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很多,有些时代条件是难以复制的。但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 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代文人为时代而创作的使命感是文学高峰形成的前提。唐代文人们在不同时期都能将 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走向兴盛的时期,文 人们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 乐观的情怀,创作出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李白在《古风》其一中写道:“圣代复元 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 映千春..…”他认为开元年间复兴了尧舜的太平之世,才子们纷纷乘此时运,各展才能,写出 文质兼备的诗歌,自己更是希望著述照耀千秋。而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处于家国兴亡的危急 关头,则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中唐时期,社会危机重重,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许多讽喻诗广泛触及中唐各种政治问题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都 是后人所不能企及的。 文学高峰的形成与文学风气、文学形式大力变革有关。以诗歌来说,齐梁陈隋时期诗风 浮靡,唐朝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 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 文风。初唐四杰提出要廓清“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继四杰之后,陈子昂 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到初盛唐之交,张说和张九龄进一步提 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以建安气骨为核心的“盛唐气象”形成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 度,因而尤能引起后人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时代环境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 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 产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 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 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乡太久儿童不识的情景寄寓着人生易老的深刻感触,这正是 多少人老来还乡的共同体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既是王维的心情,又超出 了时空地域的局限,为后人所共有。 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三方而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 文人所追求的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
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很多,有些时代条件是难以复制的。但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 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一代文人为时代而创作的使命感是文学高峰形成的前提。唐代文人们在不同时期都能将 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走向兴盛的时期,文 人们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 乐观的情怀,创作出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李白在《古风》其一中写道:“圣代复元 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 映千春……”他认为开元年间复兴了尧舜的太平之世,才子们纷纷乘此时运,各展才能,写出 文质兼备的诗歌,自己更是希望著述照耀千秋。而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处于家国兴亡的危急 关头,则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中唐时期,社会危机重重,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许多讽喻诗广泛触及中唐各种政治问题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都 是后人所不能企及的。 文学高峰的形成与文学风气、文学形式大力变革有关。以诗歌来说,齐梁陈隋时期诗风 浮靡,唐朝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 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 文风。初唐四杰提出要廓清“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继四杰之后,陈子昂 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到初盛唐之交,张说和张九龄进一步提 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以建安气骨为核心的“盛唐气象”形成。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 度,因而尤能引起后人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时代环境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 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 产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 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 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乡太久儿童不识的情景寄寓着人生易老的深刻感触,这正是 多少人老来还乡的共同体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既是王维的心情,又超出 了时空地域的局限,为后人所共有。 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三方而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 文人所追求的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
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文学高峰的形成,除特定的历史条件外,也与文人们自觉创作、自觉革新的努力密切 相关。 B.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力度大胆揭露各种社会问题,创作了大量讽喻 C.唐代文人大胆革新,初唐四杰率先提出风雅兴寄和刚健的气骨,这促进了唐诗的健康发展 D.唐诗以透彻明快的语言概括出人类普遍的生活体验,因此成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文学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创作的例子,证明了唐代文人为时代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B.唐诗是经历了不断革新才达到高峰的,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阐述了唐诗的三次重要革新。 C.文章通过引用,论证了唐代诗人善于表达人们在同类境遇中的共同体会,唤起人们的共鸣。 D.文章按总分总结构阐述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从三个角度层层递进地论述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对所处时代和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责任感,并进行深刻思考,对创作出优秀 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诗没有历经三次重要革新,其创作就可能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也就不会 有后来的繁荣景象 C.提倡文质兼备,反对绮靡浮夸,这是唐诗一系列革新始终坚持的方向,也为唐诗达到高峰 奠定了基础。 D.唐代文人们的创作经验,尤其是他们追求的完美高远的精神风貌,是当代文人所欠缺的,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 往返4000多公里的超远距离通信,时延36毫秒内,依靠虚拟仿真和5G技术,南京航空 航天大学教授田威把曾经只能是空想的飞机制造实验教学变成了现实—4月9日,以“识变、 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启幕。在现场教学展示环节,田威用一根网线串起了 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机大部件装配实验。一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慕课自诞生起就被寄予了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 催生新的教育生产力的厚望。慕课带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正为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会上,教育部副 部长钟登华透露,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共计2亿多人次“打卡”慕课学
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唐代文学高峰的形成,除特定的历史条件外,也与文人们自觉创作、自觉革新的努力密切 相关。 B. 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力度大胆揭露各种社会问题,创作了大量讽喻 诗。 C. 唐代文人大胆革新,初唐四杰率先提出风雅兴寄和刚健的气骨,这促进了唐诗的健康发展。 D. 唐诗以透彻明快的语言概括出人类普遍的生活体验,因此成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文学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文章列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创作的例子,证明了唐代文人为时代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B. 唐诗是经历了不断革新才达到高峰的,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阐述了唐诗的三次重要革新。[中 C. 文章通过引用,论证了唐代诗人善于表达人们在同类境遇中的共同体会,唤起人们的共鸣。 D. 文章按总分总结构阐述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从三个角度层层递进地论述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文人对所处时代和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责任感,并进行深刻思考,对创作出优秀 作品意义重大。 B. 如果唐诗没有历经三次重要革新,其创作就可能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也就不会 有后来的繁荣景象。 C. 提倡文质兼备,反对绮靡浮夸,这是唐诗一系列革新始终坚持的方向,也为唐诗达到高峰 奠定了基础。 D. 唐代文人们的创作经验,尤其是他们追求的完美高远的精神风貌,是当代文人所欠缺的,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往返 4000 多公里的超远距离通信,时延 36 毫秒内,依靠虚拟仿真和 5G 技术,南京航空 航天大学教授田威把曾经只能是空想的飞机制造实验教学变成了现实——4 月 9 日,以“识变、 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启幕。在现场教学展示环节,田威用一根网线串起了 一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机大部件装配实验。[来源:%@中#&教~网]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慕课自诞生起就被寄予了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 催生新的教育生产力的厚望。慕课带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正为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会上,教育部副 部长钟登华透露,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共计 2 亿多人次“打卡”慕课学
堂,较2017年增长27倍,上线慕课数量约12500门,增加近3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数量增至1291门,增加1.6倍。同时,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 (摘编自《中国慕课:跑出速度创新标准》,《光明日报》2019年4月11日) 材料 朱春俐在《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选取了六大慕课平台上共1051门课程作 为观察样本,观察其所属专业学科。又从1051门样本课程中选取出各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5 门热门课程,共计28门课程(其中有2门重复课程),观察其所属专业学科。得到以下信息 如图 3500 300% 各学科课程数占全部杯本课程比例 2000% 各热门证程所属学科数占会部28 1500% 热门课框学科数比例 100% 5.00% 曾数 (摘编自朱春俐《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 材料 据报道,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进“亚欧会议慕课 网络行动”,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支持国内慕课平台横向联合,推动更多慕 课上线国际著名平台 经过量的积累,我国慕课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慕课平台 堆积大量教学视频资源,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并无本质差异。对此,授课者必须做到以学习 者的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其次,要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索 在线教育规律。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线测量和分析师生的教学行为和 轨迹,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开展慕 课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才能释放全新活力。在国内,近来创业创新类慕课较为热门,高校 也可积极寻求机会与各类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摘编自骆蓉《把慕课打造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光明日报》2019年4月4 材料四: 在中国慕课大会在,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首倡“未来+教育”概念。这是一套从底层信息 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优质内容平台层面,全面服务“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 新模式。产学协同育人,共建优质的教学内容,持续为智慧教育提供资源,腾讯TAPD技术 团队深入高校,将腾讯敏捷开发工具、方法与实践文化融入高校软件工程课程平台,致力于 培养更多软件工程人才。经由产学硏协同创新,共同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 教育的技术引擎。 (摘编自《腾讯王巨宏:“未来+教育”,以智能技术助力人才培养新模式》,《消费日报网》 2019年4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慕课大会上,田威教授依靠虚拟仿真等新科技,串起了一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 机大部件装配实验,使曾经的空想变为现实 B.慕课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界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
堂,较 2017 年增长 2.7 倍,上线慕课数量约 12500 门,增加近 3 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数量增至 1291 门,增加 1.6 倍。同时,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 (摘编自《中国慕课:跑出速度创新标准》,《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 11 日) 材料二: 朱春俐在《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选取了六大慕课平台上共 1051 门课程作 为观察样本,观察其所属专业学科。又从 1051 门样本课程中选取出各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 5 门热门课程,共计 28 门课程(其中有 2 门重复课程),观察其所属专业学科。得到以下信息, 如图: (摘编自朱春俐《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 材料三: 据报道,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进“亚欧会议慕课 网络行动”,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支持国内慕课平台横向联合,推动更多慕 课上线国际著名平台。 经过量的积累,我国慕课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慕课平台 堆积大量教学视频资源,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并无本质差异。对此,授课者必须做到以学习 者的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其次,要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索 在线教育规律。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线测量和分析师生的教学行为和 轨迹,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开展慕 课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才能释放全新活力。在国内,近来创业创新类慕课较为热门,高校 也可积极寻求机会与各类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摘编自骆蓉《把慕课打造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 4 日) 材料四: 在中国慕课大会在,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首倡“未来+教育”概念。这是一套从底层信息 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优质内容平台层面,全面服务“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 新模式。产学协同育人,共建优质的教学内容,持续为智慧教育提供资源,腾讯 TAPD 技术 团队深入高校,将腾讯敏捷开发工具、方法与实践文化融入高校软件工程课程平台,致力于 培养更多软件工程人才。经由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 教育的技术引擎。 (摘编自《腾讯王巨宏:“未来+教育”,以智能技术助力人才培养新模式》,《消费日报网》 2019 年 4 月 11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在中国慕课大会上,田威教授依靠虚拟仿真等新科技,串起了一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 机大部件装配实验,使曾经的空想变为现实。 B. 慕课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界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
式,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个性、多样的服务 C.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所属学科数在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它 们的课程数在全部样本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D.工学和理学的课程数占全部样本课程的比例之和约为50%,这与工学和文学所属学科数占 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之和一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与2017年慕课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时,材料一运用多个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如今我国慕课 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和应用规模之大 B.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等技术对教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在这种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成 效一定比传统教学好 C.腾讯的“未来+教育”概念是一种全面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从底层信息基础 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等多个层面 D.腾讯提供产业资源与技术,融入高校课程平台,与高校共同研究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为教育的智能化升级助力 6如何促进高校慕课的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楼道里的关门声 杨乃 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 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的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 接着又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 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 住:“干啥?” 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 懂点公德吧! 妻沉默一会,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
式,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个性、多样的服务。 C. 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所属学科数在 28 门热门课程学科数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它 们的课程数在全部样本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D. 工学和理学的课程数占全部样本课程的比例之和约为 50%,这与工学和文学所属学科数占 28 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之和一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在与 2017 年慕课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时,材料一运用多个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如今我国慕课 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和应用规模之大。 B.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等技术对教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在这种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成 效一定比传统教学好。 C. 腾讯的“未来+教育”概念是一种全面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从底层信息基础 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等多个层面。 D. 腾讯提供产业资源与技术,融入高校课程平台,与高校共同研究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为教育的智能化升级助力。 6.如何促进高校慕课的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楼道里的关门声 杨乃云 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 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的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 接着又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 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 住:“干啥?” 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 懂点公德吧!” 妻沉默..一会,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
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 妻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 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还是女 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 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 别去了。习惯就好了。” “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 责任。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 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 的资費,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 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 用那么大劲 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 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 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 天没听到门响了?” 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 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 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 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 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 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 不如下楼去等。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覆去地躺在床上。一 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 阶上。孩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珊步走来 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 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 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 “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
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 妻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 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还是女 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 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 别去了。习惯就好了。” “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 责任。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 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 的资費,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 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 用那么大劲。 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 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 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 天没听到门响了?” 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 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 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 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来源:%zste^p.co~m@*] 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 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 不如下楼去等。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覆去地躺在床上。[来源:z~step.^c%&#om] 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 阶上。孩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珊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 树。 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 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 [ “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