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19届高考模拟检测(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 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 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 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 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 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 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 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 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 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 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 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 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 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 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 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 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 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 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 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 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 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 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 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 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 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 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 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 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 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 精神家园。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需要的是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不仅仅是依靠外观的 雄伟 壮丽
陕西省宝鸡市 2019 届高考模拟检测(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 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 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 6 座“凯旋门”,10 余座“美国国 会大厦”,3 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 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 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 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 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 150 余年 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 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 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 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 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 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 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 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 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 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 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 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 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 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 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 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 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 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 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 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 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 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 精神家园。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需要的是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不仅仅是依靠外观的 雄伟 壮丽
B.建筑如果失去了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是赝品,只能附在别人的 文化 表层。 C.中国的建筑风格大体上是兼容并蓄的,不拒绝“洋建筑”,在借鉴中呈现文化 主体 意识。 D.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 引起 质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的盲从会带 来很大的危害 B.文章先分后总,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 融合的新思路。 C.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建筑在借鉴西方与古人时,要立足于本土、 历史与文化。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植人,建筑才能 成为精神家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 才会有 生命力 B.西式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仿古建筑热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文 章对 二者都作了否定。 C.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 线综 合整治保护。 D.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仿效古人、借鉴西方,如此才 能有发 展有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冬材周伟 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 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 吊点滴。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 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 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 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 娘看了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 我跟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 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 品卖钱。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是个弱智,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 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34号冬材
B.建筑如果失去了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是赝品,只能附在别人的 文化 表层。 C.中国的建筑风格大体上是兼容并蓄的,不拒绝“洋建筑”,在借鉴中呈现文化 主体 意识。 D.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 引起 质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的盲从会带 来很大的危害。 B.文章先分后总,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 融合的新思路。 C.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建筑在借鉴西方与古人时,要立足于本土、 历史与文化。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植人,建筑才能 成为精神家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 才会有 生命力。 B.西式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仿古建筑热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文 章对 二者都作了否定。 C.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 线综 合整治保护。 D.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仿效古人、借鉴西方,如此才 能有发 展有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冬材 周伟 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 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 吊点滴。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 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 40 度了,幸亏来得早..... 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 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 娘看了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 我跟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 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 品卖钱。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是个弱智,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 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 34 号冬材
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 讨生活,各顾各的,蛮不容易的。长久,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 在一滴一滴地落下。 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用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 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 管我。 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 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 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他整个脸都贴在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 不是鼻子。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 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要陪我来。他来, 又不肯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 冬材娘先打完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 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 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嗷嗷嗷 又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 远处的天暗了下来 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 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没人住。刚准备走开,听见吱呀一声, 虚掩的门缝里探岀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 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空空荡荡。冬材出不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 子锁。 冬材嗷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老街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 了无生气 我问了一个老人,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 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等娘回来。冬材 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娘不会离开冬材的。 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送饭,一人一月, 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 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 娘。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 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 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老婆婆满是皱纹的脸。我想,冬 材绣的是:老街34号冬材的娘。冬材笃定,娘穿着他绣的衣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冬材在去年最冷的冬天走了 今年冬天又是特别冷,我陪娘在旺旺的火塘旁烤着火。娘和我都异口同声地说到 冬材。娘说,老衡真老了。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今 年的老街肯定最冷了。(有刪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开头写发生在诊所的事情,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用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相结 合的方式,展现冬材和他娘相依为命的生活状况。 B.小说中人物形象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智力上比不上一般人。作者通过对冬材 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对母亲的爱,真挚动人
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 讨生活,各顾各的,蛮不容易的。长久,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 在一滴一滴地落下。 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用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 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 管我。 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 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 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他整个脸都贴在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 不是鼻子。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 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要陪我来。他来, 又不肯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 冬材娘先打完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 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 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嗷嗷嗷 又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 远处的天暗了下来。 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 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没人住。刚准备走开,听见吱呀一声, 虚掩的门缝里探出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 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空空荡荡。冬材出不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 子锁。 冬材嗷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老街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 了无生气。 我问了一个老人,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 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等娘回来。冬材 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娘不会离开冬材的。 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送饭,一人一月, 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 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 娘。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 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 34 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老婆婆满是皱纹的脸。我想,冬 材绣的是:老街 34 号冬材的娘。冬材笃定,娘穿着他绣的衣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冬材在去年最冷的冬天走了。 今年冬天又是特别冷,我陪娘在旺旺的火塘旁烤着火。娘和我都异口同声地说到 冬材。娘说,老衡真老了。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今 年的老街肯定最冷了。 (有刪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开头写发生在诊所的事情,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用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相结 合的方式,展现冬材和他娘相依为命的生活状况。 B.小说中人物形象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智力上比不上一般人。作者通过对冬材 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对母亲的爱,真挚动人
C.小说采用第—-人称叙述的方式,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情境和情节 显得更 为真实,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D.冬材娘担心冬材走丢了,就在他的衣服上绣了“老街34号冬材”。这看似淡 淡的 笔,却为后面冬材模仿他娘绣字作了铺垫,使情节髙潮显得合乎情理。 5.小说结尾说“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多次描写“冬天”这一-自然环境,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 实体书店多年来一直是人们选购书籍的第一选择,有着“城市的文化标的”之 称。可近年来,受当当网、亚马逊等专业购书网站以及天猫、京东等综合购物平 台的冲击,加之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阅读方式的改变, 传统纸质阅读空间被严重的挤压,实体书店面临危机。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 商会调査显示,截至2011年的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面对如此形势, 实体书店应该何去何从? (摘编自(图书零售业结构布局》,《地域硏究与开发》2016年4月) (摘编自《2017年我国图书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报告网》2017年12月6日) 材料三 一直以来,实体书店图书并不够全面,经营业务以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为主, 其中教育类图书、中小学教材教辅是重点经营业务之一。而消费者的爱好千差万 别,这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有的书店为了争取最大的利润,更是尽可能 多地摆放一些自认为是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书,可“有心栽花花不成”,结果依 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除此之外,实体书店在税费、店面租金、装修设施 人工费等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图书的价格又是固定的,这就制约了书店的 利润空间,生存可谓举步维艰。 10月16日,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正式成为共 享书店已 满3个月,每天客流量达七八千人次。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书店可以这样:除了 特色书籍,有咖啡餐饮、文创产品等售卖,还有各种展览、讲座沙龙、签售、分 享会、亲子阅读等活动。整个书店极具设计感,图书摆放讲究,细节设置细腻 让读书带有某种仪式感。 (摘编自《书店“玩”共享图谋在长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2月15 日) 材料四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然而实体书店,无疑是 读者畅游书海的一个理想港湾。尤其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书店自有存在 的价值,它不仅是出售图书的场所,还是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聚集地,传播着文 化气息。在不少人眼里,有实体书店在,我们的文化就实实在在地坚守在那里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情境和情节 显得更 为真实,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D.冬材娘担心冬材走丢了,就在他的衣服上绣了“老街 34 号冬材”。这看似淡 淡的一 笔,却为后面冬材模仿他娘绣字作了铺垫,使情节高潮显得合乎情理。 5.小说结尾说“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6 分) 6.小说多次描写“冬天”这一- 自然环境,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例子,并简要分析。 (6 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实体书店多年来一直是人们选购书籍的第一选择,有着“城市的文化标的”之 称。可近年来,受当当网、亚马逊等专业购书网站以及天猫、京东等综合购物平 台的冲击,加之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阅读方式的改变, 传统纸质阅读空间被严重的挤压,实体书店面临危机。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 商会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的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面对如此形势, 实体书店应该何去何从? (摘编自(图书零售业结构布局》,《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 年 4 月) (摘编自《2017 年我国图书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报告网》2017 年 12 月 6 日) 材料三: 一直以来,实体书店图书并不够全面,经营业务以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为主, 其中教育类图书、中小学教材教辅是重点经营业务之一。而消费者的爱好千差万 别,这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有的书店为了争取最大的利润,更是尽可能 多地摆放一些自认为是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书,可“有心栽花花不成”,结果依 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除此之外,实体书店在税费、店面租金、装修设施、 人工费等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图书的价格又是固定的,这就制约了书店的 利润空间,生存可谓举步维艰。 10 月 16 日,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正式成为共 享书店已 满 3 个月,每天客流量达七八千人次。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书店可以这样:除了 特色书籍,有咖啡餐饮、文创产品等售卖,还有各种展览、讲座沙龙、签售、分 享会、亲子阅读等活动。整个书店极具设计感,图书摆放讲究,细节设置细腻, 让读书带有某种仪式感。 (摘编自《 书店“玩”共享图谋在长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 年 12 月 15 日) 材料四: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然而实体书店,无疑是 读者畅游书海的一个理想港湾。尤其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书店自有存在 的价值,它不仅是出售图书的场所,还是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聚集地,传播着文 化气息。在不少人眼里,有实体书店在,我们的文化就实实在在地坚守在那里
正因为此,2013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协调财政部、发改委、国家税务 总局等部门,持续推岀相关支持政策。据统计,仅图书批发零售环节5年免征增 值税,每年就为实体书店减免税负50多亿元;财政部5年累计安排实体书店奖励 资金达6.7亿元。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相关领导在得知三联书店五道口店准备撒离时发出 指示:三联书店决不能离开海淀区。最终为三联另外择地,在五道口人流最密集 的地方新建一座书店,几乎与此同时,朝阳区政府也对三联书店伸出了橄榄枝 邀请三联在北京寸土寸金人气极旺的三里屯开设新店,而且免收房租并承担装修 费用。 (摘编自《实体书店回来了》,《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8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从2009-2017年的实体书店销售总额来看,近十年来,实体书店销售总额虽有 波 动,但是总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 B.2009年销售额为82亿元,2017年销售额为389亿元,九年中,网上书店销售 总额一 路急速攀升,势头迅猛、前景可观。 C.经过3年高速稳定增长,2016年网上书店的销售额为365亿元,相对于实体书 店的 336亿元,总额度首次超过实体书店 D.在2016、2017两年期间,网上书店销售总额增幅略低于实体书店,虽然这样, 但其给 实体书店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直以来,传统纸质阅读空间被严重的挤压,致使实体书店面临着危机,生存举 步维 艰。如不思改变,还会有民营书店相继倒闭。 B.为了满足消费者购书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书店尽可能多地摆放一些自认为是消 费者 喜欢的书,可结果依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C.有着“城市的文化标的”之称的实体书店,既是人们选购书籍的最佳场所,也 是一个 地方的公共文化聚集地,坚守、传播着文化 D.虽然网上书店的图书销售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但是在国家倡导 “全民 阅读”的今天,实体书店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9.致使实体书店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走出困境?(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为辟雍 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坐累者 十七人,焘亦贬。吕
正因为此,2013 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协调财政部、发改委、国家税务 总局等部门,持续推出相关支持政策。据统计,仅图书批发零售环节 5 年免征增 值税,每年就为实体书店减免税负 50 多亿元;财政部 5 年累计安排实体书店奖励 资金达 6.7 亿元。 2015 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相关领导在得知三联书店五道口店准备撒离时发出 指示:三联书店决不能离开海淀区。最终为三联另外择地,在五道口人流最密集 的地方新建一座书店,几乎与此同时,朝阳区政府也对三联书店伸出了橄榄枝, 邀请三联在北京寸土寸金人气极旺的三里屯开设新店,而且免收房租并承担装修 费用。 (摘编自《实体书店回来了》,《人民日报)2018 年 01 月 18 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从 2009-2017 年的实体书店销售总额来看,近十年来,实体书店销售总额虽有 波 动,但是总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 B. 2009 年销售额为 82 亿元,2017 年销售额为 389 亿元,九年中,网上书店销售 总额一 路急速攀升,势头迅猛、前景可观。 C.经过 3 年高速稳定增长,2016 年网上书店的销售额为 365 亿元,相对于实体书 店的 336 亿元,总额度首次超过实体书店。 D.在 2016、2017 两年期间,网上书店销售总额增幅略低于实体书店,虽然这样, 但其给 实体书店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直以来,传统纸质阅读空间被严重的挤压,致使实体书店面临着危机,生存举 步维 艰。如不思改变,还会有民营书店相继倒闭。 B.为了满足消费者购书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书店尽可能多地摆放一些自认为是消 费者 喜欢的书,可结果依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C.有着“城市的文化标的”之称的实体书店,既是人们选购书籍的最佳场所,也 是一个 地方的公共文化聚集地,坚守、传播着文化。 D.虽然网上书店的图书销售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但是在国家倡导 “全民 阅读”的今天,实体书店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9.致使实体书店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走出困境?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为辟雍 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坐累者 十七人,焘亦贬。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