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6届模拟押题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 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 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 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 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 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 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 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 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 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 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 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 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 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 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 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 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 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 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 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 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 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 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 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 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 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 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 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 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 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 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6 届模拟押题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 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 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 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 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 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 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 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 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 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 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 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 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 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 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 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 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 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 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 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 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 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 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 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 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 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 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 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 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 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 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
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 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 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 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 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 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 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 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 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 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 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 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 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近代史,翻 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 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 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 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 称之为“睡狮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 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到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 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这篇文章作者是谈 对“东方睡狮”的理解,D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答案: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 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 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 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 奴才。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 “……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 鸦片”。 答案:C
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 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 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 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 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 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 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 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 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 过去 100 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 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 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 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近代史,翻 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 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 年 3 月 4 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 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 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 称之为“睡狮”。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 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到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 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这篇文章作者是谈 对“东方睡狮”的理解,D 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答案: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 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 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 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 奴才。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从原文看, “……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 鸦片”。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己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 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 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 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 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 非作者的观点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 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 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 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 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 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 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 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 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 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 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 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 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 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 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将:搀扶B.请厉兵马,待衅取之衅:时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 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 会。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 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 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 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 非作者的观点。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 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 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 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 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 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 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 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 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 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 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 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 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 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 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将:搀扶 B.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衅:时机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沮:阻挠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阴: 暗中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将: 任命为将军。 答案:A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 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解析:本题考査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先疏通文段,确定文段所表 达的意思,再依据虚词“矣”、句式特点等来确定断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 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 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 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 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 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髙兴”,不高兴的 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 格,延光不悦。(5分) 译文: (2)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 力以幸功名。”(5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中 的关键词语有“建言”“赏格”,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负”“持 答案:(1)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 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 (2)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 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挠 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 阴: 暗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将: 任命为将军。 答案:A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 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先疏通文段,确定文段所表 达的意思,再依据虚词“矣”、句式特点等来确定断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 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 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 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 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B 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不高兴的 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 格,延光不悦。(5 分) 译文: (2)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 力以幸功名。”(5 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第(1)句中 的关键词语有“建言”“赏格”,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负”“持 重”“竭”。 答案:(1)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 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 (2)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 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 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 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 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 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 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 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 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 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 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 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 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 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 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 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 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 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 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 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 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 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 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 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 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 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 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 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1)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作答时,先要概 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 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 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 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 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 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 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 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 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 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 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 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 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 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 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 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 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 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 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 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 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 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 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 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 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 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 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1)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作答时,先要概 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