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广州市第二中学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 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把答题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题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甄选/箴言 聒噪/恬淡 间距/间不容发 B.缄默/信笺 谄媚/胡诌 碑帖/俯首帖耳 C.掠影/虐待 舐犊/胼胝 复辟/鞭辟入里 D.花蕾/擂鼓 校正/比较 拾掇/拾级而上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8月14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据悉,数干名 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 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除恶务尽的决心。听 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恶贯满盈 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 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 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C.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使朝鲜和韩国关系的走向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 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岀鲜明、 精辟、简洁、通俗的“广东精神”表述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文试卷第1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4 页) 2013 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广州市第二中学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 内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把答题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题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甄.选/箴.言 聒.噪/恬.淡 间.距/间.不容发 B.缄.默/信笺. 谄.媚/胡诌. 碑帖./俯首帖.耳 C.掠.影/虐.待 舐.犊/胼胝. 复辟./鞭辟.入里 D.花蕾./擂.鼓 校.正/比较. 拾.掇/拾.级而上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8 月 14 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据悉,数千名 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 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除恶务尽的决心。听 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 B.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 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 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C.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使朝鲜和韩国关系的走向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 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 精辟、简洁、通俗的“广东精神”表述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①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②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 ③政治法律和伦理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④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 ⑤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 ⑥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 A.⑤⑥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⑤⑥C.④①③②⑤⑥D.④⑤⑥②①③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日:‘国器也!"遂从苞受业。 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土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 地丁征收,长明日:“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 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日善,乃奏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 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 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 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岀都,独坐浩源,义未 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貝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岀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 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③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 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 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蓍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 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i):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6yI):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亦以是见嫉 见:表现 B.上下其议 下:交付,下达 C.独坐浩源 坐:犯罪 D.具疏稿乎 具:完备,详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 后以忧归 B.随往者皆尽 秋曹无敢任其事者 C.长明劳而遣之 和易而当于情 D.为定奏词 为诗文用思周密 7.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 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试卷第2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4 页) 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 ,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 , 。 ①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②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 ③政治法律和伦理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 ④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 ⑤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 ⑥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 A.⑤⑥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⑤⑥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⑤⑥②①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 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 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 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 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 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 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 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 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①木兰,大雪中失橐扆②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 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 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 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然亦以是见.嫉 见:表现 B.上下.其议 下:交付,下达 C.独坐.浩源 坐:犯罪 D.具.疏稿乎 具:完备,详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 后以.忧归 B.随往者.皆尽 秋曹无敢任其事者. C.长明劳而.遣之 和易而.当于情 D.为.定奏词 为.诗文用思周密 7.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 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 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 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 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 过主讲,著作颇丰。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错一字扣1分。)(6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泂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 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其中,以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挐好善乐施和五百强盗剜目故 事等最为普遍。 可以想象,在当时极端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这些宗教图像故事面前的 渺小的生灵们,将以何等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来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众多僧佀佛徒 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闫间苦 难的圣地,把—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 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卑屈顺从,逆来顺受,以获取神的恩典。 语文试卷第3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4 页)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 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 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 过主讲,著作颇丰。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 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 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江陵使至汝州①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②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 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错一字扣 1 分。)(6 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李白《行路难》)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小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 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其中,以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挐好善乐施和五百强盗剜目故 事等最为普遍。 可以想象,在当时极端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这些宗教图像故事面前的 渺小的生灵们,将以何等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来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众多僧侣佛徒 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 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 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卑屈顺从,逆来顺受,以获取神的恩典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 出中间的佛身。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岀的,恰恰是异常宁 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凊相、长 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但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 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 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 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 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 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 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但它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凊、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 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梁武帝赎回舍身的巨款和下层人民的“卖儿贴妇钱”, 尽管投进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他们对象化的要求却仍有本质的区别。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 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统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 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像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并非偶然,云冈佛像的面貌恰 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当时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 美理想的体现: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 的最高标准 玫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信仰与 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土大夫安息心灵、解 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土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 貌。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 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 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文章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2一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 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在北魏极端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众僧侣的坐禅入定实际是痛苦和勉强的,他们只能把宗教石窟 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 B.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 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C.看北魏洞窟佛像,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 像愈美丽……在神像面前匍伏着的是蝼蚁般的生命 D.南朝佛教信仰与思辨结合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 息心灵、解脱苦恼的不二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E.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均被 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 语文试卷第4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4 页)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 出中间的佛身。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 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 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但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 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 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 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 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 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 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但它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 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梁武帝赎回舍身的巨款和下层人民的“卖儿贴妇钱”, 尽管投进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他们对象化的要求却仍有本质的区别。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 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统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 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像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并非偶然,云冈佛像的面貌恰 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当时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 美理想的体现: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 的最高标准。 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信仰与 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 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 貌。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 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 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文章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 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在北魏极端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众僧侣的坐禅入定实际是痛苦和勉强的,他们只能把宗教石窟 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 B.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 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C.看北魏洞窟佛像,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 像愈美丽……在神像面前匍伏着的是蝼蚁般的生命。 D.南朝佛教信仰与思辨结合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 息心灵、解脱苦恼的不二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E.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均被 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
13.下列有关北魏洞窟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魏洞窟艺术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因为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 窟的壁画画面。 洞窟中的壁画是雕塑的陪衬,四周壁画中的图景故事也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于是形成一种 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出的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C.洞窟中的雕塑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表现出对人世现实的 轻视和淡漠以及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 D.云冈佛像的面貌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有着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的佛 像雕塑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 14.同样是向神像祈祷,梁武帝和下层人民分别投钱于同一巨佛中,其对象化的要求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15.联系全文,归纳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基本特点。(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 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 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 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 “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 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 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 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 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 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 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 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 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 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 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语文试卷第5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4 页) 13.下列有关北魏洞窟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北魏洞窟艺术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因为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 窟的壁画画面。 B.洞窟中的壁画是雕塑的陪衬,四周壁画中的图景故事也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于是形成一种 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出的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C.洞窟中的雕塑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表现出对人世现实的 轻视和淡漠以及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 D.云冈佛像的面貌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有着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的佛 像雕塑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 14.同样是向神像祈祷,梁武帝和下层人民分别投钱于同一巨佛中,其对象化的要求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 分) 15.联系全文,归纳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基本特点。(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 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 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 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 “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 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 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 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 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 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 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 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 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 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 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