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资网 全国大联考 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别再回避写“好人” 恪守人性之美,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读者》的成功经验值 得汲取,这不等于说,当下的文学写作应该向《读者》看齐,应该变得“《读者》化”。作为 在于扎教的《考)体,在艺术上有请多不成熟之处,不过,文学最隽永深广的力量,仍 “心灵鸡汤 性“文学是人学”,在当下尤其值得重温 顾“五四”以来的现当代文学历程,无论是“五四”新文学的开端,还是上世纪70年代 末期“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代表作品中“人”之典型,是一个被历史严重伤害的形象。比如 狂人日记》确立了批判“国民性”的文学,“吃人”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吞噬着一切文学的叙 迷。阳0年之后,《伤痕》开创了“伤痕文学”潮流,同样着力于体現历史浩劫对于人性的伤害 尽管两篇小说在艺术性上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但是这种书写的逻辑一以贯之 居于二者之间的50到60年代文学,在共和国建立的背景下,尝试展现新的人性,不 再是历史的伤害者,而是历史的主人翁。相对应的,作品中的人性干净、明朗,克满着乐 观的希望。遗憾的是,发展到后来越来越夸张、抽象,人性不断上升为神性,一路走到“文 革”文学的“高大全”模式,最终成为历史悲剧的一部分 路延续下来,当下的作家,主要集中于表现三种“人性”类型:其一遭遇历史创痛 的人性。贾平凹、莫言、阖连科等所代表的乡土叙事,余华等人的先锋写作,甚至于近年 来的“打工文学”,都可算做这一类。尽管艺术上各有特点,技巧上差异很大,但都美注历 史展开过程中人性的震动与痛感。这一类文学,在当下严肃文学中居于主流地位。其二 沉湎个人伤感的人性。女性写作、青春写作都可算做这一类。这一派文学同样感受到历 史的压力,不过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将历史的创痛转化为高度个人化的伤感与孤独,强调 青春的恍惚、生活的茫然、印象的捕捉、情绪的宣泄。而这类文学却在当下通俗文学中居 于主流地位,其三,作为象征神话的人性,这一类文学(当下更常见的是电影与电视刷) 撞长表现各个行业的模范和英雄人物,强调鼓舞人心、引领风气的力量。它们努力寻找 历史进程之中甘于奉献的壮丽人性,运用大量传记式的、现实主义的手法,发民族精神 中昂扬精神气质,不过,这一类文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对“人”的神化,有时候人物显得 过于完美,反而架空了影响力与感染力。 综上所言,当代中国走到含天:当代文学走到今天,是否有可能打破原来的框架,从 3届离三三联,语等1面8mo 3-XKB-QG】
正函讲述人“,讲述弄的年来的中国人讲面的,染线 变,文学需要从正面展现人的生活、命运、情感和幸福 只有做到这一点,中国当代文学才可能获得普遍性,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 这个方面,标杆作品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带着丰富的历史 信息,展现了既真实又感人的人性的力量。我们期待这样的文学:容纳同时超越大时代 的探索创痛与幸福,最终与真实的自己相遇,立 ,这一永恒的幻象,我们称其为灵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7日,有删节) 下列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项是 A.文学创作要以《读者》为圭梟,恪守人性之美,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间搭建沟通 B文学创作要努力扎根人性因为那是文学最隽永最深广的力量,否则就会丧失生命力 的桥梁 C.文学作品要从正面讲述人,惟其如此,作品中的人性才会干净、明朗,充满着乐观 的希望 D.文学要容纳同时超越大时代的探索、创痛与幸福,充分展现既真实又感人的人性 的力量 2.关于“当下的作家,主要集中于表现三种人性类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打工文学”,都关注 与痛感,表现的是遭遇历史创痛的人性 B贾平凹、莫言、阁连科等所代表的乡土叙事与女性写作派一样,感受到的是历史的 力的方式不同 C.女性写作、青春写作都不正面书写所感受到的历史压力,而是把其转化为个人化 的伤感与孤独表现的是青的忧地生活的 D.电影与电视剧等强调鼓舞人心、引领风气的力量,描绘的是各个行业的模范和英 象征神话的人性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一项是 A小说《狂人日记》和《伤痕》,虽然在创作时间上和艺术性上有较大差距,但表现的 都是被历史严重伤害的形象 B文学创作如果过于拔高人性本身搞“高大全”模式,就会以形式主义告终,丧失了 C.上世纪50到60年代文学,起初展现的是历史的主人翁而不再是历史的伤害者; 发展到后来,人性不断上升为神性 D.如果不抛弃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从正面展现人的生活、命运、情感和幸福,中国当 文言文阅读(19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嗣真传 李嗣真,宇承胄,赵州柏人人。多艺数举明经,中之,累调许州司功参军。贺兰敏之 修撰东台,表嗣真直弘文馆,与学士刘献臣、徐昭皆少有名,号“三少”。高宗东封还,诏赠 孔子太师,命有司为祝,司文郎中雷少文不称旨,更命嗣真,成不淹顷,帝览称善,诏加 两阶。敏之等倚恩自如,嗣真不喜,求补义乌令。敏之败,学士多连坐,嗣真独免 调露中,为始平令,风化大行。时章怀太子作《宝庆曲》,阅于太清观,嗣真谓道人刘 概、辅俨曰:“宫不召商,君臣軍也;角与微戾,父子疑也,死声多且裹,若国家无事,太子 【13-XKB-Qd】 5三三联·语文卷第2页(共8 高资网
高资网 任其咎,”俄而太子废。嗣真常曰:“隋乐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比日有侧堂堂,桡 堂堂’之谣,侧,不正也,挠,危也。皇帝病日侵事皆决中宫,持权与人,收之不易。宗室 虽众,居中制外,势且不敌,诸王殆为后所蹂践,吾见难作不久矣。”太常缺黄钟,铸不能 成,嗣真居崇业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道上逢一车,有铎声甚厉,嗣真曰:“宫声也。” 市以归,振于空地,若有应者,之得钟,众乐遂和。尝引工展器于廷,后奇其风度应对, 召相王府参军玄静图之,吏部郎中杨志诚为赞,秘书郎殷仲容书,时以为宠 永昌初,以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请周、汉为二王后,诏可。命巡抚河东,荐宋温瑾 袁嘉祚、李日知,拔州县职,皆至显官。来俊臣狱方炽,嗣真上书谏,以为“昔陈平事汉祖 谍疏楚君臣,行反间,项羽遂亡。今殆有如平者谋陛下君臣,恐为社稷祸”。不纳。出为 护丧还乡里,赠济州刺史,谥曰昭 武后尝问嗣真储貳事,对曰:“程婴、杵臼存赵氏孤,古人喜之。”后悟,中宗乃安,神龙 初,赠御史大夫,所撰迷尤多。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更:交替,交互 B角与微戾 戾:违反,错乱 C后奇其风度应对 奇:看重 D.豫具棺敛 豫:预先 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李剩真参与宫活之争的一组是(3分) ①求补乌今②官不召商,君臣承也③侧,不正也④官声也⑤愚为社模 ⑥程婴、杵臼存赵氏孤,古人嘉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嗣真的文章颇受赞誉。他是当时的“三少”之一,所写祝文被唐高宗赞赏,后来 很多大学士被治罪,只有李嗣真因此免罪 B李嗣真精通音律通晓术数。他能从音乐里听出一些不和谐之处,并分析将会发 生的政治事件,后来这些分析纷纷得到 C本文写李嗣真有神化的色彩。他能通过铃声从地下挖掘出黄钟占卜到自己死亡 的时间和地点,很可能是政治敏锐性强的结果 D李酮真为人正直。虽然曾受贺兰敏之推荐却耻于与之为伍;来俊臣权势正盛,却 能加以弹劾;自己所推荐的人才都得到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死声多且哀,若国家无事,太子任其咎。(5分) 2)市以归,振于空地,若有应者,掘之得钟,众乐遂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高小儿 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 【2013属高三三联·语文卷第3页(共8页)】 【13-XKB-aG】
高资园 8.“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不少诗人笔下描写的渔翁都是“烟波钓徒”之类 的高人隐士,请你说说徐照笔下的渔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5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本诗的结句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 (3)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老人和鹰 刘国芳 老从在城黑后不习,不不不有一,本人使几 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 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莱” 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 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 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里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 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 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可以栽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还有,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 的鸟,天上还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 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眼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 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老人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老人叹起气来。过后, 老人还是不自在,每天都怏快不乐的样子。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 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 开导老人,但无济于事,老人就是开心不了。 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看到鹰,老人有些 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 儿子说:“看到了。” 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 儿子说:“大概是吧。” 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老人住的小区其实高河不远,老 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渖边了。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到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 只。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 抬头看着 个孩子,瑚响跳跳走了来。看见老 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 【2013屈高三三联·语文卷第4页(共8页)】 3-XKB-QG】
高资网 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 子说:“那不是鹰那是 老人说:“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鷹 孩子说:“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你到河边去看” 老人真去了河边,近了,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放风筝。几个人也是老人,但他们很 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把像鹰的风筝放得跟真的一样。 老人后来走到了他们中间,老人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 个老人说:“好多人都这么说。 老人又说:“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 老人说:“我也能?” 个老人说:“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飞在天上 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 那几个老人,教老人放但老人还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几个老人就安慰他说:“侵 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老人点点头。 老人后来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老人开始走得很慢,慢慢地,老人就能走快了。再 后,老人也能跑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开始时飞不起来,多放了几次,鹰 就飞起来了,到后来,老人也可以让他的鹰在天上盘旋或往下俯冲,看着头项上的鹰飞 来飞去,老人觉得很开心。 几只鹰都是老人的鹰引来的。 们还没开始放。那几个老人,也 看见了几只真的鹰,他侗跟老 鹰了。” 老人说:“是真的鹰吗?” 老人说:“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跟了 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年12月28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人的儿子说话不多但语气都比较生硬,一方面说明儿子看问题比较理智,一方 面也说明儿子对老人缺少感情。 B老人到了城里之后不习惯甚至生病,反映出了改变生活方式的不容易,也反映出 了到城里后没有生活乐趣的无奈 C.小说的主旨是子女对老人尽孝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不能满足于给老人提供优越的 生活条件,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 D.这篇小说以鹰为行文线索,当鹰在老人的视线之内时,老人就开心;鹰在老人的视 线之外,老人就失去了生活的快乐 E小说的结尾是老人的风筝引来了真鹰这既是说老人所放风筝的逼真与技巧娴 熟,更说明鹰已经没法在乡下生存 (2)“孩子”这个人物的出现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引来了真鹰的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可以分别从“亲近自然”和“融入社会”两个角度加以解读你认为小说侧重于哪 个?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高资罩园 【2013届高三三联,语文卷第了真”(共8页)】 13-XKB-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