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但具有发展的原动力、超强的传播力。 【答案】C (C.网络文学不关注现实生活,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干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 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 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土未必以为然, 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岀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 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 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 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谷案】B(辞:推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母许之否乎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高一下期中20135第4页共13页
高一 下 期中 2013-5 第4页 共13页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 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 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 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 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 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答案】B (辞:推辞)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母许之.否乎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B.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君既若见录 C.①轼庐于其上 ②其文漫灭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倚歌而和之 【答案】C(A①我②主谓之间;B①想法②我,C它的,D①表承接②表修饰;) 0.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 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 的父母官 C.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 家学说 D.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 宗耀祖,以表孝心 【答案】D(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是为父亲)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 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 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 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 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 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 以使他受到牵累。”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 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轼 (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 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 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 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 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没有受损的城墙只 有三版。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制木质堤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 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30分 1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2分) 【答案】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为、顾各1分) 高一下期中20135第5页共13页
高一 下 期中 2013-5 第5页 共13页 B.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君既若见.录 C.①轼庐于其.上 ②其.文漫灭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倚歌而.和之 【答案】C (A①我②主谓之间;B①想法②我,C 它的,D①表承接②表修饰;) 10.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 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 的父母官。 C.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 家学说。 D.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 宗耀祖,以表孝心。 【答案】D (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是为父亲)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 “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 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 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 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 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 以使他受到牵累。”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 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轼 (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 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 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 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 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没有受损的城墙只 有三版。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制木质堤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 他。 Ⅱ卷 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30 分) 1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2 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2 分) 【答案】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为、顾各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