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语文试题 语文I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对人们传递积极的期望,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平添 烦恼,甚至使人 经济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积极、耐心的理性评判会让经 营风险更可控、商业周期更平顺;相反,凭空夸大负面消息、过分悲观情绪,常 适得其反。 A.自暴自弃宣传杞人忧天B.畏葸不前宣传庸人自扰 C.自暴自弃渲染庸人自扰D.畏葸不前渲染杞人忧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特别注重化解经济风险,注重回应群众的呼声和关切,重点解决就业、社保 治安,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 B.今天,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 AlphaL)”两度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 世石,这让接下来的比赛更加动人心弦。 C.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其中不乏总量性、全球性、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结构性问题造成的。 D.一个城市要打造为魅力人文之都,应当内外兼修,在提升综合实力、促进繁荣繁华的 同时,下大气力解决城市的人文素养 3.下列诗句与“锦江春色来天地”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玉垒浮云变古今 B.衣冠简朴古风存 C.青春作伴好还乡 D.鱼鸟十年向往还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科学和高等教育事业由于起步晚、底子 北京大学应以创新发展为方向指引,努力摆脱 原来的以“跟踪模仿”为主的发展模式,实现大胆跨越、后来居上、前沿引领。 ①发展模式一直未能摆脱“跟踪模仿”的定势 ②人家走了弯路,我们也跟着走了弯路 ③照着发达国家的样子来摸索自己的道路 ④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站到世界最前沿 ⑤人家的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情况,但我们也搬过来用了 ⑥今天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大胆地、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子
- 1 - 2016 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语文试题 语文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对人们传递积极的期望,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平添 烦恼,甚至使人 。经济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积极、耐心的理性评判会让经 营风险更可控、商业周期更平顺;相反,凭空夸大负面消息、过分 悲观情绪,常 常 ,适得其反。 A.自暴自弃 宣传 杞人忧天 B.畏葸不前 宣传 庸人自扰 C.自暴自弃 渲染 庸人自扰 D.畏葸不前 渲染 杞人忧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 分)( ) A.我们要特别注重化解经济风险,注重回应群众的呼声和关切,重点解决就业、社保、 治安,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 B.今天,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两度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 世石,这让接下来的比赛更加动人心弦。 C.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其中不乏总量性、全球性、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结构性问题造成的。 D.一个城市要打造为魅力人文之都,应当内外兼修,在提升综合实力、促进繁荣繁华的 同时,下大气力解决城市的人文素养。 3.下列诗句与“锦江春色来天地”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 A.玉垒浮云变古今 B.衣冠简朴古风存 C.青春作伴好还乡 D.鱼鸟十年向往还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近 代 以 来 , 中 国 的 现 代 科 学 和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由 于 起 步 晚 、 底 子 薄, , 。 ; 。 , 。北京大学应以创新发展为方向指引,努力摆脱 原来的以“跟踪模仿”为主的发展模式,实现大胆跨越、后来居上、前沿引领。 ①发展模式一直未能摆脱“跟踪模仿”的定势 ②人家走了弯路,我们也跟着走了弯路 ③照着发达国家的样子来摸索自己的道路 ④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站到世界最前沿 ⑤人家的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情况,但我们也搬过来用了 ⑥今天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大胆地、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子
A.③⑤②①⑥④B.⑤②③①⑥④ C.⑤②①⑥③④ D.③①②⑤⑥ 5.为下面这幅关于手机的漫画题诗或配文,同漫画旨意不合的一项是(3分)() A.手机似美女,梦中亦共舞。心醉意迷间,已无自我在 B.手机奴役了人,共舞成为痛苦,总被手机牵制而行,人的自我何处寻找? C.手机如美女,对它真喜欢:赏心又悦目,只恨相见晚。 D.都说手机千般好,小心别把人丢了:先进科技固然好,把握不当害不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自为墓志铭 (明)张岱①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 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 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 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 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 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 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 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 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 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 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 顽民也已矣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 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 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
- 2 - A.③⑤②①⑥④ B.⑤②③①⑥④ C.⑤②①⑥③④ D.③①②⑤⑥ ④ 5.为下面这幅关于手机的漫画题诗或配文,同漫画旨意不合的一项是(3 分)( ) A.手机似美女,梦中亦共舞。心醉意迷间,已无自我在。 B.手机奴役了人,共舞成为痛苦,总被手机牵制而行,人的自我何处寻找? C.手机如美女,对它真喜欢;赏心又悦目,只恨相见晚。 D.都说手机千般好,小心别把人丢了;先进科技固然好,把握不当害不小。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自为墓志铭 (明)张岱①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 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②,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③家亡, 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 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④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 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 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 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 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 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⑤,如此则智愚杂矣, 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 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⑥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 顽民也已矣。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⑦,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 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 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
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 古人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 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有删节) 【注】①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兵南下, 入山隐居著书。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②茶淫 橘虐:意即喜爱品茶和吃橘子。③国破:指1644年明朝的覆灭,下文的“甲申”也即此 年。④韦布:韦带为古代贫贱之人所系的无饰皮带。布衣指平民所穿的粗陋衣服。这里 指平民身份。⑤渑淄:两条河的名字,传说它们的水味不同,合到一起则难以辨别。⑥ 强项:不肯低头,形容刚强正直、不屈服。⑦武林:古代杭州的别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极爱繁华,好精舍 好:喜好,爱好 B.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 向:向着,朝着。 C.如此则贫富舛矣 舛:错乱,颠倒。 D.虽然,第言吾之癖错 第:只是,只不过。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岱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心中感慨颇多。他年少时是个纨绔少年,后来经历 改朝换代的痛苦,心中真有隔世之感。 B.此文抒发了作者心中的复杂感情,充满自嘲。作者欲哭强笑,文中处处皆是反语,虽 说自己有七处不可理解,但实质是总结自己的与众不同。 C.作者在此文中表现了一种辛酸与无奈的思想。他赞同别人称他为败家子、废物和顽民, 他认为这些称呼都真切地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实际情况 D.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少数几处记叙。比如文末所叙作者六岁时之事 平淡中包含辛酸,让人读后顿生感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4分) (2)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4 分) 9.根据文本中张岱对自己所作的评论,谈谈他在个性上有哪些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溪° 李商隐
- 3 - 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 古人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 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有删节) 【注】①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兵南下, 入山隐居著书。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②茶淫 橘虐:意即喜爱品茶和吃橘子。③国破:指 1644 年明朝的覆灭,下文的“甲申”也即此 年。④韦布:韦带为古代贫贱之人所系的无饰皮带。布衣指平民所穿的粗陋衣服。这里 指平民身份。⑤渑淄:两条河的名字,传说它们的水味不同,合到一起则难以辨别。⑥ 强项:不肯低头,形容刚强正直、不屈服。⑦武林:古代杭州的别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极爱繁华,好.精舍 好:喜好,爱好。 B.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 向:向着,朝着。 C.如此则贫富舛.矣 舛:错乱,颠倒。 D.虽然,第.言吾之癖错 第:只是,只不过。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岱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心中感慨颇多。他年少时是个纨绔少年,后来经历 改朝换代的痛苦,心中真有隔世之感。 B.此文抒发了作者心中的复杂感情,充满自嘲。作者欲哭强笑,文中处处皆是反语,虽 说自己有七处不可理解,但实质是总结自己的与众不同。 C.作者在此文中表现了一种辛酸与无奈的思想。他赞同别人称他为败家子、废物和顽民, 他认为这些称呼都真切地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实际情况。 D.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少数几处记叙。比如文末所叙作者六岁时之事, 平淡中包含辛酸,让人读后顿生感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4 分) (2) 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4 分) 9.根据文本中张岱对自己所作的评论,谈谈他在个性上有哪些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溪① 李商隐
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 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注】①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四川柳仲郢的幕府中任职之时所作。史载,李商隐有一封信说: 我日前出城,偶然到了西溪,有所感触,就写了这首诗。②潺湲:水流的声音 (1)李商隐说自己在写这首诗时“有所感触”,试分析在第一联中诗人因何而生感触?生出 了怎样的感触?(4分) (2)有人说李商隐的诗总是有很多层次的转折。试以第二联和第三联为例简要分析。(3分) (3)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试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善假于物也。(《劝学》)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6)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7)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鞋匠菩子用老式的三块 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鞋摊的家什包括一台手摇修鞋机 只带轱辘的铁柜子,两只小木凳,还有一把遮阳遮雨的可口可乐大广告伞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塌了他 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这次还是让他打鞋掌。我右脚的鞋跟 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侧歪。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 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都觉得不满意。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 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
- 4 - 怅望西溪水,潺湲②奈尔何。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 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注】①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四川柳仲郢的幕府中任职之时所作。史载,李商隐有一封信说: 我日前出城,偶然到了西溪,有所感触,就写了这首诗。②潺湲:水流的声音。 (1)李商隐说自己在写这首诗时“有所感触”,试分析在第一联中诗人因何而生感触?生出 了怎样的感触?(4 分) (2)有人说李商隐的诗总是有很多层次的转折。试以第二联和第三联为例简要分析。(3 分) (3)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试简要分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劝学》)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6)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7)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鞋匠菩子用老式的三块 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鞋摊的家什包括一台手摇修鞋机,一 只带轱辘的铁柜子,两只小木凳,还有一把遮阳遮雨的可口可乐大广告伞。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塌了他 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这次还是让他打鞋掌。我右脚的鞋跟 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侧歪。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 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都觉得不满意。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 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
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 锉毛,用黄胶涂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菩子的身体似乎歪了一下, 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你凑合着打个掌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 用功。”我有点替他着急。“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得的。”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 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块,先 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刀削成扁扁的楔状 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 给锤实了。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 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好了。”他把鞋子递给我査看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用了,拿走吧。”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他说,“给 两块钱吧。”我说,“给你五块。”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块,对哪个都一样。” 这是午饭后,没什么人拿鞋子来修,菩子修补着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堆鞋子。我没什么事, 穿那么多衣服不怕冷,和菩子聊天也不影响他做事 “我爸爸有一双在部队时发的军皮鞋,从1948年穿到1977年,我接着穿就是穿不坏。 现在的皮鞋连布鞋都不如,像草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穿年把就得换新的。”我起了话头 “过去的军皮鞋是厚牛皮做的,是头层皮,鞋头还衬着钢板,能不结实么。现在的牛皮 鞋,是用剥离过几层的牛皮做的,有的薄得像牛皮纸,黏衬上别的仿皮材料,看起来厚实 点,其实吃不住穿的。”菩子答着话 再薄的真皮鞋,也不至于穿半载一年就坏了啊。” “现在的做工哪能和过去比,糊弄岀鞋样子,表面妤看就行。好多皮鞋说是真皮鞋,其 实是合成革的材料……” 菩子扶着鞋摊柜站起来,伸展一下腰身。他只有一米四几,被小儿麻痹症致残的腿根本 伸不直。他摸着裤腰上的牛皮带说:“你看过去的东西,是没剥层的牛皮做的,用两代人都断 不了。我父亲十八岁时开始用的,用到他死,我又用了三十多年。”他的牛皮带表面像蜘蛛网 似的,跟他皴裂的手掌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样,灰不拉几中带点黄。 “哎,菩子,假如皮鞋都像过去那么牢固,皮鞋厂和皮鞋店就完蛋了,产量销量要减掉 不知多少。” “呵呵,那我做鞋匠的也完蛋了,养不活老婆儿子了。” 我和菩子认识十年了。和他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应该从我穿上那双新的磨砂牛皮鞋时 算起。我当时走过他的鞋摊前,他说了句:“好皮鞋。”我停下来,问他好在哪里。他猜测说: 至少值七八百块钱
- 5 - 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 锉毛,用黄胶涂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一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菩子的身体似乎歪了一下, 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你凑合着打个掌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 用功。”我有点替他着急。“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得的。”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 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块,先 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刀削成扁扁的楔状, 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 给锤实了。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 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好了。”他把鞋子递给我查看。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用了,拿走吧。”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他说,“给 两块钱吧。”我说,“给你五块。”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块,对哪个都一样。” 这是午饭后,没什么人拿鞋子来修,菩子修补着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堆鞋子。我没什么事, 穿那么多衣服不怕冷,和菩子聊天也不影响他做事。 “我爸爸有一双在部队时发的军皮鞋,从 1948 年穿到 1977 年,我接着穿就是穿不坏。 现在的皮鞋连布鞋都不如,像草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穿年把就得换新的。”我起了话头。 “过去的军皮鞋是厚牛皮做的,是头层皮,鞋头还衬着钢板,能不结实么。现在的牛皮 鞋,是用剥离过几层的牛皮做的,有的薄得像牛皮纸,黏衬上别的仿皮材料,看起来厚实一 点,其实吃不住穿的。”菩子答着话。 “再薄的真皮鞋,也不至于穿半载一年就坏了啊。” “现在的做工哪能和过去比,糊弄出鞋样子,表面好看就行。好多皮鞋说是真皮鞋,其 实是合成革的材料……” 菩子扶着鞋摊柜站起来,伸展一下腰身。他只有一米四几,被小儿麻痹症致残的腿根本 伸不直。他摸着裤腰上的牛皮带说:“你看过去的东西,是没剥层的牛皮做的,用两代人都断 不了。我父亲十八岁时开始用的,用到他死,我又用了三十多年。”他的牛皮带表面像蜘蛛网 似的,跟他皴裂的手掌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样,灰不拉几中带点黄。 “哎,菩子,假如皮鞋都像过去那么牢固,皮鞋厂和皮鞋店就完蛋了,产量销量要减掉 不知多少。” “呵呵,那我做鞋匠的也完蛋了,养不活老婆儿子了。” 我和菩子认识十年了。和他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应该从我穿上那双新的磨砂牛皮鞋时 算起。我当时走过他的鞋摊前,他说了句:“好皮鞋。”我停下来,问他好在哪里。他猜测说: “至少值七八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