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2012.12 基础知识检测(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是 A.晕车(yun) 城垣(yudn)安步当车(dang)奄奄一息(yan) B.粗犷(kung)翘首(qiao)不容置喙(hui)怦然心动(peng) C.切磋(qie)削价(xue)自怨自艾(yi)差强人意( qiang) D.针灸(ji) 崔嵬(w白i)流水淙淙(cong)诲人不倦(hu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倒彩世外桃源以逸待劳名门旺族以德报怨 B.家具城统筹兼顾手不释卷首屈一指绵里藏针 C.溜冰鞋自行其是风声鹤戾山清水秀期期艾艾 D.编者按失口否认鸠占鹊巢察言观色积毁销骨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是 A.荣原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 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B.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是现代工业 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的。 C.江湄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 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皇家马德里油轮总公司的新油轮近日在福罗里达州靠岸,这座“漂浮之楼”使 周围的大楼相形见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 本届“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B.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赠予大陆的珍贵动物一一长鬃 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C.3月下句,本该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但在雨雪、风沙的打压下,北 京城的草木集体“拒绝”返青,玉渊潭公园的樱花节也不得不延后举行。 D.“黄金周”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中国人休假的办法,只是当时 国家为拉动内需而匆忙出台的替代措施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 水渡①②③④ 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新疆乌鲁木齐一中 2013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2012.12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是 A.晕车(yūn) 城垣(yuán) 安步当车(dàng) 奄奄一息(yǎn) B.粗犷(kuàng)翘首(qiáo) 不容置喙(huì) 怦然心动(pēng) C.切磋(qiē) 削价(xuē) 自怨自艾(yì) 差强人意(qiáng) D.针灸(jiù) 崔嵬(wéi) 流水淙淙(cóng) 诲人不倦(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倒彩 世外桃源 以逸待劳 名门旺族 以德报怨 B.家具城 统筹兼顾 手不释卷 首屈一指 绵里藏针 C.溜冰鞋 自行其是 风声鹤戾 山清水秀 期期艾艾 D.编者按 失口否认 鸠占鹊巢 察言观色 积毁销骨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是 A.荣原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 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B.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是现代工业 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的。 C.江湄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 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皇家马德里油轮总公司的新油轮近日在福罗里达州靠岸,这座“漂浮之楼”使 周围的大楼相形见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 本届“2009 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B.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赠予大陆的珍贵动物——长鬃 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C.3 月下旬,本该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但在雨雪、风沙的打压下,北 京城的草木集体“拒绝”返青,玉渊潭公园的樱花节也不得不延后举行。 D.“黄金周”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中国人休假的办法,只是当时 国家为拉动内需而匆忙出台的替代措施。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 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 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 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 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 杂草和石 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 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 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苏词 傅成穆俦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 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 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壮行、农 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 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髙到与诗言志抒情 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 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 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 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 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 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髙远典雅,真 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 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 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 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 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 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 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 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 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 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6.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7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词词体解放,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 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 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苏词 傅成 穆俦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 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 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壮行、农 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 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 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 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 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 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 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 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 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 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 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 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 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 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 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 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 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 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6.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7.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词词体解放,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等词句运用 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 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 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 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 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三.文言诗文检测(共45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题(选择各2分,翻译各2分,共14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 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 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 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 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 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 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 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 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 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 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 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 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 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 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 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 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则亩益 益:增加 斗乎0是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D.为首为讳 首:头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与 论刑政 B.臣少也贱,所知唯田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屣 C.复何忧 哉 何其不直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 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 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三.文言诗文检测(共 45 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9—13 题(选择各 2 分,翻译各 2 分,共 14 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 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 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 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 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 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 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 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 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 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 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 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 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 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 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 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则亩益三 斗 益:增加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D.为首为讳 乎 首:头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与 论刑政 B.臣少也贱,所知唯田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屣 C.复何忧 哉 何其不直
D.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④⑥ 1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 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 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 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 了高允的劝谏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③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②能开国,生儿③不象贤④。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公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使用的一种钱币,王莽代汉时被废,东汉光武帝刘秀 又恢复使用五铢钱,这里代指汉代的江山。②相:指诸葛亮。③儿:指刘备的儿 子刘禅。④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4.首联一个“尚”字用得最妙,试结合作品,谈谈其妙处。(3分) 15.颈联“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这样写有什么 深沉的意蕴?(3分) (三)古诗文背诵(共25分) 16.补写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嗟夫!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5).山行六七里, ,酿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D.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 ③④⑥ 1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 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 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 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 了高允的劝谏。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③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 6 分) 蜀 先 主 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②能开国,生儿③不象贤④。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公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使用的一种钱币,王莽代汉时被废,东汉光武帝刘秀 又恢复使用五铢钱,这里代指汉代的江山。②相:指诸葛亮。③儿:指刘备的儿 子刘禅。④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4.首联一个“尚”字用得最妙,试结合作品,谈谈其妙处。(3 分) 15.颈联“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这样写有什么 深沉的意蕴?(3 分) (三)古诗文背诵(共 25 分) 16.补写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⑶.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嗟夫!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⑸.山行六七里, ,酿泉也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天大寒,砚冰坚 ,弗之怠。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余则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 东阳马生序》) (9).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0.妇姑荷箪食, ,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D.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02.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拄杖无时夜敲门。(陆游《游山西村》 3.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040.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8分) 巩乃斯的马 周涛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 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愉,就有点替他们惋惜。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象征落 后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骆驼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 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 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那些人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 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我喜欢看一个马的家族在牧场上游移 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它匀称 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也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 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马和顽皮的 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 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瓜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竞能把牧草覆盖 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 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 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P-1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 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 大群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 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 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 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挟 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雄浑的马蹄声 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
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⑻.天大寒,砚冰坚, ,弗之怠。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余则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 东阳马生序》) ⑼.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⑽.妇姑荷箪食, 。 / ,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⑾.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⑿.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 ,拄杖无时夜敲门。(陆游《游山西村》) ⒀.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⒁.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共 18 分) 巩乃斯的马 周涛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 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愉,就有点替他们惋惜。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象征落 后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骆驼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 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 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那些人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 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我喜欢看一个马的家族在牧场上游移, 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它匀称 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也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 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马和顽皮的 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 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瓜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竞能把牧草覆盖 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 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 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 P-1 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 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 大群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 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 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 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挟, 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雄浑的马蹄声 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