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析语言特色型(语言类题) [答题模板]本诗在语言运用上具有()的特色。诗中某句写出了()。诗 人运用这样的语言抒发了()的情感。 附:语言特色常用术语 类型 术语 豪放型傩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 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清幽型美迷人,清新明丽,清涂幽远,宁静话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闹, 伤感型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消,逃离优惚,冷森幽解,读清冷落, 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邈远 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女词(其三) 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要点①)诗人用“见客”“笑入”“不 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 “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要点②)诗人用“清水出 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要点③) 七、思想情感型 [答题模板] ×描写了()内容(情调),运用()技巧抒发某人()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结合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六、分析语言特色型(语言类题) [答题模板] 本诗在语言运用上具有( )的特色。诗中某句写出了( )。诗 人运用这样的语言抒发了( )的情感。 附:语言特色常用术语 类型 术语 豪放型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 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清幽型 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 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伤感型 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肃杀凄凉 悲苦型 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邈远 欢快型 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女词(其三) 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要点①)诗人用“见客”“笑入”“不 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 “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要点②)诗人用“清水出 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要点③) 七、思想情感型 [答题模板] ××描写了( )内容(情调),运用( )技巧抒发某人( )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 柯 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注]。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结合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词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要点①)本词下阕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流 露出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之情。(要点②) 重点突破的失分3题型一一分分必争,不留盲 从近几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阅读中,失分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 “情感分析题”“表达技巧题”“比较鉴赏题”这三个题型上,而二轮复习,本 身就是一个“攻重点,破难点,扫盲点”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题型给 予细化讲解,重点突破,从而扫清盲区,突破制约古代诗歌阅读题得高分的瓶颈。 练好“三功”,确保情感分析题的答案更完善 高考考査古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 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 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 生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本书将教你学会“三功”,确保情感分析题更完善 [典例](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 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 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答: 参考答案:本词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要点①)本词下阕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流 露出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之情。(要点②) 重点突破的失分 3 题型——分分必争,不留盲 点 从近几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阅读中,失分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 “情感分析题”“表达技巧题”“比较鉴赏题”这三个题型上,而二轮复习,本 身就是一个“攻重点,破难点,扫盲点”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题型给 予细化讲解,重点突破,从而扫清盲区,突破制约古代诗歌阅读题得高分的瓶颈。 一、练好“三功”,确保情感分析题的答案更完善 高考考查古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 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 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 生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本书将教你学会“三功”,确保情感分析题更完善。 [典例]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残春旅舍 韩 偓 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 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 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 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 “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 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评分细则]准确答出什么感情的,得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得3分 [现场阅卷] [我来评分]2分 [名师评卷]此考生答案就句析句,没有联系主旨;同时,没能深入理解诗歌情 感。考生对第5句意思未能理解,导致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没有体悟出来,但能 根据题目和注释,准确把握了第6句蕴涵的情感“客居馆舍中的烦闷孤独”,所 以得2分。第7句点出了诗人因品格“高洁”而不被重用,那不被重用背后蕴涵 的“愁苦”之情未分析出来,所以不得分。最后一句完全理解错误,“待眼明” 是期望被明主早日发现,背后隐含的是对唐朝的忠心,而非期望“改朝换代” (一)习得“外家功”(挑字析、逐联〈片〉析) 1.挑字析 古诗写作重炼字,以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样的字,有时表现在高 度凝练的情感词语上,这叫“情字”。分析某句、某联或全篇的思想感情,首先 要把这样的“情字”挑出来分析。有时,“情字”并不是那么显豁,而是藏在某 些富有表现力的实字或虚字中。挑字析主要用于对某句、某联较小范围的分析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这首诗的首尾两联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 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 “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 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评分细则] 准确答出什么感情的,得 3 分,进行简要分析的,得 3 分。 [现场阅卷] [我来评分] 2 分 [名师评卷] 此考生答案就句析句,没有联系主旨;同时,没能深入理解诗歌情 感。考生对第 5 句意思未能理解,导致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没有体悟出来,但能 根据题目和注释,准确把握了第 6 句蕴涵的情感“客居馆舍中的烦闷孤独”,所 以得 2 分。第 7 句点出了诗人因品格“高洁”而不被重用,那不被重用背后蕴涵 的“愁苦”之情未分析出来,所以不得分。最后一句完全理解错误,“待眼明” 是期望被明主早日发现,背后隐含的是对唐朝的忠心,而非期望“改朝换代”。 (一)习得“外家功”(挑字析、逐联〈片〉析) 1.挑字析 古诗写作重炼字,以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样的字,有时表现在高 度凝练的情感词语上,这叫“情字”。分析某句、某联或全篇的思想感情,首先 要把这样的“情字”挑出来分析。有时,“情字”并不是那么显豁,而是藏在某 些富有表现力的实字或虚字中。挑字析主要用于对某句、某联较小范围的分析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报恩寺上方 方 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这首诗的首尾两联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题干要求把握诗歌首尾两联所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歌中的某些关 键词语往往就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要抓住首尾两联中的关键词语。如 首联中的“来来”“无穷”“宽”等,这几个词语虽然不是直接抒情,但带有强 烈的感情色彩,它们写出了诗人登上寺院后兴致勃勃的情形,透露出诗人的惊喜 之情:尾联中,只要抓住“惜”“难”两字,结合诗歌内容,就不难明白尾联抒 发了诗人无限的依恋之情。 参考答案:首联通过写诗人兴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发现这里可以尽情扩展视 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异常惊喜之情。尾联通过写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 诗人的心田,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报恩寺之景流连忘返 情难自己的无限依恋之情 2.逐联(片)析 “逐联(片)析”就是对律诗和有上下片的词采取逐联逐片的分析,从而得出该诗 歌的思想感情。此法主要运用于对诗歌全篇的思想感情分析题中。有时对诗歌全 篇感情变化的分析也用此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花岭南作 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虛过, 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 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①1126年,金兵攻占卞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辗转 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汉 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③东周:代指洛阳一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答: 解析:题干要求把握诗歌首尾两联所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歌中的某些关 键词语往往就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要抓住首尾两联中的关键词语。如 首联中的“来来”“无穷”“宽”等,这几个词语虽然不是直接抒情,但带有强 烈的感情色彩,它们写出了诗人登上寺院后兴致勃勃的情形,透露出诗人的惊喜 之情;尾联中,只要抓住“惜”“难”两字,结合诗歌内容,就不难明白尾联抒 发了诗人无限的依恋之情。 参考答案:首联通过写诗人兴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发现这里可以尽情扩展视 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异常惊喜之情。尾联通过写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 诗人的心田,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报恩寺之景流连忘返、 情难自已的无限依恋之情。 2.逐联(片)析 “逐联(片)析”就是对律诗和有上下片的词采取逐联逐片的分析,从而得出该诗 歌的思想感情。此法主要运用于对诗歌全篇的思想感情分析题中。有时对诗歌全 篇感情变化的分析也用此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花 岭南作① 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 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②。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 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③。 [注] ①1126 年,金兵攻占卞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辗转 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汉 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③东周:代指洛阳一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得意”“狂游”追述了承 平岁月中胜景狂游的盛况。“胡尘”三句描述了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 荒,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老矣”抒发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将此 综合起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中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 发出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面对山河破碎、满 目疮痍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 (二)练就“内家功”(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细节情) 1.会分析景中情 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 (1)分析景中情,要从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写景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入手,把 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②)分析景中情,要从景物冷暖入手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 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 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 的多为喜悦。但也要注意诗歌中“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的抒情方式 3)分析景中情,要从物象所寓情思入手,准确品悟情感。如,玫瑰承载爱意, 明月寄寓思情,松柏代表坚强。因此,把握诗人情感,须品鉴诗中物象之意蕴 “杨柳、梧桐、桑梓、红豆、梅花、菊花、鹧鸪、杜鹃、鸿雁、沙鸥、流水” 古诗歌常用意象的含义须掌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 潮州名楼。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得意”“狂游”追述了承 平岁月中胜景狂游的盛况。“胡尘”三句描述了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 荒,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老矣”抒发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将此 综合起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中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 发出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面对山河破碎、满 目疮痍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 (二)练就“内家功”(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细节情) 1.会分析景中情 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 (1)分析景中情,要从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写景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入手,把 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2)分析景中情,要从景物冷暖入手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 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 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 的多为喜悦。但也要注意诗歌中“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的抒情方式。 (3)分析景中情,要从物象所寓情思入手,准确品悟情感。如,玫瑰承载爱意, 明月寄寓思情,松柏代表坚强。因此,把握诗人情感,须品鉴诗中物象之意蕴。 “杨柳、梧桐、桑梓、红豆、梅花、菊花、鹧鸪、杜鹃、鸿雁、沙鸥、流水”等 古诗歌常用意象的含义须掌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 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 潮州名楼。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