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十记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条幅,派人送给我,以陆游的名句, 表达他对中苏关系发展的感受和对两国关系前景的期望。 阿尔希被夫访华期间,我全程陪同他参观了燕山石化公司、 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和深圳特区等地。我不时提起苏 联援建的一些项目,还向他介绍深圳特区在小平同志直接关怀 下,坚持改革开放,取得惊人发展的历史。阿尔希波夫对中国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飞速的发展,印象极为深刻,不时由衷地赞 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苏联社会现状的失望和不满。 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中 苏成立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定》,使两国中断多年的 经济和科技合作得以恢复。 1985年7月,我陪同姚依林副总理回访苏联。姚副总理同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举行会谈,会见了苏联部 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双方在发展经贸合作方面谈得很顺利,签 署了《中苏关于1986~1990年交换货物和付款协定》等文件, 中苏贸易额则从1984年的26.5亿瑞士法郎增加到1985年的46 亿。双方对两国的高层交往和贸易的大幅增长表示满意,我方 同时敦促苏方在消除“三大障碍”问题上拿出行动,指出障碍 不消除,两国关系的改善是有限度的。 谈判突破 如何从中苏关系正常化谈判的僵局里面走出来呢?中方坚 22
外交十记 持消除“三大障碍”,这是两国关系根本改善的基础,而苏联的 三位领导人一一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一均避 重就轻,企图绕过“三大障碍”,通过发展经贸合作,增加相互 往来,实现所谓两国关系正常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初期,也无 意在克服“三大障碍”问题上向前迈步。 1985年10月9日,小平同志在会见访华的罗马尼亚领导人 齐奥塞斯库时指出,解决中苏关系正常化问题、消除“三大障 碍”,首先应从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件事做起。只要这个问题解 决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为推动中苏关系取得突破,小平同 志首次提出中苏举行高级会晤的设想。小平同志请齐奥塞斯库 带口信给戈尔巴乔夫:如果苏联同我们达成谅解,让越南从柬 埔寨撤军,而且能办到的话,他愿同戈尔巴乔夫会见。小平同 志说,他出国访问的历史使命虽已完成,但为这个问题,他可 以破例。 1985年11月6日,苏方答复说口信收到了。23日,苏方表 示,苏中举行最高级会晤和恢复党的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建 议两国最高领导在苏联远东地区或中国境内举行会晤,讨论苏 中关系正常化问题。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远东城市海参崴发表 长篇讲话,表示苏联愿在任何时间、任何级别上同中国十分认 真地讨论建立睦邻关系的“进一步措施”。他宣布,当年年底前 从阿富汗撤出苏军六个团,苏联全部撤军则取决于外部干涉是 否继续下去,并透露苏联正同蒙古研究撤出“相当数量”的苏 23
外交十记 军问题,还表示愿同中国讨论削减中苏边境地区的陆军。同时, 他也谈到了柬埔寨问题,声称越柬问题的解决取决干中越关系 正常化,是中越双方的事,苏联只能希望中越恢复对话,言归 于好。 值得注意的是,他接受了中国在中苏边界谈判中所持的立 场,同意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分阿穆尔河(黑龙江)边界线走向, 希望不久的将来,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 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历次讲话相比,这次讲话显示苏方 的立场有了重要变化。 在“三大障碍”问题上,这次没有重弹“不设先决条件”、 “不损害第三国利益”、“从不威胁中国”等老调,不再回避从阿 富汗、蒙古和边境地区撤军问题,有所松动。在越柬问题上,语 气也比较平和,说现在是解决问题的存利时机。 由于历史原因,中苏两国边界在黑龙江(阿穆尔河)一段, 在清朝时,只是简单地以江为界,没有严格划定。苏联一直站 在当年沙俄蛮横的立场上,声称中国的边界应当划在界江界河 的我方沿岸一线。这样一来,江中的岛屿自然就划归了苏联,而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成了苏联的内河。我方当然不会答应。中国 主张,按国际法准则及国际实践,应当以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 为两国国界。1969年,中苏两国的珍宝岛流血冲突,盖源于此。 戈尔巴乔夫的表态不能说不是一个积极的姿态。 同时,作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第一次公开肯定了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表示理解和尊重。他还提出了扩 24
外交十记 大和加深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设想。 中央决定抓住这一时机,采取相应对策,对戈尔巴乔夫的 讲话表示了审慎欢迎的态度,但在“三大障碍”问题上不松口, 继续保持压力,同时做出积极姿态,接过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 的提法,同意恢复边界谈判。 为此,8月13日,吴学谦外长约见苏联驻华使馆临时代办 费多托夫,做了如下表态:戈尔巴乔夫总书记7月28日海参崴 讲话中对中国和就中苏关系所表述的意见,我们子以认真的评 价和重视。中方注意到其中有些过去没有说过的话,对此我们 表示欢迎。苏联方面清楚地知道中国方面关于消除“三大障碍” 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则立场和具体主张,而戈尔巴乔夫 这篇讲话与消除“三大障碍”距离尚远,特别是没有提到越南 从柬埔寨撤军问题,我们是不满意的。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公 正合理地解决柬埔寨问题是中国方面最感关切的问题,也是去 年邓小平同志通过齐奥塞斯库传话的核心。中方真诚地希望早 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希望苏方认真考虑中方的意见。对戈 尔巴乔夫总书记宣布中苏东段边界以界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 中方表示欢迎。据此,中方认为,在适当时候恢复中苏边界谈 判是适宜的。 1986年9月2日,小平同志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菜士电视采 访时,又一次谈到了中苏关系,强调指出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问题是改善中苏关系的关键,并说,如果戈尔巴乔夫在越柬问 题上走出扎扎实实的一步,消除了这个障碍,他愿意破例地到 25
外交十记 苏联的任何地方去同戈尔巴乔夫见面。我们在9月7日正式对外 发表了这一谈话,把中方的立场公布于世,实际上是对戈尔巴 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做出了公开的答复。 走向正常化 为了推动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海参崴讲话基础上向前迈步, 我们一连做了几件事情:邀请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计委 主席塔雷津访华;恢复了中苏边界谈判;在其后举行的第十二 轮的中苏政治磋商中重点就越柬问题谈判。 塔雷津是在1986年9月访华的。访问期间,双方探讨了苏 联向我们提供政府贷款,在广西合作建设铝厂、扩建本溪钢铁 生产、修建新疆铁路;还探讨了合资办厂、补偿贸易和来料加 工、扩大边境贸易、增加供应传统货物等一系列推进两国经贸 合作的问题。塔雷津还探询我们对戈尔巴乔夫海参崴讲话的进 一步态度。中国领导人则表示,戈尔巴乔夫的讲话有些值得欢 迎的方面,但明确指出他在中国最为关切的越柬问题上没有新 意,敦促苏方在这一事关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上尽早做 出政治决断。 根据中方关于恢复边界谈判的建议,中苏外长1986年9月 在纽约会见时达成协议,两国边界谈判于1987年2月在莫斯科 举行。我出任中方代表团团长,苏方代表团团长是副外长罗高 寿。此前中苏于1964年2月至7月和1969年10月至1978年6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