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延安中学高2013届第一次模 拟考试语文试卷 (全卷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 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 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咪, 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 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 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勐奋,但终 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菜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 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汧地拍打着岩石,发出 崖崩谷裂的濟声;天空群鸟悲鳴,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 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 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五这时讲到:“若 要抚琴,必择静宣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 遢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 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才情女子,她深请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 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 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 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贲任。唐代薛易 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恩,可 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道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 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 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 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 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彩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 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微。每当他酒酣 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中学高 2013 届第一次模 拟考试语文试卷 (全卷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 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 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 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 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 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 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 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 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 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 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 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 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 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 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 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 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 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 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 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 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 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 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 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徵。每当他酒酣 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 这一点 D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f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 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因此道家没有人为创作 的音乐作品。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李白等人 C.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 旨在止邪正心 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 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 的正是这一点。 B.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 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季演奏应达到 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 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6题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 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金枢蜜院事董钥尝荐其村,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 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 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 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 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 平时。抵县,即登堿,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痰普功。水陆进兵, 乘胜十余寨,斩贼教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趣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 一普自将,攻北门。邏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骚之,纵火烧关门,贼惧, 谋弃城走。而攙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 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悃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遵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 .下列关于 “ 古 琴 ” 的 表 述 ,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 这一点 D.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 一。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 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因此道家没有人为创作 的音乐作品。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李白等人。 C.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 旨在止邪正心。 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 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3 . 下 列 表 述 符 合 原 文 意 思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 A.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 的正是这一点。 B.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 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 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 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6 题。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 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 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 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 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 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 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 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 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 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 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 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
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 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 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擾其枪,斫贼死。贼众掼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 石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勒余兵,血战良久 勒:招集 B.至日夕,援绝,被创堕马 被:蒙受 C.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嫉妒 D.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致:表达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⑧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 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B.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 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C.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张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 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破敌策略,并拨给他精兵三万 D.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 使石普功亏一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5分) (2)普先士卒踬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綿谷回寄慕氏昆仲 罗隐 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伞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綿州 [注]綿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毘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9.诗歌颌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 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 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 石普》 4 .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点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 A.普勒.余兵,血战良久 勒:招集 B.至日夕,援绝,被.创堕马 被:蒙受 C.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嫉妒 D.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致:表达 5 . 以 下 各 组 句 子 中 , 全 都 表 现 石 普 有 “ 将 略 ” 的 一 组 是 ( 3 分 ) ( )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6 . 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分 析 和 概 括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 A.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 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B.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 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C.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张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 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破敌策略,并拨给他精兵三万。 D.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 使石普功亏一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5 分) (2)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 分) ( 二 ) 古代诗歌阅 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 分) 9.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 ,廉有朝矣。(《诗经·氓》)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 道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任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雪地上蠱开的鲜花 李培俊 于山没想到,他和徒弟金娃会在这里见面。要知道主家同时还请了另一掌唢呐班子, 自己说什么也不会接这趟生意。 见了师傅,金娃也很惊奇。问过师傅的身体,家里情况,便没话说了。两个人猜出了 主家今天的用意,心里都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师徒二人是远近闻名的金唢呐,原来郗在县剧团供职。那时侯,师徒可谓春风得意, 省里市里有重大活动,如果少了于山和金娃的唢呐演奏,简直就像塌了半边天,留下不少 的遣憾。可剧团说不行就不行了,于山和金娃便从山巔上一下子跌选了深谷。他们都知道, 不是哪个人的过错,也不是他们的技艺不行了,吹不好了。 于山和金娃各自拉起原来剧团的人马,成立了草台班子,挣几个吃饭钱勉强度日。由 于各忙各的生意,师徒二人便少了来往。谁知今天却在湖桥镇上见了面 上午九点,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走出大门,对于山和金娃说:“今天这阵势你们已经看 到了,两家班子同时搭台演出,目的只有一个,唱对台戏。”汉子说着拿出一卷钞票,足有 五千元,啪啪地在左手心甩打几下,说,“谁赢了呢,这钱就是他的了 于山看看金娃,金娃也看看师傅。他们从对方眼中都读出了对方的意思:谁都想得到 这笔钱。这与对金钱的占有无关,也与师徒的情意无关。年到月尽,都想给穷了一年的伙 计们多发几个,能让他们过个有滋有味的年。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金娃对师傅不好意恳地点点头,那意思很明显:师傅,原谅弟子吧 于山也对徒弟点点头,意味却有点苦涩,说不清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对台戏从上午十 点开始,一直持续了七个小时,中午吃饭时,金娃端着一盘炒肉丝来到师傅的桌上,和于 山挨坐在一起,很是关心地看了看师傅的脸色,小心地问:“师傅,你老没事吧?” “没事,”于山说,“只是感到有点累。人老了,不比当年气脉足了。” 金娃脸上讪讪地,有两滴清泪落了下来。“师傅l我…… “金娃,什么都不要说了,师傅知道你的难处,放心大胆地吹吧,师傅也会尽力的。” 金娃哽咽着,把那盘肉丝往于山面前推推,“师傅,您多吃点,身上才有劲。”于山把 手搭在金娃的肩膀上,“师傅吃饱了。” 饭罢,于山和金娃各自走向自己的位置,遥遥相对,展开了技艺的争夺。金娃的一曲 “百鸟朝风,高亢明亮,欢快而流畅,恰如行云流水,把于山这里的观众拉走了不少。于 山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然后把唢呐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孤,凑到唇边,仰对着空中, 曲裂帛的音闪过,留下一大块的空白。之后,他的唢呐又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弧,吹起 了“十面埋伏”曲音委婉低沉,犹如隐伏了千军万马,把观众逼得透不过气来,却又让人 越听越想听,不忍离去。这时侯,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如棉朵的家状雪花铺天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李白《蜀 道难》)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任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雪地上盛开的鲜花 李培俊 于山没想到,他和徒弟金娃会在这里见面。要知道主家同时还请了另一家唢呐班子, 自己说什么也不会接这趟生意。 见了师傅,金娃也很惊奇。问过师傅的身体,家里情况,便没话说了。两个人猜出了 主家今天的用意,心里都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师徒二人是远近闻名的金唢呐,原来都在县剧团供职。那时候,师徒可谓春风得意, 省里市里有重大活动,如果少了于山和金娃的唢呐演奏,简直就像塌了半边天,留下不少 的遗憾。可剧团说不行就不行了,于山和金娃便从山巅上一下子跌进了深谷。他们都知道, 不是哪个人的过错,也不是他们的技艺不行了,吹不好了。 于山和金娃各自拉起原来剧团的人马,成立了草台班子,挣几个吃饭钱勉强度日。由 于各忙各的生意,师徒二人便少了来往。谁知今天却在湖桥镇上见了面。 上午九点,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走出大门,对于山和金娃说:“今天这阵势你们已经看 到了,两家班子同时搭台演出,目的只有一个,唱对台戏。”汉子说着拿出一卷钞票,足有 五千元,啪啪地在左手心甩打几下,说,“谁赢了呢,这钱就是他的了。” 于山看看金娃,金娃也看看师傅。他们从对方眼中都读出了对方的意思:谁都想得到 这笔钱。这与对金钱的占有无关,也与师徒的情意无关。年到月尽,都想给穷了一年的伙 计们多发几个,能让他们过个有滋有味的年。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金娃对师傅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那意思很明显:师傅,原谅弟子吧。 于山也对徒弟点点头,意味却有点苦涩,说不清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对台戏从上午十 点开始,一直持续了七个小时,中午吃饭时,金娃端着一盘炒肉丝来到师傅的桌上,和于 山挨坐在一起,很是关心地看了看师傅的脸色,小心地问:“师傅,你老没事吧?” “没事,”于山说,“只是感到有点累。人老了,不比当年气脉足了。” 金娃脸上讪讪地,有两滴清泪落了下来。“师傅!我……” “金娃,什么都不要说了,师傅知道你的难处,放心大胆地吹吧,师傅也会尽力的。” 金娃哽咽着,把那盘肉丝往于山面前推推,“师傅,您多吃点,身上才有劲。”于山把 手搭在金娃的肩膀上,“师傅吃饱了。” 饭罢,于山和金娃各自走向自己的位置,遥遥相对,展开了技艺的争夺。金娃的一曲 “百鸟朝凤”,高亢明亮,欢快而流畅,恰如行云流水,把于山这里的观众拉走了不少。于 山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然后把唢呐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弧,凑到唇边,仰对着空中, 一曲裂帛的静音闪过,留下一大块的空白。之后,他的唢呐又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弧,吹起 了“十面埋伏”。曲音委婉低沉,犹如隐伏了千军万马,把观众逼得透不过气来,却又让人 越听越想听,不忍离去。这时候,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如棉朵的絮状雪花铺天
盖地落下来,不一时便在地上铺了緘缄厚厚的一层。人们似无觉察,仍然沉浸在于山的唢 呐声中。 其实,这时侯,于山已经进入了他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也融入了楚汉相争的那段悲壮 的历史,无知无觉,专注而忘我。他根本不知道,金娃那里的观众几乎被他那支唢呐拉走 完了。 于山的唢呐声是在突然之间停下来的。他突然听出对面传来一阵近乎绝望的悲音,抬 头望去,金娃已经把唢呐从嘴里移向鼻子。 鼻吹!于山待要制止,已经来不及了,金娃的第一个音节就是这个时侯流向了人群。 这是一种极伤身体的吹法,他在教金娃的时候曾经告诉过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用, 因为时间稍长,很可能因气竭而倒,轻者躺上十天半月,重者导致肺脏受损,艺术生命也 就随之终结。 于山决定停下来,不吹了,他不能眼看着他的徒弟给毁了。他把唢呐轻轻地放到桌子 上。这是认输的表示。 金娃也曾朝他这里看过几眼,他以为金娃会停下。但金娃没有停,他站在桌子上继续 唔唔啦啦地吹下去。于山走向金娃的场地,在桌子前站下,仰脸看着金娃,他的眼神里含 满了乞求和抱怨。金娃,孩子,你就停下来吧,师傅不和你鲁了 直到一曲吹奏完毕,金娃才含着泪跳下来子,摇摇晃晃地抱住了于山,叫了一声师傅 我老婆还在医院躺着,她需要钱啷…”话没说完,一大口鲜血喷涌而出,飞滅在他面 前的雪地上,像盛开了几朵血红的鲜花… 于山雇车把金娃送走以后,他把跟随他三十年的唢呐放在一块石头上,大脚踩了上去 他踩得很慢很慢,仿佛怕惊吓了它似的。但他还是把它踩扁了,然后扭头走了。茫茫雪地 上,留下他一溜歪歪斜斜的脚步。 (选自《小说界》,有改 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有关大雪的描写既营造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氛围,又烘托了人物形象,同时也 暗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公。 B.小说以“雪地上盛开的鲜花”为题,一方面赞美了金娃为了穷伙计们的生计,为了 给妻子治病,竭尽全力,勇于付出的品质;另一方面歌颂了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残酷的 生存竟争中,依然保存着的那份包括师徒之情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人性 C.于山对金娃在中午吃饭时向自己表达出的关心以及金娃目前的难处,虽能体会和理 解,但最后还是表现出了冷漢。 D于山选择吹奏“十面埋伏”,一方面是为了向众人展示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也想 借此曲表达师徒相争的悲壮。 E.金娃在师傅谦让认输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停止“鼻吹”,是想让于山明白徒弟确实是 因万不得已才与师傅相争的。 (2)小说第三自然段的插叙有哪些作用?(6分) (3)于山最后踩扁了跟随自己三十年的唢呐,小说结尾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金娃,也有人认为于山和金娃都是主人公。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盖地落下来,不一时便在地上铺了绒绒厚厚的一层。人们似无觉察,仍然沉浸在于山的唢 呐声中。 其实,这时候,于山已经进入了他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也融入了楚汉相争的那段悲壮 的历史,无知无觉,专注而忘我。他根本不知道,金娃那里的观众几乎被他那支唢呐拉走 完了。 于山的唢呐声是在突然之间停下来的。他突然听出对面传来一阵近乎绝望的悲音,抬 头望去,金娃已经把唢呐从嘴里移向鼻子。 鼻吹!于山待要制止,已经来不及了,金娃的第一个音节就是这个时候流向了人群。 这是一种极伤身体的吹法,他在教金娃的时候曾经告诉过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用, 因为时间稍长,很可能因气竭而倒,轻者躺上十天半月,重者导致肺脏受损,艺术生命也 就随之终结。 于山决定停下来,不吹了,他不能眼看着他的徒弟给毁了。他把唢呐轻轻地放到桌子 上。这是认输的表示。 金娃也曾朝他这里看过几眼,他以为金娃会停下。但金娃没有停,他站在桌子上继续 唔唔啦啦地吹下去。于山走向金娃的场地,在桌子前站下,仰脸看着金娃,他的眼神里含 满了乞求和抱怨。金娃,孩子,你就停下来吧,师傅不和你争了…… 直到一曲吹奏完毕,金娃才含着泪跳下桌子,摇摇晃晃地抱住了于山,叫了一声师傅, “我老婆还在医院躺着,她需要钱哪……”话没说完,一大口鲜血喷涌而出,飞溅在他面 前的雪地上,像盛开了几朵血红的鲜花…… 于山雇车把金娃送走以后,他把跟随他三十年的唢呐放在一块石头上,大脚踩了上去。 他踩得很慢很慢,仿佛怕惊吓了它似的。但他还是把它踩扁了,然后扭头走了。茫茫雪地 上,留下他一溜歪歪斜斜的脚步。 (选自《小说界》,有改 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 A.小说中有关大雪的描写既营造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氛围,又烘托了人物形象,同时也 暗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公。 B. 小说以“雪地上盛开的鲜花”为题,一方面赞美了金娃为了穷伙计们的生计,为了 给妻子治病,竭尽全力,勇于付出的品质;另一方面歌颂了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残酷的 生存竞争中,依然保存着的那份包括师徒之情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人性。 C.于山对金娃在中午吃饭时向自己表达出的关心以及金娃目前的难处,虽能体会和理 解,但最后还是表现出了冷漠。 D.于山选择吹奏“十面埋伏”,一方面是为了向众人展示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也想 借此曲表达师徒相争的悲壮。 E.金娃在师傅谦让认输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停止“鼻吹”,是想让于山明白徒弟确实是 因万不得已才与师傅相争的。 (2)小说第三自然段的插叙有哪些作用?(6 分) (3)于山最后踩扁了跟随自己三十年的唢呐,小说结尾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 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金娃,也有人认为于山和金娃都是主人公。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4 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