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重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方运用的描写、抒情表达听觉角度 在描写作用? 式”字样。历式及特点。(重点关注(要点①)树 与抒2.某诗句运用了什(2)题干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集聚的早 情)么描写方法?请加“描写(描静结合、视听结合、鸭是作者所 以赏析 绘)”“抒白描等) 见之景,沉闷 3.从“情”与情”字样。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的鼓声是作 “景”的角度赏析,(3)题干中有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者所闻之声。 本诗(词)是怎样表“写景抒的。 (要点②)表 达作者情感的。情”字样。高③析作用:简析该表达现了景物的 诗(词)中的感情考在表达方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凄冷萧条。 是怎样表达出来式方面,一般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要点③) 的?试作简要分析。就在“描写防方面的作用。 方式方法” 和“抒情方 法”等方面 殳题 对比。(要点 ①明技巧:明确指出诗①)上句追忆 1.这首诗(词)使用 (1)就整首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了当年相聚 了什么表现手法?而言,常考的法。(重点关注对比、衬的欢乐,和下 请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是托、象征、托物言志、句描写与友 试分析 对比、反衬、虚实结合) 人久别的凄 表现手“×××××”诗 象征等。②释运用:结合诗句说凉构成了鲜 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般 (2)题干中一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明的对比 3.这首诗是通过 有“表现表现手法的。 (要点②)突 方法来表现诗人手法”“表析作用:阐明此种表出地表达了 的情感的? 现方式”等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对朋友的思 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念、关切与赞 和情感表达的作用)扬之情。(要 点③ 分析诗歌在结构(1)题干中 以哀景作结 般有“结 (要点 2.这首诗是以什么构”“有①明技巧:指明行文构)“斜 方而的技巧。 为线索来写的?请 “线思的技巧。(铺垫、照应、阳”“寒 结构章简要分析。 索”等字伴。似景作结、先抑后扬、鹇”都是冷 法3.这首诗在结构上(2)题干中一卒章显志) 色调景物,进 ②释运用:阐述内容的步渲染了 有什么特点?试作般有“某转换,景情的关联。凄清的氛围, 简要分析。 句”(在结构 上处于特殊 ③析作用:概述这种结(要点②深 A.这首诗结尾一包后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化了凄凉的 用了什么技巧? 技 清达意上的作用。 思乡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巧”等字样。 主旨。(要点
式(重 在描写 与抒 情) 种表达方式,有什么 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 么描写方法?请加 以赏析。 3.从“情”与 “景”的角度赏析, 本诗(词)是怎样表 达作者情感的。 4.诗(词)中的感情 是怎样表达出来 的?试作简要分析。 “表达方 式”字样。 (2)题干有 “描写(描 绘)”“抒 情”字样。 (3)题干中有 “写景抒 情”字样。高 考在表达方 式方面,一般 就在“描写 方式方法” 和“抒情方 法”等方面 设题。 运用的描写、抒情表达 方式及特点。(重点关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白描等) 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 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 的。 ③析作用:简析该表达 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 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 方面的作用。 听觉角度。 (要点①)树 上集聚的早 鸦是作者所 见之景,沉闷 的鼓声是作 者所闻之声。 (要点②)表 现了景物的 凄冷萧条。 (要点③) 表现手 法 1.这首诗(词)使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 “×××××”诗 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诗是通过什 么方法来表现诗人 的情感的? (1)就整首诗 而言,常考的 表现手法是 对比、反衬、 象征等。 (2)题干中一 般有“表现 手法”“表 现方式”等 字眼。 ①明技巧:明确指出诗 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重点关注对比、衬 托、象征、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②释运用:结合诗句说 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 表现手法的。 ③析作用:阐明此种表 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 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 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对比。(要点 ①)上句追忆 了当年相聚 的欢乐,和下 句描写与友 人久别的凄 凉构成了鲜 明的对比, (要点②)突 出地表达了 对朋友的思 念、关切与赞 扬之情。(要 点③) 结构章 法 1.分析诗歌在结构 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 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试作 简要分析。 4.这首诗结尾一句 运用了什么技巧? 请简要分析。 (1)题干中一 般有“结 构”“布 局”“线 索”等字样。 (2)题干中一 般有“某 句”(在结构 上处于特殊 位置)“运 用”“技 巧”等字样。 ①明技巧:指明行文构 思的技巧。(铺垫、照应、 以景作结、先抑后扬、 卒章显志) ②释运用:阐述内容的 转换,景情的关联。 ③析作用:概述这种结 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 情达意上的作用。 以哀景作结, (要点 ①)“斜 阳”“寒 鸦”都是冷 色调景物,进 一步渲染了 凄清的氛围, (要点②)深 化了凄凉的 思乡之情的 主旨。(要点 ③)
四、思想情感 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 满分感悟 本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 ①概述情感:如忧国 的旅愁和乡情。(要点①) 1.表达了怎样的思 忧民之感怀才不遇 词的上片触景生情,通过落 想感情 愤、国破家亡之 花、帆、木兰舟、春水、夕 2.这首诗反映了怎圈干中有痛、离别思念之伤阳等意象,渲染烘托,环环 样的社会现实? 现诗人怎样的人情趣”“人阐释分析:阐释分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 3.某一句某一联表 感”“人生 生追求”等 析时可采用抓关键 和具体化。先写灞桥话别 追求 这首诗表现了怎序样。 词(意象词、情词直点离愁;再写游子凝想离 和逐句分析的思别之后,红楼美人正卷帘伫 样的情趣? 路,这样分析更全面 望:然后写希望有青鸟传递 准确 消息,可是路远无计可通, 孓化游子愁的内涵,点明愁 的来由。(要点②) 第三步:“套”用模板,做到“有多少,答多少 如果说前两步“‘泡’开诗歌,‘锁’定设问”是圈定思考范围、信息输入的过 程,那么第三步就是在范围内检索加工、信息输出的过程。此步骤不仅要求考生 将获取的信息“有多少,答多少”地罗列出来,更要求考生在表述时逻辑清晰 用语规范,将得分点条理地展现出来。编者现归纳出7大题型的答题模板,让考 生在考场上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有套路,做到有法有据答题,满分满意而归。 、分析形象型(包含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 [答题模板]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诗歌中() 句写了(),表现();()句写了( 表现了()。诗人通过塑 造(),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四、思想情感 常见设问 审题定向 答题要点 满分感悟 1.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2.这首诗反映了怎 样的社会现实? 3.某一句某一联表 现诗人怎样的人生 追求? 4.这首诗表现了怎 样的情趣? 题干中有 “情 感”“人生 情趣”“人 生追求”等 字样。 ①概述情感:如忧国 忧民之感、怀才不遇 之愤、国破家亡之 痛、离别思念之伤 等。 ②阐释分析:阐释分 析时可采用抓关键 词(意象词、情感词 等)和逐句分析的思 路,这样分析更全面 准确。 本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 的旅愁和乡情。(要点①) 词的上片触景生情,通过落 花、帆、木兰舟、春水、夕 阳等意象,渲染烘托,环环 相扣,结出一个“愁”字。 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 和具体化。先写灞桥话别, 直点离愁;再写游子凝想离 别之后,红楼美人正卷帘伫 望;然后写希望有青鸟传递 消息,可是路远无计可通, 深化游子愁的内涵,点明愁 的来由。(要点②) 第三步:“套”用模板,做到“有多少,答多少” 如果说前两步“‘泡’开诗歌,‘锁’定设问”是圈定思考范围、信息输入的过 程,那么第三步就是在范围内检索加工、信息输出的过程。此步骤不仅要求考生 将获取的信息“有多少,答多少”地罗列出来,更要求考生在表述时逻辑清晰、 用语规范,将得分点条理地展现出来。编者现归纳出 7 大题型的答题模板,让考 生在考场上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有套路,做到有法有据答题,满分满意而归。 一、分析形象型(包含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 [答题模板]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 )的形象。诗歌中( ) 句写了( ),表现( );( )句写了( ),表现了( )。诗人通过塑 造( ),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 )的情感(态度、情操等)。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因丈夫久出未归,而百无聊赖、日见憔悴的思妇形 象。(要点①)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 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 在逐渐地减弱其清晖,渐变为缺月。(要点②)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要点③) 分析意境型 [答题模板]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附:意境相关术语 类型 术语 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道、恬淡、澄 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 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 壮 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此答 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因丈夫久出未归,而百无聊赖、日见憔悴的思妇形 象。(要点①)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 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 在逐渐地减弱其清晖,渐变为缺月。(要点②)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要点③) 二、分析意境型 [答题模板] 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附:意境相关术语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 清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 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 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要点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要点②)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要点③ 三、分析技巧型(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章法) [答题模板]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要点①)“莲”谐音“怜”,有表示爱 恋之意。(要点②)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巧妙表露姑娘的情思,饶有情 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要点③) 四、炼字、诗眼型(语言类题) [答题模板]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 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
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要点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要点②)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要点③) 三、分析技巧型(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章法) [答题模板]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要点①)“莲”谐音“怜”,有表示爱 恋之意。(要点②)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巧妙表露姑娘的情思,饶有情 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要点③) 四、炼字、诗眼型(语言类题) [答题模板]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这里运用( )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 ) 的作用,具有( )(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 ②。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要点①)喧闹的泉声 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 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要点②)作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表现了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要点③) 五、炼句型(语言类题) [答题模板]本句是写()景(事、情、物、人)的()特点,运用() 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怀(感情)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②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 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 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 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字,写鱼儿的欢欣 “斜”字,写燕子的轻盈。(要点①)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涵着 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要点②)诗人观察细致入微, 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要点③)
答: 参考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要点①)喧闹的泉声 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 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要点②)作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表现了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要点③) 五、炼句型(语言类题) [答题模板] 本句是写( )景(事、情、物、人)的( )特点,运用( ) 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 )的情怀(感情)。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槛①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②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 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 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 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字,写鱼儿的欢欣; “斜”字,写燕子的轻盈。(要点①)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涵着 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要点②)诗人观察细致入微, 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要点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