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并进行创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 造型表现活动。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 ·是否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 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等在造型活动中的作用。 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能否尝试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 点 ,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进行表现。 地安排画面。 ·能否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事物的比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例关系。 大远小的空间关系。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识。 适合的主题。 ·能否用近大远小或平行透视的规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 律,初步表现空间关系。 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 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 暖、对比与和谐的知识。 品。 ,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大胆地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 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 学的作品。 ,能否大胆地用图像和立体造型的方 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第 学 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 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 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 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 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 段 标 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 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 (7 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年 级) 学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 ·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并进行创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 造型表现活动。 评 价 要 点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 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 地安排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 大远小的空间关系。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 适合的主题。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 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 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 品。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 学的作品。 ·是否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 等在造型活动中的作用。 ·能否尝试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 进行表现。 ·能否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事物的比 例关系。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 识。 ·能否用近大远小或平行透视的规 律,初步表现空间关系。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 暖、对比与和谐的知识。 ·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大胆地 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 ·能否大胆地用图像和立体造型的方 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第 四 学 段 ( 7 ~ 9 年 级) 学 习 目 标 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 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 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 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 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 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 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 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 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 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 ·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 表达情感和思想。 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建 ·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 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进行练习。 ·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 ·进一步学习透视知识,提高空间表 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 现能力。 行绘画练习。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种方法,尝试描 ·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绘物体的立体感。 作雕塑小品。 ·创造漫画和卡通形象,表达思想和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 并进行创作练习。 ·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 ·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 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 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 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 品。 ·运用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 等进行造型活动。 评 ,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 ·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 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 ·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 空间关系。 点 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 ·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 识地运用。 能进行简单的描绘。 ·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 ·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 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 地运用色彩。 关系和色彩关系。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 ,因培计划(20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调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习 活 动 建 议 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 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 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 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 行绘画练习。 ·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 作雕塑小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 并进行创作练习。 ·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 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 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 进行练习。 ·进一步学习透视知识,提高空间表 现能力。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种方法,尝试描 绘物体的立体感。 ·创造漫画和卡通形象,表达思想和 情感。 ·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 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 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 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 品。 ·运用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 等进行造型活动。 评 价 要 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 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 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 识地运用。 ·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 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 关系和色彩关系。 ·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 ·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 空间关系。 ·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 能进行简单的描绘。 ·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 地运用色彩。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 小品。 作浮雕和圆雕作品。 ·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 法,进行表现。 [附注与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课程内容中分量最重 的一个部分。它囊括诸多的美术门类,其实践性、体验性强的活动特点也极容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此活动内容的教学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的把握和思 考。和旧有的实验稿相比,此次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对这个领域的教学描述有 两点需要我们注意:第一,新课标对该领域进行说明界定时,强调多种“媒材” 而非“材料”。此微观变化说明,教师在展开美术造型活动教学时,不仅要使学 生熟悉不同的美术创作材料(如蜡笔、宜纸、木块与石材等),还需要从“媒介” 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如图形表现、视频处理、多种材料的复合与转换等)。这 更多是培养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视觉传达与表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像传统教 学那样只是局限与“描绘”与“塑造”的过程。第二,拼贴也可以成为造型的 基本手段和方法。这说明,学生的造型表现可以更为开放和多元。有时,教师在 开展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借用一些后现代、当代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段,如安迪·沃 霍尔波普艺术中的拼贴与复制等。第三,“逐步形成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此领域 教学提出了在美术本体方面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学有所乐”的同时,也能够“学 有所得”。以下就该领域的各学段内容进行逐一比较: 学段一:修订前后的课程标准相比差别不大。在评价要点中,修订后标准提 出“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 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作为一个新的评价要素出现,这对“绘画”或“拓 印”的就有造型活动提出了更为丰富的要求,同时指出“表现”活动不只是局限 于学生的“感受”,同时也包括“观察”和“想象”两者。 学段二:修订后的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 较之修订前相比,内容陈述更为凝练、有针对性,侧重于对造型表现活动内容(如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调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 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 小品。 ·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 法,进行表现。 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 作浮雕和圆雕作品。 [附注与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课程内容中分量最重 的一个部分。它囊括诸多的美术门类,其实践性、体验性强的活动特点也极容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此活动内容的教学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的把握和思 考。和旧有的实验稿相比,此次 2011 版美术课程标准对这个领域的教学描述有 两点需要我们注意:第一,新课标对该领域进行说明界定时,强调多种“媒材” 而非“材料”。此微观变化说明,教师在展开美术造型活动教学时,不仅要使学 生熟悉不同的美术创作材料(如蜡笔、宣纸、木块与石材等),还需要从“媒介” 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如图形表现、视频处理、多种材料的复合与转换等)。这 更多是培养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视觉传达与表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像传统教 学那样只是局限与“描绘”与“塑造”的过程。 第二,拼贴也可以成为造型的 基本手段和方法。这说明,学生的造型表现可以更为开放和多元。有时,教师在 开展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借用一些后现代、当代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段,如安迪·沃 霍尔波普艺术中的拼贴与复制等。第三,“逐步形成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此领域 教学提出了在美术本体方面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学有所乐”的同时,也能够“学 有所得”。以下就该领域的各学段内容进行逐一比较: 学段一:修订前后的课程标准相比差别不大。在评价要点中,修订后标准提 出“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 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作为一个新的评价要素出现,这对“绘画”或“拓 印”的就有造型活动提出了更为丰富的要求,同时指出“表现”活动不只是局限 于学生的“感受”,同时也包括“观察”和“想象”两者。 学段二:修订后的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 较之修订前相比,内容陈述更为凝练、有针对性,侧重于对造型表现活动内容(如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美术语言的理解)和活动方式(绘画表现、造型重组和变形)等进行叙述。同时, 此学段的造型表现活动描述略微降低了难度系数,如省略了“进行初步的写生练 习(包括人物头像和全身、玩具等),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等对于小学 中低年级有难度的学习活动内容。 学段三:在学习目标中,旧有课程标准中“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的事物”最后三个字“的事物”被删除。虽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变化,但却呈现 了美术造型活动的要义所在一一不局限于对可见事物的具体描绘,停留于对“视 网膜印象”的描述,而更多是表现思想、情感与意义认知。这赋予了创造者更多 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建议”在主张学生习得基础造型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为 强调学生的创意与表达,如“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实践”中“绘 制实践”便被“创作练习”所代替。在“评价要点”中,“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表现适合的主题”“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是新补充的内容。 这凸显了修订后课标对该领域学生造型方法与创作目的、创作结果与评价之间诸 多关系的思考。 学段四:这一学段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其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学习也愈加 深入,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次。在这一学段的造型表现教学中,美术学 科知识的轮廓逐渐显现。因此,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的学习以及“新媒材”的熟悉和掌握明确地纳入学习目标的划定之中。一些常用 美术语言(如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的掌握是美术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 此外,“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中较之修订前标 准中的“进行造型活动”这种细微措辞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评 价要点部分的对比中,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多强调“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 “了解基本的造型要素和形式原理”“根据表现意图进行创作”等内容,这种对 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强调及绘画意图的明确更多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充分尊重 与认同。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调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美术语言的理解)和活动方式(绘画表现、造型重组和变形)等进行叙述。同时, 此学段的造型表现活动描述略微降低了难度系数,如省略了“进行初步的写生练 习(包括人物头像和全身、玩具等),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等对于小学 中低年级有难度的学习活动内容。 学段三:在学习目标中,旧有课程标准中“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的事物”最后三个字“的事物”被删除。虽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变化,但却呈现 了美术造型活动的要义所在——不局限于对可见事物的具体描绘,停留于对“视 网膜印象”的描述,而更多是表现思想、情感与意义认知。这赋予了创造者更多 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建议”在主张学生习得基础造型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为 强调学生的创意与表达,如“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实践”中“绘 制实践”便被“创作练习”所代替。在“评价要点”中,“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表现适合的主题”“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是新补充的内容。 这凸显了修订后课标对该领域学生造型方法与创作目的、创作结果与评价之间诸 多关系的思考。 学段四:这一学段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其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学习也愈加 深入,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次。在这一学段的造型表现教学中,美术学 科知识的轮廓逐渐显现。因此,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的学习以及“新媒材”的熟悉和掌握明确地纳入学习目标的划定之中。一些常用 美术语言(如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的掌握是美术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 此外,“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中较之修订前标 准中的“进行造型活动”这种细微措辞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评 价要点部分的对比中,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多强调“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 “了解基本的造型要素和形式原理”“根据表现意图进行创作”等内容,这种对 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强调及绘画意图的明确更多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充分尊重 与认同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设计·应用领域课程内容比较 2011版 2001版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 学习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 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 领域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 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 说明 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 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 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 意识和实战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 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 颈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 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 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 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 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 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 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 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 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第一 学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 学段 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 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 (1~ 目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 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 2年标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级) 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调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设计·应用领域课程内容比较 2011 版 2001 版 学 习 领 域 说明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 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 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 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 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 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 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 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 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 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 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 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 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 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 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 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 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 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 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第 一 学 段 (1~ 2 年 级) 学 习 目 标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 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 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 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 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 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 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学 ·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 ·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