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5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他日理万()仍参与文化建设,()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脉流传的变迁 华夏智慧的江河,一脉相承,不拘不泥。如今,我们又要如何让这源于千万年的 智慧继续流动呢?一谈到当今中国,就不由得想到戊()变法、五四运动、军 阀混战……经历了太多的变迁,思想界最终的()势是“学习借鉴”。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机(ji)疏(shu)戌(xu) 趋(q) B.几(ji)疏(shu)戍(shu)趣(q) C.几(ji)梳(sha)戍(shu)趣(qu) D.机(ji)梳(shu)戌(x) 趋(q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坐在餐桌前,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十分礼貌地请女士点菜,既不过分殷勤,也 不失之热情,似乎是极力塑造着自己绅士的形象 B.毫无疑问,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就能走向全面复兴和繁荣,古今中外 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 计划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D.美国一家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款会驾驶汽车的机器人,只 要按动这款机器人的一个按钮,便可以驾驶汽车。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反腐的持久性,不断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与加大反腐力度,才 能让贪官污吏们无处遁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理昭昭,伸手必被捉 下列选项中的“昭昭”与语段中加点词“昭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B.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C.功勋昭昭D.日月昭昭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魔高一尺,道高一丈B.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C.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D.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复蒋松如书(清)姚鼐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冬间,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 欣忭不能自己。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颇有所引绳者, 将惧得罪于髙明,而被庸妄专擅之罪也。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 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俯而自惭。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 于斯也。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得不附于左右,而自谓草木 臭味之不远者乎?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实于古 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 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 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 陋习也
株洲市 2015 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他日理万( )仍参与文化建设,( )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脉流传的变迁。 华夏智慧的江河,一脉相承,不拘不泥。如今,我们又要如何让这源于千万年的 智慧继续流动呢?一谈到当今中国,就不由得想到戊( )变法、五四运动、军 阀混战……经历了太多的变迁,思想界最终的( )势是“学习借鉴”。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机(jī) 疏(shū) 戌(xū) 趋(qù) B.几(jǐ) 疏(shū) 戍(shù) 趣(qù) C.几(jī) 梳(shū) 戍(shù) 趣(qū) D.机(jī) 梳(shū) 戌(xū) 趋(q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坐在餐桌前,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十分礼貌地请女士点菜,既不过分殷勤,也 不失之热情,似乎是极力塑造着自己绅士的形象。 B.毫无疑问,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就能走向全面复兴和繁荣,古今中外 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 计划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D.美国一家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款会驾驶汽车的机器人,只 要按动这款机器人的一个按钮,便可以驾驶汽车。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反腐的持久性,不断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与加大反腐力度,才 能让贪官污吏们无处遁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理昭昭,伸手必被捉。 3.下列选项中的“昭昭”与语段中加点词“昭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B.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C.功勋昭昭 D.日月昭昭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B.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C.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复蒋松如书 (清)姚鼐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冬间,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 欣忭不能自已。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颇有所引绳者, 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擅之罪也。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 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俯而自惭。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 于斯也。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得不附于左右,而自谓草木 臭味之不远者乎?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实于古 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 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 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 陋习也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 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 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今之为学者()陋,且有 甚()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 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 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舍:客居 B.而其颇有所引绳者绳:纠正 C.而自谓草木臭味之不远者乎?臭:气味 D.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逮:等到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是()今之为学者()陋,且有甚()往者为时文之士 A.以其于B.则之于 C.则其乎D.且之而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 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B.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 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C.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 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 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住在乡里,由侄儿给蒋松如寄信,蒋读了非常高兴,并且赞同姚鼐的主要 观点 B.二程、朱熹对古人精深意旨的阐发比前人更加妥当,不像前儒笨拙呆滞而不合 于情旨。 C.二程、朱熹更注重品德修养,又实实在在地在实践自己的学说,从而被后人所 钦慕。 D.当代学者,由沽名钓誉的人带头,以批驳程朱为能事,矫枉过正,成为学术的 大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4分) (2)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3分) (3)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 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 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 )今之为学者( )陋,且有 甚( )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 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 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 舍:客居 B.而其颇有所引绳者 绳:纠正 C.而自谓草木臭味之不远者乎? 臭:气味 D.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 逮:等到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是( )今之为学者( )陋,且有甚( )往者为时文之士 A.以 其 于 B.则 之 于 C.则 其 乎 D.且 之 而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 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B.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 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C.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 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D.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 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住在乡里,由侄儿给蒋松如寄信,蒋读了非常高兴,并且赞同姚鼐的主要 观点。 B.二程、朱熹对古人精深意旨的阐发比前人更加妥当,不像前儒笨拙呆滞而不合 于情旨。 C.二程、朱熹更注重品德修养,又实实在在地在实践自己的学说,从而被后人所 钦慕。 D.当代学者,由沽名钓誉的人带头,以批驳程朱为能事,矫枉过正,成为学术的 大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4 分) (2)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3 分) (3)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3 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指安西。③秦城:长安,诗中分别 之地 (1)首联的“飞蓬”既写出了“行子”的_,又让人联想到他的身姿。(2分) (2)联系“盛唐气象”赏析尾联。(6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阿 房宫赋》)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 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舌尖上的追本溯源 1997年,欧盟为了应对疯牛病问题的挑战,最早提出了食品安全溯源概念,并 将其逐步完善为一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002年,我国开始进行食品溯源体系 研究,并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2004年4月起,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等八个部门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 动肉类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之后,我国的食品溯源体系建设逐渐取得 了许多重要成果,并获得了蓬勃发展。 根据食品的流通过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原产地(属 地)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供应的源头,如白菜、大豆的原产地的基本信息 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加工的生产流程、加工环境、加工 方法与步骤等信息;三是存储与运输信息溯源系统,主要针对具有保质期的食品 水产品、肉类、熟食、新鲜水果、蔬菜、饮料等)在储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信 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RFID技术( Radio Frequency I 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 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 成。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在各国日益强烈的食品追溯需求的推动下,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研究开发了采用 GSI系统(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加工 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领域。该应用方案 不仅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认可,也为我国从源头抓质量监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 径。推行食品溯源制度牵涉到许多个环节,只有做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环环 相扣,才可能让老百姓安全明白地消费食品。 维码食品溯源体系的推出,为使食品溯源走进全民时代铺平了道路。二维码技 术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数据防伪、携带、传递的髙科技手段。其具有储存量 大、保密性髙、追踪性髙、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为产品防伪、 追踪溯源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只要为食品贴上二维码电子标签,就等于为食 品戴上了新一代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在购买这类食品时,只需要打开手机 的照相功能,对着食品上的二维码电子标签轻轻一按,就能查询出食品的生产者 加工者、销售者等各种信息。由于该套二维码溯源体系使用普通手机的摄像头进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③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指安西。③秦城:长安,诗中分别 之地。 (1)首联的“飞蓬”既写出了“行子”的 ,又让人联想到他 的身姿。(2 分) (2)联系“盛唐气象”赏析尾联。(6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阿 房宫赋》)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 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舌尖上的追本溯源 1997 年,欧盟为了应对疯牛病问题的挑战,最早提出了食品安全溯源概念,并 将其逐步完善为一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002 年,我国开始进行食品溯源体系 研究,并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2004 年 4 月起,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等八个部门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 动肉类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之后,我国的食品溯源体系建设逐渐取得 了许多重要成果,并获得了蓬勃发展。 根据食品的流通过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原产地(属 地)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供应的源头,如白菜、大豆的原产地的基本信息; 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加工的生产流程、加工环境、加工 方法与步骤等信息;三是存储与运输信息溯源系统,主要针对具有保质期的食品 (水产品、肉类、熟食、新鲜水果、蔬菜、饮料等)在储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信 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 RFID 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 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 成。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在各国日益强烈的食品追溯需求的推动下,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研究开发了采用 GS1 系统(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加工 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领域。该应用方案 不仅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认可,也为我国从源头抓质量监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 径。推行食品溯源制度牵涉到许多个环节,只有做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环环 相扣,才可能让老百姓安全明白地消费食品。 二维码食品溯源体系的推出,为使食品溯源走进全民时代铺平了道路。二维码技 术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数据防伪、携带、传递的高科技手段。其具有储存量 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为产品防伪、 追踪溯源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只要为食品贴上二维码电子标签,就等于为食 品戴上了新一代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在购买这类食品时,只需要打开手机 的照相功能,对着食品上的二维码电子标签轻轻一按,就能查询出食品的生产者、 加工者、销售者等各种信息。由于该套二维码溯源体系使用普通手机的摄像头进
行识读,从而实现从“餐桌”到“田间”的蔬果生产、流通及消费的全过程监控, 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监管设备的成本。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经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整个追溯系统尚不十分完 善,尤其缺乏贯穿全产业链的质量监控体系,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追 溯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只有解决溯源信息 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溯源资源共享,才能切实保护好 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权益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11月上期) 12.本文除了介绍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围绕它还介绍了和。(4分) 13.下列关于“食品安全溯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1997年,欧盟最早提出食品安全溯源概念并将其逐步完善为一项食品安全管 理制度是因为疯牛病的出现。 B.2002年,我国开始进行食品溯源体系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并于204年4月开始建设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 C.根据食品的流通过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原产地、食品加工 过程和存储与运输三个信息溯源系统。 D.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是一种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的俗称“电子标签”的无线系统。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GS1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食品生产的多个领 域,是监管食品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B.推行好了食品溯源制度,将牵涉到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和环环相扣,老百姓 才能安全明白地消费食品 C.二维码具有极髙的保密性和不可仿制性等特点,普通手机摄像头也能识读, 运用它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 D.为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权益,我国需要大力建设贯穿食品产业链的质 量监控体系,实现溯源资源共享和交换。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鹤顶红李碧华 张爱玲《对照记一一看老照相簿》,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此批幸存的老照片, 不但珍贵,而且颇有味道,是文字以外的“余韵”。人生的“桃花扇”一一“撞 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小小附注也是故 事 我发觉,集子收入她很多照片,捧在手中一页页地掀,如同乱纹中依稀一个自画 像:稚嫩,成长,茂盛,荒凉… 我的印象至深,是大部分张的倩影,总是仰镜,镜头自低角度往上拍摄,而她又 不自觉(或自觉?)地微仰首,高瞻远瞩,睥睨人间。因为这不断出现的神情 令人有“鹤立鸡群”之强烈感觉。 个人的小动作往往介绍了自己,也出卖了自己。即使什么也不说,却说了很多。 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 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一一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但,各 个淘古井的人,却又互相看不起,窃笑人家没有自己“真正”领略她的好处,不 够了解
行识读,从而实现从“餐桌”到“田间”的蔬果生产、流通及消费的全过程监控, 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监管设备的成本。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经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整个追溯系统尚不十分完 善,尤其缺乏贯穿全产业链的质量监控体系,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追 溯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只有解决溯源信息 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溯源资源共享,才能切实保护好 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权益。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4 年 11 月上期) 12.本文除了介绍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围绕它还介绍了 和 。(4 分) 13.下列关于“食品安全溯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1997 年,欧盟最早提出食品安全溯源概念并将其逐步完善为一项食品安全管 理制度是因为疯牛病的出现。 B.2002 年,我国开始进行食品溯源体系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并于 2004 年 4 月开始建设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 C.根据食品的流通过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原产地、食品加工 过程和存储与运输三个信息溯源系统。 D.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是一种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的俗称“电子标签”的无线系统。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 GS1 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食品生产的多个领 域,是监管食品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B.推行好了食品溯源制度,将牵涉到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和环环相扣,老百姓 才能安全明白地消费食品。 C.二维码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和不可仿制性等特点,普通手机摄像头也能识读, 运用它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 D.为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权益,我国需要大力建设贯穿食品产业链的质 量监控体系,实现溯源资源共享和交换。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鹤顶红 李碧华 张爱玲《对照记——看老照相簿》,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此批幸存的老照片, 不但珍贵,而且颇有味道,是文字以外的“余韵”。人生的“桃花扇”——“撞 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小小附注也是故 事。 我发觉,集子收入她很多照片,捧在手中一页页地掀,如同乱纹中依稀一个自画 像:稚嫩,成长,茂盛,荒凉…… 我的印象至深,是大部分张的倩影,总是仰镜,镜头自低角度往上拍摄,而她又 不自觉(或自觉?)地微仰首,高瞻远瞩,睥睨人间。因为这不断出现的神情, 令人有“鹤立鸡群”之强烈感觉。 一个人的小动作往往介绍了自己,也出卖了自己。即使什么也不说,却说了很多。 “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 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但,各 个淘古井的人,却又互相看不起,窃笑人家没有自己“真正”领略她的好处,不 够了解
对很多读者而言,除了古井,张还是紫禁城里出租的龙袍凤冠,狐假虎威中的虎, 藕断丝连中的藕,炼石补天中的石,群蚁附膻中的膻,闻鸡起舞中的鸡,鹤立鸡 群中的鹤…… “鹤”,俗称仙鹤。嘴、颈、脚皆特长,身髙,翼大,善飞。体白色,眼赤,尾 黑。鸣声髙朗。鹤之头顶朱红,相传此丹顶有剧毒,食之杀人。 她的书,留传了五十年,直到今天,仍然具备“再来”的魅力,读者们对她的恋 慕并不冤枉,好像爱一个人,没有爱错那么理直气壮。连那些“毒”,亦甘之如 饴 张的小说是小说,张本身,也是一个小说。 据说,有个男人,因时局变迁,逃至温州避劫。他的女人,竟千里迢迢特为看他 来了。斯时,男人面不改容地又有了个女人。正是红啼绿怨,旧爱新欢。因两女 同是他的人,不免好看好待。一天,甲看乙,叹道:“真是生得美。”当下给她 画像,男人站在一边看。勾了脸庞眉目,正待画嘴角,忽地停笔。乙去后,甲道: 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惊动,一阵 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你还只管问我为何不画下去!”言下不胜委屈,她看 着他,只觉眼前这个人一刻亦是可惜的。 以上情节,由胡兰成在《民国女子》中披露。张爱玲是什么人?何以被迫如 此大气壮阔?提供机会予胡某这等坏分子角色做传,俾他粉向自己脸上擦?虽然 张末了去一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我是经过一年半 长的时间考虑,惟彼时以小劫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亦不要来寻我,即使写 信来,我亦是不看了的。 回复一点本色。 但,也够委屈吧。 古老照片堆中,有她青春妍丽的岁月,也有“在人屋檐下”的叹喟。即使不着一 字 “1950年或51年,大陆解放后不久,不记得是领什么证件,街边人行道上,穿 草黄制服的大汉佝偻着伏在桌子上写字,西北口音,似是老八路提干。轮到我, 他一抬头见是个老乡妇女,便道:‘认识字吗?’我笑着咕哝了一声‘认识’, 心里惊喜交集,不像个知识分子!” 红遍上海的作家,半生作文字工作,在工农兵跟前,不很乐意被看出来是知识分 子。趋时,惧祸,无奈…… 记得照片中的人吗? 每以鹤姿仰视,冷静,自信,独立,而且毒辣。我们永远见不着她顶上的朱红。 在这世界上,能叫一个扬眉女子低头,挫其锐气的,只有两样:一爱情,二政治。 后记:张爱玲于1995年中秋前一天,被发现安详地躺在几乎完全没有家具的美 国洛杉矶寓所,享年七十五。寂寞老人常以急冻食物加热充饥。她并无向任何人 告别。遗作《小团圆》未写毕,一生最灿烂的作品,在二十五岁之前几已完成 直至今天,不见后来者。 她擅写月亮,却不团圆。 (选自《李碧华随笔集》。有删节) 15.作者以“鹤顶红”为题,有何作用?(6分) 16.简析文中画线句子“张的小说是小说,张本身,也是一个小说”的含义。(4 分) 17.综观全文,简要概括张爱玲的形象特征。(6分) 18.赏析文章的结尾。(5分)
对很多读者而言,除了古井,张还是紫禁城里出租的龙袍凤冠,狐假虎威中的虎, 藕断丝连中的藕,炼石补天中的石,群蚁附膻中的膻,闻鸡起舞中的鸡,鹤立鸡 群中的鹤…… “鹤”,俗称仙鹤。嘴、颈、脚皆特长,身高,翼大,善飞。体白色,眼赤,尾 黑。鸣声高朗。鹤之头顶朱红,相传此丹顶有剧毒,食之杀人。 她的书,留传了五十年,直到今天,仍然具备“再来”的魅力,读者们对她的恋 慕并不冤枉,好像爱一个人,没有爱错那么理直气壮。连那些“毒”,亦甘之如 饴。 张的小说是小说,张本身,也是一个小说。 据说,有个男人,因时局变迁,逃至温州避劫。他的女人,竟千里迢迢特为看他 来了。斯时,男人面不改容地又有了个女人。正是红啼绿怨,旧爱新欢。因两女 同是他的人,不免好看好待。一天,甲看乙,叹道:“真是生得美。”当下给她 画像,男人站在一边看。勾了脸庞眉目,正待画嘴角,忽地停笔。乙去后,甲道: “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惊动,一阵 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你还只管问我为何不画下去!”言下不胜委屈,她看 着他,只觉眼前这个人一刻亦是可惜的。 ——以上情节,由胡兰成在《民国女子》中披露。张爱玲是什么人?何以被迫如 此大气壮阔?提供机会予胡某这等坏分子角色做传,俾他粉向自己脸上擦?虽然 张末了去一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我是经过一年半 长的时间考虑,惟彼时以小劫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亦不要来寻我,即使写 信来,我亦是不看了的。”——回复一点本色。 但,也够委屈吧。 古老照片堆中,有她青春妍丽的岁月,也有“在人屋檐下”的叹喟。即使不着一 字…… “1950 年或 51 年,大陆解放后不久,不记得是领什么证件,街边人行道上,穿 草黄制服的大汉佝偻着伏在桌子上写字,西北口音,似是老八路提干。轮到我, 他一抬头见是个老乡妇女,便道:‘认识字吗?’我笑着咕哝了一声‘认识’, 心里惊喜交集,不像个知识分子!” 红遍上海的作家,半生作文字工作,在工农兵跟前,不很乐意被看出来是知识分 子。趋时,惧祸,无奈…… 记得照片中的人吗? 每以鹤姿仰视,冷静,自信,独立,而且毒辣。我们永远见不着她顶上的朱红。 在这世界上,能叫一个扬眉女子低头,挫其锐气的,只有两样:一爱情,二政治。 后记:张爱玲于 1995 年中秋前一天,被发现安详地躺在几乎完全没有家具的美 国洛杉矶寓所,享年七十五。寂寞老人常以急冻食物加热充饥。她并无向任何人 告别。遗作《小团圆》未写毕,一生最灿烂的作品,在二十五岁之前几已完成。 直至今天,不见后来者。 她擅写月亮,却不团圆。 (选自《李碧华随笔集》。有删节) 15.作者以“鹤顶红”为题,有何作用?(6 分) 16.简析文中画线句子“张的小说是小说,张本身,也是一个小说”的含义。(4 分) 17.综观全文,简要概括张爱玲的形象特征。(6 分) 18.赏析文章的结尾。(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