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艺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令梦提
义务教育 艺术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 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生质.(1)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諛程设计思路.(5) 第二部分裸程目标.(8) 第三郎分裸程内容 (11) 一跳程内容的总体结构.(1) 二、学段课程内容 (11) 第四部分实拖建议 (24) 一、数学建议.(24) 二、评价至议“. (31) 三、教材编写建议.(3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40) 附绿. (44) 附录1“课程内容”部分的参考实例.(44) 附录2“教学建议”部分的参考实例. (47) 附录3 课堂学参考实例. (49)
第一部分前言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的精 神活动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 术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 重要性日益凸显。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美感的形成、人格的 陶治、情感的丰富、创造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诗、 欧、舞、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 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艺术课程采用综合性艺术教青理念,使学生在丰富的 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在多种艺术的交织和沟通 中增长艺术能力,在不断的创造与发现活动中学习艺术, 在艺术与人类生活、情感、文化、科技的联系中感受、理 解和创造艺术。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学会欣赏艺 术,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整,为学生人格的完善 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醑、影视 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它具有如下性质
人文性艺术课程是将艺术的人文性和技艺性完美结 合起来的课程,它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了解中华 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历程,感受艺术与人类生活、情 感、文化、科技之间的联系,体验人类对真善美的迫求。 艺术课程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 感受,交流自已对人生和文化的理解。通过艺术课程的学 习,学生将不仅具有艺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而且获得高 尚的情操,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更加高尚的价值 追求。 综合性艺术课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诗、 歌、舞、画为一体的“乐数”传统,保持我国各少数民族歌、 舞、乐为一体的艺术特征,是一门在课程目标、结构、内 容及敏学过程诸方面探求综合性的新型课程。艺术课程的 综合不是各艺术门类知识技能简单相加之“和”,而是通过 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交融、对话而产生出新的创意、 新的感受和新的形态的“合”。艺术课程通过这种综合建立 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及艺术与科技的广 泛联素,强调视觉、听觉、动觉、喷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的相互沟通和转换,在保持各门艺术独特性的同时,实现 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接受传统艺术和经典艺术的同时, 兼容当今不断孤规的新的艺术形式和大众艺术。艺术课程 强调整个艺术学习过程中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 与评价等不同环节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使学生的艺术学习 更加丰高多彩、情趣盎热,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获得和谐 发展。 创造性艺术课程充分体现艺术活动的创造性,通过 提供丰的数学内容和艺术材料,创设开放的活动情境, 2
提出高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各种创意、设计、 制作、表达、表茂、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中,充 分激发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各种知识的连通 各种能力的互补中实现创造能力的提开。 愉悦性艺术课程所涉及的感知与体脸、创造与表现、 反思与评价等活动,具有游戏性和愉悦性。艺术课程通过 提供新奇的感性材料和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尽情、自由 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 身心的和谐发展。 经典性艺术课程将古今中外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造产 自然地融人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通过感 受和欣赏经典艺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品位,使 他们认识到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 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这些方面的探求和学习,会不断增 强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在各门类艺术的联系中形成综合素质 艺术课程围线特定的人文主题,如生话衡峨中的“生 日“家”等,情恋领域中的“爱”“袋高”等,文化便域中的 “剪纸”“舞龙”等,科技领域中的“仿生”“环境保护”等,创 设表现这些主题的情境,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解、影 视中选痒最能表现这些主题的图像、声音、身体动作、信 节、镜头等,探究不同艺术和不同媒介在表现同一主题时 节奏、比例、垂复、渐进等艺术规律方面的相通之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