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新疆鸟鲁木齐地区20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 验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的非科学功能 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源于16到18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 这一历史进程。平心而论,是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呢?至于技术的发明,倒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好处。但是常常被用来标记产业革命 的蒸汽机,它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 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 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 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 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置身其间 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 常产生直接的物质利益。但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应当也不止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一一如果 仅仅满足于饱食、暖衣、逸居,于禽兽亦不远。 我们想要理解我们置身其间的环境。而在这种对理解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 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说,到推理,到验证。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 到这一图景的最终确立,我们证明了我们的理性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最终 权威也由是确立。正是科学发展了现代思维方式: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 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屡试 不爽。科学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作为科学革命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直 接后续事件,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人对科学和技术认识的状况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642年伽利略死牛顿生,时届科 学发展之初,崇祯皇帝正和李自成酣战中原,没人去想地球绕太阳还是太阳绕地球转:到了 1879年麦克斯韦死爱因斯坦生,光绪朝的士人看见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是已经充分发展 起来了的技术。与深藏不露的科学精神恰成对比的技术,这种物化了的力量,所向披靡,而 国人穷于应付。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的、与之密切结合的科学,对于未经准备的中国知识 界来说,竟成了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的外在。即使像郭嵩焘、严复这样的先进分子,对 于科学的这一层意义,尚觉隔膜,遑论当时仍把洋人视为异类的一般读书人了 我们可以在狭义上谈论科学,这是一种知识,一个体系。但科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
精品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2013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 验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科学的非科学功能 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源于 16 到 18 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 这一历史进程。平心而论,是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呢?至于技术的发明,倒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好处。但是常常被用来标记产业革命 的蒸汽机,它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 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 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 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 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置身其间 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 常产生直接的物质利益。但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应当也不止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果 仅仅满足于饱食、暖衣、逸居,于禽兽亦不远。 我们想要理解我们置身其间的环境。而在这种对理解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 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说,到推理,到验证。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 到这一图景的最终确立,我们证明了我们的理性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最终 权威也由是确立。正是科学发展了现代思维方式: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 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屡试 不爽。科学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作为科学革命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直 接后续事件,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人对科学和技术认识的状况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642 年伽利略死牛顿生,时届科 学发展之初,崇祯皇帝正和李自成酣战中原,没人去想地球绕太阳还是太阳绕地球转;到了 1879 年麦克斯韦死爱因斯坦生,光绪朝的士人看见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是已经充分发展 起来了的技术。与深藏不露的科学精神恰成对比的技术,这种物化了的力量,所向披靡,而 国人穷于应付。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的、与之密切结合的科学,对于未经准备的中国知识 界来说,竟成了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的外在。即使像郭嵩焘、严复这样的先进分子,对 于科学的这一层意义,尚觉隔膜,遑论当时仍把洋人视为异类的一般读书人了。 我们可以在狭义上谈论科学,这是一种知识,一个体系。但科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
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言以蔽之,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一种和现代化 相匹配的文化。从历史上看,这种功用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理解这一点 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 (选自《科学》2012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不属于“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一项是 提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判定标准 B.树立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 C.产生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 D.形成一个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体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里说的是科学,而不是科学的非科学功能。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关于“国人对科学和技术认识的状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17世纪中叶,西方现代科学已经开始发展,而中国农民起义正酣,明王朝正走向末 路,中国人无暇顾及看似与社会不相干的自然科学的研究。 B.19世纪,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保守的中国的大门,对这已经充分发展起来的 所向披靡的先进技术,中国人只能穷于应付 C.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固步自封,中国知识界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几乎一无 所知,所以面对现代科学,他们无法理解,更无法消化 D.科学是技术的基础与前导,二者密切结合。对于科学的这一层意义,即使像郭嵩焘 严复这样的先进分子尚觉隔膜,遑论当时一般的读书人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时国人不是无暇顾及科学研究,而是不了解,“没人去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历史上看,科学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发展的,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明 显的密切联系,比如蒸汽机和热机理论 B.技术的发明可以给社会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而科学则不然,它并不常常产生宜接 的物质利益,而是帮助我们理解自然、世界 C.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以理性为指导的全新的认识模式使我们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 的世界,理性的最终权威也从而确立。 D.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现代思维方式在非
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言以蔽之,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一种和现代化 相匹配的文化。从历史上看,这种功用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理解这一点, 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 (选自《科学》2012 年第 4 期,有改动) 1.下列不属于“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一项是 A.提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判定标准。 B.树立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 C.产生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 D.形成一个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体系。 2.下列关于“国人对科学和技术认识的状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17 世纪中叶,西方现代科学已经开始发展,而中国农民起义正酣,明王朝正走向末 路,中国人无暇顾及看似与社会不相干的自然科学的研究。 B.19 世纪,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保守的中国的大门,对这已经充分发展起来的、 所向披靡的先进技术,中国人只能穷于应付。 C.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固步自封,中国知识界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几乎一无 所知,所以面对现代科学,他们无法理解,更无法消化。 D.科学是技术的基础与前导,二者密切结合。对于科学的这一层意义,即使像郭嵩焘、 严复这样的先进分子尚觉隔膜,遑论当时一般的读书人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历史上看,科学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发展的,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明 显的密切联系,比如蒸汽机和热机理论。 B.技术的发明可以给社会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而科学则不然,它并不常常产生宜接 的物质利益,而是帮助我们理解自然、世界。 C.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以理性为指导的全新的认识模式使我们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 的世界,理性的最终权威也从而确立。 D.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现代思维方式在非
科学领域得以验证的一个重大事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和技术并非始终没有密切联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 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 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 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 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 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 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 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 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 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 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 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 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 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凌策传》,有删改)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②榷茶之法 茶叶专卖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策自陈三莅蜀境莅:到达 B.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称:声誉。 C.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领:兼任 D.所至有治迹治:治理。 【答案】D
科学领域得以验证的一个重大事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 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 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 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 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 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 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 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 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 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 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 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 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 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凌策传》,有删改)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②榷茶之法: 茶叶专卖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策自陈三莅蜀境 莅:到达。 B.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 称:声誉。 C.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 领:兼任。 D.所至有治迹 治:治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凌策“强干”的一组是(3分) ①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②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③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④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⑤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⑥累遣中使挟医存问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④是讲凌策的梦得以应验:⑥是皇上的行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顺作乱,官员大多害怕到川陕任职,而凌策却毛遂自荐,表明自己熟悉当地的民 俗,朝廷于是派他到蜀州任职 B.在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的范围内,因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的 旅人染病而死者十之八九。 C.饶州出产黄金,但官府禁止买卖,并逮捕那些私下买卖黄金的人。凌策请求允许百 姓自由买卖,而由官府收税 D.皇帝认为凌策很有才干,多次委以重任。在任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期间,凌策奉 诏又参与了重新制定茶叶专卖法一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稍宽其旧说明只是稍做修订而不是重新制定”。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 【答案】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从不以礼相待,他于是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 求学。(5分) 【解析】 试题分析:得分点:孤、厉志、加礼、同学,大意,各一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答案】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将应对的措施向上禀报 (5分)
【解析】 5.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凌策“强干”的一组是(3 分) ①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②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③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④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⑤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 ⑥累遣中使挟医存问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顺作乱,官员大多害怕到川陕任职,而凌策却毛遂自荐,表明自己熟悉当地的民 俗,朝廷于是派他到蜀州任职。 B.在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的范围内,因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的 旅人染病而死者十之八九。 C.饶州出产黄金,但官府禁止买卖,并逮捕那些私下买卖黄金的人。凌策请求允许百 姓自由买卖,而由官府收税。 D.皇帝认为凌策很有才干,多次委以重任。在任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期间,凌策奉 诏又参与了重新制定茶叶专卖法一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 (2)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答案】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将应对的措施向上禀报。 (5 分)
【解析】 试题分析:得分点:水潦、艰殆、便宜、于外计,大意,各一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凌策字子奇,宣州径县人。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从不以礼相待,他于是决定渡江 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科,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因能力强闻 淳化三年,担任签书两使判官。李顺作乱,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 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厂南西路转运使。又入朝为户部判 官。此前,岭南运送香药,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毎站二百,肩挑背扛送到京城,这种繁重的劳役成为 沉重的负担。皇帝命令凌策筹划,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节 省下大笔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赐给金紫。广州、 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旅人死者十之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 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 岀朝任扬州知州,恰逢江、淮歉收,盗贓不少,朝廷任命祾策兼任淮南东踣安抚使。后进級为司封 当时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帝与宰相遍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帝说:“南昌(常年) 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将应对的措施向上禀报。王旦说:“凌策处理政务平和公正,可以 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即刻将江南转运使一职授予他。饶州出产金子,曾有令禁止私下买卖,有时接到 举报,逮捕许多人关在狱里。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收税,人们感到很方便。(大中祥符)五年,任 命为右谏议大夫、益州知州。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后来他到 剑外任职共有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 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王旦说:“凌策性 情淳朴温和,亦事精明千练。¨皇帝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祾策为給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当时 的茶叶专卖法弊端很多,皇帝下令凌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共同负责修订,比旧法稍稍放宽 第二年凌策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忺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人之巴蜀 [明]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 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送人之巴蜀 [明]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 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