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1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题卷上 律零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次人类 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 代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 代。”是的,在笔和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代,就会有但丁、莎士比亚:在理性的 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就会有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我国的屈原、李白、杜 甫、关汉卿、曹雪芹,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里,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大作家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同时,或稍前,或稍后,总有一批才华 横溢的作家围绕着他,宛若群星之与北斗,相互辉映着,布成灿烂的星空。盛唐 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短短的五十余年里,不仅涌现了李白。杜甫 这两位伟大的人物,而且有孟浩然、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等优秀的诗人.正 像李白所描写的:“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元 杂剧的兴盛,也不是一两个作家的努力造成的,翻开《录鬼簿》,我们可以看到 在元大都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集中了白朴,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等许许 多多才情豪健的剧作家,他们一时并出,各骋骥碌,终于掀起中国戏剧的高潮 在一段时间内,以一两个大作家为代表,一辈优秀作家集中出现,形成文学创作 的高潮;若干年后,又有一辈作家同时涌现,形成另一个高潮,这是文学史上带 有规律性的现象。文学的繁荣,同社会经济的高涨、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很大的关 系。譬如,宋代汴京和杭州的“说话”,元代大都的杂剧,它们的兴盛就是由城 市经济的发展促成的。在战乱和饥馑的年代,也可能出现优秀的作家,但他们往 往在前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就打好基础了。杜甫的多数作品写于“安史之乱”以 后,然而之前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唐末五代,黄河流域战火不息,只有在 比较稳定的西域和南唐,才可能聚集一批词人,发展了词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文学的繁荣,还要有一种能够激励作家从事创作的艺术气氛。思想需要砥砺, 术需要切磋,没有同时代的作家的互相启发、交流和竞赛,大作家的文思之泉也 会枯竭。李白性格傲岸,但对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却十分钦佩:“吾爱孟夫 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早期的诗歌,就处在李白 浪漫主义的影响下,直到进入长安以后,他才形成自己的风格。白居易、元稹之 间的唱和形成新乐府运动;苏轼对黄庭坚.秦观等人的培养和奖掖繁荣了北宋的 诗坛。这说明文学的繁荣是多么需要一种良好的艺术气氛! (选自袁行霈《时代、作家和文学繁荣》,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属于大作家产生条件的一项是(3分) A.恩格斯告诉我们:文艺复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 且产生了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的时代 B.一个时代文学的成就,取决于代表作家的水平,李白、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 让盛唐短短的五十余年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2013 届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 12 月月考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1I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2.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题卷上一 律零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次人类 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 代——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 代。”是的,在笔和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代,就会有但丁、莎士比亚;在理性的 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就会有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我国的屈原、李白、杜 甫、关汉卿、曹雪芹,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里,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大作家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同时,或稍前,或稍后,总有一批才华 横溢的作家围绕着他,宛若群星之与北斗,相互辉映着,布成灿烂的星空。盛唐 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短短的五十余年里,不仅涌现了李白。杜甫 这两位伟大的人物,而且有孟浩然、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等优秀的诗人.正 像李白所描写的:“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元 杂剧的兴盛,也不是一两个作家的努力造成的,翻开《录鬼簿》,我们可以看到 在元大都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集中了白朴,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等许许 多多才情豪健的剧作家,他们一时并出,各骋骥碌,终于掀起中国戏剧的高潮。 在一段时间内,以一两个大作家为代表,一辈优秀作家集中出现,形成文学创作 的高潮;若干年后,又有一辈作家同时涌现,形成另一个高潮,这是文学史上带 有规律性的现象。文学的繁荣,同社会经济的高涨、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很大的关 系。譬如,宋代汴京和杭州的“说话”,元代大都的杂剧,它们的兴盛就是由城 市经济的发展促成的。在战乱和饥馑的年代,也可能出现优秀的作家,但他们往 往在前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就打好基础了。杜甫的多数作品写于“安史之乱”以 后,然而之前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唐末五代,黄河流域战火不息,只有在 比较稳定的西域和南唐,才可能聚集一批词人,发展了词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文学的繁荣,还要有一种能够激励作家从事创作的艺术气氛。思想需要砥砺,艺 术需要切磋,没有同时代的作家的互相启发、交流和竞赛,大作家的文思之泉也 会枯竭。李白性格傲岸,但对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却十分钦佩:“吾爱孟夫 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早期的诗歌,就处在李白 浪漫主义的影响下,直到进入长安以后,他才形成自己的风格。白居易、元稹之 间的唱和形成新乐府运动;苏轼对黄庭坚.秦观等人的培养和奖掖繁荣了北宋的 诗坛。这说明文学的繁荣是多么需要一种良好的艺术气氛! (选自袁行霈《时代、作家和文学繁荣》,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属于大作家产生条件的一项是(3 分) ( ) A.恩格斯告诉我们:文艺复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 且产生了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的时代。 B.一个时代文学的成就,取决于代表作家的水平,李白、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 让盛唐短短的五十余年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C.白朴、杨显之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一时并出, 相互辉映,布成中国戏剧灿烂的星空。 D.白居易、元稹相互唱和,砥砺切磋,营造了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形成影响 极大的新乐府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义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时代.作家和文学繁荣关系十分密切。时代造就了大作家,大作家又带领同 时代优秀作家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B.笔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分别产生了但丁、 莎士比亚、伏尔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也折射出时代的光辉。 C.繁荣了北宋诗坛的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相互启发、交流和竞赛,文思 泉涌,佳作迭出,并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D.文学的繁荣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因此,战乱和饥馑的年代能为 作家提供较多的素材,有利于优秀作家的产生。 3.下面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通过恩格斯的淡话和但丁、李白等人的例子证明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 B.第二段以元杂剧的兴盛,不是一两个作家的努力造成的为例,论证李白、杜 甫的出现不是孤立的。 C.第三段作者认为“文学的繁荣,同社会经济的高涨、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很大 的关系”。并列举了宋代汴京和杭州的“说话”、元代大都的杂剧,杜甫、唐未 五代词等多个例子予以说明。 D.全文通过中国和外国大量文学现象的事例,着重阐述了大作家产生的条件。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义,完成4--7题。 子贡传 端木赐,卫人,字予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 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 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 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 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 “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 以兵迎之。”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 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 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 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 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 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 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 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 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 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齬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 卒臣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 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 许诺。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 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
C.白朴、杨显之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一时并出, 相互辉映,布成中国戏剧灿烂的星空。 D.白居易、元稹相互唱和,砥砺切磋,营造了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形成影响 极大的新乐府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义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 A.时代.作家和文学繁荣关系十分密切。时代造就了大作家,大作家又带领同 时代优秀作家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B.笔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分别产生了但丁、 莎士比亚、伏尔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也折射出时代的光辉。 C.繁荣了北宋诗坛的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相互启发、交流和竞赛,文思 泉涌,佳作迭出,并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D.文学的繁荣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因此,战乱和饥馑的年代能为 作家提供较多的素材,有利于优秀作家的产生。 3.下面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一段通过恩格斯的淡话和但丁、李白等人的例子证明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 B.第二段以元杂剧的兴盛,不是一两个作家的努力造成的为例,论证李白、杜 甫的出现不是孤立的。 C.第三段作者认为“文学的繁荣,同社会经济的高涨、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很大 的关系”。并列举了宋代汴京和杭州的“说话”、元代大都的杂剧,杜甫、唐未 五代词等多个例子予以说明。 D.全文通过中国和外国大量文学现象的事例,着重阐述了大作家产生的条件。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义,完成 4--7 题。 子贡传 端木赐,卫人,字予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 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 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 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 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 “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 以兵迎之。”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 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 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 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 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 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 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 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 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 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 卒臣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 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 许诺。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 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
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 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 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排 B.越王除道郊迎 除:清除 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诚;果真 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二三子何为莫出 谁为大土为此计者 B.子胥以谏死 引以为流觞曲水 C.夫伐小越而畏强齐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 矣 D.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 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农”的一组是(3分)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5分) 译文 (2)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己挂船头。 8.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中人物的情感变化。(4分) 9.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改句的妙处。(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离骚》) (2) ,无以至千里。(苟子《劝 学》)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4)亲小人,远贤臣 (诸 葛亮《出师表》)
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 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 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排 B.越王除道郊迎 除:清除 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诚;果真 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二三子何为莫出 谁为大土为此计者 B.子胥以谏死 引以为流觞曲水 C.夫伐小越而畏强齐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 矣 D.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 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农”的一组是(3 分) ( )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5 分) 译文: (2)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5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8 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8.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中人物的情感变化。(4 分) 9.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改句的妙处。(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1) ,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离骚》) (2) ,无以至千里。(苟子《劝 学》) (3)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4)亲小人,远贤臣, 。(诸 葛亮《出师表》)
(5) ,齐彭殇为妄作。(王 羲之《兰亭集序》) (6)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⑦)大弦嘈嘈如急雨 居易《琵琶行》)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朱德康 我喜欢走路。 我的工作室在十二楼,刚好面对台北很漂亮的那条敦化南路,笔直宽阔的绿荫道 绵延了几公里。人车寂静的平常夜晩或周六周日,我常常和妻子沿着林荫道慢慢 散步到路的尽头,再坐下来喝杯咖啡,谈谈世界又发生了哪些特别的事。 这样的散步习惯有十几年了,陪伴我们一年四季不断走着的是一直在长大的儿 子,还有那些树 这么多年了,亚热带的阳光总是透过我们熟悉的这些树的叶片轻轻洒在我们身 上,我也总是诧异地看到,这几个不同的树种在同样一种气候下,会展现出截然 相反的季节面貌:有些树反复开花、结子、抽芽、凋萎,有些树春夏秋冬,常绿 不改。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同一种气候里,都会顺着天性有这么多自然发展;那么, 不同的人们生长在同一个时代里。不是更应该顺着个性有更多自我面貌? 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却不是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 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的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 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人 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就像不同的植物为了适应同一种气候,强迫自 己长成同一个样子那么荒谬;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自 己 如果,大家都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从我自己说起。小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没问题,只有我有问题。长大后我 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问题。当然,我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随着年龄增加又有 了新的问题。小时候的自闭给了我不愉快的童年,在团体中我总是那个被排挤孤 立的人:长大后,自闭反而让我和别人保持距离,成为一个漫画家和一个人性的 旁观者,能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小时候的问题,往往随着你 的天赋而来。然而,上天对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另一扇窗;我认为这正 是自然界长久以来的生存法则。就像《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经典台词:“生命 会找到他自己的出路。”童年的自闭让我只能待在图像世界里,用画笔和外界单 向沟通,却也让我能坚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长大后的问题,对人才真正严重 因为那是后天造成的,它原本就不是你体内的一部分,不会为你开启任何一扇窗 或一道门。而我觉得,现代人最需要学会处理的,就是长大后的各种心理和情绪 问题 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 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
(5) ,齐彭殇为妄作。 (王 羲之《兰亭集序》) (6)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7)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 居易《琵琶行》)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朱德康 我喜欢走路。 我的工作室在十二楼,刚好面对台北很漂亮的那条敦化南路,笔直宽阔的绿荫道 绵延了几公里。人车寂静的平常夜晚或周六周日,我常常和妻子沿着林荫道慢慢 散步到路的尽头,再坐下来喝杯咖啡,谈谈世界又发生了哪些特别的事。 这样的散步习惯有十几年了,陪伴我们一年四季不断走着的是一直在长大的儿 子,还有那些树。 这么多年了,亚热带的阳光总是透过我们熟悉的这些树的叶片轻轻洒在我们身 上,我也总是诧异地看到,这几个不同的树种在同样一种气候下,会展现出截然 相反的季节面貌:有些树反复开花、结子、抽芽、凋萎,有些树春夏秋冬,常绿 不改。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同一种气候里,都会顺着天性有这么多自然发展;那么, 不同的人们生长在同一个时代里。不是更应该顺着个性有更多自我面貌? 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却不是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 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的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 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人 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就像不同的植物为了适应同一种气候,强迫自 己长成同一个样子那么荒谬;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自 己。 如果,大家都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从我自己说起。小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没问题,只有我有问题。长大后我 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问题。当然,我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随着年龄增加又有 了新的问题。小时候的自闭给了我不愉快的童年,在团体中我总是那个被排挤孤 立的人;长大后,自闭反而让我和别人保持距离,成为一个漫画家和一个人性的 旁观者,能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小时候的问题,往往随着你 的天赋而来。然而,上天对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另一扇窗;我认为这正 是自然界长久以来的生存法则。就像《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经典台词:“生命 会找到他自己的出路。”童年的自闭让我只能待在图像世界里,用画笔和外界单 向沟通,却也让我能坚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长大后的问题,对人才真正严重。 因为那是后天造成的,它原本就不是你体内的一部分,不会为你开启任何一扇窗 或一道门。而我觉得,现代人最需要学会处理的,就是长大后的各种心理和情绪 问题。 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 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
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市场的不断扩张,商品的不停量产,其实都 是违反人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激发的不是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是更贪 婪的欲望。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 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是的,这是一个只有人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 界。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大家开了一场巨大的心灵玩笑: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 都在增值,只有我们的人生悄悄贬值。世界一直往前奔跑,而我们大家紧追在后 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选择“自己”,而不是选择“大家”?也许这样才能不 再为了追求速度,却丧失了我们的生活,还有生长的本质 前年底,我得了一个“新世纪10年阅读最受读者关注十大作家”的奖项,请友 人代领时念了一段得奖感言:“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在跑的时代,但是我坚持用自 己的步调慢慢走,因为我觉得大家其实都太快了一一就是因为我还在慢慢走,所 以今天来不及到这里领奖。”这本《大家都有病》从2000年开始慢慢构思,到 2005年开始慢慢动笔,前后经过了十年。这十年里,我看到亚洲国家的人们 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坏另一次。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读者,并且 邀请你和我一起,用你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向前走。 (选自朱德庸《大家都有病》,有删节) 11.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生命会找到他自己的出路。 答 (2)这十年里,我看到亚洲国家的人们,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 坏另一次 答 13.文章在人称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答 14.作者创作了一本书叫《大家都有病》,本文是序言,从文本内容看,大家的 病有什么共 同的症状?应该怎样疗救?(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防碍 震撼 暴发户 鼎力相助 B.坐镇 喋血 挖墙角 食不果腹 C.瑕疵 九州 掉书袋 如既往 D.九霄 范畴 入场券 额首称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担任村支书以后,做了许多工作,修路修桥,筑坝挖渠。村口桥头,瓜田 李下,总能看到他忙忙碌碌、不知疲惫的身影。 B.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东亚各国社会经济制度不完全一样,发展水平也不 样,要形成一个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过程
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市场的不断扩张,商品的不停量产,其实都 是违反人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激发的不是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是更贪 婪的欲望。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 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是的,这是一个只有人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 界。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大家开了一场巨大的心灵玩笑: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 都在增值,只有我们的人生悄悄贬值。世界一直往前奔跑,而我们大家紧追在后。 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选择“自己”,而不是选择“大家”?也许这样才能不 再为了追求速度,却丧失了我们的生活,还有生长的本质。 前年底,我得了一个“新世纪 10 年阅读最受读者关注十大作家”的奖项,请友 人代领时念了一段得奖感言:“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在跑的时代,但是我坚持用自 己的步调慢慢走,因为我觉得大家其实都太快了——就是因为我还在慢慢走,所 以今天来不及到这里领奖。”这本《大家都有病》从 2000 年开始慢慢构思,到 2005 年开始慢慢动笔,前后经过了十年。这十年里,我看到亚洲国家的人们, 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坏另一次。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读者,并且 邀请你和我一起,用你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向前走。 (选自朱德庸《大家都有病》,有删节) 11.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5 分) 答: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生命会找到他自己的出路。 答: (2)这十年里,我看到亚洲国家的人们,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 坏另一次. 答: 13.文章在人称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 分) 答: 14.作者创作了一本书叫《大家都有病》,本文是序言,从文本内容看,大家的 病有什么共 同的症状?应该怎样疗救?(8 分) 答: 第 II 卷(表达题,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 ) A.防碍 震撼 暴发户 鼎力相助 B.坐镇 喋血 挖墙角 食不果腹 C.瑕疵 九州 掉书袋 一如既往 D.九霄 范畴 入场券 额首称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他担任村支书以后,做了许多工作,修路修桥,筑坝挖渠。村口桥头,瓜田 李下,总能看到他忙忙碌碌、不知疲惫的身影。 B.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东亚各国社会经济制度不完全一样,发展水平也不一 样,要形成一个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