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对2011与2001两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 标准的比较及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段鹏 本次比较共分以下几个大的部分:1.课程的性质与价值:2.基本理念:3. 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分四个学习领域):5.教学建议:6.评价建议:7.课程 资源开发与利用:8.教材编写建议。以下将就具体内容予以对比呈现,同时就主 要的变化内容做一详细的说明与分析。 “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比较 2011版 2001版 课程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 性质 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 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 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 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 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课程的价值: (仁)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一)陶治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三)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四)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 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附注与说明]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 关键所在。此次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旧有美术课程 标准将美术课程标准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却开宗明义到,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调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对 2011 与 2001 两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 标准的比较及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段鹏 本次比较共分以下几个大的部分:1.课程的性质与价值;2.基本理念;3. 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分四个学习领域);5.教学建议;6.评价建议;7.课程 资源开发与利用;8.教材编写建议。以下将就具体内容予以对比呈现,同时就主 要的变化内容做一详细的说明与分析。 “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比较 2011 版 2001 版 课程 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 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 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 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 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 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 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二)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三)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四)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课程的价值: (一)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 能力 (四)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附注与说明]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 关键所在。此次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旧有美术课程 标准将美术课程标准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却开宗明义到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程愈发凸显了其 “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 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 育的基础和立足点所在。 此外,新版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美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愉悦性,学 生应该习得具体的美术操作技能。这一方面旨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 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享受美术学习过程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 养成其健康人格的必要前提; 需要说明的是,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 中。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2011版《课标》对 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 “基本理念”比较 2011版 2001版 (一)面向全体学生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本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想 (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理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 (四)注重创新精神 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附注与说明] 2011版《课标》对美术教育“基本理念”的陈述立基于原有“实验稿”的 基础,指出了美术课程所要具备的四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乃为新《课标》理念 突出强调的一条。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即“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 宗旨”,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国民文化教育,而非专业的技术教育。因此,这对 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 能)、教学方式应用(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程愈发凸显了其 “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 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 育的基础和立足点所在。 此外,新版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美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愉悦性,学 生应该习得具体的美术操作技能。这一方面旨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 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享受美术学习过程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 养成其健康人格的必要前提。 需要说明的是,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 中。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2011 版《课标》对 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 “基本理念”比较 2011 版 2001 版 基 本 理 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四)注重创新精神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 术 (四)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五)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附注与说明] 2011 版《课标》对美术教育“基本理念”的陈述立基于原有“实验稿”的 基础,指出了美术课程所要具备的四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乃为新《课标》理念 突出强调的一条。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即“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 宗旨”,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国民文化教育,而非专业的技术教育。因此,这对 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 能)、教学方式应用(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出了独特要求 “课程目标”比较 2011版 2001版 课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 三个维度设定如下。 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 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 标 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 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 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 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 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 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 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 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 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 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 陶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 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 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 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 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 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 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 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 现” 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 识。 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 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 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调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出了独特要求。 “课程目标”比较 2011 版 2001 版 课 程 总 目 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定如下。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 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 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 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 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 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 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 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 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 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 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 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 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 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 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 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 造 型 ·表 现” 学 习 领 域 分 1. 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 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 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 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 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 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 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 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1. 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 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 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 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 识。 2. 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 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 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L.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知 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 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 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 ·应 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 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 决问题的能力。 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 动手能力。 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 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 域 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 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 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 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 造能力。 活的愿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 4.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 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 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 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 度。 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 愿望。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 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 欣 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 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 赏 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 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 ·评 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 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述” 成审美判断能力。 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 学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件 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 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 能力,初步学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 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 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目 标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 设 计 ·应 用” 学 习 领 域 分 目 标 1. 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 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 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 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 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 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 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 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 造能力。 3. 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 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 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 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 愿望。 1.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 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 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 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 动手能力。 3. 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 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 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 活的愿望。 4. 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 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 度。 “ 欣 赏 ·评 述” 学 习 领 域 分 1. 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 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 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 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 成审美判断能力。 2. 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 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 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 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 1. 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 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 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 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2. 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 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 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3.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 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化的态度。 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 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 1.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 综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 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 合 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 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 ·探 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 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 索” 问题的能力。 式发表。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 2.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 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 3.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 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 分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 愉悦与成功感。 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 悦与成功感。 [附注与说明] 较之旧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课标》鲜明地提出了美术 课程所应具有的三个维度一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并将其纳入到课程总目标的基本陈述之中。这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美术教育 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同时也需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有所成、学 有所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情感态度取向。可以说,“三个 维度”的提出,涉及教学观念的深层次转型,是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把 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此次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也对四大学习领域所应具有的分目标做出了 详尽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从美术语言、美术媒材和制作技巧、造型活动的过 ·国培计划(2011)一义务教有骨干教师远程培调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美术·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目 标 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 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 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化的态度。 “ 综 合 ·探 索” 学 习 领 域 分 目 标 1. 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 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 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 问题的能力。 2. 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 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 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 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 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 悦与成功感。 1. 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 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 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 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 式发表。 2.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 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 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 愉悦与成功感。 [附注与说明] 较之旧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课标》鲜明地提出了美术 课程所应具有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并将其纳入到课程总目标的基本陈述之中。这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美术教育 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同时也需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有所成、学 有所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情感态度取向。可以说,“三个 维度”的提出,涉及教学观念的深层次转型,是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把 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此次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也对四大学习领域所应具有的分目标做出了 详尽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从美术语言、美术媒材和制作技巧、造型活动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