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审题:彭丰良李惠群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说明:本试题卷共四道大题,21小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 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 得更好。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 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 代的文章。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 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 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 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其原因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大部 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 个人之“所闻世”。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 而贱今。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 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 即可以知之、治之。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高年是有经验的人。青年 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应付的事,即请教于高年。高年凭他的经验,可以教训青 年,而这些教训,大致都是不错的。在这种情形下,人对于“古”即不知不觉地 起了一种尊敬之心。但在工业社会,新的事情时常发生。而其新又不只是个体上 的新,而是种类上的新。对于人所没有经过的事,旧经验的教训即不可用,至少 是不一定可用。所以在工业社会里高年不是一个傲人的性质,而青年反是一个做 人的性质了。因青年对于种类上的新的事物,可以学习,而高年则不能学习也。 在农业社会里,人所以尊高年,一半是由于道德的理由,一半是由于实用的理由 在工业社会里,如果人亦尊高年,其所以尊高年完全是由于道德的理由 是很少的了。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犯一种毛病,即贵远贱近。凡中国人做了什么 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比之外国人,总要差一点。他们总想着,外国人所做的事 定更好。如中国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一定要借题发挥,用“中国不亡,是 无天理”等滥套,把中国人骂得“狗血淋头”。 现在所以有这一部分人,贵远贱近者,其原因亦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 近是人之所见,远是人之所闻。人既易于“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易于贵远 贱近。就第二点说,中国现在一部分人还有殖民地人的心理。这种心理,以在清 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相传有人以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 圆。这种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中国到现在还有残余。贵远贱近,虽亦是人之常情, 但他们又并不是只贵远贱近,他们对于埃塞俄比亚的英勇,总觉得“不过如此 而对于捷克的怯懦,总觉得“没有什么”。在这些方面看,这一部分人的贵远贱 近,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是殖民地人的心理
湖南省桃江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命 题 审 题: 彭丰良 李惠群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分 值:150 分 说明:本试题卷共四道大题,21 小题。 第I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 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 得更好。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 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 代的文章。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 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 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 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其原因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大部 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 个人之“所闻世”。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 而贱今。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 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 即可以知之、治之。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高年是有经验的人。青年 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应付的事,即请教于高年。高年凭他的经验,可以教训青 年,而这些教训,大致都是不错的。在这种情形下,人对于“古”即不知不觉地 起了一种尊敬之心。但在工业社会,新的事情时常发生。而其新又不只是个体上 的新,而是种类上的新。对于人所没有经过的事,旧经验的教训即不可用,至少 是不一定可用。所以在工业社会里高年不是一个傲人的性质,而青年反是一个做 人的性质了。因青年对于种类上的新的事物,可以学习,而高年则不能学习也。 在农业社会里,人所以尊高年,一半是由于道德的理由,一半是由于实用的理由。 在工业社会里,如果人亦尊高年,其所以尊高年完全是由于道德的理由。 近数十年来,中国自农业社会渐变为工业社会,所以贵古贱今的人,在现在 是很少的了。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犯一种毛病,即贵远贱近。凡中国人做了什么 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比之外国人,总要差一点。他们总想着,外国人所做的事 一定更好。如中国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一定要借题发挥,用“中国不亡,是 无天理”等滥套,把中国人骂得“狗血淋头”。 现在所以有这一部分人,贵远贱近者,其原因亦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 近是人之所见,远是人之所闻。人既易于“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易于贵远 贱近。就第二点说,中国现在一部分人还有殖民地人的心理。这种心理,以在清 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相传有人以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 圆。这种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中国到现在还有残余。贵远贱近,虽亦是人之常情, 但他们又并不是只贵远贱近,他们对于埃塞俄比亚的英勇,总觉得“不过如此”, 而对于捷克的怯懦,总觉得“没有什么”。在这些方面看,这一部分人的贵远贱 近,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是殖民地人的心理
就人之常情说,人贵所闻而贱所见。这并不是人的弱点,而正是人的优点。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一即是人有理想。人有理想,而其所见的事物,都 不尽合于他的理想。人总有缺点,他所做的事亦总有缺点。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离 我们远的人,亦有他们的缺点,他们所做的事亦有缺点。不过这些缺点,因为距 离远的缘故,不容易看见,都只看见其大体轮廓,其详细则看不清楚。如其大体 轮廓无大缺点,人即以为其是完全的。人对于其同时同地的人或事,则是深知其 详的。不但看不见其大体轮廓的无大缺点,而且简直看不见什么是其大体轮廓, 如所谓见树不见林者。(节选自冯友兰《新事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人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词评价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不好现象, 正是旧时中国人好贵古贱今心态的体现。 B.在旧时,也有称赞当时时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是庙堂颂圣的作品,不能 由此而否定中国人贵古贱今的心态 C.旧时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自己时代的文章,只有王充在《宣汉》篇 里赞美了汉朝超越前古的文治武功。 D.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就使得旧时很多中国人 总认为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比今人更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中国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贵古贱今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整个 社会普遍的对老年人的尊重就是如此 B.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们“尊高年”,其实尊的并不是年辈,从本质上看 他们尊的是经验,尊的是正确的知识 C.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如果人们依然“尊高年”的话,这敬意应该是源于 道德,高年已经不是一个做人的性质。 D.不论是农业社会时中国人的贵古贱今还是工业社会里中国人的贵远贱近, 都和“贯所闻而贱所见”这一心理有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贵所闻而贱所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贵远贱近也不是工业社会后才有,比 如中国就有俗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贵远贱近是一种殖民地人的心理,以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 洋人,甚至认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C.崇洋“贵”外是不理性的思想行为,但它却恰恰展示了人类优于禽兽的地 方,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 D.距离产生美,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贵古贱今还是贵远贱近,不过是同一种 心理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我的昂贵的腿[德]海因里希·伯尔 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他们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 前往。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他们拿出我的档案卡片,说了一声:“吗。”我 也回了声:“呀。” “哪一条腿?”有一个官员问道。 “右腿。” “整条腿?” “整条
就人之常情说,人贵所闻而贱所见。这并不是人的弱点,而正是人的优点。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一即是人有理想。人有理想,而其所见的事物,都 不尽合于他的理想。人总有缺点,他所做的事亦总有缺点。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离 我们远的人,亦有他们的缺点,他们所做的事亦有缺点。不过这些缺点,因为距 离远的缘故,不容易看见,都只看见其大体轮廓,其详细则看不清楚。如其大体 轮廓无大缺点,人即以为其是完全的。人对于其同时同地的人或事,则是深知其 详的。不但看不见其大体轮廓的无大缺点,而且简直看不见什么是其大体轮廓, 如所谓见树不见林者。 (节选自冯友兰《新事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些人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词评价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不好现象, 正是旧时中国人好贵古贱今心态的体现。 B.在旧时,也有称赞当时时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是庙堂颂圣的作品,不能 由此而否定中国人贵古贱今的心态。 C.旧时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自己时代的文章,只有王充在《宣汉》篇 里赞美了汉朝超越前古的文治武功。 D.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就使得旧时很多中国人 总认为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比今人更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中国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贵古贱今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整个 社会普遍的对老年人的尊重就是如此。 B.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们“尊高年”,其实尊的并不是年辈,从本质上看 他们尊的是经验,尊的是正确的知识。 C.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如果人们依然“尊高年”的话,这敬意应该是源于 道德,高年已经不是一个做人的性质。 D.不论是农业社会时中国人的贵古贱今还是工业社会里中国人的贵远贱近, 都和“贯所闻而贱所见”这一心理有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贵所闻而贱所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贵远贱近也不是工业社会后才有,比 如中国就有俗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贵远贱近是一种殖民地人的心理,以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 洋人,甚至认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C.崇洋“贵”外是不理性的思想行为,但它却恰恰展示了人类优于禽兽的地 方,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 D.距离产生美,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贵古贱今还是贵远贱近,不过是同一种 心理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 分) 我的昂贵的腿 [德] 海因里希·伯尔 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他们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 前往。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他们拿出我的档案卡片,说了一声:“呣。”我 也回了声:“呣。” “哪一条腿?”有一个官员问道。 “右腿。” “整条腿?” “整条
“悶,”他又哼了一声,开始查阅各种各样的单子。我总算可以坐下来了 他终于翻出一张单子,看来正是他所要找的。他说:“我看这里有适合您干的事 一件美差。您可以坐着干。到共和广场上一个公共厕所里去擦皮鞋。您看怎么样 我不会擦皮鞋,我一向因为皮鞋擦不亮,引得大家侧目相看。” “您可以学嘛,”他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学会的。天下事难不倒德国人。您只 要同意,可以免费上一期学习班 “悶,”我哼了一声 “那么同意了?” “不,”我说,“我不干。我要求提高我的抚恤金。” “您疯啦,”他回答时语气既亲切又温和。 “我没疯,谁也赔不起我的腿,我连多卖些烟都不行,他们现在制造了种种麻 那个人把身子往后仰,一直靠到椅子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亲爱的朋友 啊,”他感慨地说,“您这条腿可真叫贵得要命。我知道您今年二十九岁,身体 很好,除了这条腿以外没有一点毛病。您可以活到七十岁。请您算一算,每月七 十马克抚恤金,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四十一乘十二乘七十。您算一下,不计利 息就要多少钱。您不要以为只有您丢掉了一条腿,看来能够长寿的也不仅仅是您 个。现在您还要提高抚恤金呐!对不起,您真是疯了 先生,”我说,我也照样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看您大大 低估了我的腿的代价。我的腿要昂贵得多,这是一条非常昂贵的腿。还得说一下, 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遗憾,头脑也很健全。请您注意。” 我的时间很紧。” “请您注意!”我说。“我丢了这条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们至今还在领取优 厚的退休金。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来到, 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及时溜掉。后面司令部已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跑得太 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原先我们是两个人在前沿,但是那一个被敌人打死了 他不必再花费你们的钱。他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您别怕,他的妻子身体健康 可以干活。那个人的性命可真便宜。他当兵才四个星期,所以只花了你们一张通 知阵亡的明信片和一点点口粮的钱。他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勇敢的士兵,他至 少是真正给敌人打死的。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并且害怕起来,天很冷, 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时候,突然 我的时间很紧,”那个人说着,开始找他的铅笔 “不,请您听下去,”我说,“现在刚刚讲到有意思的地方。正当我要溜的时候, 我的腿出了问题。我只得躺在那里。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况向后面报告 吧。我报告了敌人的动静,他们就全都逃跑了,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先是 师部,然后是团部,再后是营部,依此类推,始终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溜走, 只有一件混帐事,那就是他们忘了把我带走,您懂吗?他们跑得太仓皇。真是件 混帐事情,要不是我丢了这条腿,他们全都没命了,将军、上校、少校,一级 级数下去,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给他们退休金了。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 多少钱。那位将军才五十二岁,上校四十八岁,少校五十岁,他们个个没有一点 毛病,身体健康,头脑健全。他们那种军事生活使得他们至少可以象兴登堡一样 活到八十岁。您计算一下: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完全可以估计他们平均
“呣,”他又哼了一声,开始查阅各种各样的单子。我总算可以坐下来了。 他终于翻出一张单子,看来正是他所要找的。他说:“我看这里有适合您干的事, 一件美差。您可以坐着干。到共和广场上一个公共厕所里去擦皮鞋。您看怎么样 啊?” “我不会擦皮鞋,我一向因为皮鞋擦不亮,引得大家侧目相看。” “您可以学嘛,”他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学会的。天下事难不倒德国人。您只 要同意,可以免费上一期学习班。” “呣,”我哼了一声。 “那么同意了?” “不,”我说,“我不干。我要求提高我的抚恤金。” “您疯啦,”他回答时语气既亲切又温和。 “我没疯,谁也赔不起我的腿,我连多卖些烟都不行,他们现在制造了种种麻 烦。” 那个人把身子往后仰,一直靠到椅子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亲爱的朋友 啊,”他感慨地说,“您这条腿可真叫贵得要命。我知道您今年二十九岁,身体 很好,除了这条腿以外没有一点毛病。您可以活到七十岁。请您算一算,每月七 十马克抚恤金,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四十一乘十二乘七十。您算一下,不计利 息就要多少钱。您不要以为只有您丢掉了一条腿,看来能够长寿的也不仅仅是您 一个。现在您还要提高抚恤金呐!对不起,您真是疯了。” “先生,”我说,我也照样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看您大大 低估了我的腿的代价。我的腿要昂贵得多,这是一条非常昂贵的腿。还得说一下, 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遗憾,头脑也很健全。请您注意。” “我的时间很紧。” “请您注意!”我说。“我丢了这条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们至今还在领取优 厚的退休金。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来到, 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及时溜掉。后面司令部已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跑得太 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原先我们是两个人在前沿,但是那一个被敌人打死了, 他不必再花费你们的钱。他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您别怕,他的妻子身体健康, 可以干活。那个人的性命可真便宜。他当兵才四个星期,所以只花了你们一张通 知阵亡的明信片和一点点口粮的钱。他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勇敢的士兵,他至 少是真正给敌人打死的。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并且害怕起来,天很冷, 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时候,突然……。 “我的时间很紧,”那个人说着,开始找他的铅笔。 “不,请您听下去,”我说,“现在刚刚讲到有意思的地方。正当我要溜的时候, 我的腿出了问题。我只得躺在那里。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况向后面报告 吧。我报告了敌人的动静,他们就全都逃跑了,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先是 师部,然后是团部,再后是营部,依此类推,始终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溜走, 只有一件混帐事,那就是他们忘了把我带走,您懂吗?他们跑得太仓皇。真是件 混帐事情,要不是我丢了这条腿,他们全都没命了,将军、上校、少校,一级一 级数下去,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给他们退休金了。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 多少钱。那位将军才五十二岁,上校四十八岁,少校五十岁,他们个个没有一点 毛病,身体健康,头脑健全。他们那种军事生活使得他们至少可以象兴登堡一样 活到八十岁。您计算一下: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完全可以估计他们平均
还要活三十年,您看对吗?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条贵得吓人的腿,成了一条我所 能想象的最最昂贵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疯啦。”那个人说。 “没有,”我回答说,“我没有疯。对不起,我身体健康,头脑健全,遗憾的是, 我在这条腿出毛病前两分钟没被打死。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好多钱啦 “您到底接受这项差使不?”那个人问道 不,”我说完就走了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我”描写了以“我”为代表的一批人战后遭遇的种种不如意,鞭 笞了社会的不公现象。 B.安置局工作人员详细地为“我”算接受擦皮鞋工作后能够得到的巨额好处, 是想以利诱惑我接受这个安排,当然也是真心地替我解决实际困难。 C.小说中“我”给安置局工作人员算了一笔帐,是想得到“一百六十马克乘十 二乘三十”的报酬。 D.当时社会上那些生活优越的人们思想丑陋,作风官僚,根本不知道那些战争 中牺牲的、伤残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E、人物少、语言干练,但小说情节过于简单,仅靠伤残军人与安置局工作人员 的对话来展开。 5.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 物?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多次提到局里官员“您疯啦”、“您真疯啦”这样的话语,这样写有哪 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7小说的题目是“我的昂贵的腿”,但主要内容是围绕是否接受厕所旁擦皮鞋 的差事而展开的,如果以“差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 具体理由。(8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 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 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知明州两淅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 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 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 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 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 之不肯变,用是知名 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 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 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 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 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 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 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 卒于官
还要活三十年,您看对吗?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条贵得吓人的腿,成了一条我所 能想象的最最昂贵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疯啦。”那个人说。 “没有,”我回答说,“我没有疯。对不起,我身体健康,头脑健全,遗憾的是, 我在这条腿出毛病前两分钟没被打死。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好多钱啦。” “您到底接受这项差使不?”那个人问道。 “不,”我说完就走了。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小说通过“我”描写了以“我”为代表的一批人战后遭遇的种种不如意,鞭 笞了社会的不公现象。 B.安置局工作人员详细地为“我”算接受擦皮鞋工作后能够得到的巨额好处, 是想以利诱惑我接受这个安排,当然也是真心地替我解决实际困难。 C.小说中“我”给安置局工作人员算了一笔帐,是想得到“一百六十马克乘十 二乘三十”的报酬。 D.当时社会上那些生活优越的人们思想丑陋,作风官僚,根本不知道那些战争 中牺牲的、伤残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E、人物少、语言干练,但小说情节过于简单,仅靠伤残军人与安置局工作人员 的对话来展开。 5.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 物?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多次提到局里官员“您疯啦”、“您真疯啦”这样的话语,这样写有哪 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 分) 7.小说的题目是“我的昂贵的腿”,但主要内容是围绕是否接受厕所旁擦皮鞋 的差事而展开的,如果以“差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 具体理由。(8 分)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 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 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 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 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 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 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 之不肯变,用是知名。 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 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 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 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 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 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 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 卒于官
(选自《宋史·韩晋卿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B.元祐初/知明州两淅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C.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D.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 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 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晋卿坚持法度,不畏强权。在“开封民争鹑杀人”事件中忤触宋神宗宠臣 王安石,有主见,并向大理寺卿进言,坚持认定此案为“斗杀” B.韩晋卿审案公允,才干卓越。许多朝廷的疑难案件他都会参与讨论,后因为 与王安石争论“登州府杀夫案”这个案子,更是在士大夫中知名。 C.韩晋卿持法有度,坚持原则。有一次皇帝安排他到外地去办案,习惯上这种 案件在出差前要到宫中请示,他打破旧例立即动身 D.韩晋卿法度谨严,不乏怜悯之心。他长期任法官,执法守正,为人忠厚,认 为对死刑审批权应慎重。士大夫们很尊重他,“不以法家名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5分) (1)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 (2)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歌送别李白 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②唐突:触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 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一扫而空。 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 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选自《宋史•韩晋卿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B.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C.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D.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 民所宜而不戾法指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 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 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晋卿坚持法度,不畏强权。在“开封民争鹑杀人”事件中忤触宋神宗宠臣 王安石,有主见,并向大理寺卿进言,坚持认定此案为“斗杀”。 B.韩晋卿审案公允,才干卓越。许多朝廷的疑难案件他都会参与讨论,后因为 与王安石争论“登州府杀夫案”这个案子,更是在士大夫中知名。 C.韩晋卿持法有度,坚持原则。有一次皇帝安排他到外地去办案,习惯上这种 案件在出差前要到宫中请示,他打破旧例立即动身。 D.韩晋卿法度谨严,不乏怜悯之心。他长期任法官,执法守正,为人忠厚,认 为对死刑审批权应慎重。士大夫们很尊重他,“不以法家名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每句 5 分) (1)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 (2)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歌送别 李 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②唐突:触犯。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 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 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 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