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语文I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就在周汝昌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1947年,他才又经 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 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 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A.踌躇满志搁浅涵盖B.意得志满搁置覆盖 C.踌躇满志搁置涵盖D.意得志满搁浅覆盖 A意得志满: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意满足。形容对 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搁置:指把事情无限期地闲置一旁。搁浅: ①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②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涵盖: 包括;包容。覆盖:遮盖 2.下列诗句与“孤舟一系故园心”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玉露凋伤枫树林B.丛菊两开他日泪 C.江间波浪兼天涌C.秋风万里芙蓉国 B“雨露、丛菊、江间、秋风”四个名词都可与“孤舟”相对,“丛菊”的“丛 与“孤舟”“孤”对应更好,“一系”与“两开”结构相同,与其他几句对应 结构不同,故可以排除AC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人只 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 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①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 心,使“民德归厚” ②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 ③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④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 ⑤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A.⑤②④③①B.⑤①④②③C.①④⑤②③D.①③④②⑤ C①句⑤句相比较而言,①句更能与首句衔接,据此排除AB选项,④句紧随 ①,⑧句是总结句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近日拜读了你的大作,我心中顿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 B.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 C.仁兄初次惠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海涵。 D.家母最近身体有点贵恙,希望你们不要叨扰她老人家。 D项中谦敬词不当,贵恙:敬辞,对对方的病的敬称, 动问他人病情的敬语.叨扰:客套话,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5.阅读右边的这幅漫画,对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 B.面对残酷的高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江苏省灌云 2015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语文Ⅰ试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就在周汝昌 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 。1947 年,他才又经 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 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 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 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A.踌躇满志 搁浅 涵盖 B.意得志满 搁置 覆盖 C.踌躇满志 搁置 涵盖 D.意得志满 搁浅 覆盖 A 意得志满: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意满足。形容对 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搁置:指把事情无限期地闲置一旁。搁浅: ①(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②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涵盖: 包括;包容。覆盖:遮盖。 2.下列诗句与“孤舟一系故园心”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 分)(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B. 丛菊两开他日泪 C.江间波浪兼天涌 C. 秋风万里芙蓉国 B “雨露、丛菊、江间、秋风”四个名词都可与“孤舟”相对,“丛菊”的“丛” 与“孤舟”“孤”对应更好,“一系”与“两开”结构相同,与其他几句对应 结构不同,故可以排除 AC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人只 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 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①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 心,使“民德归厚”。 ②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 ③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④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 ⑤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A.⑤②④③①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⑤②③ D.①③④②⑤ C ①句⑤句相比较而言,①句更能与首句衔接,据此排除 A B 选项,④句紧随 ①,③句是总结句。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A.近日拜读了你的大作,我心中顿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 B.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 C.仁兄初次惠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海涵。 D.家母最近身体有点贵恙,希望你们不要叨扰她老人家。 D 项中谦敬词不当,贵恙:敬辞,对对方的病的敬称, 动问他人病情的敬语.叨扰:客套话,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5.阅读右边的这幅漫画,对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 A.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 B.面对残酷的高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C.要想顺利地通过高考,必须啃透大量的书籍。 D.过重的高考学业负担,让莘莘学子难以承受。 D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杠铃”却纹丝不动,可见AB两项 从主观着眼是不太贴切的,而C项已脱离了画面的整体内容。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 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 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 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 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 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 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 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 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 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 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 “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 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 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思自勖勖:勉励B.竟获免竟:竟然 C.累日不值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给予,馈赠 B.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亲友因呼为“居士”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与相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木其衰矣其皆出于此乎 D.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介 词,和/连词,和;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C.要想顺利地通过高考,必须啃透大量的书籍。 D.过重的高考学业负担,让莘莘学子难以承受。 D 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杠铃”却纹丝不动,可见 AB 两项 从主观着眼是不太贴切的,而 C 项已脱离了画面的整体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 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 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 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 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 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 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 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 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 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 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 “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 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 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宜思自勖 勖:勉励 B. 竟获免 竟:竟然 C. 累日不值 值:遇,遇到 D. 诸甥岁时馈遗 遗:给予,馈赠 B. 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亲友因呼为“居士”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与相见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木其衰矣 其皆出于此乎 D.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 B.介 词,和/连词,和; 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1)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虽”“恒” 及语句流畅各1分)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及”“亲戚”“成” 及被动句各1分) (3)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乃”“炊” 及语句流畅各1分) 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2分) ①从小就有隐居的志向(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②长期屏居独处, 不见家人(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③生活简单,居住环境特别(所居室 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翻译】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父亲阮彦之,任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 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后嗣。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 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 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阮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 挖池筑山当作娛乐。十三岁的时候,他对《五经》就全部精通。十五岁,行冠 礼之后去见父亲,父亲告我他说:“行加冠礼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 大成人参与人事的开始。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 阮孝绪回答说:“我愿意追踪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居山谷。 希望籍此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 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称他为“居士”。表 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家中。孝绪估计他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 不跟他见面。他曾经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很好吃,就问酱从哪儿来,听说是从 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并倒掉肉酱。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为 此而害怕。孝绪说:“我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累到我们呢?” 后来最终获得赦免。 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 火,孝绪知道后竟不背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 有一张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阮履 之,想要顺便拜访他却又不敢,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说:“房子离我们 虽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竟然 到了这种程度。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 亲说:“孝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赶 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孝绪母亲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钟山 出产人参。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 忽然间看见一只鹿在前面走,他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 突然消失,孝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 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宫门外 的杨树。有人就这件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1)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虽”“恒” 及语句流畅各 1 分)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及”“亲戚”“咸” 及被动句各 1 分) (3)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乃”“炊” 及语句流畅各 1 分) 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2 分) ①从小就有隐居的志向(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②长期屏居独处, 不见家人(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③生活简单,居住环境特别(所居室 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翻译】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父亲阮彦之,任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 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后嗣。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 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 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阮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 挖池筑山当作娱乐。十三岁的时候,他对《五经》就全部精通。十五岁,行冠 礼之后去见父亲,父亲告戒他说:“行加冠礼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 大成人参与人事的开始。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 阮孝绪回答说:“我愿意追踪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居山谷。 希望籍此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 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称他为“居士”。表 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家中。孝绪估计他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 不跟他见面。他曾经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很好吃,就问酱从哪儿来,听说是从 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并倒掉肉酱。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为 此而害怕。孝绪说:“我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累到我们呢?” 后来最终获得赦免。 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 火,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 有一张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阮履 之,想要顺便拜访他却又不敢,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说:“房子离我们 虽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竟然 到了这种程度。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 亲说:“孝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赶 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孝绪母亲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钟山 出产人参。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 忽然间看见一只鹿在前面走,他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 突然消失,孝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 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宫门外 的杨树。有人就这件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
齐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东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 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孝绪那儿去游玩,阮孝 绪凿开墙壁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他 全不接受。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他回答说:“受礼不是我本来的愿望, 所以不接受。”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释】 ①贾至,唐朝诗人,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好友王八员外被贬长沙时,贾至给他送 ②三湘:潇湘、资湘、沅湘,诗里泛指湘江流域,泂庭湖南北一带。 (1)诗歌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有何表达效果?(4分) 示例: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既以“柳 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又渲染 了一种苍凉的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 (方法及效果各2分) (2)本诗是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指出结尾一句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个中情韵? 请赏析该字的妙处。(3分) “空”字使用精妙,一语道出了本诗的独特情韵。(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 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的心境;还传达出作者无可奈何 而又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 (3)第三句所说的“世情”,含意极丰富,试结合本诗分析其中有哪些内涵 (3分) 诗中第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高合,人情的 冷暖 厚薄。(3分)(答作“迁客离人的悲凉情绪,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之感,人 世间的盛衰荣辱、功过得失”等也可酌情给分) 【意译】记得那是在一个柳絮扬花的暮春时节,我怀着失意的心情告别了故乡 洛阳,经过艰难跋涉,在梅花盛开的寒冬时节,才到了三湘。人世间的盛衰荣 辱、功名得失、悲欢高合等世俗人情对你我来说都如浮云一般,唯有我们两人 的友谊依然长存。朋友相别,离情依依,那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有如悠长的 江水绵绵不绝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杜牧《阿旁宫赋》) (2)驾一叶之扁舟,_。(苏轼《赤壁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4)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5)投我以木瓜, (《诗经·国风·卫风》
齐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东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 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孝绪那儿去游玩,阮孝 绪凿开墙壁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他 全不接受。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他回答说:“受礼不是我本来的愿望, 所以不接受。”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三、 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释】 ①贾至,唐朝诗人,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好友王八员外被贬长沙时,贾至给他送 行。 ②三湘:潇湘、资湘、沅湘,诗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1)诗歌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有何表达效果?(4 分) 示例: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既以“柳 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又渲染 了一种苍凉的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 (方法及效果各 2 分) (2)本诗是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指出结尾一句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个中情韵? 请赏析该字的妙处。(3 分) “空”字使用精妙,一语道出了本诗的独特情韵。(1 分)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 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的心境;还传达出作者无可奈何 而又依依惜别的深情。(2 分) (3)第三句所说的“世情”,含意极丰富,试结合本诗分析其中有哪些内涵? (3 分) 诗中第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 冷暖 厚薄。(3 分)(答作“迁客离人的悲凉情绪,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之感,人 世间的盛衰荣辱、功过得失”等也可酌情给分)。 【意译】记得那是在一个柳絮扬花的暮春时节,我怀着失意的心情告别了故乡 洛阳,经过艰难跋涉,在梅花盛开的寒冬时节,才到了三湘。人世间的盛衰荣 辱、功名得失、悲欢离合等世俗人情对你我来说都如浮云一般,唯有我们两人 的友谊依然长存。朋友相别,离情依依,那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有如悠长的 江水绵绵不绝。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 (杜牧《阿旁宫赋》) (2)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4)朽木不可雕也, 。 (《论语•公冶长第五》) (5)投我以木瓜, 。 (《诗经·国风·卫风》)
(6)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架梁之椽多于在庾之粟粒(2)举匏尊以相属 (3)肇锡余以嘉名(4)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报之以琼琚(6)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花旦 胡炎 花旦正在和女儿包饺子。花旦的饺子包得像兰花。花旦的丈夫在厨房里烧菜,香 味飘满了小小的斗室,这时,电话响了,是叫花旦去演出的。 女儿怅怅的,丈夫怅怅的,花旦也怅怅的。 丈夫说,今晚是除夕呢。花旦眼圈红了,说,等我回来接着过 大厅里,舞台很小,一桌桌酒席很近。文化局长对演员说,都卖力点,拿绝活出 来,要让各路神仙高兴。局长说话时,有意无意地瞟着花旦 演出开始了。先是一个相声,拜大年,颂政绩。花旦听到了台下的掌声。之后, 就是猜拳声、嬉笑声。 花旦想女儿,想丈夫,想那些兰花状的饺子… 导演说,快快,还愣什么,该你了。 花旦如梦方醒,哦了声,恍恍惚惚地走上前台。 掌声四起,像油锅里沸出的声音。花旦看到了一双双眼睛,很亮,那是花旦的脸。 花旦的脸很俏,花旦的脸就像一杆杄火柴,会把人的眼睛点燃。花旦静静气,唱 她的传统段子。花旦看到文化局长在给人敬酒,局长的脸从来没有这么灿烂,那 笑容像菊花一样开得层层叠叠 花旦唱完了,就想谢幕,但下不了台。再来一段。台下的人喊,甚至有人吹口哨。 花旦没想到,这些平常很严肃的脸,竟会吹出如此嘹亮的口哨。那口哨像一枚薄 薄的刀片,在花旦的皮肤上轻轻地划了一下 花旦调整了一下气息,又唱了一段。她听到了叫好声。花日那一刻突然想起了旧 时的堂会。戏子们唱得煽情,演得风骚,那样可以多得赏银。但她不是,她是在 工作。她就想着工作结束,赶快回到丈夫和女儿身 融 的除夕 花旦又唱完了。花旦无论如何要谢幕了。局长冲她招招手,她不明所以,过去了。 局长要她给几个领导敬酒。花旦没拒绝,端起酒杯给领导敬酒。领导要和她碰, 花旦说不会喝酒。领导不信,哪有红演员不会喝酒的,不给面子不是?花旦拗不 过,只好碰了一杯,腹中便热辣起来,像烧了一锅开水。领导还不依,非要喝个 交杯酒不可。花旦不从,局长说不就是做个戏嘛,领导看得起你,明年你的政协 委员,还不是一句话的事。花旦愣了愣,坚决地摇摇头。场面就有些尴尬。局长 打圆场,算了算了,别难为我们的花旦了。那位领导一把拉住花旦的手,说走, 咱们一起唱个《夫妻双双把家还》。花旦的脸白了,花旦说我不舒服,不扫领导 的兴了,你们玩好。说着,就想抽身。领导显然是多喝了几杯,很有些不达目的 不罢休的劲头,说,今天我非要和你唱一段不可。老的不行,就来现代的,《纤 夫的爱》,行不?花旦捂着胃,用力把手抽出来,什么也没说,大步离开了酒场 局长说你给我回来。花旦没有回头。局长给领导赔笑,这女人是不好意思了。领 导摔了一个酒杯,呸,不识抬举!
(6)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架梁之椽 多于在庾之粟粒 (2)举匏尊以相属 (3)肇锡余以嘉名 (4)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报之以琼琚 (6)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花 旦 胡 炎 花旦正在和女儿包饺子。花旦的饺子包得像兰花。花旦的丈夫在厨房里烧菜,香 味飘满了小小的斗室,这时,电话响了,是叫花旦去演出的。 女儿怅怅的,丈夫怅怅的,花旦也怅怅的。 丈夫说,今晚是除夕呢。花旦眼圈红了,说,等我回来接着过。 大厅里,舞台很小,一桌桌酒席很近。文化局长对演员说,都卖力点,拿绝活出 来,要让各路神仙高兴。局长说话时,有意无意地瞟着花旦。 演出开始了。先是一个相声,拜大年,颂政绩。花旦听到了台下的掌声。之后, 就是猜拳声、嬉笑声。 花旦想女儿,想丈夫,想那些兰花状的饺子…… 导演说,快快,还愣什么,该你了。 花旦如梦方醒,哦了声,恍恍惚惚地走上前台。 掌声四起,像油锅里沸出的声音。花旦看到了一双双眼睛,很亮,那是花旦的脸。 花旦的脸很俏,花旦的脸就像一杆杆火柴,会把人的眼睛点燃。花旦静静气,唱 她的传统段子。花旦看到文化局长在给人敬酒,局长的脸从来没有这么灿烂,那 笑容像菊花一样开得层层叠叠。 花旦唱完了,就想谢幕,但下不了台。再来一段。台下的人喊,甚至有人吹口哨。 花旦没想到,这些平常很严肃的脸,竟会吹出如此嘹亮的口哨。那口哨像一枚薄 薄的刀片,在花旦的皮肤上轻轻地划了一下。 花旦调整了一下气息,又唱了一段。她听到了叫好声。花旦那一刻突然想起了旧 时的堂会。戏子们唱得煽情,演得风骚,那样可以多得赏银。但她不是,她是在 工作。她就想着工作结束,赶快回到丈夫和女儿身边,吃着饺子,过一个暖融融 的除夕。 花旦又唱完了。花旦无论如何要谢幕了。局长冲她招招手,她不明所以,过去了。 局长要她给几个领导敬酒。花旦没拒绝,端起酒杯给领导敬酒。领导要和她碰, 花旦说不会喝酒。领导不信,哪有红演员不会喝酒的,不给面子不是?花旦拗不 过,只好碰了一杯,腹中便热辣起来,像烧了一锅开水。领导还不依,非要喝个 交杯酒不可。花旦不从,局长说不就是做个戏嘛,领导看得起你,明年你的政协 委员,还不是一句话的事。花旦愣了愣,坚决地摇摇头。场面就有些尴尬。局长 打圆场,算了算了,别难为我们的花旦了。那位领导一把拉住花旦的手,说走, 咱们一起唱个《夫妻双双把家还》。花旦的脸白了,花旦说我不舒服,不扫领导 的兴了,你们玩好。说着,就想抽身。领导显然是多喝了几杯,很有些不达目的 不罢休的劲头,说,今天我非要和你唱一段不可。老的不行,就来现代的,《纤 夫的爱》,行不?花旦捂着胃,用力把手抽出来,什么也没说,大步离开了酒场。 局长说你给我回来。花旦没有回头。局长给领导赔笑,这女人是不好意思了。领 导摔了一个酒杯,呸,不识抬举!