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启用前 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山东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 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 。树非速生, 它耐受、持久,春花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庇”“荫佑”之 说,皆缘于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俭 朴/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树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 少,变成拄杖的耄耋老者……闹饥荒时,树先枯,人后亡,因为裹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 皮。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树,是家舍 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 (光秃秃明晃晃)曝于烈日 下。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 (掠过/经过)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 们的指纹和体温。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福佑繁衍(yan)春花秋实 B.裹腹子嗣 耄耋( mao die)老者 C.荫庇跌(de)撞神采奕奕 D.指纹俯瞰(kan)形同陌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俭朴明晃晃掠过 简朴光秃秃掠过 C.简朴明晃晃经过 D.俭朴光秃秃经过 3.在文中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 ②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B.①不仅传递亲情和美德,还赐人花果和木质,承载光阴与家世
密★启用前 2016 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山东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 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 ① 。树非速生, 它耐受、持久,春花秋实 ....,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庇..”“荫佑”之 说,皆缘于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 (俭 朴/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树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 少,变成拄杖的耄耋老者 ....……闹饥荒时,树先枯,人后亡,因为裹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 皮。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 ....的老树。树,是家舍 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 ② 。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 (光秃秃/明晃晃)曝于烈日 下。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 (掠过/经过)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 们的指纹..和体温。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福佑 繁衍.(yǎn) 春花秋实 B.裹腹 子嗣 耄耋..(mào dié)老者 C.荫庇 跌.(dié)撞 神采奕奕 D.指纹 俯瞰.(kàn) 形同陌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俭朴 明晃晃 掠过 B.简朴 光秃秃 掠过 C.简朴 明晃晃 经过 D.俭朴 光秃秃 经过 3.在文中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①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 ②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B.①不仅传递亲情和美德,还赐人花果和木质,承载光阴与家世
②离家者,远远眺见的是它:返乡者,最后一眼回望的也是它 C.①不仅承载光阴与家世,还传递亲情和美德,赐人花果和木质 ②返乡者,远远眺见的是它: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也是它 D.①不仅传递亲情和美德,还承载光阴与家世,赐人花果和木质 ②返乡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离家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游客可以从这里明察秋毫地欣赏 美丽的城市 B.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 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C.据广东天文学会透露,2016年全年共有9个流星雨,3次半影月食,真是好戏连台 令人防不胜防 D.报载,最近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放他一马,情愿不做官,回家去种 田。这种铤而走险真是可笑之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近日,一首小诗在网络走红,这首小诗既有童真,又包含着对妈妈的爱,被称为小学 生最萌诗。因为这首诗,它的作者——乐清虹桥镇第一小学的万奕含同学也因此走纟 B.大型古装剧《琅琊榜》自从在电视台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人物梅长苏的 扮演者胡歌所俘获 C.海昏侯墓是我国发现的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非常巨大 D.一位手持鲜花的中年人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代人都是阎肃先生的粉丝:“从我老父 亲开始,一直到我、我的孩子,我们都非常喜欢阎肃老师。”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 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 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 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 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中国文化的基本 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粗略地看,《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 个方面。《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自 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 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还 有老子“自胜者强”之义。 《论语》有一段对话:“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 刚?’”这是说,要做到刚毅不屈,欲望就不能太多。由此可见,刚强不屈不仅意味着一种对 抗外部压力的能力,也意味着一种对付来自本身弱点的能力。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也就是《周
②离家者,远远眺见的是它;返乡者,最后一眼回望的也是它 C.①不仅承载光阴与家世,还传递亲情和美德,赐人花果和木质 ②返乡者,远远眺见的是它;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也是它 D.①不仅传递亲情和美德,还承载光阴与家世,赐人花果和木质 ②返乡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离家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游客可以从这里明察秋毫 ....地欣赏 美丽的城市。 B.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 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 ....,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C.据广东天文学会透露,2016 年全年共有 9 个流星雨,3 次半影月食,真是好戏连台, 令人防不胜防 ....。 D.报载,最近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放他一马,情愿不做官,回家去种 田。这种铤而走险 ....真是可笑之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近日,一首小诗在网络走红,这首小诗既有童真,又包含着对妈妈的爱,被称为小学 生最萌诗。因为这首诗,它的作者——乐清虹桥镇第一小学的万奕含同学也因此走红。 B.大型古装剧《琅琊榜》自从在电视台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人物梅长苏的 扮演者胡歌所俘获。 C.海昏侯墓是我国发现的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非常巨大。 D.一位手持鲜花的中年人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代人都是阎肃先生的粉丝:“从我老父 亲开始,一直到我、我的孩子,我们都非常喜欢阎肃老师。”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 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 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 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 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中国文化的基本 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粗略地看,《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 个方面。《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自 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 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还 有老子“自胜者强”之义。 《论语》有一段对话:“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 刚?’”这是说,要做到刚毅不屈,欲望就不能太多。由此可见,刚强不屈不仅意味着一种对 抗外部压力的能力,也意味着一种对付来自本身弱点的能力。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也就是《周
易大传》所谓的“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以直内”就是使心专一不放逸,就是控制自己 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并加以抉择,“义以方外”就是使行为皆符合道德原则 《彖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 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 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 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 的系统 《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或刚健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 在《周易大传》看来,所谓“中正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人 的生活行动也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 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 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 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 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 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一个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由于《周易大传》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孔子所作, 这些思想的影响很大,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 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 (摘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刚健有为”思想是中华文化基本思想体系的纲领,包含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个 方面,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 B.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 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C.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自强不息” 思想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 D.孔子作《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铸 造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 “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B.“刚健”,就是孟子所说的独立人格,老子的“自胜者强”,《论语》中的“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就是使心专一,行为皆符合道德原则。 C.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 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 D.《周易大传》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认为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通 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 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易大传》所谓的“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以直内”就是使心专一不放逸,就是控制自己 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并加以抉择,“义以方外”就是使行为皆符合道德原则。 《彖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 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 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 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 的系统。 《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或刚健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 在《周易大传》看来,所谓“中正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人 的生活行动也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 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 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 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 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 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一个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由于《周易大传》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孔子所作, 这些思想的影响很大,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 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 (摘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3 月版,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刚健有为”思想是中华文化基本思想体系的纲领,包含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个 方面,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 B.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 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C.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自强不息” 思想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 D.孔子作《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铸 造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 “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B.“刚健”,就是孟子所说的独立人格,老子的“自胜者强”,《论语》中的“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就是使心专一,行为皆符合道德原则。 C.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 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 D.《周易大传》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认为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通 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 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B.毛泽东笔下“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梅花,坚贞、顽强、乐观,体现了自 强不息的精神 C.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也就是要使 万物各遂其生,体现了厚德载物的精神。 D.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戍边将士誓死捍卫国土的 决心,体现了厚德载物的精神。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楚国必亡 矣。臣请辟于赵。”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上蔡之地,襄王流掩城阳。于是使 人征庄辛于赵。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 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 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 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 争也;不知未公子天孙友挟弹友摄丸将加灵乎士仞之大以其颈为招景游平茂树幻调平酸威 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蘅,奋其六翮, 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2,治其矰缴 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磻磻◆,引微缴,折清风而陨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 鱼,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幸四子者不衰,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 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 【注】①蜻蛉:即蜻蜓。②碆(bσ)卢:碆,石制箭头;卢,上了黑漆的弓。③矰(zeng)缴 (zhuo):捕鸟的用具。④磻磻(janb):礓,锋利:磻,同“碆”。⑤子发:楚大夫。⑥穰 侯:魏冉,秦昭王舅父封于穰。⑦黾塞:地名,在河南信阳。⑧执珪:楚国的一种爵位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臣请辟于赵 辟:通“避”,躲避 B.秦果举鄢 举:攻下,攻克。 C.于是使人征庄辛于赵 征:征集,征求 D.被磻磻,引微缴 被:遭受,遭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庄辛去之赵 之二虫又何知 B.飞翔乎天地之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毛泽东笔下“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梅花,坚贞、顽强、乐观,体现了自 强不息的精神。 C.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也就是要使 万物各遂其生,体现了厚德载物的精神。 D.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戍边将士誓死捍卫国土的 决心,体现了厚德载物的精神。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楚国必亡 矣。臣请辟.于赵。”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上蔡之地,襄王流掩城阳。于是使 人征.庄辛于赵。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 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①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 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 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 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蘅,奋其六翮, 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 ②,治其矰缴 ③,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④,引微缴,折清风而陨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 鱼,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⑤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幸四子者不衰,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 穰侯⑥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⑦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⑧而授之为阳陵君。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 【注】①蜻蛉:即蜻蜓。②碆(bō)卢:碆,石制箭头;卢,上了黑漆的弓。③矰(zēng)缴 (zhuó):捕鸟的用具。④ 礛磻(jiān bō):礛,锋利;磻,同“碆”。⑤ 子发:楚大夫。⑥ 穰 侯:魏冉,秦昭王舅父封于穰。⑦ 黾塞:地名,在河南信阳。⑧执珪:楚国的一种爵位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 分) A.臣请辟.于赵 辟:通“避”,躲避。 B.秦果举.鄢 举:攻下,攻克。 C.于是使人征.庄辛于赵 征:征集,征求。 D.被.礛磻,引微缴 被:遭受,遭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庄辛去之.赵 之.二虫又何知 B.飞翔乎.天地之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与人无争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 咸 B.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什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 酸咸 C.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八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 咸 D.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 楚襄王后悔不已,庄辛认为他“见兔而顾犬”,什么都晚了 庄辛认为楚襄王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一味贪图享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最终也 会像蔡圣侯一样难逃被蚕食宰割的命运 C.庄辛从最普通的现象谈起,一环扣一环地剖析,从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深刻道理,并 同楚王自身联系起来,令楚王心惊胆战,再也不敢等闲视之。 D.事实证明,庄辛遵循着“蜻蜓一一黄雀一—黄鹄一一蔡圣侯一一楚襄王”这样一条线索 从事物的相关联系劝谏襄王,是很有说服力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岂特百里哉?(5分) (2)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囯家 为事(5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简卢陟° 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愜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①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 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囁”(long),指鸟的鸣叫。 (1)请对诗句“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作简要赏析。(4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
C.与.人无争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 咸 B.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 酸咸 C.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 咸 D.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 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 楚襄王后悔不已,庄辛认为他“见兔而顾犬”,什么都晚了。 B.庄辛认为楚襄王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一味贪图享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最终也 会像蔡圣侯一样难逃被蚕食宰割的命运。 C.庄辛从最普通的现象谈起,一环扣一环地剖析,从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深刻道理,并 同楚王自身联系起来,令楚王心惊胆战,再也不敢等闲视之。 D.事实证明,庄辛遵循着“蜻蜓——黄雀——黄鹄——蔡圣侯——楚襄王”这样一条线索, 从事物的相关联系劝谏襄王,是很有说服力的。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岂特百里哉?(5 分) (2)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 为事(5 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分) 简卢陟① 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 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①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 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哢”(lòng),指鸟的鸣叫。 (1)请对诗句“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作简要赏析。(4 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